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经济发展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2:17:02
  • 《经济发展建议论文》
  • 经济发展建议论文(精选10篇)

    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议论文,议论文具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的特点。我们要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济发展建议论文(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济发展建议论文 篇1

    摘要:

    简单分析了韶关市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韶关市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以期为促进该市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下经济;发展;问题;建议;广东韶关

    韶关市是全国的重点林区,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141.9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78%,有林地面积126.4万hm2,森林覆盖率为74.38%,活立木蓄积量为8475万m3,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大市。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林业基础,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近年来,韶关市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种植业、采集业以及森林旅游业,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是,调查发现,韶关市林下经济发展较慢,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市林下经济总量约为40亿元,远低于林地面积相近的清远市,也比不上林地面积小于韶关市的梅州市。针对韶关市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1规模小、品种单、缺乏主导产业

    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品种大多是地方品种或老品种,引进优良品种较少,品种结构单一,林农的劳动能力和智力投入不足,种养技术多是沿袭传统习惯,管理水平不高,多粗放经营甚至失管,导致农产品数量和品质得不到有效保证,造成成本高,综合效益较差。

    1.2市场规模化程度较低

    因在行业协会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对市场动态信息获取不及时,在品种选择以及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缺乏科学的专业知识指导,且存在一定盲目性,导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常以零售为主,规模化欠缺,进而整体效益得不到长足提高与发展。

    1.3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低

    由于劳动者在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欠缺,众多农户仍沿用原来传统的种植、养殖方法,科学技术含量不高,导致养殖成本较高、收益较差,并不足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

    1.4流动资金不充足,规模化欠佳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户对当地林下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但在产业初期通常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导致启动资金不足,对于一些初具规模的种植户、养殖户来说,在扩大产业规模方面同样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规模扩张缓慢,表现出后劲不足的问题。

    2、建议

    2.1政府主导,部门配合

    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户收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发展林下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协调各有关成员单位把发展林下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资金有效结合起来,大力扶持林下经济不断发展。财政应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林下经济的发展[1-2]。

    2.2搞好宣传,营造氛围

    发挥宣传舆论的作用,对于利于发展林下经济的创新技术、成功模式、典型案例等应当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可以通过科普讲座、考察参观、技术论坛等方式不断激发全民对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2.3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本着野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讲求实效,发挥优势冶的原则,科学规划林下经济发展路线,统筹安排经济发展的任务与目标。在规划安排中,应将农业产业化、科技化、无公害化紧密相结合,多方位、多角度地发掘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潜力[3]。

    2.4扶持龙头企业,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在发展林下经济进程中,应将扶持当地龙头企业作为突破口,大力推动野基地+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农户冶的发展模式,坚持产业化道路,不断深化产业链条,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品牌示范效应,着重抓好林下种植养殖和林下生态旅游业。

    2.4.1抓林下种植养殖,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以林药、林菌、林果、林花种植为主,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生产资料,因地制宜地发展林花、林果、林菌,以及林药业。除此之外,利用林下空间大力推广立体养殖技术,涉及林畜、林禽以及林蜂养殖产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把发展林下经济与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有效联动起来,发挥野四两拔千斤冶的资金效益。加强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为科研:所、高校、企业、农户之间的有效沟通、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步伐。与此同时,积极推动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营者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2.4.2抓生态旅游,壮大第三产业规模。韶关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数量多,面积大,整体生态环境优良,具备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良好条件。要推进以野生态、休闲、养生冶为主题,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战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形成林业与旅游相互促进的双赢格局。根据韶关市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编制高起点的森林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开展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提升景观质量和生态文化内涵,打造高品位、多样化的韶关特色森林旅游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4]。

    2.5强化服务理念,大力推动发展

    2.5.1强化科技服务技能。建议韶关相关部门牵头成立林下经济发展专业技术保障团队,将服务资源高效整合,深入实地进行技术辅导,加大专业技能培训,为农户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困难,在农户中培养出科技能人,成为农民技术骨干,带领周围农户共同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与此同时,注重将林下经济的研究成果转化到实际生产中,并吸取外地成功的发展经验,最好新技术的试验、引进及推广。

    2.5.2夯实资金保障工作。各级政府应当充分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建议每年列支一定的专项资金,为林下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项目予以资金保障。在不违反项目规划及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扶持资金的整合力度,尽可能与林下经济加以整合、捆绑,从而实现林下经济的长足发展。除此之外,政府应与金融部门联动起来,对林下经济的信贷支持予以重视,并在政策上予以保障。

    2.5.3做好市场营销服务。发展韶关林下经济离不开良好的市场营销环境,应加强对市场经济动向的研究,成立专业的行业协会,积极发挥市场营销组织在林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市场行情信息第一时间传送到农户中去,为规避市场风险保驾护航,切实让林下经济做得好,发展得稳。

    2.6落实责任制度,严明奖惩措施

    为了切实发展韶关林下经济,在将发展林下经济列为各级政府重点年度工作的同时,应当明确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绩效指标明确到个人,实现责任推进,并在年终考核中严明奖惩,力争在未来3~5年的时间里,实现韶关市林下经济的显著突破,切实实现农民增收、经济腾飞的目标。

    3、参考文献

    [1]张龙井,张梅.云南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5(1):11-14.

    [2]李雄光,陈波,王廷廷.云南省林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与建议[J].中国林业经济,2012(6):32-33.

    [3]张光元.云南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林业建设,2013(2):7-11.

    [4]苗雨露,周杨,杨春宁,等.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森林工程,2015(5):35-39.

    经济发展建议论文 篇2

    摘要

    伴随社会的进步,农村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探究了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农村;能源建设;经济发展;关系

    1、农村能源的概念

    在中国,农村能源具有两方面含义:第一,基于能源角度,农村能源指的是基于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就地开采可以使用的能源,这些能源包含了石油,煤炭,核能以及天然气等一些能源,同时还有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以及风能等一些自然性能源。不仅如此,还有一些生物能源。基于当前的发展来观察,一些非常规能源尚且不可以大规模使用,将这些能源称作补充能源或者说辅助能源。基于经济角度来讲,对于农村能源的建设包含有能源的开采与利用,同时还有能源的具体利用问题等。

    2、农村能源的特征和分类

    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能源,能源种类数目比较大,并且分布也较为广泛,这些能源可以再生。基于能源种类数目来看,不但包含有生物能源,例如说生物质能以及非生物性能源,同时还有地下能源,例如说地热能等。基于分布范围来讲,在我国地区到处都存在着一些可利用能源,分布十分广泛,然而由于各地区能源分布得不平衡,因此呈现出地域性。并且,能源具有不稳定性以及间歇性,能源之所以具备这些特性,是因为能源受到了该地区自然条件以及地域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开采的过程里,一定要注重多能互补。生物质能源以及自然能源均是可再生能源,这种能源是消耗不完的,并且对环境无污染,例如说太阳能。基于能源互换层次来讲,例如说可以将太阳能置换成生物质能,而水能则可以被置换成机械能。农村地区的能源主要分为如下几类:一,常规性能源,这种能源又可分为可再生能源以及不可再生能源两大类;其中可再生能源有水能与电能等,而不可再生能源包含了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等。二,非常规性能源,这种能源包含了一些传统能源,例如说畜粪以及秸秆等,另外还有太阳能与风能等一些能源。

    3、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同时为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做好了铺垫。但是,农村设施的改善及时地满足了农村地区能源建设的条件。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对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则会带动农村的能源建设速度,反之,则会阻碍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发展。不仅如此,能源发展速度和消费速度是一种正比例关系,能源消费水平反映了我国农村地区的现代化水平。伴随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我国能源的消费量会慢慢减少。

    4、农村经济发展对能源建设的要求

    通常来讲,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能源数量是一种正比例关系。基于某种时空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关系会出现如下几种情况。首先,农村地区对能源数量的需求增长速度比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慢快;其次,农村地区能源数量需求的增长速度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一样;最后,农村地区能源数量需求的增长速度慢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第一类情况往往产生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开始,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水平较低,管理技术落后,并且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比较高。第二类情况往往会产生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中间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使得他们对能源数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最后一类情况往往是产生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期,在这个时期里,农村地区的生产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并且管理技术也有了巨大地更新,而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量也降低了不少,所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不需要增长能源需求的数量,甚至有可能会减少。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能源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有着较高的要求,不同类甚至同类的不同产品均有可能会出现质量差异;假如能源产品的质量提升了,那么它们的利用率也就会提升,进而会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当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时,那么就会对能源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带动了各领域的发展,所以加快了农村地区能源需求数量的提升。

    5、农村能源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

    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不但包含了开发使用,同时还有节能以及服务工作方面。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第一,加快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能源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地物质保障,使得农村经济实现了跨越性发展。第二,能源作为农产品结构的一个构成要素,基于本质来讲,农业的生产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能量转化过程。第三,能源建设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确保农村发展保持着平衡态势。第四,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第五,加快了农村地区的劳动生产效率。第六,推动了农村生产技术的更新。

    参考文献

    [1]王革华.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能源建设的关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1991,03:25-30.

