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萧红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03:00:15
  • 《萧红观后感》
  • 萧红观后感范文(通用10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萧红观后感(通用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萧红观后感 篇1

    《萧红》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东北年轻女作家萧红的故事。萧红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萧红原名张乃盈,她很热爱读书可是家里人却不让她读书要她嫁人,她就离家出走离开黑龙江去了北平上学。她的未婚夫去北平找她,萧红为此十分感动,她两都离家出走。他们的生活十分贫困,萧红还怀了孩子,可是她的未婚夫后来却离开了她。在她十分落寞的时候他遇到了萧军,萧军很贫穷,但是他却很乐观。他的乐观感染了萧红,他们两个相爱了。他们为了谋生四处奔波,他们去到了上海,他们得到了鲁迅的肯定。生活开始有了改善,但萧红却得到了萧军的背叛。后来萧红认识了端木,他们结婚了,但端木却不能给萧红想要的温暖,萧红的身体也差了。

    萧红为了读书离家出走,这等勇气,在我们中呢,我觉得更多的是为了逃避读书而离家出走啊。读书我认为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很快乐每个人都喜欢读书,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不读书未来就很狭窄。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的读书机会啊,想想那些不能读书却很想读书的孩子们。

    我们要做一个乐观的人,不管你所处的环境多么悲观,只要你有一个乐观的心,那么不管多苦都能挺过去。当萧军失业之后,萧红和萧军去住旅馆,却连被子都租不起,饭也吃不起,每餐只是馒头蘸着盐吃。每天早上看着其他房间门前的大面包,这完全是一种煎熬。但是他们有着一个乐观的心,他们每天都在努力的想办法活下去,萧军出去找工作,萧红在房间里写作。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萧军找到了工作,他们度过了难关。如果他们不是有一颗乐观的心,或许他们早就死在了旅馆里了。

    萧军是一个花心的人,至少我是这么认为。他看到每一个可怜的女人都想去爱她们,不管他们是否已结婚。刚开始萧军和萧红在一起,后来萧军又和他学生的姐姐搞在了一起,尽管萧红当时并没有怎么追究问题,但是萧红心里还是不好受的。后来萧军又和阿虚搞在一起,还把阿虚弄怀孕了,还要阿虚把孩子做了,阿虚可是萧红的好盆友啊。萧军这样伤害了多少个女人啊,而且到了最后没有一个女人和萧军一起走。我们要做有责任的人,对人也要真诚,做事也要对得起人,不然就会同时伤害很多人,最后自己也找不到好的伴侣。、

    我很佩服萧红,萧红很倔强,很坚强,而且她很有才华,她为了自己想做的事不惜离家。“她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她裸露着,不是身体,而是灵魂。”

    萧红观后感 篇2

    电影除了娱乐大众之外,还能让我们了解到很多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没看这部《萧红》之前,我只知道张爱玲,殊不知民国时期还有位与她齐名,有着“文学洛神”美誉的文坛奇女子萧红。才华横溢的她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中,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世俗,历经反叛、觉醒与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短暂的一生从未向命运低头!

    《一代宗师》已经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民国武林的群像谱,如今的《萧红》会不会也将民国文坛的生肖百态展现在银幕上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霍建起将它拍成了一部琼瑶式的爱情片,在这其中我们看不到《生死场》,也看不到《呼兰河传》,只看到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一个男人又和三个女人的情感纠葛。“让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全天下男人的罪”,如此肉麻的台词,居然被男主人公肖军先后拿来哄骗两个不同的女人,真是颇有《情深深雨蒙蒙》的风骨!

    其实《萧红》影片的前半部分,我们还是能看得到萧红对命运的不屈抗争的,她反对父母包办的利益婚姻,到北平去当进步女学生,却又因为付不起学费而沦为汪公子豢养的金丝雀,丧失了行动自由。接下来汪公子对身怀六甲的她的离弃却促发了她灵魂中的缪斯女神,在那个脏兮兮又狭小的旅店顶棚中,她开始了自己艰难而倔强的文学创作之旅。同萧军的恋爱也是浪漫而有激情,从那个小顶棚内的心灵交汇到洪水中的“久别”重逢,再到小旅馆里吃着面包蘸着盐的“有情饮水饱”式相互依偎,物质上的贫穷丝毫没能熄灭这对左翼作家情侣迸发出的爱情火花,反倒让二人的心更加紧密相连,终于在冰天雪地中奏出了爱情交响乐的最强音!

    然而自从物质上有了改善之后,二人的情感裂痕也就越来越深了,男人出轨,女人也有了自己心爱的人,鲁迅先生对萧红的赏识不过是蜻蜓点水,萧红和萧军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爱情才是影片的主题,大家都成了为爱而活的动物,什么文学才华,什么国仇家恨都纷纷沦为了背景。于是在这种“以情为主”的基调中,尽管小宋佳卖力地去表演,萧红的人物形象也没有立起来,从头到尾都是苦命、悲情,病歪歪的弱女子模样,即使让大家见证了萧红一生经历的主线,也没能让大家对其产生认同感,不像是满腹才情的文学洛神,倒像是又一个苦兮兮的陆依萍!

    萧红观后感 篇3

    好久没看见这么具有文艺气息的电影了。萧红,以前只是在一些书的序里见到过她的名字对于她我并没有过多的了解。通过这部电影,我想我了解了个大概。

    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魅力强大到哪怕贫病交加,身怀六甲,生命垂危,也一样有人爱。最后结尾那一段阿洛对她的评价,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

    她的确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我觉得任何一个写出这样的好作品的作家,都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因为他们关注现实,而不是纯粹虚构,总是想借由表现这样的一种痛苦生活而启迪人们去解决一些问题。

    电影《萧红》拍的很唯美,有些画面是只有在小说里面才能看见的,可能导演就是从小说那些美妙的场景中提炼出来的也说不定,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为作家以及以作家为主角而拍的这种电影。

    他们也是普通人,一样会肚子饿,会受伤,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操守,萧红就算是那么饿,也不会去偷邻居的列巴圈,这是很能表现气节的事情。

    她的人生很曲折,我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她的男人,都是那么的不顶用,一个两个刚开始的都是那么的厉害,过多一段时间又都变得那般的鄙陋。第一个直接就跑了。第二个萧军还行,始终是爱她的,但是他的脾气太不好,而且还经常与别的女人勾搭,连萧红最好的朋友阿虚也被他搞的怀孕了。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出轨还能出的这么理直气壮。

    第三个,刚开始的时候看上去很有文艺气质的端木,他的言辞很山盟海誓的。但他不能够担当,总是在逃避责任。换句话来说,萧军是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乐,而端木则是只能同享乐,不能共患难。第四个没有结果,因为并没有开始这段感情,萧红就已经死了。他是在萧红生命垂危的时候爱上她的。这也很能证明她的魅力了。一个女人年龄可以越来越大,但是心里却是可以越来越有魅力的,它是不以年龄的流逝而产生消亡的。比如我在东莞遇见的一个女人,丹姐,她就是这么样的女人。她的年龄有四十几了,但是还是那么迷人,魅力四射哈,男人们为了她争风吃醋,甚至打架斗殴。我就是为了她而被开除的,到现在我还忍不住惊呼。

    我是第一次在电影上看见鲁迅本人,这让我欣喜若狂,他才是我真正的偶像。我看见他的那一刻,真的激动了。好久没有的感觉!鲁迅先生好像是以前经常演周恩来的那个演员演的,演的蛮像的,一身深色长衫,头发依旧像倒立的扫把,只是脸上的妆画的太狠了,那么明显的黑线,我都看的出来是画上去的。整部影片唯美华丽,结尾那白色的冰河更是有一种旷远的美,结尾的配乐也蛮好听的。但是电影始终是电影,由于时间的限制,所以很多场景都是浮光掠影,一带即过。比如说,端木就为萧红端了一碗小米粥,说了几句情话,在下一幕,萧红就宣布和前任萧军分手了。以我的感觉来说,这也太快了些吧。不过我能理解,比起赵薇导演的致青春,致的不清不楚的青春,和郭敬明的PPT来说,已经好太多了。

    总的来说,《萧红》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值得大家一看的电影。

    萧红观后感 篇4

    没去过萧红故居的时候,妈妈就常和我说起:萧红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女作家,而且还是一个非常爱国的女作家,她的一生只活了31岁,却写了很多书,最有名的就是《呼兰河传》和《生死场》。

    这次去姥姥家——呼兰县,终于有机会参观萧红故居了,我别提多高兴了!一路上,我没心情看路旁的风景,心里一直在想:萧红故居会是什么样的呢?好不容易盼到站了,我第一个冲下车,拉着妈妈买了门票就直往里奔。

    呀!萧红故居好大啊!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花坛中间的一座石雕:萧红奶奶梳着一条长辫子,右手托着腮坐在那里,好像还在思考问题呢!左边是萧红祖父母住的土炕,通过客厅、暗室仓房,是萧红的房间,有梳妆台,还有很多书,都是萧红奶奶写的书,还有和鲁迅先生的书信。后边是菜园子、果园,还有磨房。这些都是萧红奶奶小时候常玩的地方,还有呼兰河。

    萧红奶奶写的作品可多了,一共有两个展台呢!鲁迅和茅盾先生曾评价萧红奶奶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还听讲解员阿姨说,萧红奶奶写作的环境非常艰苦,经常生病,因为庸医误诊,萧红奶奶死时才年仅31岁。我非常敬佩萧红奶奶,她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我一定要像萧红奶奶一样,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做一名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萧红观后感 篇5

    萧红——我最敬佩的女作家。阳光和煦的那天,我去了位于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

    刚走入红木大门,萧红的塑像映入眼帘,顿时闻到书香一阵阵,随着书香的味道走进了东阁门,看到她当时用的笔稿与画卷,展现出昏暗的油灯下,一杯浓茶陪她度过的整个夜晚,手不停地忙绿着,“我讲含着泪的微笑回忆这寂寞的人,怀着寂寞的心情……”我仿佛看到她正抚案想着,她那坚苦岁月里度过的那段幸福时光,写作留下真迹,得以明证。

    我又随着“心书一页页”来到西阁门,看到萧红小时候与母亲的合照,父亲的合照,以及她乡村生活时所用的物品,“百宝盒”勾起她母亲先世,父亲逼婚的.愁楚,心底的痛苦回忆。也许,女作家有此经历才有此才思……我内心又不停地问,是不是女作家有此才思,更需厚重经历……

