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无异高二优秀作文
繁华的街头车水马龙来来往往,穿梭了积淀千年的烦杂和噪闹;尘世的酒绿灯红丝竹绕耳,冲淡了那份恬淡幽然舒适自然。告别了闲云逸致,清山淡水,多梦的江南不在悠然;告别了晓风残月,柳折灞桥,如梦的水乡不在唯纤!穿梭于梦与现实,徘徊在得失之间,那颗敏动的心,何去何从?!
从心底,渐渐的打捞那颗沉底千古的青石,夕阳斜晖,映照千年前古老的深沉。零零碎碎孤单的记忆,拼织成往事凄美的'迷梦,化蝶也飞不出千丝万缕的尘网。三三两两的夏日蝉鸣,惊醒了酣梦在昨日的向往,过过往往的烟云车噪,心梦多堪!追寻,追寻以往迷蝶的自在逍遥,迷雾云山,幻梦惬然;寻着古老临溪而赋的悠然自得,孤舟探流,寻幽迷往;寻着濯清不妖,出泥不染的孤傲高洁,香远溢清,德馨铭志。然而又太多的追求无法释怀,太多向往难以展望!撕下一页页的日历,心痛般感觉从指间滑过,悄然流逝岁月的过往,在无声中喧誓昨日不在,东水不西。心中淡淡的不安与惶恐、孤独冷执若即若离,正如东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那样切切惋情!留恋这个人间,而又厌弃这个人间!想游云野鹤般仙人独往,却又有太多凡(烦)情还休。有太多追寻,又有太多不舍!
也许,这也许是一种逃避,便诗情画意,侠游四海的飘泊又何不向往,恬然自得,野村静幽的独适又何不快乐?一种人生,两种态度,也许少一份焦躁,少一份纷扰,去怀抱昔年的悠然,那将更加美丽。心若无异,万法一如!爱恨情仇,喜乐悲欢之释然;繁尘乱杂,千丝万缕的放开,也许将会获得另一种无人而及的高度!高度,这高度又是整个人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心若无异高二优秀作文】
蛋炒饭,餐桌上一道十分平常无异的菜。以前的我,被大人们宠爱有加,觉得蛋炒饭不是我该吃的东西,直到七岁那年。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妈妈从很远的游乐场玩了回家。由于我一直忙着玩,一点饭都没有吃,回到家中,我饿极了,立刻朝妈妈说:“妈,你能不能给我做点吃的?”妈妈说:“家里没什么菜了,你将就将就吃一点吧。”说罢就拿了一个鸡蛋和一碗冷饭进了厨房。我有点不高兴了,但一打开电视,我就忘乎所以了。不一会,饭就做好了。我来到餐厅一看,更不高兴了—蛋炒饭。我嘟丧着脸,端着饭碗,走路时故意“吧嗒,吧嗒”的,我就坐后,只挑拣着肉吃,妈妈见了,说:“你怎么这么挑食啊!”我终于忍不住了,叫嚷到:“做个蛋炒饭那么慢,肉还只放这么点儿,你还来说我挑食......”妈妈也爆发了:“你爱吃不吃,反了你!”妈妈一边吼,一边把碗打飞出去。饭洒了,碗碎了。碎片划破了我的手。我后悔了,大哭着跑进卧室,趴在床上。后来,不知是疼晕了过去,还是哭累了着睡着了......
但我终是抗不住疼痛与饥饿—醒了。醒来已是凌晨三点。飕飕的寒风,晃晃的灯光,冰冷的蛋炒饭。一个屈背的背影—妈妈,她还在等我。深深的黑眼圈,长长的眼袋,佝偻的影子。心中的懊悔将我的眼泪推出来,我一步步走向妈妈,说:“妈妈,对不起!我再也不这样无理取闹了。”妈妈竟然也流了泪。我们母子两人紧拥在一起......
那一刻,我长大了。我再也没有那么娇生惯养了。隔日,那碗饱含母爱的蛋炒饭被我吃完了。后来,蛋炒饭成了我最爱的美味佳肴。
若无境,则无万物;若无念,人畜无异。
——题记
万物生于境之内,生生不息;人与万物之中,生念,然则与万物不同。人之念亦为人之境。镜之好恶参半,念亦然。若境崩,万物皆毁;若念崩,人则痴傻。境约束其念,而念又生其境。人皆有三念,若人三念三境皆全,则为臻全之人。
一境 贪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人这一辈子,从母亲的怀里呱呱落地,到成长死去。说穿了,无非就为了吃喝二字,锦衣玉食可过活一世,粗茶淡饭亦可过活一世。但吃喝是为了生活,而生活并不是为了吃喝,倘若这人早晚吃吃喝喝,岂不是成了圈养于城市里的猪了?