    [2]楼洪,王仲淼.加快农村能源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S1:32-36.

    [3]刘洪波.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发展农村经济[J].农民致富之友,2013,09:177.

    经济发展建议论文 篇3

    摘要

    我国一直不断地在探索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文章总结归纳出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四个主要政策阶段,将历史经验与当前实际相结合,总结了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应坚持的策略。

    关键词

    经济政策;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1、引言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通过改革来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农业方面率先成了我国进行改革的重要领域和试点路线。在国家经济飞速腾飞的过程中,我国所取得的所有成就中又以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就最为举世瞩目,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施行,推动了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之后的经济改革之路累积了改革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现阶段我国要想走出一条独属于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所推行的一系列策略。

    2、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四个主要政策阶段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的浪潮开始在全国掀起,1950年6月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废除,让农民开始当家做主,说明了农业发展应当遵循其生产规律,要协调好生产与人民群众相互之间的关系。土地改革的成功,解放了我国农村生产力,提升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为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到了1952年我国的农产品产量大幅递增,极大地缓解了我国当时农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稳定了物价和社会民心,为我国之后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标志着改革的春风由此吹遍了全国,我国开始将改革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由于当时的人民公社制度作风浮夸严重违背了客观实际的发展,所以在被废除后迎来了由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试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这是我国人民基于现状而进行的一次飞跃。激发了农民积极参与的热情由农民自己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明确了劳动者的责任,消除了农民的恐慌心理。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产品供给量的全面增长,解决了当时很大一部分的农村人口贫困难题,稳定了人心,促进了社会稳定发展。

    (3)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中国开始从发展集体经济向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政府在农业方面放宽力度,农产品供求开始由市场调节,提高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被取消,以粮为纲的农业单一结构被打破,农业生产开始向商品化、经营化转变。政府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拉动国家工业产值,活跃市场经济。这一时期我国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活跃了中国的农业经济,使得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中国农业的发展由此进入新时期。

    (4)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我国的农业经济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新高峰,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可以结合农村各个地区实际特点,建设专有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和绿色农产品,既宣扬了民族特色文化又可以带动当地旅游观光收入。利用互联网与我国农产品产销进行完美结合,完善“一带一路”经济带的物流链和周边的基础设施,充分借助国际合作平台,节约农产品进出口时间和成本,提升效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我国农产品出口。“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我国农业与国际接轨的大好时机,应积极学习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立足于当下国情,走出属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3、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中国历史底蕴丰富,农耕技术水平高,劳作经验丰富,且中国国土幅员辽阔,耕地面积广阔,有着各个方面适宜发展农业经济的优势条件。但同时我国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清洁能源日益减少、森林植被破坏等农业污染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农业发展目前面临严峻的环境挑战。在总结了过去的历史经验与当前实际情况结合的基础上,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现阶段应坚持以下策略。

    3.1、完善土地政策

    社会在进步,形势在发展,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应当与不同时期我国的农业经济水平相适应,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满足社会的新要求、适应中国形势的新变化。应通过不断修订完善《土地管理法》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等,强化农民主体地位,为实现城镇化目标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合理利用土地,适度控制土地开发。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促进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推动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3.2、扶持经营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政府想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保障农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深入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村小康目标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和农业发展。完善扶持政策,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力量,继续贯彻落实“三农”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财政补贴支持农业经营,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一个全社会支持我国农业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3.3、坚持“四化”同步发展

    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有的经济模式逐渐显现出了不足,逐渐跟不上我国农业发展的步伐,我国农业经济在遭遇瓶颈之际及时转变了发展思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上提出了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及时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化”同步发展策略以我党的“三农”政策为指导思想,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着力点,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与问题、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只有在城镇互动中实现同步和协调,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提出,既是我党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又是促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社会转型的重要机遇。

    3.4、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立足于民,坚持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有别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是用科学化手段、集约化方法、产业化目标、商品化特征,广泛运用科技手段以及现代经营方式来发展的新型农业。目前是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构建新型中国农业政策体系的重要的过渡期,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国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核心竞争力,巩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建设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框架体系,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的新格局。

    4、结论

    改革开放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优良的发展环境。应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加大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坚持“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科学规划、以科技兴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道路,才能始终保持决策的科学性、高瞻性、前沿性,达到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跃高.农业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2]传云.2017年中央1号文件解读[J].农机科技推广,2017(2):10.

    经济发展建议论文 篇4

    一、了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操作性建议

    1、农业经济与投资相结合

    发挥和引导以农户为主体,多渠道投资相结合的格局形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及各类股份合作企业。大力促进投资的有效利用,鼓励农民把资金集中起来,利用闲置资金最大限度地发展农业生产上,银行机构方面要放宽信贷政策,扩大信贷面以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投资。各级各部门引用资金或发展农业联营项目,向各种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倾斜,对主导农业产品和市场潜力大的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对农业型产业基地加大扶持力度。

    2、农业经济离不开政策力度的支持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政策与体制创新,探索各种农业经营方式,寻找乡镇企业的优势,创造新条件,以优势龙头企业为核心,以本区域现有的品牌为基础,切实培养、组建和壮大符合经济规律的,加强乡镇企业的战略性,使发展较强的优势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3、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参加相关农业技术培训

    农业部门更要支持建立更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农民成人教育体系,组织农民学习社会科学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营的能力培训,加大农业教育基础和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农村中青年群体抓住参加农大、夜大、电大等技术培训机构的学习机会,扩展教育、深入教育,培养具有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的新观念型农民,同时,应根据本地区农业特色,有针对性地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并开展多渠道形式的阶段性的技术与教育培训,培养出新一代具有当代先进科学技术与农业知识的新型高素质农民。

    4、以市场为导向,加事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速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通过对农业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与调整,进行专业化生产,集多种经营方式于一体的经营方式,以市场为依托,带动农业基地生产,与基地农户联合,开成种植、养殖深加工产业,形成以生产、供应、销售为一体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市场化企业运作机制。

    5、加大“品牌“效应,大力发展农业经济

    品牌赋予农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内涵,反映农产品的特性或功能,带入着农业文化情感,实现着与消费都的沟通,最终成为消费者最愿意接受、最可依赖的东西。农业产业的品牌意义,需要根据农产品的特性、消费都的心理及各种社会因素进行定义,如市场价格导向与文化传统等,塑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头的品牌。目的在于如一提到蔬菜,消费都自然就会想到这个品牌的其它属性,如价格、品种、质量等。建立农民广泛参与一些各种合作组织或博览会,这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巩固品牌形象有相当重要的熏陶作用,通过企业化的经营、管理,以农业人的身份人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使农民职业化。这种模式是建立品牌声誉制度的有效方式,有利于促进农业向市场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6、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

    农业科技机构应当通过转换机制和调整结构,建立相关的科研机构,建立高效、开放、协作的运行机制,以从事农业相关的病虫灾害规律与防治的研究,进行农作物高产、高效综合增产技术的开发和农业资源发生、发展的规律等研究,以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真正目的。同时,成立以各省市级农业组织为中心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试验示范和开发,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现代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完善技术咨询服务,全面落实其研究、开发、经营、服务等各项职能,积极开展第三产业的建设,以发展农业科技培训,信息技术服务为主。

    7、提高土地的多种方式运用

    在农业经济中,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是最主要的运用方式,它主要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养分,从各种耕作措施和田间管理等都可以有效改良土壤,也有的地方进行种植植物进行改良土地,以改善土壤,增加土地的营养成分,以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以增加土地的产出率利用率,促进农为经济的发展。

    二、结尾

    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更是从根本上有利我国农业长期战略的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需要各地方、各部门坚持农业经济的状况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而加快国民经济的增长。

    经济发展建议论文 篇5

    论文关键词:

    移民安置、经济发展、研究建议

    论文摘要:

    中线移民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文章建议库区以柑橘种植和渔业养殖作为农业经济的两大发展方向,还可以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建议安置区结合当地具体特点发展蔬菜、水果种植和畜禽养殖,近郊地区可以建设观光农业,城镇化地区可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实现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移民区域要实现已有特色农业的长足发展,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和市场保障,并需要特别重视农业知识产权的培育、保护和有效利用。

    一、移民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

    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具体情况,着重针对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土地存量、土质状况、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和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提出发展的方向和阶段目标。库区、安置区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薄弱环节,挖掘增长潜力,增强创新意识,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培育地方市场,拉动就业并提升农民消费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全面繁荣。

    二、中线库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库区而言,柑橘种植和渔业养殖可以作为农业经济的两大发展方向。库区的柑橘种植已有较大规模,初步形成了沿汉江柑橘带,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柑橘经济。但是,库区的柑橘种植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只是作为一个单一的柑橘供应地,因而农户需要独立面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带来的价格风险,实际收益并不能获得有效保障。因此,建议库区农户和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将柑橘生产作为当地特色农业,进一步将其做大做实做强。

    渔业养殖是库区充分利用自身水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又一特色农业。随着库区水源地建设的深入进行,对水质环境保护的要求会提高,这可能导致渔业养殖成本上升。就未来一个时间段而言,库区渔业生产的关键在于市场保障和销售渠道的通畅,以实现价格基本稳定,保证养殖户稳收增收。

    除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外,库区还可以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库区可以结合水源区经济林绿化带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形成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旅游带,为海内外游客提供观光、度假、疗养、科学考察、探险与科普教育服务,从而开拓出一项新的绿色生态产业。

    针对部分库区乡镇邻靠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的交通区位优势,当地可以推动建立汽车工业园,集中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装配工业,逐步建成具有规模效益的“二汽”零部件外包加工生产基地。

    三、中线安置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安置区而言,结合当地具体特点发展蔬菜、水果种植,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部分安置区已具备良好的品牌农业基础,农产品特色鲜明、规模较大,有一定知名度。下一阶段建议着重进行形象产品的品牌建设,使农产品技术研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单位收益。

    针对邻近城镇的安置区,发展果蔬种植和畜禽养殖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利用邻近城镇的区位优势,当地可以建设大规模的蔬菜基地和果林基地,还可以培育扶持一批规模化的家畜家禽养殖场,不仅为城区提供农副产品,还能够通过“农超对接”远销外省。此外,近郊安置区可以建设独具特色的近郊农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在实现收入的多元化同时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拉动了就业,进而加速了近郊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对于具备一定城镇性质的安置区,应当结合本地工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移民进行工作岗位培训,使移民有一技之长,能够比较顺利地在本地务工,实现移民农户收入的较大幅度增长。

    四、移民区域经济发展小结

    对于中线移民区域,要实现已有特色农业的长足发展,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和市场保障。移民地区不仅需要争取政府资金的“硬支持”,还要争取并充分利用政策性“软支持”。库区和安置区应当主动在南水北调受益区争取适合自己的对口合作项目,引进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有发展前景和能够实现双赢的招商。不仅要将企业引进,更要实现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将其培育成为地方龙头企业,政策上可以考虑在初期给予一定财政扶持。通过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产品多样化,提高附加值,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扩展,最终发展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同时,移民区域要争取在受益区获得市场保障,受益区可以针对移民区的农副产品、工业品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具体而言,可以建立“农超对接”的销售模式,库区和安置区的优质农产品、加工制成品可以通过与受益区建立的市场平台进入受益区,经过具体的.销售渠道直接进入大中超市,实现无缝对接。

    最后,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农业知识产权的培育和保护,加大科技种植的普及,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将移民区已有的农业技术和生产经验由移出区带入移入区,进而实现库区和安置区经济发展的双赢。

    经济发展建议论文 篇6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各级政府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围绕优化市场环境、搞好服务指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科技创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虽然近些年我国在向工业化国家发展,但是农业与农民是则是中国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农民的生活水平,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平均水平是否能够达到工业化国家的基本水平。

    1、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1.1、农村市场信息闭塞,农产品增产不增收

    市场决定生产,农产品也离不开市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来调配,才能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1.2、农业标准化建设不容乐观

    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据了解,我国现行颁布的2万多项国家标准中,农业方面的标准只占10%左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也为与国际接轨带来极大困难,使农产品失去了国际竞争优势。

    2、农业经济发展建议

    2.1、建立品牌声誉信任实施机制

    现代社会中声誉信任的取得非常重要,品牌声誉靠质量,必须以农产品质量为根基,品牌才有竞争力。应通过优质产品、诚信交易,将维护品牌形象形成自觉意识,并通过质量追溯系统,深化顾客与农业品牌之间的联系,建立起顾客对品牌的持久信任度,提高品牌的美誉度。

    建立农民广泛参与的各种合作组织,有利于提高品质量、巩固品牌形象。当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民组织的声誉相关,而声誉又取决于他所提供产品的质量时,农民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参与组织合作,并可通过农民组织形式来约束农民的生产行为,减少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提高农产品质量。

    2.2、以农产品特性为基础

    任何一个区域的农业产业总是和其过去的历史传统有着必然的联系,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和人文精神等都会作为遗传因子影响到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与活动方式。农业产业可以充分汲取当地的历史文化养分,利用所在这种历史形成的优势,通过文化积淀塑造品牌,形成具有一方特色的个性化品牌产品,从而获得市场和顾客的青睐。 品牌赋予农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内涵,反映农产品的特性或功能,融入着农业文化情感,实现着与消费者的沟通,最终成为消费者最愿意接受、最可信赖的东西。农业产业品牌要根据农产品特性、消费者的心理及各种社会因素如价值观、文化传统等,塑造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

    2.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体制,做好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科技机构应当通过转换机制、调整结构,建立社会公益及基础型科研机构,从事遗传育种、病虫害灾变规律及防治机制、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及规律、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研究,建立起高效、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建立农业知识、技术转化的新体制,成立以“县为中心、乡为骨干、村为基础、专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试验示范和二次开发及转化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技术咨询中介服务型科研机构,全面落实其研究、开发、经营、服务等各项职能,积极开拓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农业科技咨询业、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农业部门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制度化的农民成人教育体系,组织农民学习社会科学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营本领,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发布农业信息,指导结构调整,研究市场营销等,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型农民。

    2.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农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最终体现,其决定于农产品的结构构成、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卫生水平等因素。发展现代农业要以优质的原材料生产作为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先决条件,而这一前提条件的要素包括:通过组织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和水产良种工程,加强良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而构建政府扶持与市场推进互动的种养业良好体系。通过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扶持科研单位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构建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

    经济发展建议论文 篇7

    1、基本情况及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实效

    2013年度,街道农业人口为24614人,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1505万元,比上年增长22.93%;总费用23032万元,比上年增长22.95 %;农民人均纯收入8472元,比上年增长1420元,增幅为20.14%。第一产业总收入21319万元,比上年增长22.68 %;第二产业总收入6027万元,比上年增长16.06% ;第三产业总收入14159万元,比上年增长26.48 %。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1.36%,14.52% ,34.11%,因此,小街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街道。

    2、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2.1、产业结构单一,后续产业不足

    小街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所增加,比上年增长20.14%,但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农民增收难。由于小街街道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山区与坝区发展不平衡,部分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农业是我街道经济的支柱产业,而街道办2013年农业收入较上年增长缓慢,而且农业收入主要是烤烟收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尚未形成,传统产业仍占一定比例;品牌意识和产业意识不强,农户缺乏敢闯、敢创、敢试、敢担风险的意识,小农思想、保守思想依然存在,难以把自然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形成大的支柱产业;在农业产业经营上难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链,深加工等较少,产品市场占有率低,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格局;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仍是目前小街街道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为此,我街道应围绕农民增收这个重点,巩固和提升烤烟这一传统农业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林果、畜牧等产业,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坚持以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以农户为基础,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搞好规划引导、政策引导、示范引导、做好信息和科技服务,努力寻求经济增长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2、村集体经济薄弱,集体事业亟待发展

    从集体收入来看,街道村组集体收入只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4%。可以看出我街道村组运转主要靠上级部门扶持。如此薄弱的农村集体经济既不利于集体发挥应有的统一经营的作用,又难以开展水、电、科教、卫生、交通等公益事业。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即村委会)自主创业,积极争一取上级财政部门扶持资金,发展适合本村委会项目,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使农民和基层十部双向互动,为集体的事业献计献策,出资出力,整体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增强可操作性;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长远规划,使农村公益事业扎实推进。