    后院呈现一片万紫千红,草长莺飞的景象。我慢慢走在小路上,语文课文《祖父的园子》的景象呈现出来,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样样都有的“大花园”,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明晃晃的……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如果此时活在世上的她又在回忆起什么呢?她忆起小时候与亲爱的爷爷度过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吗?看着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吗?一起背古诗,品词析句……当我吹落一朵蒲公英的时候,仿佛感知到女作家如何积淀了写作素材;当我追赶一只从花丛中飞过的花蝴蝶时,仿佛感触到女作家文学的思绪如何自然地飘逸而奔放起来。在她童年的乐园里,我也找到了欢乐,悄悄许下了心愿,愿不同时代的我也同样有才华,文采飞扬。

    她昔日的成就,往往又伴随着刻骨铭心的爱与恨。在重重困难下,走投无路时,萧红还是坚持着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经历苦难的生涯。从此,离开了挚爱的亲人、朋友,几度去北京求学、写作,“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一支笔陪我走天下。”“萧红坚苦奋斗出来的结果——鲁迅眼中最优秀的女作家。”萧红的人生是悲剧,31岁病死香港。她用笔写尽人生的“死路”与“活路”。《生死场》、《呼兰河传》是她最经典的两部悲剧小说,她的深度,她的才华,令人折服。

    我带着《萧红研究》、《萧红评传》等五本书,走在回家的路上,此时我感悟到敬佩萧红,更应研究萧红性格、精神、意志。融合贯通,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萧红观后感 篇6

    电影《萧红》采用回忆的形式,讲述了著名作家萧红短暂的文学生涯。优美动听的旋律,散文诗般的朗诵,精彩的对白设计,幻化成一缕沁人心脾的清香,在我的心底静静的流淌……

    走进萧红的文学之旅,或深情、或悲戚、或真挚。

    萧红一生颠沛流离,从遭遇洪涝灾害的哈尔滨、到战火纷飞的香港、再到文艺进步青年聚集的大上海,一个羸弱的女子历经坎坷。一场洪水没有夺取萧红的生命,却激活她心底热情奔放文学的种子。正是她的经历,成就了代表作《生死撤和《呼兰河传》。这些取材家乡的题材,极富艺术感染力。萧红笔下的东北乡村闭塞荒凉,弥漫着忧郁和感伤,到后来农民的挣扎与抗争,堪称诗化小说精品。在创作和人生迷茫、感情挫折的时候,文学大师鲁迅为她指点迷津,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那样的感人至深:“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萧红的命运是悲戚的,但她的回忆是美好和甜蜜的,她对于文学的热爱是真挚而饱含深情。这样一位传奇性人物,无愧于“30年代文学洛神”的美誉。

    探寻萧红的感情生活,有爱憎、有放荡、有激情。

    萧红是一个敢爱敢恨,不向世俗低头的才情女子,她的感情生活充满传奇色彩。和其他追求新生活的女子一样,萧红有一段“逃婚”的经历,她冲破世俗,反叛、觉醒与抗争,从未向命运低头!“他就像一场大雨,很快就可以淋湿你,但是云彩飘走了,他淋湿的就是别人”。萧红的爱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影片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萧红。从天而降的萧军,带给她梦幻般难以忘怀的感情经历,端木蕻良对于文学、乃至对于萧红崇拜式的浪漫爱情,映射出一种怀旧凄美。“为什么每个走近她的男人,都会爱上她,哪怕她贫病交加,哪怕她身怀六甲?”萧军的一句“让你这样美丽的女人流泪,这真是一种罪。”不知道打开了多少文艺女青年的心扉,令多少女子为此倾倒。笔端甜蜜的萧红,爱情却是苦涩的、酸楚的,耐人寻味的。

    感悟萧红的精神追求,是坚定、是倔强、是信念。

    “人是需要为着一种理想而活着”。萧红的精神世界,是对文学的不懈追求。在极其穷困潦倒的日子里,她从来不悲观,不愁苦,不唉声叹气,不怨天尤人,不垂头丧气,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应对,因此过得很快乐,很有诗意,很洒脱,很坦然……甚至为人所羡慕。她和萧军把自己比作“小小红军”,是对抗战的无形支持,虽然她们们悲欢离合,但小小红军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如何打造一方文学净土,她对举行创作座谈会,邀请知名作家出席的建议;她对成立文艺咖啡室,享受文学创作乐趣等等建议,如今都不过时,这些建议迸射着文学大师的智慧火花。“说什么爱情,说什么受难者,共同走尽患难的路程,都成了昨夜的梦,昨夜的明灯。”忘却过去,需要勇气,面对未来,更需要胆魄。“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姑娘啊!春天到了。”这是一种期盼,更是美好的寓意;是倔强的抗争,更是坚定的信念。

    一根火柴,燃尽自己的痛苦与绝望,照亮别人的欣喜和轻狂。萧红正是用文学这根火柴,点燃生命的希望,这就是文学的力量。作为喜欢文学的人,去观赏极具“文艺范”的电影《萧红》,去欣赏她的那些精美作品吧,这样也许才能读懂一个真实的萧红、一个富有诗意的萧红、一个文学化的萧红,才能感受到她带给你无穷的创作力量!

    萧红观后感 篇7

    奔波半生,最后还是想回家,当初因为父母逼婚逃离了家,最终因为怀念爷爷想回家,其实家永远只在心里,因为现实中的家再也没有爷爷,再也没有那些能帮助照顾我们的人。萧红的爷爷跟萧红说,长大就好了,但长大了不是真的就好了,成年人的世界比孩童的世界更复杂。

    萧军是个文武双全的人,当过兵,写过小说,还是比较厉害的人,这样的人对所有女人都很好,包括萧红,包括学生的姐姐,包括萧红的日本朋友,当时撩萧红的话后来又用来撩学生的姐姐,“让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所有男人的罪过。”他完美地诠释了渣男三不原则,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一个精力旺盛的男人确实有精力去爱好几个女人,但是从伦理道德上他是错误的,他让他的妻儿受伤了。

    到正式场合萧红还是很有气质很端庄的,人的社交属性就是这样,特别是成功的人,很注重自己的气质形象。父母逼婚一任,遇到爱情萧军一任,遇到小暖男端木一任,遇到粉丝,差一点又一任,人就是这样,如果不拒绝会遇到很多爱情,特别是成功的人。

    遇到第一次见面的人也不用说太多,萧红萧军他们就都称呼了一声“先生”,其实话不用多,真诚就行。

    古时候也有心态特别好的人,老爷子带孙女又蹦又跳的,那可能就是古时候比较豁达乐观的人吧,每个时代都有乐观的人,跟那样的人一起,整个空气都是甜的。那些人的思维方式很好,就看自己能不能进入他们那种思维。

    萧红观后感 篇8

    读过的第一部萧红的作品是她的《呼兰河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呼兰河边的故事。通篇文字透着一种洗尽铅华的平淡,又因为在写作过程中融入了诗歌的特点,使整部作品更具艺术的魅力。被誉为诗化小说。在那些看似寻常的文字下,隐藏着女作家对生命独特的感悟和体认。有人评价这是一部不会随岁月老去、永远年轻的作品。

    最近只偶尔翻过些散文,想写写看过《蹲在洋车上》、《失眠之夜》和《同命运的小鱼》后的感想。

    萧红是那种以全身心投入写作的女性,文字便是她灵魂的自传。在她的作品里,看不到炫耀、卖弄、制造的成分。有的是一种与大地相连的美好品性。创作的素材也大多来源于她的真实生活体验。

    《蹲在洋车上》讲述的是一个童年的故事。作者以朴实细腻的笔法,描绘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对儿时的生活流露出一种牧歌式的情调。

    “我眼看着那个驴子飘飘地不见了!我的心魂也被引了去。等我离开窗子,祖母的斗篷已经脱在炕的中央,她嘴里叨叨地讲着街上所见的新闻。可是我没有留心听,就是给我吃什么糖果之类,我也不会留心吃,只是那夜的车子太吸引我了!太捉住我小小的心灵了。”

    在《失眠之夜》中,女作家对自然的那种朴素的颖悟,使得文字中充满了许多细致优美的抒情。“在家乡那边,秋天最可爱。蓝天蓝得有点发黑,白云就像银子做成的一样,就像白色的大花朵似的点缀在天上;又像沉重得快要脱离开天空而坠了下来似的。而那天空就越显得高了,高得再没有那么高。”

    可又有谁知道,出生苦难的萧红,在她的内心深处,深藏着难以排解的无家的悲凉感。她将自己浸透着个人身世之感的悲剧感,与生活中弥漫着、浮荡着的悲恋剧气氛相融合,从而传达出深远的人生悲凉感。

    所以在《失眠之夜》中她这样说道:“家乡这个概念,在我本部甚切的,但当别人说起来的时候,我也就心慌了。虽然那块土地在没有成为日本的之前,“家”在我就等于没有了。”

    萧红写出的都是生活,她笔下的人和事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她非常懂得人性中的贪婪和漠不关心,也懂得人间的爱与温暖。

    由此我便明白了,为何有人评价说萧红的作品永远不老,永远年轻的真正涵义。

    萧红观后感 篇9

    第一次翻开萧红作家的书,我是带着崇敬的,崇敬里还夹杂着一丝喜悦。当看到第一行字时,我便被这高妙的文笔深深吸引。我看的《呼兰河传》是分两大事件的。《生死场》便把我引进了我从未经受过的地方。

    细腻的文笔勾勒出一个又一个人物。丑陋却朴素的面婆,粗使却善良的二里半,美丽却可怜的月英……太多的人物了,有些人的性格特点并不突出,但却无疑是最真实人的写照。最使我感慨的还是月英。她是村里最美丽的女人,她家也最穷,她是如此温和,生就是一双多情的眼睛,每个人接触她的目光,好比落在棉绒中那样愉快和温暖。可是上天却赐给了她最悲惨的命运,她患上了瘫病,并且一个月比一个月重。起初丈夫还为她烧香拜佛,悉心照料。但渐渐的却不在管她,她就像患病的猫儿,孤独而无望。她瘦弱柴,甚至臀下都腐了,小蛆虫在那里活跃,她的身体变成了小虫们的洞穴!读到这时,我曾潸然泪下,这些乡村的女人哪个不是命苦,可怎么会仅仅只有这些呢!日本鬼子的来临使她们雪上加霜,最后,这村里的人们战死的战死,惨死的惨死,只剩下几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渐渐走远……这些看似虚幻的故事有哪个不是旧社会真实的写真?萧红,你以细腻的文笔像我们展示了历史的长河,怎能不令人敬佩!现在的我们翻阅岁月的史书是何等惭愧!

