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万古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9-08 09:30:04
  • 《一场有意义的研学活动》
  •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今天通过参观《爱我中华》主题展览,让我更加明白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本次展览氛围“我的祖国”“锦绣山河”“璀璨文明”“伟大精神”“书写新篇章”六个部分,聚焦展示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其中我最为深刻的是第一部分——“我的祖国”。那面巨大的五星红旗深深的印刻在我的心上,我知道了我们的五星红旗是在1949年由曾联松涉及的,其中红色象征革命,五颗五角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这就是五星红旗的由来。

    讲解老师带着我们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我国的发展,让我更加明白,最伟大的力量,就是我们民族的团结力量,让我更加坚定我们作为当代的青少年的责任,少年强则国强,吾辈当自强,不负少年华!

  • 《爬长城》
  • 它是一条沉睡在华夏大地的巨龙,是一个屹立在万古青山的王者,是一条横跨在历史时空的河流,它横亘古今天下,驰骋云天万里,造就了一代风云霸主,承载无数热血英雄,它就是长城。

    我一直没有去过长城,听到要去爬长城的消息,我激动的心都要跳到了嗓子眼儿。到了长城脚下,我和几个小伙伴迫不及待的奔了上去。眼尖的杨子岳一下就发现了城墙早已被一些游客刻上了乱七八糟,横七竖八的字,英文,日文…那些游客难道就没有想过,当时修长城死了几百万人,他们这么做不就是等于不尊重那几百万人的生命吗?

    站在长城上,那可真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啊,望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不禁吟诵起了“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往后看,弯弯地长城望不到尽头;往前看,长城的身上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的薄纱;往下看,万丈深渊让人望而生畏。

    我在心里暗自加油到:“好汉,加油!”我又继续向前爬。

    夕阳一会儿百合色,一会儿橘红色,一会儿淡粉色,美丽极了!我真羡慕长城有这么一条美丽的还会变色的纱巾。

    太阳落山了,我们坐在山上回忆着爬长城的情景。小伙伴儿跟我们说,我们今天已经走了一万多步。我想:“我今天终于爬上了长城,成为了一条好汉!”

  • 《包粽子》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当然是包粽子啦!早上起床,外婆已经早早地站在冰箱前准备食材了。我连忙跑上去说:“外婆,我也要包!”“好,那你要认真一点哦。”“嗯嗯!”外婆把棕叶、红枣、咸蛋黄、糯米、细蝇准备好后,就可以开始咯!首先,将粽叶卷成漏斗形。然后,往“漏斗”里放入一层糯米和咸蛋黄,再放一层糯米。放完之后,把“漏斗”包起来。最后用细绳把它捆起来,一个粽子便完成了。我也学着外婆的方法做。可是,包起来的时候,“淘气”的粽叶却怎么也包不住糯米。我犯了愁,这时,外婆笑着对我说:哈哈!你应该用手包紧它,这样它就不会淘气啦”我根据外婆说的方法做,终于包好了!随后,我们又包了很多人咸蛋馅的粽子。看满脸皱纹的红枣爷爷时,我似乎想到了什么,赶紧包了三四个红枣馅的粽子。一盘挨挨挤挤的粽子一份份温暖的爱。

    粽子煮好咯!一盘香味四溢的粽子上桌了,爸爸拿起一个粽子就准备打开,我想:吃粽子就像拆盲盒一样,不知道爸爸会抽到什么馅的呢?我看着爸爸,没想到,他竟然抽到了红枣馅的!红枣馅的那么少,我爸爸可真是一个幸运儿啊!端午节真好,我爱端午节!