    2.3、经济结构调整亟待加强

    坚持发展生产、广辟财源、增强实力的原则,切实把经济结构调整和财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巩固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地位,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有利的条件;继续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4、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有待加强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思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抓好科普村建设。建设好科技示范基地,加强科技对传统产业的引导、扶持和改造,努力开创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

    3、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为使我街道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经济得以健康发展,建议采取的措施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围绕市场调结构,促增收。进一步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及时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引导农民围绕市场调结构,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一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倾斜,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补助,在科技上给予示范、带动,集体扶持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群众的能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吊。

    大力发展畜牧业,大力引进优良品种,调整种禽结构,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村,努力开拓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我街道工业园区的建设,转移农村劳动力,用减少农民的办法富裕农民,把增加就业渠道和创业门路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已成为目前街道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来源。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使农民在土地上取得更大的收益,促进农民增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变就业增收为创业增收。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按照“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生态村镇”的思路,强化领导,加快发展,实现街道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经济发展建议论文 篇8

    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林业的发展,不断加强林业的营造、建立与管理,使林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还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维护了生态平衡。但是我国的林业资源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尽快探索一条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是当务之急。

    1、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态势总体良好,特别是迈进21世纪以来,政府加大了对林业经济的关注力度,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以推动林业经济的快速良性发展,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产品多样化经营、林业政策法规的制定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就林业资源面积来看,我国天然林面积、蓄积保持增长态势,人工林面积更是快速增长,林业采伐的重心逐渐由森林向人工林转移,林业个体经营比重也获得显著提高。总而言之,我国林业经济已迈入相对快速发展的时期。

    2、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困境

    2.1、林分质量较差

    近几年,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开展,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略有上升,但人工林体系与天然林体系相比存在着较大的缺点,人工林林分由于品种比较单一,林分稳定性不强,对灾害的抵抗能力弱,一旦遇到较大自然灾难时容易出现大面积甚至全林分的死亡。还有,林木生长周期较长,目前所培育的多是中幼龄林,到这部分森林长到可供人类使用的成过熟林时,尚需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的时间,等待的时间相当漫长,所以我国目前处于一个森林经济的低产期。

    2.2、林业产业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制约因素,例如林业产业化水平比较低、结构不合理、思想认识上有偏差等。我国部分地区的林业产业化水平比较低,规模比较小,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影响了林业产业化的总体进程。另外,我国林业产业的结构、布局不合理,基础建设比较薄弱,管理手段比较落后,造成了我国林业产业不能适应现代林建设的局面,不利于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少数干部群众把林业产业化等同于木材加工业,没有正确认识到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林业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林业资金的获取渠道比较单一,与林业产业相关的一些优惠政策也很难出台,从而影响了林业产业化经济效益的发挥。

    2.3、林业生产技术落后

    我国的林业生产技术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林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比较低,林业生产效率低下,许多林业生产活动还是以人工作业为主。与此同时,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短缺、机械化程度不高,加大了林业生产的强度,对林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难题。生产技术的落后还体现在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这一方面,由于没有一支专业技术强、素质高的队伍进行科学的管理,导致林业生产的步伐一直停滞不前。总之,我国林业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还比较落后,这成为了林业生产快速发展的瓶颈。

    2.4、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缓慢

    我国比较重视林业的发展与管理,对林业的管理体制也进行过多次改革,但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还是严重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政企合一是目前我国林业管理体制所采取的一种主要模式,这种模式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以计划经济的指导思想为主体,采用行政手段对林业产业进行直接管理。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林业管理环境,不利于地方林业的经济发展,使得林业企业无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导致了林业管理水平比较低,林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比较缓慢。

    3、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

    3.1、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合理利用林分并大力提高森林质量

    对于现存的原始天然林资源,应将天然林保护工程落实到底,根据生态平衡的规律,维护和调节我国仅存的原始天然林资源,必须让损失殆尽的天然林资源重新焕发生机。对于目前正在建造的人工林以及人工次生林,更需要学习自然的进化方式,随着林龄增加,及时进行抚育间伐,及时调整人工林林分结构,改变其单一性,增强其抗逆性,从而提高森林质量。同时,改善林分内卫生状况,促进林木快速生长,使其能够尽快地发挥经济效能。对于林木优良种联合攻关、学科思想互补、学科边缘拓展、产生横断学科趋势的产物。针对林业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领域,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与政策、区域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环境经济理论与方法等重点研究方向的研究,加强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林业可持续发展及林业生态建设的管理与政策、森林资源经济、现代信息技术在林业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3.2、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

    我国林业经济改革的主题就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我国林业主要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可以有效地保护和经营公益林,促使商品林真正地走向市场。林业分类管理的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将林场分为公益林与商品林两大类,进行分类管理;二是对林场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公益林应该由国家财政部门拨款管理,通过实行森林效益补偿机制来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商品林的资金应该由生产经营者自主解决;三是建立适应两大类森林资源的管理制度,改进森林的经营方式,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来制定适应各类森林资源的管理制度,以管好公益林,搞活商品林,同时还要根据两大类森林资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经营方式并进行改善。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及解决木材短缺的问题,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林业的整体效益。

    3.3、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林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关系生态环境的公益事业,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市场经济环境下林业产业的新发展,可以不断地提高林业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就必须对树种和林种结构进行调整,在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环节要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交通状况等来选择适宜的树种、林种。另外还要向深度延伸林业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中林业第二产业是指延长林业的产业链,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研发新产品,更新换代老产品,不断提高林业产业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益。第三产业是指森林旅游业,我国的森林旅游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不仅规模小,设施也比较落后,但其发展潜力大,前景十分看好。因此,要加快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加大其宣传力度,多渠道引进资金,将森林旅游业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科技兴林,依法治林

    我国林业管理体制必须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林业的管理不仅要有行政管理,还要运用法律、经济、科技等手段进行全面管理,这样才能实现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加大林业产业的执法力度,保护好林业环境,健全与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同时实施科技兴林,加大林业科技人员培养力度,通过科技手段优化林种、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从而实现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林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既是林业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需要。为此,必须保护好我国的林业资源,加快林业资源的营建,合理地选择造林方式、方法,统筹规划,提高森林的成活率和成林率,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建议论文 篇9

    1、林业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问题

    林业资源属于自然资源,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林业经济又离不开人的经济性与宏观性行为。人类对林业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是否得当,影响着林业经济的顺利发展。近几年来,处于宏观位置的重要支撑者与引导者——企业与政府,在调节方面做的不到位,例如林业企业生产技术地,科研和创新的能力较差;林业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政府未进行合理的、可持续性的产业发展与规划,管理不当;产业结构布置不合理,发展差距较大;国家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管理体制改革缓慢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必然会影响到林业经济的顺利发展。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2、解决林业经济发展问题的具体措施

    2.1、遏制滥砍滥伐行为,合理培育后备森林

    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必然会付出高昂的成本,不能为了满足经济的发展需要,而将林业自然资源作为一种代价进行交换。如果一意孤行下去,必然会反作用于国家经济,这样做更加得不偿失。所以,要提高林业的生产能力与生态功能,改善林业资源的质量与数量,就要从根本做起,树立合理使用林业资源的理念,保证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天然的森林保护工程,加强对天然林得保护力度,个别地区可以实行封山育林政策。对相关企业的滥砍滥伐行为进行一定的惩罚,鼓励企业与个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促进行为,增加对珍贵树种的培育,加大后备森林的存蓄力度。总之,就是要通过对林业经济与林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认识以及保护性的行为,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加大林业产业结构改革,合理进行政府宏观规划

    要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首先就是要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一改过去的一体化传统管理方法,将森林管理细致化、实用化、经济化。即分为公益林与商品林两部分,一部分为公益事业服务,一部分为经济发展服务。其次,要加大科技投入与创新,建立科学实验基地,进行林业科研成果开发与创新,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养与奖励,完善科技开发体系,结合学术理论研究与社会经营者的企业经营活动,树立林业相关经济科学研究的市场前瞻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科学理论研究充分融入到现实的经营活动当中,加快高新技术到生产力的转化周期,从而增加林业的生产能力。

    再次,要对林业企业进行合理规划,将集约化低,发展潜力小的企业与集约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的企业进行合并,提高林业企业的规模与合理性。最后,由于林业分布不均,以及各区对经济需要的程度不同,导致了林业产业分布不合理,针对这一点,政府要加强对林业产业的合理规划,对山区,特别是落后地区的林业进行保护,或者是合理开发,拓展其他方面的经济发展事业,同时,也要加强较发达城市的林业投入,从而防止由于城市的工业企业的过度开发导致的城市环境破坏与污染。