    很难以置信的是第二篇《呼兰河传》,你却以另一幅新面孔展现在我们眼前。童年的你任何人都不疼爱,却偏偏祖父对你疼爱有加。你在世外桃源里是玩得如此愉悦,令我看着也深深被感染。最吸引我的是你摘玫瑰和祖父开玩笑的故事。童年想必是任何人都爱的吧,你真大胆,摘了几十朵玫瑰花悄无声息的插在了祖父的帽子上,于是便不断笑。祖父也是童心未泯啊,竟还傻傻地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我看着也笑得合不拢嘴。“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快乐的日子总是不长久的,祖父去了,快乐也去了,那些难忘的往事只能成为回忆,离别总是痛苦的,正如她所写:“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仿佛上天真的是不尽人意的,萧红还这么年轻却已去了,也许人们都在惋惜,但我认为,她是快乐的,她此时定然在和祖父玩耍,她是毫无忧愁的。

    人生会有那么多往事莫过于那些难忘的人。

    萧红观后感 篇10

    “我本一无所恋,但又觉得到处皆有所恋。”

    话剧《萧红》不仅穿插了祖父与幼年萧红的场景,也加入了萧红小说《生死场》里的情节。只是演萧红的女演员太青春靓丽。

    四年前的电影《黄金时代》,因为话剧式的叙述与承接饱受诟病,我想,或许对于萧红本身的争议与史料的缺失,真的很难将其一生真实又美好地呈现出来。不顾家庭与汪恩甲订下的婚约,选择与表哥陆哲舜私奔,迫于经济压力回来后又同汪恩甲生活在一起,怀着汪恩甲的孩子又与萧军相爱,欠旅馆一大笔钱趁洪水的契机偷跑掉,孩子一出生后就送人,怀着萧军的孩子时又同端木蕻良在一起…后半生二萧与端木的纠葛可以归结为感情,但前半生说是被命运作弄,但实在现在回顾起来就是“三观不正”。

    东兴顺旅馆里怀孕的萧红与萧军相见的一幕,直让我怀疑萧红的所作所为是否太不负责。对于前人的一切,总是有太多谜团。是美是丑,是善是恶,甚至是否真实存在于过去,都只是书中的一幕幕讲解,终究没法亲自验证。

    此前,对于逝去的古人,我总是觉得很遗憾,那么精彩的人,怎么也会受命运捉弄,也会有生命的终结。假使时间是一个轮回,或许这些遗憾,本不该追究。

    还记得当初喜欢萧红是因为在书上看到了她的遗言,“至此我将与碧水蓝天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让别人写了。”一个人一生的漂泊无奈跃然眼前,虽说人生是命运的安排,但个人却自愿成了命运的操盘手。

    高三毕业那年看过《生死场》,看不大明白,金枝的故事早已忘却脑后,我更喜欢看萧红写简单的生活。今天又借机重温了一次,金枝和一个男人产生了爱情且怀了孩子,男人也很爱金枝且发誓要娶她。“男人,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心里才装得下女人,等她老了,就会打她,骂她”。婚后,男人的生意不顺,欠了很多债,吃饭都成问题,回到家就拿金枝和孩子出气,一次发怒中甚而想卖掉孩子还债。不过孩子没有卖掉,只是被男人摔死了。日本人也打了进来,金枝在亲人的劝阻下往城里逃命,上门给人缝被子时却会被人扯下裤子摁在床上,不从的话就要被打,回到住处还要被同屋的老婆子羞辱。死不好,生也不好。“人和猪狗一样,忙着生,忙着死。”我想,等以后的生活越变越好,后来的读者,是不是不能切身理解,人性的黑暗不是只存在于贪婪的欲望中,而是根治于基本的饿与生存中呢?

    话剧与《黄金时代》有很多相似的场景,东兴顺旅馆的初见,与鲁迅先生交谈,萧军出轨,临汾车站的分别,二萧与端木的纠葛,最后萧红临死前骆宾基的陪伴,当然还有祖父和萧红在后花园里的场景。“爱便爱,不爱便丢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因为这世上还有让我眷恋的东西。”“你知道我别无所求,我只想有个地方安安静静地写东西。”“有各式各样的读者,就该有各式各样的小说。”“我死后,我的文字或许会被遗忘,但我的绯闻会永远流传。”…

    一个人一生的场景,或许很长,但仔细看,也没有什么值得说的几件事。四年前,《黄金时代》上映的时候,我从江苏跑去呼兰的萧红故居,在高楼大厦的簇拥下,故居仿古的旧房子尤为显眼,后花园或许还是那个后花园,虽然是东北的十月,但一切都生机盎然。在呼兰河的天边,残阳似血,孩子在河边无忧无虑奔走。四年了,在我身上也没发生什么,只不过是我毕业了,换了生活的地方,换了身边对话的人。

    “去年的五月,是我在北平吃青杏的时节,今年的五月,生活的滋味,犹如青杏般的苦涩。”那些苦涩,或许就是吸引我的东西吧。以前我不大相信命运,但现在的我会随遇而安。我想,就算命运很难更改,但生死轮回,有坏运,也总有好运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眼下开开心心地活着。

    话剧最后一幕,萧红逝去后,见到了小时候的自己与祖父,“长大吧,长大了就好了。”,后来的她长大了,可是并没有好。话剧也在三人并行离开中落幕,音乐激扬,风雪飘摇。

    在历史苍茫的波涛里,人的一生也就好像是一场话剧。不断有人上场,也不断有人谢幕,故事一点点展开,生命却一点点结束。不知到了生命的尽头,是否还可以和所有人,来一场谢幕,然后,蓦然走进风雪中。

    【萧红观后感范文(通用10篇)】

  • 《电影萧红观后感作文800字》
  • 电影萧红观后感作文800字(精选6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影萧红观后感作文800字(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电影萧红观后感作文800字1

    电影《萧红》采用回忆的形式,讲述了著名作家萧红短暂的文学生涯。优美动听的旋律,散文诗般的朗诵,精彩的对白设计,幻化成一缕沁人心脾的清香,在我的心底静静的流淌……

    走进萧红的文学之旅,或深情、或悲戚、或真挚。

    萧红一生颠沛流离,从遭遇洪涝灾害的哈尔滨、到战火纷飞的香港、再到文艺进步青年聚集的大上海,一个羸弱的女子历经坎坷。一场洪水没有夺取萧红的生命,却激活她心底热情奔放文学的种子。正是她的经历,成就了代表作《生死撤和《呼兰河传》。这些取材家乡的题材,极富艺术感染力。萧红笔下的东北乡村闭塞荒凉,弥漫着忧郁和感伤,到后来农民的挣扎与抗争,堪称诗化小说精品。在创作和人生迷茫、感情挫折的时候,文学大师鲁迅为她指点迷津,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那样的感人至深:“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萧红的命运是悲戚的,但她的回忆是美好和甜蜜的,她对于文学的热爱是真挚而饱含深情。这样一位传奇性人物,无愧于“30年代文学洛神”的美誉。

    探寻萧红的感情生活,有爱憎、有放荡、有激情。

    萧红是一个敢爱敢恨,不向世俗低头的才情女子,她的感情生活充满传奇色彩。和其他追求新生活的女子一样,萧红有一段“逃婚”的经历,她冲破世俗,反叛、觉醒与抗争,从未向命运低头!“他就像一场大雨,很快就可以淋湿你,但是云彩飘走了,他淋湿的就是别人”。萧红的爱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影片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萧红。从天而降的萧军,带给她梦幻般难以忘怀的感情经历,端木蕻良对于文学、乃至对于萧红崇拜式的浪漫爱情,映射出一种怀旧凄美。“为什么每个走近她的男人,都会爱上她,哪怕她贫病交加,哪怕她身怀六甲?”萧军的一句“让你这样美丽的女人流泪,这真是一种罪。”不知道打开了多少文艺女青年的心扉,令多少女子为此倾倒。笔端甜蜜的萧红,爱情却是苦涩的、酸楚的,耐人寻味的。

    感悟萧红的精神追求,是坚定、是倔强、是信念。

    “人是需要为着一种理想而活着”。萧红的精神世界,是对文学的不懈追求。在极其穷困潦倒的日子里,她从来不悲观,不愁苦,不唉声叹气,不怨天尤人,不垂头丧气,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应对,因此过得很快乐,很有诗意,很洒脱,很坦然……甚至为人所羡慕。她和萧军把自己比作“小小红军”,是对抗战的无形支持,虽然她们们悲欢离合,但小小红军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如何打造一方文学净土,她对举行创作座谈会,邀请知名作家出席的建议;她对成立文艺咖啡室,享受文学创作乐趣等等建议,如今都不过时,这些建议迸射着文学大师的智慧火花。“说什么爱情,说什么受难者,共同走尽患难的路程,都成了昨夜的梦,昨夜的明灯。”忘却过去,需要勇气,面对未来,更需要胆魄。“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姑娘啊!春天到了。”这是一种期盼,更是美好的寓意;是倔强的抗争,更是坚定的信念。

    一根火柴,燃尽自己的痛苦与绝望,照亮别人的欣喜和轻狂。萧红正是用文学这根火柴,点燃生命的希望,这就是文学的力量。作为喜欢文学的人,去观赏极具“文艺范”的电影《萧红》,去欣赏她的那些精美作品吧,这样也许才能读懂一个真实的萧红、一个富有诗意的萧红、一个文学化的萧红,才能感受到她带给你无穷的创作力量!