  • 《我最喜爱的传统节日》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听到这句古诗你应该知道我最喜欢的节日是端午节了吧。

    端午节有一个传说:诗人屈原写完怀沙后,抱着一个大石头跳汨罗江自尽了,屈原跳江后,人们怕鱼把屈原吃掉,便往河里丢粽子,所以端午节的习俗有:包粽子、挂艾蒿、划龙舟等等。

    记得有一次端午节妈妈带我回了老家,回到老家后,我看见爷爷奶奶正在包粽子,我便照着奶奶包的粽子学着包了一个。一开始我包的不是很好看,后来在奶奶的指导下,我一个比一个包的好。那大家知道包粽子的步骤吗?首先,我们把粽叶卷成一个空心的三角形,然后把糯米放进去压紧,接着把它包好,最后把绳子系好。

    粽子煮好后,拨开粽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白白胖胖的粽子像在对我说“端午节快乐”。

    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我心里开心极了。

  • 《清风荡万古,迹与星辰高》
  • 在2019年正要拉下帷幕时,爆发了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导致这个冬天特别寂静、寒凉。家家户户紧闭门窗,没有烟花爆竹,没有欢声笑语,仿佛整个世界都沉默了,连在枝头传来的鸟叫声也显得特别孤寂、凄凉。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鸟语花香的春天终于给了人们一丝安慰,但却没有了往年的那般温暖。门口那两棵参天大树,那干枯的树枝放眼望去竟没有萌发一点儿新绿,乏味、无趣,只有伴着落日的余晖,枝丫间那几只星星点点的麻雀,陪伴着那孤独、苍老的大树。在公园藤蔓的长椅下,零零散散的人们坐着、靠着,一言不发。淡蓝色的口罩遮住了人们大部分的脸庞,却从那深忧的眼神中,看出了顾虑和无奈。在草地中,那天真活泼的欢笑声在渐渐减少,越来越轻,越来越小。那片草地仿佛也在失去勃勃生机,明明就在面前,但却变得遥不可及。孩童们是被囚禁在笼中的小鸟,向往蓝天,向往自由,更向往那青青草地、芬芳鲜花、飞舞蝴蝶。

    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仍旧下着,但是那么细微,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甚至还不能浸湿干燥的地面,不过它仍然努力着、坚持着,即使耗尽自己最后一丝力气,也不放弃。你可不知,这些弱小的雨点汇聚在一起有多强大。这些小雨点就是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他们可能是浩瀚星河中的一颗,但也闪烁着自己独特的光芒。他们是大爱无私、舍生取义的英雄,更是那神圣的白衣天使,在危难时刻,他们是祖国最坚强的后盾。

    白衣天使们,你们的平安是我们最大的牵挂,众志成城,防控疫情,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 《万古传闻为屈原》
  • 在源远流长的、悠久的历史之中,中国的五千年历史文化早已植入在国人的心中。老祖辈留下的也不仅仅是诗行,是故事,还是节庆与民俗,这些基本上都表现出了古时的风俗与民俗习惯。就像今天,我所讲诉的五月初五纪念屈原投汨罗江“事件”一样,使人以怀念之情去读。

    2005年6月11日端午,早晨,汨罗江水滚滚流淌,一位满鬓沧桑的老人,诵读了他所新写的作品《汨罗江神》烈士的终站就是诗人的起点!昔日你问天,今日我问河而河不答,只悲风吹来的水面,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罗……

    这位老人的名字即是那么的熟悉——余光中。

    赛龙舟、吃粽子的节庆与民俗是端午节日里最主要的活动,相传都是与纪念屈原有关的,也有为纪念别的什么。不过人们更愿意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把古代划船在江面上寻找屈原以及不想小鱼啃食他的身体,人们才往江里投放食物。现在,至今流传演变下来:

    NO.1 赛龙舟

    记得课文中有一段话:隐隐听到远处一阵锣鼓声,龙舟出现了,龙舟过来了,它们就像一条条出海的蛟龙……

    这一天,雾气消散,岸边上的人群一波接一波都争着抢着看龙舟是否到来……

    这赛龙舟不仅仅是谁第一、谁第二,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各队员的团结力、积极向上和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劲头,这种精神使我们折服。

    NO.2 粽子

    对于粽子大家庭来说,花样才是他们最“奇怪的”特点,如肉粽子:糯米粽叶小绳,肉块切好做好。“漏斗”粽叶塞米肉块,整理整理,上锅作好即可,它所有的味是一口咸味粽。而枣子味人人都知:枣子糯米粽叶小绳,枣子洗好去核(“最好是用蜜饯做的!”去去去,“上一边去,别打扰我讲解!”“好吧!”)。粽叶“漏斗”塞米枣子,别忘了哟!包好上锅煮熟……

    搞定!午餐OK啦!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屈原小时候就酷爱民歌、民谣,了解民间疾苦;乱世是一块膏腴的土壤,生长着苦难的百姓和蛇心的帝王,生长着刀光剑影与铮亮的铁蹄。这也使他觉醒,屈原写过很多的优秀文章像《天问》、《九章》、《离骚》……这样千古传送的绝唱篇章。虽说屈原在人间已经不复存在,可他的诗篇与他的事迹将会永垂不朽!