    3、结语

    我国目前的林业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的弊端,比如滥砍滥伐行为导致的林业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企业集约化程度低,产业投入不够,政府林业结构规划不合理等,这些弊端都是与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相违背的。因此,要挖掘这些严重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潜在问题,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合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加大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防护工程,提高林业科技水平,最大限度地保证林业经济发展与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经济发展建议论文 篇10

    内容摘要:

    如何发展农业团场经济,增加职工收入,是团场的焦点问题,更是兵团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对24团调查分析发现,全团职均纯收入在近几年出现了增长的趋势,但是发展缓慢,当前团场经济发展利好因素与制约因素并存,因此有必要地对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求探索一条适合团场实际的农业发展途径。

    关键词:

    农业团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订单农业;协会;农业产业化;扶持

    如何发展农业团场经济,增加职工收入,是团场的焦点问题,更是兵团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对24团调查分析发现,全团职均纯收入在近几年出现了增长的趋势,但是发展缓慢,当前团场经济发展利好因素与制约因素并存,因此有必要地对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求探索一条适合团场实际的农业发展途径。总体情况如下:

    一、产生农业团场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1、农业的基础性质、生产地位。 农业是个古老的产业,从人类征服大自然开始,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物质保证,但它的作用也仅限于此。在满足了人们的生存需要后,农产品的价值大大降低了,社会的进步是靠其它产业推动。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农产品都大量过剩,国家不得不对农业实行大量补贴,以保证农民利益。我国也不例外,大体上也处于这种状态。总之,在这样一个古老的产业中想创造大量财富是不可能的,它是一个需要扶持的部门,其它产业应该反哺农业,但在我国还没有进行。

    2、团场职工的弱者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把团场职工推向了市场,生产规模偏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首先,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往往只能凭经验来判断市场的需求,好坏靠运气。其次,对风险的承担能力低,对自然条件依赖严重。由于市场变化迅速,生产经营规模偏小,信息不灵通,跟不上市场节奏,加之本身积累太弱,职工很难多次承受这样的损失,缓冲能力差。

    3、当前职工整体文化程度不高,农业技术难以推广,这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

    4、自然资源有限的局限性。 农业是人们最直接利用开发自然资源的生产活动。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随着农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出现了土地肥力下降、土地盐渍化、等严重问题。

    5、农资价格飞涨,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农业生产效益低,增收难度大。 据物价局调查,近几年的农资销售价格较往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尿素、钾肥、二铵、复合肥、农药、农用薄膜、农用柴油都有上涨。而由于农资价格上涨,每亩农田种植成本将增加40-50元,这样势必会造成职工增产不增收,挫伤职工积极性。

    6、农资假冒伪劣产品多,虚假欺骗性的信息多,坑农现象时有发生。

    二、促进团场经济发展和职工增收的建议

    (一)、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第二层次就是调整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主要指种植业、畜牧业、等等。第三层次就是调整农产品的品种结构,主要是指良种的培育、引进、推广等等。

    第一,大力发展团场企业,提高二、三产业比重。

    第二,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引进高优项目,推广新成果。

    第三,引进示范,推广高优品种。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对高优品种进行试验,然后推广。

    1、第二、三产业落后。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高,工业发展缓慢,尤其是加工业落后,导致三产落后。同时,使得产业链断裂,农业仍然处于卖原料的“低价值”阶段,农业的反哺能力弱,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种植业无法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没有规模生产,产业化局面很难形成,最终依旧拖着小农经济的步伐。

    3、优质农产品不上规模。优质、名牌农产品是农业发展的“命根子”。 总之,由于许多因素,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还不尽人意。

    (二)、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要处理好结构调整与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粮食是特殊商品,战略物资,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从许多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集约化水平,从而既保持粮食总产稳定,又腾出耕地,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因此,不能将粮田盲目减少,改作经济作物,这就提出了一个如何解决矛盾的问题。

    2、正确处理好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推广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好龙头企业。市场发生波动,龙头企业将损害农民的利益,产业化也就无法得以健康发展,如何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的长久的合作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之一。既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又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正确处理结构调整与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关系。结构调整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起点、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地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国际经济一体化又将给我们农业带来极大压力。团场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必须要有新思路,采取新措施。24团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为保持农业的发展活力和后劲,增加农民收入,牢牢把握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和提高加工转化水平上下功夫。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推广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好龙头企业。如何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的长久的合作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之一。既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又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机关要根据市场规律,尊重职工意愿,强化市场信息、技术和销售服务。

    具体对策如下:

    1、开拓市场,发展订单农业。订单农业也称合同农业式契约农业,是指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按照签订的合同安排生产,实行以销定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20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订单农业在美国和欧州出现并迅速发展,到世纪末,订单农业已在发达国家全面展开,成为现代农业基本特征之一。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订单农业已成为共识。

    2、成立农业协会,加强农业经营与管理。农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的支持,这是大家所共同意识到的。居于此,团场也成立了许多“农业协会”,比如辣椒协会、番茄协会、养殖业协会等等。然而,这些协会并没有在产业扶持、技术指导、产品推销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与国外的农业协会相比,功能相差甚远。从发达地区协会创建发展经验看,必须做到如下两点: ①扶持引导,逐步建设。专业性协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能人牵头、技术服务、技术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自办科技服务组织;中级阶段——以科技为先导,产供销一体化的群众科技经济组织;高级阶段——科技为先导,市场经济的新机制为载体,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一体化群众组织。 ②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加强科学管理是专业协会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做到决策的民主化。要坚持自愿的原则。其次,做到管理上的科学化、制度化。在权益上将产业化的经营中介、服务组织与利益主体捆绑在一起,而不是有利才服务,无利就撒手。要制订“农业协会组织章程”。 其三,处理好分配与积累的关系。要保证全体会员不断取得经济利益,逐步增强协会自我发展能力。 各级党政也要由过去的抓行业变为抓产业,由抓管理变为抓服务——这是政府功能的再次改良。

    3、加强宏观调控。

    4、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如果没有“品质”,就很难打开市场,很难应对市场。

    5、搞好农业的“三个服务”。“三个服务”指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服务要走社会化之路。

    (1)、扶持的原则

    ①、去弱留强原则:幼苗虽少,但更要留强,弱苗先天不足难成大器,不如把有限的力量用在刀刃上。我们必需改变以前那种广种薄收的方式,对扶持对象进行认真的甄别,找到那些能自己走路的,再扶他一把。 去弱留强原则的核心思想就是追求成功率。现实情况是团场的财力都很紧张,投资需要十分谨慎,操作的质量远重于操作的数量,只有这样扶持才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小企业不断发展,我们的扶持能力也断加强。要把它扶持成能够独立面对市场的变化不断发展壮大,具有足够市场应变能力的,可以自我保护,自我造血的实体。当他们壮大后,将有更多跟随者在他们的荫蔽下自发生长。这个从点到面的过程才是农村经济走向繁荣的正确道路。市场总在不断变化,如果停滞,那么生存的时间将很短暂。不进则退,企业只有不断壮大,才能生存。我想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引导,由于信息,人才各方面的劣势,机关部门应利用这些方面的优势进行引导。侧重点是服务而不是指挥。其二:营养,机关部门进行人,才,物,信息的支持。 其三:环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必须建立一个宽松,平等,公正的竟争环境。

    ②适时放手原则:当企业成长起来的时候,机关就应当放手了。必须彻底脱离,一切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要认为自己曾经为企业的发展付出过许多心血,就想有所得,恋栈不去。

    (2)、采取市场化,商业化的扶持方式,间接手段展开扶持活动,按经济规律办事,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结果。

    ①形式,建立农业投资基金,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运作,而不是以前那种效率低下的政府机关行为。效率和效益是经济规律的核心,资金运作的高效率,也会带来经济的高效率。资金流动的良性循环才会带来农村经济的 持续发展。

    ②步骤,农业投资基金这种方式必须循序渐进,可以先小规模运作,我坚信先进的东西总会得到人们的认同,那时,再不断扩大它的规模。

    [参考文献]

    1、 杨泽柱: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理论与实践

    2、 作者:李豫新、杨卫华、殷朝华:新疆兵团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经济发展建议论文(精选10篇)】

  • 《中国经济发展的议论文》
  • 中国经济发展的议论文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一直以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增加为代价,这势必在未来的发展中带来极大的阻碍。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经济发展的议论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中国经济发展的议论文【一】

    政治、经济、文化,勾勒出一个强国发达的轮廓。展望未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如何从“大”变“强”,主要依靠经济的增长与军事实力。在改变自身的同时,要借助外来优秀的力量,吸取超级大国——美国,势力背后的支持与发展之道。

    中国大多数的企业都是合资企业,我们应当考虑,韩国有samsung,现代汽车,起亚汽车在街上随意驰骋;德国有adidas,宝马或奥迪汽车让你不惜重金购买;日本有Panasonic,街上来十辆汽车有五辆准是日本汽车。而我们中国有什么呢?无非是外资或合资的企业,才使中国的GOP拥有2万亿元。几十年后的今天,还能看到多少家自主企业?