    电影萧红观后感作文800字2

    好久没看见这么具有文艺气息的电影了。萧红,以前只是在一些书的序里见到过她的名字对于她我并没有过多的了解。通过这部电影,我想我了解了个大概。

    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魅力强大到哪怕贫病交加,身怀六甲,生命垂危,也一样有人爱。最后结尾那一段阿洛对她的评价,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

    她的确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我觉得任何一个写出这样的好作品的作家,都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因为他们关注现实,而不是纯粹虚构,总是想借由表现这样的一种痛苦生活而启迪人们去解决一些问题。

    电影《萧红》拍的很唯美,有些画面是只有在小说里面才能看见的,可能导演就是从小说那些美妙的场景中提炼出来的也说不定,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为作家以及以作家为主角而拍的这种电影。

    他们也是普通人,一样会肚子饿,会受伤,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操守,萧红就算是那么饿,也不会去偷邻居的列巴圈,这是很能表现气节的事情。

    她的人生很曲折,我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她的男人,都是那么的不顶用,一个两个刚开始的都是那么的厉害,过多一段时间又都变得那般的鄙陋。第一个直接就跑了。第二个萧军还行,始终是爱她的,但是他的脾气太不好,而且还经常与别的女人勾搭,连萧红最好的朋友阿虚也被他搞的怀孕了。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出轨还能出的这么理直气壮。

    第三个,刚开始的时候看上去很有文艺气质的端木,他的言辞很山盟海誓的。但他不能够担当,总是在逃避责任。换句话来说,萧军是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乐,而端木则是只能同享乐,不能共患难。第四个没有结果,因为并没有开始这段感情,萧红就已经死了。他是在萧红生命垂危的时候爱上她的。这也很能证明她的魅力了。一个女人年龄可以越来越大,但是心里却是可以越来越有魅力的,它是不以年龄的流逝而产生消亡的。比如我在东莞遇见的一个女人,丹姐,她就是这么样的女人。她的年龄有四十几了,但是还是那么迷人,魅力四射哈,男人们为了她争风吃醋,甚至打架斗殴。我就是为了她而被开除的,到现在我还忍不住惊呼,【妖孽兮】。

    我是第一次在电影上看见鲁迅本人,这让我欣喜若狂,他才是我真正的偶像。我看见他的那一刻,真的激动了。好久没有的感觉!鲁迅先生好像是以前经常演周恩来的那个演员演的,演的蛮像的,一身深色长衫,头发依旧像倒立的扫把,只是脸上的妆画的太狠了,那么明显的黑线,我都看的出来是画上去的。整部影片唯美华丽,结尾那白色的冰河更是有一种旷远的美,结尾的配乐也蛮好听的。但是电影始终是电影,由于时间的`限制,所以很多场景都是浮光掠影,一带即过。比如说,端木就为萧红端了一碗小米粥,说了几句情话,在下一幕,萧红就宣布和前任萧军分手了。以我的感觉来说,这也太快了些吧。不过我能理解,比起赵薇导演的致青春,致的不清不楚的青春,和郭敬明的PPT来说,已经好太多了。

    总的来说,《萧红》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值得大家一看的电影。

    电影萧红观后感作文800字3

    “我本一无所恋,但又觉得到处皆有所恋。”

    话剧《萧红》不仅穿插了祖父与幼年萧红的场景,也加入了萧红小说《生死场》里的情节。只是演萧红的女演员太青春靓丽。

    四年前的电影《黄金时代》,因为话剧式的叙述与承接饱受诟病,我想,或许对于萧红本身的争议与史料的缺失,真的很难将其一生真实又美好地呈现出来。不顾家庭与汪恩甲订下的婚约,选择与表哥陆哲舜私奔,迫于经济压力回来后又同汪恩甲生活在一起,怀着汪恩甲的孩子又与萧军相爱,欠旅馆一大笔钱趁洪水的契机偷跑掉,孩子一出生后就送人,怀着萧军的孩子时又同端木蕻良在一起…后半生二萧与端木的纠葛可以归结为感情,但前半生说是被命运作弄,但实在现在回顾起来就是“三观不正”。

    东兴顺旅馆里怀孕的萧红与萧军相见的一幕,直让我怀疑萧红的所作所为是否太不负责。对于前人的一切,总是有太多谜团。是美是丑,是善是恶,甚至是否真实存在于过去,都只是书中的一幕幕讲解,终究没法亲自验证。

    此前,对于逝去的古人,我总是觉得很遗憾,那么精彩的人,怎么也会受命运捉弄,也会有生命的终结。假使时间是一个轮回,或许这些遗憾,本不该追究。

    还记得当初喜欢萧红是因为在书上看到了她的遗言,“至此我将与碧水蓝天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让别人写了。”一个人一生的漂泊无奈跃然眼前,虽说人生是命运的安排,但个人却自愿成了命运的操盘手。

    高三毕业那年看过《生死场》,看不大明白,金枝的故事早已忘却脑后,我更喜欢看萧红写简单的生活。今天又借机重温了一次,金枝和一个男人产生了爱情且怀了孩子,男人也很爱金枝且发誓要娶她。“男人,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心里才装得下女人,等她老了,就会打她,骂她”。婚后,男人的生意不顺,欠了很多债,吃饭都成问题,回到家就拿金枝和孩子出气,一次发怒中甚而想卖掉孩子还债。不过孩子没有卖掉,只是被男人摔死了。日本人也打了进来,金枝在亲人的劝阻下往城里逃命,上门给人缝被子时却会被人扯下裤子摁在床上,不从的话就要被打,回到住处还要被同屋的老婆子羞辱。死不好,生也不好。“人和猪狗一样,忙着生,忙着死。”我想,等以后的生活越变越好,后来的读者,是不是不能切身理解,人性的黑暗不是只存在于贪婪的欲望中,而是根治于基本的饿与生存中呢?

    话剧与《黄金时代》有很多相似的场景,东兴顺旅馆的初见,与鲁迅先生交谈,萧军出轨,临汾车站的分别,二萧与端木的纠葛,最后萧红临死前骆宾基的陪伴,当然还有祖父和萧红在后花园里的场景。“爱便爱,不爱便丢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因为这世上还有让我眷恋的东西。”“你知道我别无所求,我只想有个地方安安静静地写东西。”“有各式各样的读者,就该有各式各样的小说。”“我死后,我的文字或许会被遗忘,但我的绯闻会永远流传。”…

    一个人一生的场景,或许很长,但仔细看,也没有什么值得说的几件事。四年前,《黄金时代》上映的时候,我从江苏跑去呼兰的萧红故居,在高楼大厦的簇拥下,故居仿古的旧房子尤为显眼,后花园或许还是那个后花园,虽然是东北的十月,但一切都生机盎然。在呼兰河的天边,残阳似血,孩子在河边无忧无虑奔走。四年了,在我身上也没发生什么,只不过是我毕业了,换了生活的地方,换了身边对话的人。

    “去年的五月,是我在北平吃青杏的时节,今年的五月,生活的滋味,犹如青杏般的苦涩。”那些苦涩,或许就是吸引我的东西吧。以前我不大相信命运,但现在的我会随遇而安。我想,就算命运很难更改,但生死轮回,有坏运,也总有好运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眼下开开心心地活着。

    话剧最后一幕,萧红逝去后,见到了小时候的自己与祖父,“长大吧,长大了就好了。”,后来的她长大了,可是并没有好。话剧也在三人并行离开中落幕,音乐激扬,风雪飘摇。

    在历史苍茫的波涛里,人的一生也就好像是一场话剧。不断有人上场,也不断有人谢幕,故事一点点展开,生命却一点点结束。不知到了生命的尽头,是否还可以和所有人,来一场谢幕,然后,蓦然走进风雪中。

    电影萧红观后感作文800字4

    看电影《萧红》,让我心情低落了好久好久。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她虽然出生在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但幼年丧母。因丧失了最亲的祖父后,不顾家庭反对而出走北平,而后跟汪恩甲交往怀孕,但因无经济来源欠债太多,未婚夫汪恩甲逃离。在萧红穷困潦倒并关在旅馆,她向裴馨园求助,然后多次派萧军到旅馆给萧红送书刊,萧红因此结识萧军。她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一举成名。1936年,因与萧军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为了求得解脱、缓解矛盾,萧红只身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在这期间,萧红再次回到萧军身边,但是她感觉萧军毫无变化便再次离开。1938年,萧红和端木蕻良在武汉结婚,战乱纷飞之时,她再次怀孕(萧军的孩子),但小孩产后第四天,夜里抽风而死。在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看到萧红的一生,内心无比悲凉,因她的才华而震惊,但也因她的处境心痛。

    她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喜欢,但是却究其一生又孤独落寞。

    她死于时代,死于际遇,死于庸医,也死于自己对生命,对自由,对爱的渴望。

    我们每个人都只有这一生,而萧红的一生有璀璨一幕也有黑暗一幕。

    她在写作上具备的才华弥补了她人性的弱点,人不是十全十美的,同时,她之所以如此渴望爱和拥有爱,也跟她的原生家庭和当时环境相关,从小没有母亲,父亲对他不好,只有祖父疼爱着他,并且是新旧思潮动荡转变的时期。

    作为女人,尽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时,同时一定要让自己拥有足够的自信、自尊和自爱,跟爱人互相理解、互相陪伴,一起构建美好幸福生活。

    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一定要建立起自己自立自强的信念,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一生活出属于应有的精彩。

    电影萧红观后感作文800字5

    萧红,生于哈尔滨呼兰河,著名左翼女作家,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这位才华“力透纸背”的女子,当年也是深得鲁迅欣赏。她一生困顿,颠沛流离,情感生活更是孤苦。但始终不懈追求自由与爱,坚持抗争与批判。最后在香港病逝,年仅31岁。与张爱玲齐名的她拥有文学洛神的美称,她以特立独行的气质和自然主义的写作震惊了那个时代,却又在创作达到最高峰时辞世。

    这样一位民国才女她究竟拥有怎样传奇的一生?在她百年诞辰之际,有心的电影人们专门拍摄了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电影——《萧红》,用影像为我们展现了这位著名作家的一切!

    电影《萧红》是由霍建起导演,小宋佳、黄觉主演。光看这阵容就知道此片必定文艺范十足!导演之前有拍过由董洁、窦骁主演的《秋之白华》,那时候就已让我印象深刻。当时本来打算去影院看一下的,结果上映没两天去影院就没见着了。再看《萧红》,3月8日上映,现在就连北京的各大影院排片都很少,这样具有深度内涵的文艺片遭冷现象太多见了!这片子真的没有人看吗?也未必,我倒是很想去影院感受下女作家传奇的一生的,为何电影院里粗制滥造的偶像情爱片都可以正常排片,而像这样清新文艺的影片就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呢?

