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长堤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05 12:40:20
  •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宴词》王之涣原文赏析和翻译》
  • 宴词

    王之涣 〔唐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必考名句】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译文】

    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一片悠悠,田间小沟的水流汇入漳河一起慢慢流。

    不要听棹声紧紧催促,桃花溪水太浅,承受不了这满载离愁的小舟。

    【注释】

    宴词:宴会上所作的诗。

    长堤:绵延的堤坝。

    悠悠:指水的长久绵延之态。

    畎(quǎn):田间小沟。

    漳河:位于今湖北省中部。

    催去棹(zhào):催促船儿离开。催,催促。去,离开。棹,长的船桨。

    胜:承受。

    【赏析】

    这首诗虽然是在宴席上所写,描写了宴会的情景和周围美好的景色,但却以乐景写哀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离愁。

    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

    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非常柔和协调。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感到十分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近了。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至此,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已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一为反衬。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诗人想象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

    二为想象。诗人写所想,化虚为实,借溪浅不胜舟形象地表达了离愁之重。

    三为借景抒情。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

    这首匠心独运的小诗含蓄蕴藉。诗人从“看到的”、“听到的”,最终写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诉说离愁,令人读之却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

    【作者】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 《《宴词》王之涣》
  • 宴词

    【唐】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

    宴词:宴会上所作的诗。

    长堤:绵延的堤坝。

    悠悠:指水的长久绵延之态。

    畎(quǎn):田间小沟。

    漳河:中国华北地区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支流。漳河,古称衡漳、衡水。

    催去棹(zhào):催促船儿离开。催,催促。去,离开。棹,长的船桨。

    胜:承受。

    译文

    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一片悠悠,田间小沟的水流汇入漳河一起慢慢流。

    不要听棹声紧紧催促,桃花溪水太浅,承受不了这满载离愁的小舟。

    赏析

    这首诗虽然是在宴席上所写,描写了宴会的情景和周围美好的景色,但却以乐景写哀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离愁。

    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

    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非常柔和协调。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感到十分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近了。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至此,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已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一为反衬。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诗人想象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

    二为想象。诗人写所想,化虚为实,借溪浅不胜舟形象地表达了离愁之重。

    三为借景抒情。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

    这首匠心独运的小诗含蓄蕴藉。诗人从“看到的”、“听到的”,最终写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诉说离愁,令人读之却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宴席上所写,描写了宴会的情景和周围美好的景色,但却以乐景写哀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离愁。

    作者简介

    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 《下班后》
  • 携两袖山林晚风

    把一天暑气赶走

    上长堤青石板上小憩

    面对罗汉山面对田畴

    笑罗汉那么麻木

    喜田间中耕的快牛

    支起画版抹上几笔——

    滦阳的余辉

    热河的涓流

    天边第一颗星辰

    炊烟向奔驰的列军招手

    还有绿色的原野

    怎样孕育着金秋

    我抹完最后一笔

    谁拍我一下肩头

    回首一望

    月姐闪着明眸

    她蹈姗跑了

    也躲进云帕

    是羡慕,是妒嫉

    是悔恨,是含羞

  • 《小憩有感》
  • 携两袖山林晚风

    把一天暑气赶走

    上长堤青石板上小憩

    面对罗汉山面对田畴

    笑罗汉那么麻木

    喜田间中耕的快牛

    支起画版抹上几笔——

    滦阳的余辉

    热河的涓流

    天边第一颗星辰

    炊烟向奔驰的列军招手

    还有绿色的原野

    怎样孕育着金秋

    我抹完最后一笔

    谁拍我一下肩头

    回首一望

    月姐闪着明眸

    她蹈姗跑了

    也躲进云帕

    是羡慕,是妒嫉

    是悔恨,是含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