    现在,如果我们学习没有地基,房子就成了空中楼阁了!所以,我们要打好地基,才会步步登高!

    关于做人上,一定要正直,不学阿谀奉承;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人、做事;做一个有品德、积极向上的孩子!

  • 《千云情致,万古风流》
  • 过年在家觉得索然无味,于是和朋友约了去游桃花洞。我们在淮源镇西侧的魏庄下车,直接向南进军。刚入山门就看见山坡上黑乎乎的,满目疮痍,原来是过年时那些祭奠祖宗的人们点了纸就走了,结果是山火着了一天,部队官兵和森林警察忙得不亦乐乎才把大火扑灭!真是想提醒人们要做个有环保意识的公民呀!因为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每个人都有这个义务。看着这些被烧毁的草木,让人感伤,朋友都说:“没有关系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下次来就可以看见绿意盎然的小草了!”但愿如此吧。

    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慢慢攀沿而上,有的地方坡陡路险,需要手脚并用,刚爬一座小山,我已经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我们就在石头上坐下休息,在这座山上远眺,居然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桐柏山真美呀!难怪神仙都在此修炼。翻过这架山以后就拾级而上,来到了“仙人摆布观景台”,站在这里鸟瞰山下,深涧里枯树稠密,还有一条引人注目的冰瀑,真是晶莹洁白,像天河从天上悬挂下来,真是壮观之极!看来阳光不能及时给它温暖,否则不可能这么温暖的春天还是冰天雪地吧!

    下了观景台继续前行,一路上风光旎郦,令人目不暇接,一棵红叶柳树有500年的树龄了,他的树皮上写满了沧桑,树根已经老化,从边上又发出新枝,主干上到处是树洞,让人看了心酸。紧挨着他的是一棵松杨,也已经有200年的树龄了,尽管他也是伤痕累累,但是他已经长了许多嫩叶,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了,他向人们展示的是他坚强不屈的个性。真是佩服他顽强的生命力!我们绕过古树,沿着小河走,来到一片巨石铺成的河床里,真是天 做房子,地当床啊!躺在巨石上仰望蓝天,心里顿时开阔许多,陡峭的崖壁上居然有人雕刻了一副对联:千种情致,万古风流。能流利苍劲的书法,那种神仙般的生活态度令人神往!

    离开让人留恋的巨石床,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水池边,一看透明的冰面好像很厚啊!我试着踩上去,同行的人都不敢,旁边一群游客正在用餐,说:“没有关系的,冰很厚,我们刚才就上去了”。说实话,就我爱冒险,我上去也是颤巍巍的,腿直发抖,呵呵!我是英雄啊.....他们几个也陆续试着上去拍照,在这里看见几十年罕见的厚厚的冰真是难得,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我举起一大块冰拍照,在此留下开心一刻。有古人在此做词一首来赞美桐柏山:白云半天山月小,野树金猿啸。秋风玉兔寒,一曲寻仙操,松风小楼香飘渺。此处真是人间仙境,古人尚且在此吟诗作赋,我们更应该在这里放声高歌一曲才对!

    沿河而上很快就到了情人谷,所谓的“情人谷”就是情人约会散步的好地方,小溪哗哗流,两岸桃花开,空中小鸟歌唱,鸟语花香的好地方。走在这幽静的好地方,手牵手谈情说爱可能会自然一些吧.....