    在院线受冷遇就算了,《萧红》的电影还被很多文学家批说对于女作家的情爱描述太多,而没有太多体现文学性,这里我就想为霍建起平反一下。本身它就是个命题作文,而且一个人的艺术作品与她所经历的人生是息息相关的,她不可能凭空臆想出优秀的作品来,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她对于生活的反叛,还有她的四段虐恋,她的喜悦与悲伤都是她文字的前奏曲!她是人并不是神,以清新写意的画面和细腻委婉的创作建长的霍建起将她的一生拍的淒美但并不淒凉,坎坷但也华丽,这就够了!至于文学深度,请在卓越或当当上买本书,深夜躲在被窝里细细品味才好!

    张爱玲若不被胡兰成所伤,她的文字故事里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世故与尖酸。而萧红作为那个时代的传奇女子,她敢于冲破现实的枷锁,不仅上了学还逃离了包办婚姻,独自前往北平。尽管接下来的人生充满了未知数,但她是那么的勇敢无畏,尽管在接下来的爱情中,她受到了欺骗与背叛,但她却爱的炽热,轰轰烈烈,像烟花一样灿然的绽放着自己的热情,她与黄觉扮演的萧军在遭遇洪水中互相拥抱。当萧军打到工作后,两人弹琴打鼓,在无人的街道上欢欣雀跃,可惜烟花易冷,爱情也转瞬即逝!她那些力透纸背文字也许就源于这样的一股热情的燃烧和冷却。霍建起在影片中所表现萧红,在凄凉时她是美的,在爱情到来时她是美的。她的美无处不在,让人深深的为才女大起大落的一生而感慨着!

    再来说一说女主角小宋佳吧!当听说主演是她时,我就能想象这将是一部怎么样的电影。近几年的小宋佳在演艺方面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没有绯闻,只有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对于年代戏的,她是游刃有余的。在《风车》、《那样芬芳》等时代影像中,我们看到的她能将热烈与绝望都表现到恰到好处。所以对于她来演《萧红》,我是百分百赞许的,也是想要去影院一观的目的之一。只是拜托电影院们给这样的走心的文艺片多点呼吸的空间!别把它们扼杀在摇篮里!

    电影萧红观后感作文800字6

    最近正在看《呼兰河传》,无意中看到这部电影,激起了我对作者萧红的探秘。小宋佳的刻画让我满足了对萧红这个形象的想象。这部剧看下来,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萧红对爱情的极度向往,用萧军的话说“爱就爱,不爱就丢弃”,可以说萧红的一生是与三个男人的一生,每段感情都爱的认真,所以每段感情带给她的都是很痛的伤。每段感情里面又充满了对平常夫妻生活的向往,然后她骨子里的那份纯粹又使很多人能轻而易举拥有的成为她的想而不得。

    2。对写作的执着,写作已经是她生命中最不能缺少的东西了,也是成就她一生的事业。她把所有的痛苦、磨难、纠结、抑郁等全都给了书中的人物、故事,所以她笔下的人物都是那么的饱满而有感情,让鲁迅先生也不由得赞叹肯定。

    3。她活得极度的真实,没有虚伪与谎言,像小骆说的那样,她裸露着灵魂,在这充满着暴力、奴役与欺侮的社会中,她一直追求着自由,从异乡到异乡,从异乡到异乡。还记得那个片段,她对端木说,以后开一家文艺咖啡店,让每一个作家进来都能轻松自在,现实主义里渗透着浪漫主义。

    4。梦中长大的孩子都是极端孤独的,她的作品里一直都在寻找着故乡、穷人、妇女、儿童,看到电影最后片段的回忆,看到祖父在后面追着说你再长大点就好瞬间泪目。好像自己也在回忆着过去的点滴,那些已逝的亲人们,那片承载着我太多欢笑的山腰上,也许我喜欢这个作家只因为在她的故事中也能带入我的故事吧。

    5。电影中还有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人总要有个理想让自己去坚持、奋斗,原话记不清,主要是这个意思。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像雷锋说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当中去”,也许我们没有那么高的理想,但我们应该要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着自己的理想奋斗当中去的觉悟,不要碌碌无为一生。

    【电影萧红观后感作文800字(精选6篇)】

  • 《《萧红》观后感》
  • “我本一无所恋,但又觉得到处皆有所恋。”

    话剧《萧红》不仅穿插了祖父与幼年萧红的场景,也加入了萧红小说《生死场》里的情节。只是演萧红的女演员太青春靓丽。

    四年前的电影《黄金时代》,因为话剧式的叙述与承接饱受诟病,我想,或许对于萧红本身的争议与史料的缺失,真的很难将其一生真实又美好地呈现出来。不顾家庭与汪恩甲订下的婚约,选择与表哥陆哲舜私奔,迫于经济压力回来后又同汪恩甲生活在一起,怀着汪恩甲的孩子又与萧军相爱,欠旅馆一大笔钱趁洪水的契机偷跑掉,孩子一出生后就送人,怀着萧军的孩子时又同端木蕻良在一起…后半生二萧与端木的纠葛可以归结为感情,但前半生说是被命运作弄,但实在现在回顾起来就是“三观不正”。

    东兴顺旅馆里怀孕的萧红与萧军相见的一幕,直让我怀疑萧红的所作所为是否太不负责。对于前人的一切,总是有太多谜团。是美是丑,是善是恶,甚至是否真实存在于过去,都只是书中的一幕幕讲解,终究没法亲自验证。

    此前,对于逝去的古人,我总是觉得很遗憾,那么精彩的人,怎么也会受命运捉弄,也会有生命的终结。假使时间是一个轮回,或许这些遗憾,本不该追究。

    还记得当初喜欢萧红是因为在书上看到了她的遗言,“至此我将与碧水蓝天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让别人写了。”一个人一生的漂泊无奈跃然眼前,虽说人生是命运的安排,但个人却自愿成了命运的操盘手。

    高三毕业那年看过《生死场》,看不大明白,金枝的故事早已忘却脑后,我更喜欢看萧红写简单的生活。今天又借机重温了一次,金枝和一个男人产生了爱情且怀了孩子,男人也很爱金枝且发誓要娶她。“男人,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心里才装得下女人,等她老了,就会打她,骂她”。婚后,男人的生意不顺,欠了很多债,吃饭都成问题,回到家就拿金枝和孩子出气,一次发怒中甚而想卖掉孩子还债。不过孩子没有卖掉,只是被男人摔死了。日本人也打了进来,金枝在亲人的劝阻下往城里逃命,上门给人缝被子时却会被人扯下裤子摁在床上,不从的话就要被打,回到住处还要被同屋的老婆子羞辱。死不好,生也不好。“人和猪狗一样,忙着生,忙着死。”我想,等以后的生活越变越好,后来的读者,是不是不能切身理解,人性的黑暗不是只存在于贪婪的欲望中,而是根治于基本的饿与生存中呢?

    话剧与《黄金时代》有很多相似的场景,东兴顺旅馆的初见,与鲁迅先生交谈,萧军出轨,临汾车站的分别,二萧与端木的纠葛,最后萧红临死前骆宾基的陪伴,当然还有祖父和萧红在后花园里的场景。“爱便爱,不爱便丢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因为这世上还有让我眷恋的东西。”“你知道我别无所求,我只想有个地方安安静静地写东西。”“有各式各样的读者,就该有各式各样的小说。”“我死后,我的文字或许会被遗忘,但我的绯闻会永远流传。”…

    一个人一生的场景,或许很长,但仔细看,也没有什么值得说的几件事。四年前,《黄金时代》上映的时候,我从江苏跑去呼兰的萧红故居,在高楼大厦的簇拥下,故居仿古的旧房子尤为显眼,后花园或许还是那个后花园,虽然是东北的十月,但一切都生机盎然。在呼兰河的天边,残阳似血,孩子在河边无忧无虑奔走。四年了,在我身上也没发生什么,只不过是我毕业了,换了生活的地方,换了身边对话的人。

    “去年的五月,是我在北平吃青杏的时节,今年的五月,生活的滋味,犹如青杏般的苦涩。”那些苦涩,或许就是吸引我的东西吧。以前我不大相信命运,但现在的我会随遇而安。我想,就算命运很难更改,但生死轮回,有坏运,也总有好运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眼下开开心心地活着。

    话剧最后一幕,萧红逝去后,见到了小时候的自己与祖父,“长大吧,长大了就好了。”,后来的她长大了,可是并没有好。话剧也在三人并行离开中落幕,音乐激扬,风雪飘摇。

    在历史苍茫的波涛里,人的一生也就好像是一场话剧。不断有人上场,也不断有人谢幕,故事一点点展开,生命却一点点结束。不知到了生命的尽头,是否还可以和所有人,来一场谢幕,然后,蓦然走进风雪中。

  • 《萧红散文选读后感600字》
  • 萧红散文选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这本书汇集了萧红的多部散文,精选了作者的著作:小黑狗、中秋节、烦扰的一日、夏夜、蹲在洋车上、镀金的学说、饿、祖父死了的时候、初冬、同命运的小鱼、索非亚的愁苦、春意挂上了树梢、册子、剧团、欧罗巴旅馆、孤独的生活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萧红散文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萧红散文选读后感600字【篇1】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并不完全赞同这个观点,但细细想来这句话也不无道理。

    年少懵懂时,我们站在围城之外,踮起脚尖,用稚嫩的眼光窥探这个让我们魂牵梦萦的奇妙的世界——那里有薄薄香雾,花红柳绿,鸣鸟啁啾,让人倾醉的美景,更重要的是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或是搔首踟蹰,俟于城隅的人儿,让人神往;当我们坠入爱情,走向婚姻,身处围城之中以后,我们才恍然醒悟,“婚姻就是扒开爱情的外衣,秀秀里面的疤痕和妊娠斑”,以往的杨柳河畔,灞桥玄水,薄雾掩盖下的诗情画意已如轻烟散去,无影无踪。我们甚至想逃离这严密封锁的围城,却被命运的缰绳缠得死死的——一时的冲动终酿成惩罚的恶果,只留下我们形影相吊,一声叹息……