    在广告中,外国进口,xx公司打造的商品让大多数消费者疯狂抢购,但是那些国产的商品还静静的在货架上了望,为什么我们对国货产生了坏印象?因为我们应改变消费观念,那些进口商品中,价格高不代表什么,我们要找到自己中意的优质商品,支持国货,才能让国家更富强!

    中国经济发展的议论文【二】

    对于经济,我有一些想法,也许想法不对,但我还是想说。

    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经济的上升都离不开——消费。不同城市消费力是不同的。之所以不同,就因为它们经济差距的关系。消费力是经济的重心,也是经济的源头。早在1929年的那次经济风暴中,美国经济的下滑,其中的原因还是消费力。美国人的消费力下滑导致产品大量积堆,其产品最后不得抛入大海。

    消费力的强弱也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最近的旅游业的兴起,就是促进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标志。法国的经济危机,旅游业就是帮助它们度过经济危机的最好工具。旅游业的发展也正是消费力的提高。可以说经济来源于消费,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其实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经济;奥运会、世博会……等。这些耗资上亿的工程项目,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许多人都可能认为花费上亿元的工程就为办个奥运会,是不是不值?其实这种想法是错的。之所以要耗资这么多钱来办这样的东西;一、是促进各国发展;二、让各国了解中国历史。也许这几点并不重要,而重要的还是经济。各国人民在奥运会中消费的金钱往往比建鸟巢的钱来的更多。

    经济,可以说是消费,也可以说是吃钱的工具!

    中国经济发展的议论文【三】

    首先,我来提一个问题:中国经济靠什么来发展?相信我们都会这么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靠的是现代化技术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技术的发展靠什么?最根本是靠人。

    目前,最盛行的就是各种现代化工业产品。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都成为每家每户的必须品,就是私家车,多得数也数不过来。各类电脑,价格便宜,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但是,可给人们食用的食品类的价格却一直暴涨,确实让人头疼。

    中国的经济虽然处于上升状态,人均生活水平提高,那也只不过体现在:1。买到房子;2。可以供孩子读书;3。买到电脑等电子产品。事实上随着食品价格上升,实际生活水平并为得到真正提升,个人认为,现在的食品价格与十年前的电子类产品价格互换了。

    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成一条食物链,那么,人类就在最上层,食品比重必须高于现代化工业产品,一旦现代化工业产品高于食品,那么地球就要面临饥荒。处于最低层的就是植物,无论在什么时候,植物是人类的重要依靠,他为人类及地球制造氧气,阻挡风沙,是人类及地球不可缺少的精灵。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经济体系中,食品类集团公司占1/5,并且有一大半为加工食品集团公司。其他集团公司多为商业公司。在各个大学里,只要是本科的,其专业多为商业与工业类的,少数农业与林业大学有农业和林业类的,沿海及内陆城市的毕业生,很少会去那里读农业和林业类专业的,他们大都喜欢商业或工业类就读。大概是很多人都认为商业读出的前景好,致使农业没有人才,得不到发展。当农业得不到发展,食品紧张,价格就暴涨。

    因为商业与工业吸引很多人,环境污染;农业人员不够,环境污染严重致使农业产品紧张,食品价格一上再上,就如现在的猪肉每斤也要12元。如今,一头猪相当于一台电脑,也许将来,一头牛抵得上一幢大厦。

    中国的经济已陷入危机,必须处理好农业的良好发展,把食品价格回落,那就是全中国人民的期待!

    中国经济发展的议论文【四】

    “中国”一个令我骄傲的姓,拥有悠久的历史。从远古的祖先炎帝、黄帝,到现代的文明,共经历了四千多个春秋。这其中不知出了多少中华英豪:有一生以江山社稷为重、爱国大将岳飞、还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还有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为两国和平而出赛的昭君、英勇善战的穆桂英等女中豪杰。历史上许多文明于世的重大发明,都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蔡伦的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神医华佗的麻沸散,还有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发现的圆周率等,都为当今科学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今的“中国”经济十分发达,经济一天比一天繁荣,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不管是城市还是乡下,家家户户都富起来了。城市里,几乎每家都有电脑,不少家庭还买了车。每到节假日,城市里灯火辉煌,一派繁华景象。农村的变化就更大了,农民们学会了科学种植,每年的收入都是过去的几倍、十几倍甚至是几百倍。很多家庭盖了小楼,买了时髦的家具,用上了现代化的设施,农民们笑得合不拢嘴。许多大公司,不仅在国内发展良好,而且还进军国外市场,在国外办分公司。而许多国外知名企业,也看好中国市场,纷纷在我国办起了跨国公司。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素质也随之提高了。申办奥运会以来,人们又都学上了英语,要在2008年奥运会时让外国人看到中国人的友好。现在,不会英语的人就算是半个文盲,学习一门外语,仿佛是一种时髦。

    中国,在不断的发展,进步。而中国的少年也具有着上进和努力拼搏的精神。就从刚刚落下围幕的奥运会来说,中国派出了不少少年选手参加比赛,他们虽然许多都是第一次参加,年龄都很小,但是他们都勇于拼搏,对手的强大,更激起了他们的斗志,不管是领先还是落后,他们都胜不骄,败不馁。在他们的顽强拼搏下,为中国赢得了32枚金牌,排在了世界第二位。看着五星红旗在雅典赛场上一次次冉冉升起,我的心也一次次跟随着五星红旗上升,我感到非常自豪,非常振奋。我想:同样是中国少年,我们都应该具有顽强拼搏,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不管是在奥运赛场还是生活中的某一次考验中,我们都应该发挥出中国少年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少年,一个富有活力的名词,对,我们是少年,我们是中国少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活力,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明、高素质、经济发达、科学技术领先的国家,我们肩上背负着的是多么大的任务,但我相信我们会不负众望,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现在,我们要珍惜在学校宝贵的学习时间,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对,我姓“中国”叫少年,我为我的名字儿感到无比自豪。

    【中国经济发展的议论文】

  • 《新常态下裕安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论文》
  • 关于新常态下裕安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论文

    摘 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集全区合力,突破制约,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裕安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六安市裕安区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要立足实际,强化服务举措,努力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 工业企业 工业经济发展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1-00-01

    六安市裕安区面积1926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3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00万。“十二五”期间,裕安区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5年末达到151家。工业总产值由65.87亿元发展到221.95亿元,工业增加值由18.31亿元发展到50.77亿元,两项指标同比增长近3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裕安区工业经济发展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裕安坚持“转型创新、绿色发展”总体思路,突出“一心两轴、多极增长”战略布局,大力推进“三产融合、五化协同”,实现了工业经济稳步增长、招商引资再创新高。2017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29.48亿元,同比增长17.5%;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25.46亿元,同比增长13.4%,超额完成增速10%的年度目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5.49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逐步企稳。

    一、裕安区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裕安的实际来看,仍然存在工业经济产业结构不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快、总量规模不够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制约企业发展的困难没有根本缓解等问题。

    1.从宏观层面上看

    1.1工业企业规模小、层次低

    现有的16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中小微企业,分布较散、发展水平不高。全区没有税收超1000万的企业,年税收超500万的工业企业仅2家,年税收超300万的工业企业10家,没有1家企业符合申报市工业十佳企业的基本条件。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企业少,产业链不长,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弱。2015年度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仅6家,占规上企业总数4%左右。

    1.2主导产业不突出

    作为工业主体的制造业整体处在产业中低端,大多数属于原材料加工。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17家,其中大米加工企业就有7家,占该行业企业总数的40%;羽绒羽毛加工企业有23家,其中仅少数企业从事羽毛球、羽绒制品等深加工生产,单纯进行水洗绒加工的企业就有15家,占该行业企业总数的65%。“十二五”期间确定的四大主导产业没有一类能成为我区支柱产业。