    再往前走就到桃花洞了,我们先把炊具和食品收拾一下,让多次来此地的好友为我们服务—做饭。我们继续前进,没有想到石级那么陡峭,我每抬一次脚就觉得很累,腿直发抖。大约有一公里的山路就来到了怪石嶙峋的桃花洞了,在路边的崖壁上石洞不时可见,大小不一很多洞,还有上下几层的洞,真是大自然的馈赠啊!有巧夺天工之美。这是桐柏八大景之一。桃花洞位于太白顶西北部的峡谷中,两侧奇峰峭立,很多洞组成了桃花洞,其中罗汉洞最为壮观,里面的十八罗汉还在那里端坐,有信徒供奉的香裱,外面的洞盖在上面好像是两层小楼。还有锣鼓洞和霹雷闪电洞很神奇。传说王禅和孙膑曾经在此隐居,张三丰在这里修炼。并有诗作:白雪粼粼绕涧泉,苍松郁郁锁寒烟。碧桃花发朱英秀,别是人间一洞天。把桃花洞描写的如此迷人,如果不来此一游就觉得实在是遗憾!纷纷在此留影纪念。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桃花洞,准备下山吃午饭了。

    来到山下,远远闻到火锅的香味了,鸡和莲菜已经炖好了,我们就感觉很饿了,边吃边聊,大约吃了一个小时才吃好。刚准备收拾不要的东西,忽然看见树上贴了一张纸,我走近一看:花儿以芬芳回报,草木以绿色相迎,我们以垃圾回赠,朋友,你觉得这样合适吗?原来志愿者们在此提醒游客不要乱扔垃圾,我的脸顿时发烫,整天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今天差一点失职,我和好友开始把附近的垃圾装进塑料袋,准备带到附近的垃圾桶里。也算是为保护我们的桐柏山贡献一份力吧!

    我们沿着小路依依不舍往回走,再见了,美丽俊逸的桐柏山,再见了,鬼斧神工的桃花洞,让我们约会在梦境中----

    (辛卯年正月初五)

  • 《2024端午节作文:关于端午节的诗歌》
  •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译文] 你们这些嘲笑王、杨、卢、骆是轻薄为文的人,现在你们的身与名都已寂灭无闻了;而被你们哂笑的四杰之诗,恰如长江黄河一样久远地流传不息。

    [出自] 杜甫 《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释:

    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都是初唐时期著名的作家,时人称之为“初唐四杰”。诗风清新、刚健,一扫齐、梁颓靡遗风。

    当时体:指四杰诗文的体裁和风格在当时自成一体。

    轻薄(bó):言行轻佻,有玩弄意味。此处指当时守旧文人对“四杰”的攻击态度。

    哂(shěn):讥笑。

    尔曹:你们这些人。

    不废:不影响。这里用江河万古流比喻包括四杰在内的优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将像长江黄河那样万古流传。

    译文: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初唐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赏析:

    初唐诗文,尚未完全摆脱六朝时期崇尚辞藻浮华艳丽的余习。“轻薄为文”,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史炳《杜诗琐证》解释此诗说:“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乃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尔曹身名俱灭,而四子之文不废,如江河万古长流。”第三首,“纵使”是杜甫的口气,“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则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诗中以“卢王”来指四杰)。杜甫引用了他们的话而加以驳斥,所以后两句才有这样的转折。意思是即便如此,但四杰能以纵横的才气,驾驭“龙文虎脊”般瑰丽的文辞,他们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自南朝齐梁以来,随着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统治阶级的绮丽之风渐行渐盛,与之相伴的则是文学领域上的迷失。