    这些观点似乎有些悲观,但在许多文学作品乃至身边的例子中我们都能找到原型。

    看完《生死场》,有很多感触,而最让我吃惊的是里面对爱情悲剧的描写。金枝和成业相爱了——热恋当中,金枝摘柿子心不在焉,把又青又小的柿子摘了一筐;不顾一切地去河沿与心上人见面,并冲动地发生了关系(这给后面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成业充满激情与活力,给这个春意萌动的女子最渴求的温存,执意要提亲,不顾重重阻挠。而在他们终于冲破束缚走到了一起之后,悲剧才慢慢酝酿。由于物质上的贫穷,生活上的窘迫,原来如胶似漆的恋人已变得冷淡而麻木——成业回家经常和妻子吵架,抱怨自己还要养着这母子;金枝问丈夫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他睡而不答,金枝以为说错了话要挨打;悲剧达到高潮是成业烦于孩子的哭闹,一气之下亲手摔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而成业的这一举动实在让人震惊,他与金枝之间已没有爱情可言,婚姻就这样走到了尽头,一时的冲动酿成了悲剧的结尾。

    而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就看看我们的身边,当今的快餐爱情与闪婚现象,离婚率的提高,都反映出现代人爱情观与婚姻观的误区。爱情走向婚姻本是美好的,为什么总是有不幸的结局?一言以蔽之——“贫贱夫妻百事哀”。

    《生死场》中的金枝与成业如此,《伤逝》中的于娟生与子君亦如此。初始的爱情只是飘在半空的失重的假象,当回到地面踏着实实在在的黄土地时,爱情的保持,婚姻的延续是要精神以外的物质基础的,所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这里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蜗居》中海萍曾义愤填膺地说过:爱情就是男人骗女人的鬼把戏。什么把我交给你,你将永远拥有我。那是他还只是个一穷二白的穷光蛋,只能说一些甜言蜜语”。虽然这些说法有些偏激,但是却是现实,很实在。经济基础是一方面,性格上的差异也至关重要,恋爱时双方都处在亢奋状态,沉迷于其中,所谓当局者迷。甜蜜蒙蔽了他们的眼睛,他们只看到对方的优点,而婚后才看清那潜藏在光鲜外衣下的真实面目。还有从热恋的火热与激情到柴米油盐的平淡与琐碎,这种差异常常会让双方感情日渐冷淡……

    总之从爱情到婚姻像是从仙境回到了人间,从理想回到了现实。如何让我们不受伤害,至少是少受伤害——我们要三思而后行,用理智的头脑去去寻觅人生的另一片风景;切忌过于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要知道冲动的抉择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爱情是不期而至的,不用过分追求,缘分到了自然会水到渠成。

    席慕容说:友谊像花香,越淡才越持久。而爱情和婚姻有何尝不是呢?若即若离的感觉,充满思念的别离,有可能也会浅吟低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会乘着月光流照在远方人的身旁。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侩子手正是我们自己!我只想对现在的年轻人说一句——冲动的爱情不会结出幸福的果实,而会受到命运的惩罚。

    萧红散文选读后感600字【篇2】

    几年前,我在《江山》的一个版块挂了个编辑的空衔,却没有真正地在那里投入过多时间,我就是一个闲散的玩文字的人,自娱自乐,没什么上进心,就是在那时,我认识了宿州女孩燕儿,燕儿在《江山》小有名气,她吸引我的不仅是文字,更多的是她的个人经历。这个女孩身患重疾,瘫痪多年,几经生死,却凭着对生命的热爱,对文学的执着,活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精彩。

    我想,我跟燕儿是有缘的,江山的偶遇注定我们会成为一生的好友,我们的缘分不仅仅是名字的相同(我的乳名也叫燕),更主要的是我们在思想上是相通的,我总能在她的文字里读懂这个女孩的那颗敏感而灵动的心,她对社会的认识,人生的感悟,以及对梦想的追求,都是让人赞叹的。人一生,会遇见很多人,真正能成为朋友的并不多,而真正能成为知己朋友的更少之又少,所以,我很珍惜跟燕儿的这份缘,一直把她当成是另一个灵魂自由的我。

    一直想去看燕儿,一直因为这样那样的琐事抽不开身,去年年底,燕儿新书《萧红传》正式出版,真心替她高兴,燕儿欣然答应送我一本,因这本书的缘故我终于下定决心去宿州看望这位未曾谋面的挚友。

    两个多小时的行程,几经周折,在宿州大店镇的一个十分偏僻的养老院里见到了燕儿,燕儿跟我想象中的燕儿几乎没什么两样,热情开朗,乐观豁达,容貌俊俏,眼睛里透着灵气,如果不是因为残疾,这个女孩将会有一个多么美满幸福的家庭,如果不是因为残疾,她将会赢得多少人爱慕的眼光,我看着她骨节变形的手和僵硬的身体,心隐隐地疼。

    回到家里,并没有急着去看燕儿赠我的这本《萧红传》,事实上,我对每一本书都是怀着虔诚的心去阅读的,一部作品,就如同是作者的孩子,历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阵痛才诞生,它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对作品的尊重就是对作者的尊重,所以,我读书向来很慢,读得很仔细,逐字逐句地去琢磨,尽可能地去领悟作者在写这部作品时的心境以及所要想表达的思想和意图。

    夜深人静时,正是读书时。每晚忙完琐事,我会坐在书桌旁,点一盏台灯,泡一杯花茶,静静地读几页,在淡淡的墨香里,在燕儿委婉缠绵的诉述里走进萧红的一生。如燕儿所说,但凡爱文字的人没有不知道萧红的,但真正深入了解过萧红的人却并不多,借着燕儿的笔我才有机会对萧红这位传奇的女作家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萧红的命运一波三折,在那样的年代,一个女子在毫无背景下,每一步成长都是艰难的,即便这样,她也凭着一股倔强韧性和极高的天赋,短短几年在文学领域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我想这一点跟燕儿是一致的,就因了这份惺惺相惜才有了这本《萧红传》的诞生。

    燕儿的文字我是熟悉的,纯净朴实,带着乡土的气息,有着一尘不染的本真,但是,这部《萧红传》却一改过去的文风,文笔细腻温婉,深情款款,字字句句轻轻地敲击在心上,使人心生柔软。燕儿用优美的文字叙述了萧红短暂而传奇的一生,在跟五个男人的感情纠葛中,或爱或恨,或悲或喜,都被燕儿诠释的淋漓尽致。如果不是做过深入的研究,如果不是对萧红有着特殊的爱,燕儿不会有如此细致的了解,更不可能投入这么多的感情,让我佩服的不仅是燕儿生花的妙笔,更是这个女孩灵动敏锐的心思,她没经历过爱情,却对爱情有如此深刻的认知,这一点令我十分诧异。

    认识萧红是从读《呼兰河传》开始的,萧红的作品受鲁迅影响,犀利深刻,大多写的是那个时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劳苦大众悲哀、愚昧、艰难、凄凉、贫穷的命运,这是让人内心很有感触的东西,作为一个女子,作为中产阶级家庭出来的萧红,她是怎样体会到人们的疾苦的呢,如果没有一颗悲悯的心恐怕是做不到的,如果不是敏感和感性,她更不可能看得那么透彻,如果没有极高的特殊天赋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她也不可能描写的那么深刻。这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性格上的刚毅和执拗。所以,我的感觉是萧红不是弱女子,相反的,她有着男儿的气度,任性,固执,嫉恶如仇,从不向人低头,对一个女子来说,感情里参杂了这些东西是很可怕的,导致数次的感情失败也是必然。爱情里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两个人的相处,不是你对我好我对你好那么简单的事,有时候往往外在的因素是造成感情失败的最大原因,还有性格上的问题,作为一个女子,在男子面前切记太过于强势,要适当的示弱,学会撒娇,在人格独立的前提下去依赖他,甚至去崇拜他,这样的女子往往才能让男人视若珍宝爱不释怀。周国平曾在《我眼里的好女人》中说:"我欣赏的女人,有弹性,有灵性。弹性是性格的张力。有弹性的女人,性格柔韧伸缩自如,她善于妥协,也善于在妥协中巧妙地坚持。她不固执己见,但在不固执中自有一种主见。"我想,萧红的灵性是有的,弹性还不够,至少她在处理感情问题上太过幼稚和草率,有些东西是天生的,学不来,性格决定命运,纵观萧红的一生,不得不让人感叹,一个在文学上面极富才华的女子,感情方面却是如此的懵懂无知,(www.unjs.com)她追求炙热的爱情,却被爱情弄的伤痕累累。唯有文字可以疗伤,唯有文字才是可以倾其一生去爱的东西,也唯独文字成就了她短暂而鲜明的一生,因为文字才让后人记住了她的名字。所以,爱情跟一个人的信仰比起来算不得什么,萧红真正爱着的是那个时代的劳苦大众,真正让她疼的是旧中国的战争,疾苦,和满目疮痍。萧红不是个自怜自哀的弱女子,她是个让人敬佩的英雄。

    燕儿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写到:"写萧红是因为我崇拜她的才华,倾慕她的美丽。但更确切地说,是为了祭奠我自己,因为我和萧红惺惺相惜,因为我们拥有共同的悲苦命运。但是,我又不如萧红幸运,她情缘坎坷,文学梦却顺愿逐心。她去过很多地方,阅历深,见识多,精神生活丰富。更重要的是她身体比我健康。"燕儿这段话里有对萧红的羡慕和对自己的无奈。我想说的是,燕儿,不要跟旁人比,你有你的优势,你能生活在这个年代就是最大的优越,你还年轻,今后的路会越走越宽,经验和阅历都会积累,爱情也会在不远处等着你,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他不嫌弃病弱残疾的你,他会包容你所有的缺点,欣赏你的才华和亮点,给你一个幸福的温暖的家,成就你当一个母亲的心愿。

    萧红散文选读后感600字【篇3】

    萧红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看过萧红作品的人都知道,她笔下人物的命运凄惨,作品可谓道尽了人世间的悲凉。我想这与作者的背景有关。萧红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躁,祖母又爱用针扎她。唯一让她感到温暖的,只有萧红的祖父。这也导致萧红在祖父逝世后就离开了家乡。有人为萧红短暂而寂寞的一生而感到惋惜。我却不这么想。萧红追随了一生的自由,而到头来,自由又为何物?如果说,萧红没有在离家出走后遇到萧军,也许会让她的命运不想如此悲凉。她任性。大着肚子离开了萧军,人性的后果又由谁承担?后人经常把萧红和张爱玲做对比。如果说张爱玲的文字荣华富贵,而萧红则如清水芙蓉。但是张爱玲在感情上比萧红成作文//Www.ZuoWEn8.Com/熟,至少她没有堕落。

