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喷喷”地赞叹时,小杨又指着一方长达尺余的《九龙戏水金星砚》说:
“嗽,前不久电视台来拍片,就采用了这方的特写镜头。”
原来欲砚具有石质坚韧、温润莹洁、纹理续密、发墨如油的特性,名品极多。眉子、金星、玉带、紫云、枣心、古犀、青绿晕石等十余种纹理属于上品,其中又以天然镶嵌着金色斑点、被称做“云雾金星”的最为可贵。艺人们会巧用砚石的星晕纹理,琢成千变万化的云霞水月、龙凤虫鸟。我们端详着这方精品,但见九条苍龙,上下翻腾,祥云缭绕,或隐或现,盘旋在呈不规则形的砚面四边。卷曲的须,道劲的爪,炯炯的眼,栩栩如生,维妙维肖。更让人惊叹的是,砚石上原有的点点金星,被艺人巧妙地安排在龙身的鳞甲上,灯光一照,只觉金光闪闪,威武异常。仿佛觉得它们会呼啸着腾空而起,破窗而出,去大自然中遨游一番。呵,艺木,这才是艺术,此时,我们才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做“巧夺天工”!
这样精美的欲砚该出自须眉皆白的老艺人之手吧?问小杨,他笑着说:“是年纪不老的‘老艺人,。走,车间就在那边,咱们还是看看去。”从窗户中望见的是一幢颇具气势的大楼,掩映在绿荫丛中。路上,小杨告诉我们,厂里的主要技术力盆是一批中、青年工人,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就说招工吧,由于实行了“先培训试用,后招工定级”的“外包工”制度,就有效地促进了青年人学技术的劲头,提高了入厂徒工的基础水平。
生产车间里“叮叮.当哨”,工人们在用一套不同规格的雕刀,把不同的砚石琢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是一片树叶,有的是古钟模样,更多的是随意和谐的不规则形。一位三十出头的
“老师傅”热情地给我们解释说,这叫“因材施艺”,使砚石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他们采用的是浅浮雕的传统技法,所以救砚的构图或浮凸可摸,或隐现其间。他手上快要完工的是一方《青蛙荷叶》:砚池内,嫩嫩的伞叶上,一只小小的矫健的青蛙正纵身跃起,震落了几粒水珠。望着这浑朴自然的造鱼、匀称饱满的图饰、挺秀有力的刀法,望着汗水的脸上沾着石粉的工人们,我们的心中不禁充满了敬意:是他们,普普通通的工人们,磨短了把把雕刀,磨厚了层层手茧,才练出了精湛的技艺,琢出了人间神品。这欲砚,正是艺术与劳动、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陈列室里可望而不可触的欲砚,在车间居然可以让我们小心地拿起来欣赏了。歇砚贵在实用,堪称中国四名砚之冠。现在逼近观察,果然是抚之如柔肤,扣之似金声,难怪它以不吸水、不耗墨、不损笔、易洗涤而夜得了”孩儿面”的美称。小杨说,近年在欲县境内又发现了一种“紫云”砚材,被书画
家誉为理想之宝砚哩。前年,八十五高龄的刘海粟老人来黄山,还兴致盎然地举笔挥毫,书广,表达了自己的欣喜之情。
欲砚问世以来,由于统治阶级的巧取豪夺,鼎盛之后的款砚生产日趋凋敝,解放前夕更是到了人亡艺绝的边缘。是新中国的雨露,润开了古树新芽,是三中全会的春风,荡涤了十载积弊,催开了繁花似锦。《黄山迎客松》、《秋瓜鸣虫》、《嫦娥奔月》等一百多个新产品,是新、老两代艺人心血的共同结晶。一九七九年以来,一直保持了轻工部的优质产品称号,年产值增至四十多万元,今年比去年同期又有了较大的增长……听着这喜人的介绍,我们既为咋天的停滞而惋惜,更为今天的盛况而高兴。临别前,当小杨热情地邀请我们明年再来时,我欣然地答应了。要来的,一定要来的。人杰地灵,在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明天的欲砚,必定会以更美的新姿呈现在我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