    2.从企业层面上看

    2.1企业融资不畅

    一是部分企业的土地、房产等抵押物手续不完备,资产管理不规范等,导致企业融资担保能力不足,不能足额融资。二是银行抽贷现象严重,一旦企业经营下滑,銀行迅速削减贷款规模,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三是融资能力水平不高。面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能力不足,束手无策,目前全区仅有一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2.2投资不足

    一方面是融资难导致。另一方面是企业对市场预期缺乏信心,少数企业等待观望,不愿冒风险、增投入、扩规模,新引进企业少,技改投资近期也出现明显放缓的趋势。

    2.3盈利能力不强

    今年以来,羽绒羽毛、不锈钢制品等价格均呈下降趋势,市场利润率下降,盈利水平整体不强。

    2.4需求不旺

    内贸方面,受前期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影响,建材类产品积压现象严重;外贸方面,受全球大环境影响,服装、羽绒羽毛及其制品等大宗商品出口下降较快。

    2.5应收账款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长期居高不下,特别是建材类企业尤为严重。

    2.6招工难、留人难,用工成本高

    受地区发展水平、观念等影响,人们宁愿选择外出,也不愿留在家乡务工,导致企业普通工人需求难以满足。留住高端技术或管理人才,往往要提供比外地更优厚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额外增加了企业负担。

    2.7土地指标紧张,落地难

    “五个一批”企业中需解决土地指标的占一半以上。

    2.8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半数以上企业仍是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企业在低层次徘徊、很难做大做强。不少企业连基本的会计制度都未建立。

    二、裕安工业经济发展对策

    1.持续招大引强是着眼未来提升工业发展后劲的动力之源

    要围绕裕安区主导产业加强产业链招商,促进工业集群化发展。按照“主导企业(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基地”的发展模式,开展产业对接合作。围绕优势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和产业链拉长打粗,做好产业链项目的开发包装工作。在招商工作中,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对一些投资大效益好的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重点产业领域项目,供地优先保障,给予较大的政策优惠。

    2.做好企业服务是立足当下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2.1以“暖企行动”为主抓手,继续实施“四个十”梯度推进计划

    强化“五个一”工作机制,因企施策,精准帮扶,全力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上规增效。重点是抓两头(即抓龙头引领、带动作用,盘“关停”引导兼并重组、盘活存量资产)。大力推动“十亿产值企业培育、纳税超千万企业扶持”行动计划,对选定的.关联度高、竞争力强、带动性大的龙头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以“规模倍扩、效益倍增”为目标,对选定的主业突出、成长性好的产值超5000万元企业实施重点培育。建立小微企业培育上规名单,扩大规模工业经济总量。加大困难企业帮扶解困力度,盘活存量,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大力挖潜增效。加强分类指导,因企施策,要与困难企业和有关当事方及时联系沟通,把问题梳理清楚,妥善解决,帮助各工业园区摆脱沉重历史包袱,盘活巨大土地存量资产,缓解土地指标紧张局面,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

    2.2优化服务企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区政务服务中心服务企业的作用

    由区政务服务中心统一集中办理各类行政审批和公共行政服务事项,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条件、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方便企业办理各项业务,规范行政税费征收,推行阳光政务。参照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绿色通道”,给一些需要补办证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因企施策,充分发挥并联审批“绿色通道”特事特办、特事快办、特事办好和全程监管的特殊功能,特别是有关职能部门要勇于担当,落实责任,为工业企业快速生成、工业项目快速达产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

    2.3加大对工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工业发展的救命作用、杠杆作用和引导作用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目前,裕安区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还没有完全形成,传统产业又以中低端为主,仅靠自身积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需要较长时间,过程艰难。要切实解决企业融资等要素瓶颈制约,加大财政对工业企业的支持帮扶力度。制定奖惩机制推动“4321”政银担业务广泛开展,优先保障工业企业担保贷款;简化程序推进“税融通”业务,努力扩大工业有效投入。进一步发挥过桥续贷资金作用,放大政府引导基金功能。

    2.4重点对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专精特新”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通过 “促升级“政策组合拳,着力推进低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5抓住机遇打好惠企政策的组合拳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背景下,我区各部门要紧跟国家政策走向、及时关注、掌握,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用好国家、省、市一系列惠企政策。区政府可参照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和申报项目,及时制订、调整我区惠企政策。同时,编制简洁明了的政策运用指南或惠企政策材料汇编,组织企业家进行宣传、培训,提高惠企政策的知晓率。

    2.6主动与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所牵手合作开展企业家队伍高端培训

    依托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针对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合理设置培训内容,提高企业家在经济新常态下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如2016年区委党校委托清华大学举办的“工业经济与电子商务专题研修班”就取得显著效果。

    【关于新常态下裕安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论文】

  • 《促进团场经济发展与职工增收的建议论文》
  • 促进团场经济发展与职工增收的建议论文

      内容摘要: 如何发展农业团场经济,增加职工收入,是团场的焦点问题,更是兵团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对24团调查分析发现,全团职均纯收入在近几年出现了增长的趋势,但是发展缓慢,当前团场经济发展利好因素与制约因素并存,因此有必要地对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求探索一条适合团场实际的农业发展途径。

    关键词: 农业团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订单农业;协会;农业产业化;扶持

    如何发展农业团场经济,增加职工收入,是团场的焦点问题,更是兵团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对24团调查分析发现,全团职均纯收入在近几年出现了增长的趋势,但是发展缓慢,当前团场经济发展利好因素与制约因素并存,因此有必要地对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求探索一条适合团场实际的农业发展途径。总体情况如下:

    一、产生农业团场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1、农业的基础性质、生产地位。 农业是个古老的产业,从人类征服大自然开始,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物质保证,但它的作用也仅限于此。在满足了人们的生存需要后,农产品的价值大大降低了,社会的进步是靠其它产业推动。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农产品都大量过剩,国家不得不对农业实行大量补贴,以保证农民利益。我国也不例外,大体上也处于这种状态。总之,在这样一个古老的产业中想创造大量财富是不可能的,它是一个需要扶持的部门,其它产业应该反哺农业,但在我国还没有进行。

    2、团场职工的弱者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把团场职工推向了市场,生产规模偏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首先,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往往只能凭经验来判断市场的需求,好坏靠运气。其次,对风险的承担能力低,对自然条件依赖严重。由于市场变化迅速,生产经营规模偏小,信息不灵通,跟不上市场节奏,加之本身积累太弱,职工很难多次承受这样的损失,缓冲能力差。

    3、当前职工整体文化程度不高,农业技术难以推广,这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

    4、自然资源有限的局限性。 农业是人们最直接利用开发自然资源的生产活动。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随着农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出现了土地肥力下降、土地盐渍化、等严重问题。

    5、农资价格飞涨,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农业生产效益低,增收难度大。 据物价局调查,近几年的农资销售价格较往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尿素、钾肥、二铵、复合肥、农药、农用薄膜、农用柴油都有上涨。而由于农资价格上涨,每亩农田种植成本将增加40-50元,这样势必会造成职工增产不增收,挫伤职工积极性。

    6、农资假冒伪劣产品多,虚假欺骗性的信息多,坑农现象时有发生。

    1、据职工反映,现在种地农药每年要使用近10次,每次要几种农药一起套用才管用。而化肥所需份量是以前的2-3倍。

    2、目前种植市场信息鱼龙混杂,加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产、运、销环节基本脱节,职工很难得到准确的种植信息、技术信息、购销信息、价格信息,最后造成亏本的现象时有发生。规范农资市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了种子、农药、兽药、肥料和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秩序,保护了农业生产安全及农民切身利益,促进了全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促进团场经济发展和职工增收的建议

    一、经济结构调整。

    (一)、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第二层次就是调整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主要指种植业、畜牧业、等等。第三层次就是调整农产品的品种结构,主要是指良种的培育、引进、推广等等。第一,大力发展团场企业,提高二、三产业比重。第二,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引进高优项目,推广新成果。第三,引进示范,推广高优品种。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对高优品种进行试验,然后推广。1、第二、三产业落后。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高,工业发展缓慢,尤其是加工业落后,导致三产落后。同时,使得产业链断裂,农业仍然处于卖原料的“低价值”阶段,农业的反哺能力弱,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种植业无法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没有规模生产,产业化局面很难形成,最终依旧拖着小农经济的步伐。3、优质农产品不上规模。优质、名牌农产品是农业发展的“命根子”。 总之,由于许多因素,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还不尽人意。