    萧红向着她所谓的自由,到头来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作家安意如曾经写过,“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永不谢幕,总在一刻不停的繁衍。只有寂寞是真实的,只有孤独永垂不朽。”有些人,总是在最后一刻,才懂得珍惜。但是写到这里,又忍不住同情萧红,英年早逝,在生命的烛光即将熄灭之际,仍写“不甘,不甘。”我想,这是作为一个作家的使命,永恒不变的信念,藏在年轻又苍老的心中。临死前,她写下了《呼兰河传》。总像一个年老的人,在诉说自己的青春。像老故事里的泛黄桥段,半聋半哑,失了声息。

    萧红便是我们最常看见的一个结果:终于明白我们要寻找的那个人是谁时,回首灯火阑珊处,已经空无一人。

    伤情处,灯火已黄昏……

    萧红散文选读后感600字【篇4】

    到2005年,萧红的《生死场》出版就整整七十年了。“中国新世纪读书网”有萧红《生死场》电子版,电子版《生死场》前有序,序文没有署名,但能看出,那是鲁迅写的,就是收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的那篇《萧红作〈生死场〉序》。鲁迅在序文中说:“听说文学社曾经愿意给她付印,稿子呈到中央宣传部书报检查委员会那里去,搁了半年,结果是不许可。人常常会事后才聪明,回想起来,这正是当然的事;对于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恐怕也确是大背‘训政’之道的。”

    1992年,为纪念萧红去世五十周年,有出版社出版《萧红散文》集。编者介绍,萧红有三本短篇小说与散文合编一起的集子,即《跋涉》(哈尔滨五日画报社1933年10月出版)、《桥》(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11月出版)和《牛车上》(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5月出版)。其中,《跋涉》是她和萧军作品的合集。萧红单独编印的散文作品有三种,第一本是《商市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8月出版)。翻《鲁迅日记》,1936年10月14日这天有这样的记载:“萧军来并赠《江上》及《商市场[街]》各一本。”1940年6月和1940年7月,重庆大时代书局和重庆生活书店又为萧红出版《萧红散文》和《回忆鲁迅先生》,这时候,鲁迅已不在了。

    萧红散文中有《飞雪》,有《欧罗巴旅馆》,还有《春意挂上了树梢》,这些题目若放在现在人手上,很可能会写得“小资”。萧红生活的年代,萧红的出身和经历决定了的目光,注定萧红这些题目下面不可能有小资的内容。萧红在《飞雪》中说:“记得爷爷说过:大雪的年头,小孩站在雪里露不出头顶……风不住扫打窗子,狗在房后哽哽地叫……从冻又想到饿,明天没有米了。”萧红在《欧罗巴旅馆》中记述“楼梯是那样长,好像让我顺着一条小道爬上天顶。其实只是三层楼,也实在无力了。手扶着楼栏,努力拔着两条颤颤的,不属于我的腿,升上几步,手也开始和腿一般”。萧红在《春意挂上了树梢》中写道:“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又写道:“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萧红写的是日本人占领的东北,写的是过去时代漫长冬季重压下的生灵。

    萧红有一篇《鲁迅先生记》,文章不长,通篇文章写了鲁迅家中一只瓷釉自然堆起纹痕、瓶口两边带有两个瓶耳的灰蓝色的花瓶,写了那瓶里养的一棵万年青。以那只花瓶和万年青为背景,萧红用文字为鲁迅画了张像。萧红是这样写的:“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疮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红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那花瓶,后来是站在了鲁迅的墓上,瓶底也没了,和鲁迅的遗像一起被墓草掩埋着。鲁迅去世时,萧红已远离上海住到日本东京,1937年1月,萧红从日本回国,到上海后,萧红到鲁迅墓上拜谒,当年3月,萧红写下了《拜墓诗--为鲁迅先生》并发表在4月23日《文艺》上。萧红在《鲁迅先生记》中写道:“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少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就我所见纪念鲁迅的文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要了解鲁迅,这篇文章应属必读。萧红是把鲁迅当亲人和师长一样回忆着。萧红文章没有空洞的话,她甚至不发表意见。萧红很注重细节,只把她看到的和她感觉到的搬到纸上。读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知道鲁迅生气时脸是很严肃的,眼皮往下一放,向惹他生气的人看着,很吓人的。鲁迅跟许广平也是生过气的,据说鲁迅跟许广平生了气,就独自一人睡到凉台上去。没见过鲁迅在上海的故居,不知鲁迅上海故居的房子有没有凉台。鲁迅有《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诗一首:“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说,鲁迅对孩子很细心,吃鱼丸子,海婴吃上一口,说不新鲜,许广平不信,在座的人都不信,海婴再吃,仍是嚷,鲁迅把海婴碟里的拿过来尝尝,果然不新鲜,鲁迅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初读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读开头“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他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就喜欢上这篇文章了。鲁迅喜欢喝酒,不多喝,每次只喝半小碗或一碗,鲁迅喜欢吃硬的东西,喜欢吃油炸的东西,鲁迅备有两种纸烟,一种价钱贵的,一种便宜的,贵的待客,便宜的自己用,鲁迅吃的是清茶,咖啡、可可、牛奶、汽水之类饮料,家中都不备,鲁迅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萧红说,鲁迅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鲁迅有过演讲,可惜都没留下录音,鲁迅的笑声,听不到了。

    萧红散文选读后感600字【篇5】

    读书早已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一天不读书,心里不舒服。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吃过晚饭,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安静地读起书来。我读的是大作家萧红的《散文集》。

    读这本书的原因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祖父的园子》文章的语句生动活泼,很接近孩子的生活,后来在老师的推荐下,选择读过她的《呼兰河传》。

    一篇文章《记忆中的鲁迅先生》这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一口气把这篇散文读了两遍。文章中把鲁迅先生和他的夫人许先生的平时生活详尽的描述,在我们的面前展现的是一个刚正不阿的老人,一个善良的老人,和我们读过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很多的记叙是一样的,鲁迅先生作文的关爱穷人,先生的认真,每次写完文章,都要把笔纸摆放整齐,不可以随意堆放,读书经常要读到很晚,很是勤奋。

    记得鲁迅先生的格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图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今天的读书,让我再次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情,生活中,要我们珍惜去努力的事情太多,平时在学校的学习中,自己总是凭着头脑聪明,学习偷工减料,所以导致每次的学习成绩都不是很理想。

    今后,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对待,还要学会珍惜当下的时光,才能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我们爱读书。

  •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350字》
  • 最近读了萧红写的《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后,我深有感触,课文中萧红和她外祖父在园子里做事的情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课文讲述了萧红回忆自己那充满幸福的童年生活,其中还写了把白菜种踢飞,将谷穗当作野草割掉,丢下黄瓜去追蜻蜓,把水洒向天空等无拘无束的童年回忆。

    《祖父的园子》中外祖父对萧红的瞎闹,并没有责备,反而还迎来外祖父的哈哈大笑。

    外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亮,具有童年色彩的画。带给了萧红无限的乐趣。还有慈祥的外祖父,他给了萧红心灵上的自由,祖父的爱放飞了萧红的天性,在萧红的心目中,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的乐园,它是那样美好,那样令人回味!

    正处于童年时的我也是无拘无束的。我可以跟着奶奶到田间种菜,也可以把水洒向天空,还可以骑着老水牛在小河里吹着笛子,甚至可以·······我跟萧红的童年一样,都是十分纯真,十分美好的。

    我们的童年乐园,一定充满着童趣。让这样的童年时光,伴随着我们自由自在地成长吧!

  • 《读萧红《呼兰河传》有感2000字》
  • 在东北作家群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女性作家,她的天赋大于努力,她仿佛印证了那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努力”,她的名字叫做萧红。

    《呼兰河传》这部作品里萧红的气息很浓厚,几乎想当于萧红前19年的人生。呼兰河是一座小城,作者在小说结尾时用第一人称说到“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短短几句话说尽了她前半生唯一的幸福,或许只有读完萧红的一生才能意识到这几句话的意思。

    开头详尽地介绍了呼兰河的一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的是每天日落前的火烧云,连绵一片,还有那个一下雨就就积水很深的泥塘,天气晴时,它就变得黑稠稠的每年还淹死一两个猪、牛、骡子等,等淹死了猪牛附近的人就享福了,主人会低价出售淹死的动物的肉,有时病死的猪也会假借淹死的猪售卖,这些写的很真实,就像日常发生的事一样。开头写吃的也非常生动,就像写一块豆腐,别的写豆腐可能从它的色、香、味开始,这里写豆腐是从人们对它的珍惜开始,原文是这样写的“这时候,卖豆腐的又出现了,赶上吃晚饭的时间里卖上一波豆腐。所以卖豆腐的一来,男女老少全都欢迎。豆腐加点辣油,拌点大酱,实在美味,触一点点豆腐,就能吃下半碗饭,再触一点,又下去半碗饭。所以买了豆腐的人家,那一顿总是能多吃上两碗饭,没吃过的人,是不能够知道其中滋味的。而买不起豆腐的人,总是羡慕人家卖豆腐的,就想着,要是自己开个豆腐坊。每天都能吃上豆腐多好。甚至有的为了吃上一块豆腐,豁出去了。大不了就是不过了。”让那时候看书的我垂涎欲滴,可当我真正吃到时,也明白了这只不过是文字效果而已。

    《呼兰河传》就像我们每个人童年的回忆,这让我想起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纯真而残酷的童年,悄悄的从我们手边溜走。

    《呼兰河传》前半部分写呼兰河的温馨,或者说表面的平静,后半部分以小孩子的视角写残酷无情的现实,你不能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这些暗流涌动,整体读下来却是感到越来越沉重的悲哀,细腻的笔法描写、人物轻飘飘的话语、不经意间显露的愚昧未开化,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声幽远的叹息。

    前半部分的温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庙会的时候,各家老小出动,庙会上插上鸡毛的小玩意儿、小姑娘和小伙子不经意的邂逅、回娘家的媳妇儿……太多太多,好像人生百态,人间烟火,这一番美好的场景让人对呼兰河心生向往。

