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皇甫冉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04 02:02:18
  • 《《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原文和翻译》
  • 送魏十六还苏州

    【唐】皇甫冉

    秋夜深深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释

    苏州:隋开皇九年(589)改吴州为苏州,以姑苏山得名。大业初复为吴州,又改吴郡,唐武德四年(621)又改苏州。

    深深:形容夜色浓重。

    阴虫:秋季鸣虫,指蟋蟀。

    切切:形容虫的鸣声凄切。

    毗(pí)陵: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曾改常州为毗陵郡。

    姑苏:苏州的别称。

    白云:意为友人去后只剩下一片空虚感觉。

    译文

    秋天沉沉的夜色下送君归去,蟋蟀鸣声切切不堪入耳。

    明日你将乘船回毗陵,到那时,回首姑苏,所见将唯有一片白云。

    赏析

    这首送别短章,写得明白晓畅而又感情深挚,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伤感,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秋夜沉沉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这两句写诗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听着蟋蟀(即“阴虫”。南朝宋颜延年《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夜蝉当夏急,阴虫先秋闻。”)切切的鸣叫声,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与友人分别,心情异常沉重。

    在写法上,这两句真切地写出了送别时那种黯然神伤的环境,通过环境的烘染,把即将离别的愁绪表达得婉转有致。“秋夜”,点出送别的时间。秋天气氛肃杀,特别是在秋天的晚上,本来就容易勾起对朋友的思念,而偏偏在此时,自己却要送好友离去。“北送君”三字,字字透出送别时的凄苦之情。“沉沉”二字,一方面从视觉着笔,写在船上看见四野茫茫,黑夜深深,无边无际,什么也看不清;另一方面写出了作者的心情相当沉重,可谓一箭双雕。同时,作者又从听觉着笔,写两岸草丛中蟋蟀的鸣叫,“切切”的叫声似在相互倾诉,又似在低低饮泣,这悲伤的秋声,使即将离别的人不忍卒闻。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选取了最能代表秋夜伤怀的景物,交叉描写,虽没有明说送别的愁苦,然而经过环境的渲染,这种愁苦具体形象,伸手可触,真正做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这两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作者想:今夜,虽然有离别的愁苦,但毕竟还没有分手,还可以在一起倾心叙谈。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到明天,当我再在这只船中回望你所在的苏州时,那就见不到你了,唯见到满天的白云。到那时,凄然孤独之情,一定比今晚更深更浓。

    这两句看似在写明日的白天,其实仍是在写今晚的秋夜,通过这样别出心裁的安排,更为深刻地表达出秋夜送别的难分难舍。

    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全诗结构巧妙,语虽平淡而意味深长。叠字的运用使诗读来琅琅上口,富于声情美。

    创作背景

    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到常州来拜访他,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送他,此诗即写于当时。

    作者简介

    皇甫冉,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今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 《描写节日的诗词》
  • 莺啼燕语报新年

    唐·皇甫冉《春思》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逝去。屠苏:屠苏浸泡的。曈曈:太阳初升时的光景。桃符:古时习俗,元旦用挑木板写神荼、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驱鬼压邪。后以桃符为春联的别名。

    宋·王安石《元日》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意谓一年过去, 除旧布新。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岁时》

    合,星铁锁开

    火树银花:比喻绚丽多彩的花灯烟火。星桥:桥上满缀花灯,远看似布满星星。铁锁开:桥上打开了铁锁。此写正月十五夜景。唐代有宵禁制度,夜晚桥上禁止通行,正月十五夜特许开锁放行。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花千树:指元宵夜晚,彩灯用竹竿挑出半空,远近高低,灿烂绚丽,好象千树花发。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拓:又名黄桑,茎皮可造纸。春社: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的仪式。

    唐·张演《社日村居》(又作王驾诗)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社:指春社。

    宋·晏殊《破阵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古代传统节日,一般在清明前两天,家家禁火,故名寒食。汉宫:指唐宫。传蜡烛:寒食禁火,唐制特许宫中可以举火,燃烛传火以赐近臣。

    唐·韩雄《寒食》

    宠柳娇在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宠柳娇花:受到人们宠的花木。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两天。

    宋·李清照《念奴娇》

    红杏枝头寒食雨,燕子泥新,不住飞来去

    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泥新:燕子衔泥筑新巢。

    宋·毛滂《蝶恋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断魂:形容内心极度凄楚纷乱。

    唐·杜牧《清明》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子时,一霎清明雨

    南唐·冯延已《蝶恋花》

    困人天气近清明

    宋·苏武《浣溪沙》

    清明后。风流万缕亭前柳

    宋·周邦彦《渔家做·般涉》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龙蛇蛰:雷声震醒了蛰服土中的龙蛇。草木柔:草木受雨滋润都转为柔绿之色。

    宋·黄庭坚《清明》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白下: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北,又名白石坡。郭:外城。

    明·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湖上小桃三百树,一齐弹泪过清明

    弹泪:清明前后多雨,桃花瓣上颗颗雨滴似泪珠满挂。

    清·郭限《积雨》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此宵:指农历七月七日,传说此夜牛郎、织女二星在银河相会。

    唐·白居易《七夕》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屈指:屈指可数,比喻临近。

    宋·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露湿青芜时欲晚,水流黄叶意无穷。 节近重阳念归否,眼前篱菊带秋风。

    唐·皇甫冉《寄权器》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酩酊:酒醉。佳节:旧俗九月九日登高,即重阳节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满城风雨近重阳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四载宋潘大临《致谢无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