人正应有这第一念,才体现与其他飞禽走兽大不相同。佛门有三毒:贪、嗔、痴。但我却认为,这三毒实为人的三念。这第一念,便是贪。
我们原本生活在这荒芜寂寥的大地之上,若不贪,若不贪食贪穿,何来现在这等文明的发展。原始人不甘于吃些生冷野果,不甘于只填充自己的饥肠,所以心中渐渐萌起了贪念。而正是这贪念,我们从生肉生果,到熟肉熟饭,再到至今餐桌上华丽丰盛的美食;从一叶遮羞,到锦衣丝帛,再到现在舒适大方的时装。即使这贪念带给了我们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品味,也同样带给了我们灾厄,但若深究下去,这也只是一念之间的差错。
家喻户晓的“泼皮破落户”王熙凤,一生为人四处讨好八面玲珑,各种毒辣的手段都只是为了满足她心中的贪念,若她心中无这股贪念,这“凤辣子”可能也只配沦落为贾府中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无人问津的小媳妇罢了。而话又说回来,王熙凤败也败在她的这股贪念上,若是他这股贪念收敛三分,也不至于落得个回首惨痛,短命而死的下场。
如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天涯有尽头吗?没有,与这人的贪念一般,及时“望尽”这贪念,在它还没有将灾厄带来时收住它。往往只一念之差,则是喜剧或悲剧的收场
二境 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第二念为嗔,嗔是人七情六欲中最为激烈的情感,也是人最难约束的念。嗔就是一个人的怒火。乍一看,嗔念岂不是可有可无的?若人无嗔念,心平气和的多好,大家见了面相敬如宾嘘寒问暖拱手作揖,该是一幅怎样美好的景象?错!人若少了嗔念,只会变得颓废而已。人有贪念,自然会碰见不顺心的事,这时人若一味的压抑这股嗔念,只会导致怒气转移向其他的情感,例如悲伤、郁闷等所有负面的情绪,适当的发发火,对自身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倘若这股嗔念不受人心境的约束,只是一念之差也会酿成惨剧。
贾宝玉便是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无故寻仇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宝玉的一生受尽了贾府人封建的安排,他的任性只是为了发泄对家族摆布的不满,说他不谙世事?那倒未必,在那个极度封建的环境下能说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浊气逼人。”这番话来,只能说他“语不惊人死不休”了。可惜在那个时代,这番话只会被当做他对家庭不满所使的小性子罢了。宝玉这么有性格,成于嗔念也败于嗔念,他对贾府诸多的不满,全部都写在了脸上。以致于贾府的人对他的怒气感到习以为常,若宝玉能将这份嗔念隐藏到与宝钗结婚那日一口气发出来,众人便会觉得有大事来临,说不定能与林妹妹比翼齐飞。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的嗔念既是怒气也是对自己心中真实想法的诉求,若为自己的目的隐藏在心里,只为达到目的一刻儿放出来,会成为利器。倘若经常表露在外,只会让他人对你感到厌烦,就更别提目的了。往往只是一念之差,前者身心舒畅,后者一地悲凉。
三境 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痴念是人类高于其他生物的情感之一。人因为爱而变得痴,因为痴而变得伟大。痴念成就了两个一:一个离愁别恨,一个皆大欢喜。
黛玉则属于前者。“心若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本是她最大的优点,姣好的面容,如蔷薇花一般的高傲,只为心上人而放的自尊,这些无疑是她的闪光点,也是为她的离去所埋下不可抗拒的命运之锁。
如果仔细想想,黛玉心中没有对宝玉深深的爱恋,对宝玉痴痴地想念,她也不会在贾府里寄主这么长时间。也是这痴痴的想念,造成了她久卧病榻,最终落得个“花落人亡两不知”的结局。黛玉的死是悲惨的凄凉的。若深究,只能怪罪于她的一念之差。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爱本身是难以寻找的,若寻找到自己钟爱的人或物,应当立即抓住,既然是你的你逃也逃不掉,不是你的你也强求不来。若你尝试过争取却始终得不到,就要学会放弃,放弃心中的这股痴念;若你寻找到了却从未尝试过争取,那只能让别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又只是一念之差,曲终人散尽,春残花落无人知。
人之三念需三境所约束。若人无这三念,只会如行尸走肉一般,但这三念若是一过,则会悲剧连连。都是三念,会用三境约束三念,就不会因为一念之差而“一步错步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