    其实,平心而论,六朝以来,我们的文学依旧在发展,在进步。

    魏晋时期,是人性开始觉醒的时代。这其中,陶渊明功不可没,他一个人的升华,一个人的醉心山水,让后世千万万的士子们有了精神的依托。

    《世说新语》开创了笔记体小说的体例,是一部前古未有的旷世杰作。

    《文心雕龙》总结了南齐之前中国历代的文学写作理论与文体,恢宏而朴素,可谓是集前人之大成,传后世之杰作。

    昭明太子,这个令人感到遗憾的早逝才子所带领编纂的《昭明文选》,精选南梁之前所有文学大家之名作,流传甚广。

    永明体,南齐年间兴起的新诗体,开创了与古体诗不同的范例。其讲究平仄、韵律、对偶的格式一扫晋宋以来的晦涩,诗文清丽可读,并为日后的近体诗发展奠定了基础。

    还有四六体,也就是影响后世深远的骈文,也兴起于魏晋。其文由对句成行,修饰华丽,词藻绚烂,读来亦是文采飞扬,妙不可言。

    有着这样杰出的文学贡献,魏晋南北朝文学出色地完成了它的时代使命。然而,顽疾也随着文学新体裁的发展而显现,这是做为新事物出现的骈文与永明体不可避免的问题。

    至梁陈年间,永明体逐渐发展臻熟,发展成为更加绮丽的宫体诗;骈文日益兴盛,其风头远胜古文。

    然而,越是风头正盛,其不足愈加明显,但可悲的是竟无人察觉。

    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把毕生的精力才情纠结在了平仄韵律上,而全然不顾诗文本身的空洞无物,不知所谓。自诗经与楚辞开创诗歌的现实与浪漫主义流派以来,诗,即为咏物、咏情之托;文、赋,自先秦诸子与两汉以来,它长于叙事抒情述理。而宫体诗与骈文在发展中则远离了这条正路。这就好比一棵大,人们精心地打扮树枝末杈,让它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却对树干的蛀空置之不闻,长久以往,中华的诗歌,必将有那倒塌散架的一天。

    扶正这棵大树为它开始填补空心,是隋灭陈一统中国的几十年后。

    初唐,宫体诗依旧盛行,上官仪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将用词、对句和平仄声韵的技巧抬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史称“上官体” ,为后世的律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不可不谓一份功劳。但是,过分的流于形式,苛求华美,陷于骈体之中不能自拔,被繁琐的“六对” 、“八对” 绑缚,而疏忽内容意义使诗歌在上官仪等人的带路下愈加华美至极,愈加讲究至极,然其空洞无物,脱离实际流于轻浮的弊端也越撕越大。假若长久以往,诗歌文章被形式和词藻所绑缚,穿上虽美观于外但浅薄于里的衣裳,而离生活越来越远,逐渐变为少数人的玩物,其穷途末路、停滞不前之日也许不远矣。

    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位轻权微的初唐四杰站了出来,用实际行动来挽救中华文学的危厦。王勃率先明确反对“上官体” ,杨、卢、骆三人随即投身其中,他们的诗文开始走向质朴,视野变得开阔,杨炯写出了边塞诗的雄健,王勃卢照邻的辞赋铿锵有力,骆冰王写下了当时罕见的长篇诗赋。四人的词句虽然仍有齐梁之风残存,但已确实独树一帜,开始摆脱那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轻浮文学,从题材,文风,感情,形式各方面上全面的冲击初唐时期浮夸的文坛。

    说实话,初唐四杰并没有太多拿得出手来比肩后世名家们的作品。王勃虽才华横溢,有滕王阁序、滕王阁诗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样的千古佳作与名句流传至今,熠熠生辉,但终究因为生命的短暂而匆匆逝去,其文学地位恐尚不及百年之后同样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李贺李长吉。骆宾王所著诗文为四人之中最多者,更是少有才名,但由于宗室战争中的失败而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只徒留曾经的豪语“试看今日城中,竟是谁家天下” 。杨炯卢照邻两人更是默默无闻,除去初唐四杰一称之外,在千年之后的唐代文学评论之中二人几无一席之地可容!

    然而,开创者终究是开创者,他们承上启下,扭转了初唐的文学风气。我们有理由去宽恕他们诗文上或多或少的不成熟,毕竟是他们,引领了一个声名赫赫,灿烂千古的时代。

    就像杜甫满怀敬意的尊崇四人,驳斥那些讥讽四人的文人,并为四人写下“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千古名句一般,初唐四杰为文学的进步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足以让他们的名字在滔滔的历史长河中不被流水般的时间卷走而销声匿迹。他们永远地立在唐初的文坛上,作为一群正确道路上的探索者、先行者得到后人给他们应得的赞赏。

  • 《端午节的诗句和谚语》
  • 端午节诗歌诗句:端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相关谚语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