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春思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15:23:31
  • 《《春思二首》贾至原文和翻译》
  • 春思二首

    【唐】贾至

    其一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其二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注释

    春思:指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的愁恨。

    历乱:指烂漫。

    当垆(lú):指卖酒。垆,放酒坛的土墩。

    腊酒:即腊月酿制的酒。

    酴(tú)醿(mí):酒名。

    轻薄儿:指轻佻浮薄的人。

    译文

    其一

    孟春乍到,草生嫩绿,柳绽鹅黄;及至仲春来临,桃花嫣红,李花洁白,整个大自然呈现出一派勃勃的生机。

    骀荡的东风却不把我内心深处的忧愁吹拂而去,多事的春日偏与我作对,把我难以排遣的苦恨引得很长很长。

    其二

    美人在吆喝着卖酒,扭动着腰肢的佳人在旁边作陪;金花茶配着米酒可以解酴醿酒。

    这日夜不间断的歌舞声,最能留住来往的客人,这温柔乡能醉死长安所有的轻薄人。

    赏析

    这组诗中表达的愁恨,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然而,这种深愁苦恨,由于时代的局限和文人固有的涵养,在作品中又不能直白写出,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这样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第一首诗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贾至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有深意。

    第二首诗则通过想象的手法描绘长安城春光艳冶的画面以及城中“轻薄儿”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生活。这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也是以反衬手法表现诗人被贬谪的失意与愁恨。在艺术上,这首与前首有共同之处,都是以色彩绚丽的词句来写景状物。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打发。张华《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都是同一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主观上的时间感。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这组诗以春立意,充分运用了想象这一特殊的心理活动,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理、分析、综合,由一个事物联系到另一个事物,创遣出新的观念和意境的。诗人的想象与形象思维具有内在联系。诗人巧妙地拟用了反衬的艺术方法,即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以乐景来衬托自己的惆怅。他虽然以东风、春日这些表象为基本材料,不脱离感性认识,但诗人又没有让读者忽视综合分析效应和理性认识因素,真正用艺术形象说话,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回味的余地。这样能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根据诗人的身世结合这首诗的内容来推断,这首诗当为贾至在至德(唐肃宗年号,756—758)年间被贬谪为岳州司马时所作。

    作者简介

    贾至(718—772)字幼隣,唐代洛阳人,贾曾之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卒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年五十五岁。擢明经第,为军父尉。安禄山乱,从唐玄宗幸蜀,知制诰,历中书舍人。时肃宗即位于灵武,玄宗令至作传位册文。至德中,将军王去荣坐事当诛,肃宗惜去荣材,诏贷死。至切谏,谓坏法当诛。广德初,为礼部侍郎,封信都县伯。后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卒,谥文。至著有文集三十卷, 《唐才子传》有其传。

  • 《《春思》李白原文和翻译》
  •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注释

    燕草:指燕地的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

    秦桑:秦地的桑树。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君:指征夫。

    怀归:想家。

    妾:古代妇女自称。此处为思妇自指。

    罗帏:丝织的帘帐。

    译文

    燕地小草刚像丝绒一般柔软纤细,秦地的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了树枝。

    当你怀念家园盼望归家之日时,我早就因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要吹进罗帐激起我的愁思呢?

    赏析

    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此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此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对此诗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不移。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创作背景

    《春思》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新题乐府诗。此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表现思妇的思边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 《描写节日的诗词》
  • 莺啼燕语报新年

    唐·皇甫冉《春思》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逝去。屠苏:屠苏浸泡的。曈曈:太阳初升时的光景。桃符:古时习俗,元旦用挑木板写神荼、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驱鬼压邪。后以桃符为春联的别名。

    宋·王安石《元日》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意谓一年过去, 除旧布新。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岁时》

    合,星铁锁开

    火树银花:比喻绚丽多彩的花灯烟火。星桥:桥上满缀花灯,远看似布满星星。铁锁开:桥上打开了铁锁。此写正月十五夜景。唐代有宵禁制度,夜晚桥上禁止通行,正月十五夜特许开锁放行。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花千树:指元宵夜晚,彩灯用竹竿挑出半空,远近高低,灿烂绚丽,好象千树花发。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拓:又名黄桑,茎皮可造纸。春社: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的仪式。

    唐·张演《社日村居》(又作王驾诗)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社:指春社。

    宋·晏殊《破阵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古代传统节日,一般在清明前两天,家家禁火,故名寒食。汉宫:指唐宫。传蜡烛:寒食禁火,唐制特许宫中可以举火,燃烛传火以赐近臣。

    唐·韩雄《寒食》

    宠柳娇在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宠柳娇花:受到人们宠的花木。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两天。

    宋·李清照《念奴娇》

    红杏枝头寒食雨,燕子泥新,不住飞来去

    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泥新:燕子衔泥筑新巢。

    宋·毛滂《蝶恋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断魂:形容内心极度凄楚纷乱。

    唐·杜牧《清明》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子时,一霎清明雨

    南唐·冯延已《蝶恋花》

    困人天气近清明

    宋·苏武《浣溪沙》

    清明后。风流万缕亭前柳

    宋·周邦彦《渔家做·般涉》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龙蛇蛰:雷声震醒了蛰服土中的龙蛇。草木柔:草木受雨滋润都转为柔绿之色。

    宋·黄庭坚《清明》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白下: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北,又名白石坡。郭:外城。

    明·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湖上小桃三百树,一齐弹泪过清明

    弹泪:清明前后多雨,桃花瓣上颗颗雨滴似泪珠满挂。

    清·郭限《积雨》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此宵:指农历七月七日,传说此夜牛郎、织女二星在银河相会。

    唐·白居易《七夕》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屈指:屈指可数,比喻临近。

    宋·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露湿青芜时欲晚,水流黄叶意无穷。 节近重阳念归否,眼前篱菊带秋风。

    唐·皇甫冉《寄权器》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酩酊:酒醉。佳节:旧俗九月九日登高,即重阳节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满城风雨近重阳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四载宋潘大临《致谢无遗书》

  • 《《春思》》
  • 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赏析:

    丈夫远征,妻守闺房,两地相思,天各一方。全诗围绕一个

    “春“字,委婉地道出闺中的少妇思念远方征夫的一片衷肠。少

    妇对情坚贞不渝,因此春风也不让吹入闺房。其情之真,其意

    之切,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