    后半部分撕裂了这一切。首先是小团圆媳妇儿,也就是主人公邻居家买来的童养媳,她来时活泼好动、勤劳能干,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只是她的婆婆看不顺眼,认为她也太好动了些,于是开始打她,不出三个月,小团圆媳妇儿病了,这里让我感到第一个悲哀的点是,小团圆媳妇儿好像没有名字,她好像生来就叫这个名字,好像生来就被卖了,生来就受磋磨,离开贫穷的家,十岁九岁?就来到买她的人家里,她活泼,她好动成为她的“婆婆”打她的理由,可明明是这个年纪的天性。

    后来小团圆媳妇儿被婆婆各种偏方治病,什么罪都挨过一遍,最终来到这个家,来到这里不到半年就离开了人世,小团圆媳妇儿死后,后山就流传了一个传说,说小团圆媳妇儿变成一只大白兔,在桥边问路人能不能带她回家,如果说不,她就会哭的不能自已,如果说好,她就会消失,这个传说最后不了了之,就像小团圆媳妇儿一样泯灭在年复一年没有变化的呼兰河城里。

    最后一个故事,磨坊工也就是冯歪嘴子和脸庞像葵花一样的王大姑娘的故事。磨坊工磨糕、磨豆子,磨各种吃的,一向平静甚至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他有天被人看到磨坊里有个女人,还用白面口袋捂着一个小孩子,于是大家知道了磨坊工竟然有了媳妇儿还生了孩子,一问才知道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姐,王大姑娘可能有点傻气,同院的人以前说王大姑娘各种好,说她身材高大硬朗,手脚勤快,直到她跟了冯歪嘴子,院里的开始暗地里说她的坏话。

    日子一天天过下去,王大姑娘再次生产中难产死去了,只留下两个孩子和冯歪嘴子,在冯歪嘴子还算尽心的照顾下两个孩子都活的好好的,只是我想没有娘的孩子终究是苦的,何况小的那个孩子好像有些想她母亲,傻气,我不由担心起来,他活的到成年吗?那个温柔又冷酷的呼兰河城能容纳下这两个生命吗?我不知道,我只记得大家发现王大姑娘后,合力将他们赶出原来的磨坊,如果不是冯歪嘴子来哀求祖父租给他们栖身之所,如果不是祖父的恻隐之心,那冯歪嘴子一家可能就冻死在那个冬天了,后来人们依然乐此不疲关注冯歪嘴子,关注他的孩子,好像这件事从没发生过。

    小团圆媳妇儿和冯歪嘴子总让人想起呼兰河这座城,或者说这里的人们是如此残酷,他们生在这里,死在这里也埋在这里,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蒙昧无知不开化,他们幸福地麻木着,知道死去,这就是呼兰河。

  • 《呼兰河传读后感》
  • 呼兰河传作者,萧红,原名张乃莹,她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和县的一个地主家庭。这篇《呼兰河传》曾被文学家茅盾评价为“一篇记叙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其中《火烧云》、《祖父的园子》是作者幼儿时的回忆。

    本书讲述了萧红幼儿时期所接触的人物和事情,如“祖父、祖母、母亲、有二伯、团圆媳妇”等。他从小被父母遗弃,只有祖父每天精心照顾她,教她念诗。我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园子。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重,种下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儿,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只是东一脚西脚的瞎闹。有的菜种不但没被盖上,反而把菜籽踢飞了。”这段话写得生动有趣,把萧红和祖父在后园种菜的经历写得活灵活现,有细节描写,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当时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到了许多人,书中的团圆,媳妇就是一个例子。

    书中团圆媳妇因为婆婆打碎了一个碗,很想打人,于是,团圆媳妇就成了他唯一的发泄对象婆婆用烙铁烙她的脚心,最终被折磨得生了病,几天后便去世了。团圆媳妇的经历是如此的悲惨啊!

    作者的童年充满苦难、悲凉与伤感,甚至绝望,但他以一颗包容的心,把一切不美的东西都包容了。这本书告诉我们,虽然生活有苦难,但只要积极向上,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 《我喜欢的作家——萧红我最喜欢的作家250字》
  • “人若老实了,不但异类要来欺侮,就是同类也不同情。”通过《呼兰河传》我认识了这么一位文学洛神。

    她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饱满又真实,祖父,小团圆媳妇,呼兰河城的市民,以及那些所谓的“大仙大神”…一座北方小城,却社会的世态炎凉展现的淋漓尽致。

    看书时常被书中的人所感动,尤其是小团圆媳妇的结局最让我心痛,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姑娘就这么死在封建迷信下,我不禁为她流泪,为那些被封建社会所迫害的女性流泪

    她常常用朴实无华却又生动形象的文字,记录件件往事,抒发内心感触。这文字深入人心,带着浓浓的悲凉之感。

    我常想,她的文字正如笔名中的“萧”字,蕴含着无尽的凄凉。这位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我怎能不仰望呢?

  • 《读《呼兰河传》有感》
  • 近来我阅读了《呼兰河传》,这是作者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曾被矛盾评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以萧红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主要介绍了呼兰河北岸的小城及小城中的人民生活。首先在前两章中作者描绘了严冬时节呼兰河城中的天寒地冻的环境,小城中的街道和胡同都被严冬封锁了。在随后的三四章节中讲述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那里有萧红家的后花园和萧红的祖父,他是一个脾气很好和蔼可亲的老人,萧红常和祖父去花园玩。在五到七章中描述了呼兰河城中的居民,有年仅12岁的小团圆媳妇,爱和大黄狗谈天的二伯还有试图改变命运的冯歪嘴子。

    在作者的描述中呼兰河畔的居民是质朴、善良又勤劳的,但同时它们也是麻木、冷漠又愚昧的,其中小团圆媳妇的死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团圆媳妇是童养媳,年仅12岁就被父母为了几吊钱卖给了老胡家,成全了老胡家的“团圆”。小团圆媳妇因为大方乐呵的性格被邻里说三道四,继而遭受了婆家的毒打,东家的阿姨和西家的婶婶没有劝架反而去看热闹,毒打结束后婆婆按照大神的指点强行给小团圆媳妇洗了三遍烫水澡,小团圆媳妇挣扎着,看客们冲上前来一起按着头,不断浇烫水,没有人在意小团圆媳妇的痛苦,不久后小团圆媳妇便惨死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无力挣扎,葬送在一群麻木封建、愚昧无知的刽子手中。

    书中描述的情节让我联想起鲁迅先生的《药》,书中华老栓夫妇也同样有着麻木的灵魂,爱子心切但又愚昧落后,对“人血馒头能治病”这一荒唐的说法深信不疑,他们并不关心鲜血的来源,对革命者的牺牲无动于衷,对革命事业漠不关心。华老栓店里的那些看客们,那些丁字街头的青年们,他们是年轻的,但对于生命是麻木和漠视的,他们在街头看杀人、看打架,把原本可以报国的理想甩在脑后,把青春与热血浪费在了看热闹上。

    书中的案例给予我们警醒,梁启超在《呵旁观者文》中抨击过:“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随着科技飞速发展,5G时代已然到来,然而一些“键盘侠”们顶着虚拟的网名和头像,在网上肆意发表满怀恶意的言论,扑面而来的流言蜚语将真相掩盖,一起起骇人听闻的网暴事件背后也少不了这些看客的推手。这些“键盘侠”们抱着看热闹和与我无关的心态,在网络世界中肆意播撒恶意的种子,让键盘上敲出的一句句恶毒的语言成为最锋利的武器。

    正所谓:“在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世间坏人的恶行固然可恶,但更可恨的是看客们麻木的灵魂。

  • 《最爱我的姥爷去哪了?》
  • 作家萧红曾用最朴素的文字向我们描绘了漂泊异乡的孤独与寂寞,表达她对故乡无比怀恋的滚烫的心。其中《祖父,园子和我》萧红回忆小时候家里有个园子,成了她和祖父的天地。院子里有各色的昆虫,一棵神奇的大榆树和各种各样的蔬菜。在园子里,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自由的,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那里的她和祖父也都轻松自在。看到年幼的萧红和祖父在园子里尽情地奔跑,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向祖父问个不停。我就一直想写一篇我和外公的故事,迟迟没有下笔,因为回忆会带给我无尽的思念。

    姥爷长得很高,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一双眼晴深邃明亮。因为有糖尿病,姥爷的作息时间非常规律,可以说是分秒不差,比闹钟还准时。姥爷是严肃的,家里所有的人都很怕他,也很尊敬姥爷,只有看到我时,姥爷才会满面含笑。姥爷很博学,好像没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闲下来的时候就会带着他的老花镜看书。

    我和姥爷接触的时间不长,三岁以前只有夏天的时候回东北避暑才会相处,不过那存留于记忆中己不多了。

    记忆中深刻的是我们搬家,姥爷过来帮忙修整后院的园子,白天姥爷带着我在园子种树和花,每天我都像个泥娃娃一样,看着老妈嫌弃的眼神,姥爷总是搂着我说"男孩子就应该是′爬墙上树,下河捉鱼″。晚上姥爷会给我讲很好的历史故事。和姥爷在一起的每一天,我好像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那里是那么的宽广,我不再局限于一个狭窄的房子里,虽然没有每天读书,没有去观看各种博物馆,但是我用手去抚摸了大地,用心去感受了最真实的生活。

    姥爷喜欢养花,茶室里快枯死的花,经过姥爷那双神奇的大手,最后都争奇斗艳地开了起来。早上和晚饭后,我还会和姥爷一起跳舞和打拳,姥爷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姥爷家养的鱼都带着灵性,每次姥爷走过去的时候,鱼就会浮上来,好像是在和姥爷打招呼,我试过几次鱼儿都不理我。也就是在来我家这一次,姥爷的鱼死了,虽然舅妈偷偷地买了一条一样的鱼,但还是被姥爷发现了,他沉默了好几天。

    我家后院的花开了又谢,果子结了一茬又一茬,鸟儿飞走了又回来了,就像睡了又醒了一样,但姥爷再也没来。妈妈说姥爷去很远的地方旅行了,那两个月被封存在我心里的最深处。

    这两年我很少去后院玩了,我常常站在玻璃门前向外张望,后院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如诗如画,花儿们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自己的魅力,蝴蝶和蜜蜂都被吸引住了脚步,不停地忙于采摘,让我都不忍心去打扰。

    茶室里所有的花,这几年再也没有开过,我常常看见妈妈看着那些花出神,我想妈妈一定也和我一样在想姥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