    (二)、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要处理好结构调整与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粮食是特殊商品,战略物资,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从许多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集约化水平,从而既保持粮食总产稳定,又腾出耕地,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因此,不能将粮田盲目减少,改作经济作物,这就提出了一个如何解决矛盾的问题。

    2、正确处理好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推广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好龙头企业。市场发生波动,龙头企业将损害农民的利益,产业化也就无法得以健康发展,如何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的长久的合作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之一。既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又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正确处理结构调整与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关系。结构调整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起点、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地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国际经济一体化又将给我们农业带来极大压力。团场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必须要有新思路,采取新措施。24团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为保持农业的发展活力和后劲,增加农民收入,牢牢把握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和提高加工转化水平上下功夫。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推广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好龙头企业。如何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的长久的合作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之一。既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又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机关要根据市场规律,尊重职工意愿,强化市场信息、技术和销售服务。

    具体对策如下:

    1、开拓市场,发展订单农业。订单农业也称合同农业式契约农业,是指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按照签订的合同安排生产,实行以销定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20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订单农业在美国和欧州出现并迅速发展,到世纪末,订单农业已在发达国家全面展开,成为现代农业基本特征之一。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订单农业已成为共识。

    2、成立农业协会,加强农业经营与管理。农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的支持,这是大家所共同意识到的。居于此,团场也成立了许多“农业协会”,比如辣椒协会、番茄协会、养殖业协会等等。然而,这些协会并没有在产业扶持、技术指导、产品推销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与国外的农业协会相比,功能相差甚远。从发达地区协会创建发展经验看,必须做到如下两点: ①扶持引导,逐步建设。专业性协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能人牵头、技术服务、技术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自办科技服务组织;中级阶段——以科技为先导,产供销一体化的群众科技经济组织;高级阶段——科技为先导,市场经济的新机制为载体,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一体化群众组织。 ②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加强科学管理是专业协会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做到决策的民主化。要坚持自愿的原则。其次,做到管理上的科学化、制度化。在权益上将产业化的经营中介、服务组织与利益主体捆绑在一起,而不是有利才服务,无利就撒手。要制订“农业协会组织章程”。 其三,处理好分配与积累的关系。要保证全体会员不断取得经济利益,逐步增强协会自我发展能力。 各级党政也要由过去的抓行业变为抓产业,由抓管理变为抓服务——这是政府功能的再次改良。

    3、加强宏观调控。

    4、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如果没有“品质”,就很难打开市场,很难应对市场。

    5、搞好农业的“三个服务”。“三个服务”指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服务要走社会化之路。

    2、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

    谈到农业产业化,不能不谈到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过程,虽然红火了好一阵子,但今天看来,还有几家能正常运转呢?这些失败的教训告诉人们不能盲目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业。必须对本地区的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否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是否可以转化成竞争中的明显优势,并且要对这一特殊市场的规模、潜力、对手、可替代性进行可行性研究。 实现农业产业化,需要注意几个问题:(1)、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使其具有深刻的市场分析能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不断发展的远大报负。 (2)、重视流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建立一支优秀的经营队伍,依靠资源优势、创立自己的品牌和市场信誉,在流通领域依靠优秀的营销人员不断地经营和宣传,打开市场的大门,使农村的产销活动顺利进行。 (3)、以 点代面,量力而行。农业产业化虽然是需要急迫解决的,但更应该谨慎。操之过急,不仅容易损伤农民的积极性,而且团场的财力也难以承担。所以不能把面铺得太大。

    3、人口素质和文化教育。

    素质和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但其影响是巨大的,对团场的发展意义重大。必须提高人口素质, 深化文化教育。(1)、组织职工之间、城乡之间的文化活动,组织职工参观城市,适时举办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培训班,以提高职工文化水平。 (2)、应加大政府对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的支持力度,建立相应基金,鼓励和促进职工在农业科技方面的不断创新。

    4、新的农业思想与保护自然生态相结合。

    现代农业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填饱人们的肚子了,而是农业产品的生产必需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人们的饮食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有二个趋势一是人们日益关心身体康健,注意饮食的营养和天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等高质农产品食用量大量增加,而且还有很大潜力,这就要求农业从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品种、质量、环保的方向转化。 所以必需把新的农业思想与保护自然生态结合起来。控制耕地面积,宜林宜草土地,要退耕还林还草,使之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把自然的美丽还给自然,发展旅游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绿色食品基地,引进专门的人才,进行科学的管理,以期符合认证标准,力求达到消费者认可的绿色食品标准。

    5、充分发挥政府机关职能,积极行政,改善农场职工的弱者地位。

    (一)、引进先进的科技和人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科技和人才对任何行业都是极为重要的,而对农业发展更为重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①建立一套完整的农业科技情报网络,收集最先进的农业发展思想和最新科技动态,始终跟上世界农业发展的步伐。②建立自己的外脑体系,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必需重视农业专家的作用,对各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究人员要建立沟通合作关系,使之为农业发展所用。要做好专家与农业专业户的沟通工作,使之相互信任,互相学习。③挖掘潜在人才,培养自己的科技队伍。谁有不如自己有,必须加大在人才培养上的投资。其关键是发掘那些有前途有理想但现在还默默无闻的人才,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建议采用种试验田的办法来选拔人才。

    (二)、建立高效的经营模式和市场信息处理系统。高效的经营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建立通畅的产销渠道,建立有规模的专业销售公司,培养一批专业的销售人员,使主力农产品安全进入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经营比生产更重要。现在团场专门从事销售活动的职工数量还很少,旦各自为战,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培养从事商业活动的专业户更为迫切。现代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政府必须根据自身渠道、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发布体系,灵活反映市场需求,提供信息支持和参考意见。其关键是发挥统计部门的职能作用,使之有足够的力量收集市场信息并进行调查分析,为职工提供切实可行的致富信息,为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力求切实保护职工利益。其次,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运用。对有争议有风险的'措施要进行试点。依靠资源优势、创立自己的品牌和市场信誉,在流通领域依靠优秀的营销人员不断的经营和宣传,打开市场大门,使团场的产销活动顺利进行。

    总 之团场经济的发展要靠职工自己的企业实体,机关的任务就是在他们幼年的时候扶持它们。(1)、扶持的原则,①、去弱留强原则:幼苗虽少,但更要留强,弱苗先天不足难成大器,不如把有限的力量用在刀刃上。我们必需改变以前那种广种薄收的方式,对扶持对象进行认真的甄别,找到那些能自己走路的,再扶他一把。 去弱留强原则的核心思想就是追求成功率。现实情况是团场的财力都很紧张,投资需要十分谨慎,操作的质量远重于操作的数量,只有这样扶持才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小企业不断发展,我们的扶持能力也断加强。要把它扶持成能够独立面对市场的变化不断发展壮大,具有足够市场应变能力的,可以自我保护,自我造血的实体。当他们壮大后,将有更多跟随者在他们的荫蔽下自发生长。这个从点到面的过程才是农村经济走向繁荣的正确道路。市场总在不断变化,如果停滞,那么生存的时间将很短暂。不进则退,企业只有不断壮大,才能生存。我想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引导,由于信息,人才各方面的劣势,机关部门应利用这些方面的优势进行引导。侧重点是服务而不是指挥。其二:营养,机关部门进行人,才,物,信息的支持。 其三:环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必须建立一个宽松,平等,公正的竟争环境。②适时放手原则:当企业成长起来的时候,机关就应当放手了。必须彻底脱离,一切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要认为自己曾经为企业的发展付出过许多心血,就想有所得,恋栈不去。(2)、采取市场化,商业化的扶持方式,间接手段展开扶持活动,按经济规律办事,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结果。①形式,建立农业投资基金,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运作,而不是以前那种效率低下的政府机关行为。效率和效益是经济规律的核心,资金运作的高效率,也会带来经济的高效率。资金流动的良性循环才会带来农村经济的 持续发展。②步骤,农业投资基金这种方式必须循序渐进,可以先小规模运作,我坚信先进的东西总会得到人们的认同,那时,再不断扩大它的规模。

    [参考文献]

    1、 杨泽柱: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理论与实践

    2、 作者:李豫新 杨卫华 殷朝华:新疆兵团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促进团场经济发展与职工增收的建议论文】

  • 《加快转变宁夏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重点及建议论文》
  • 加快转变宁夏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重点及建议论文

    一、加快转变宁夏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宁夏经济社会尽管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发展中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发展受资源环境的约束较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结构水平低,城乡山川发展一体化水平不高,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

    1.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差距大.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粗放扩张,物质资源消耗大而效率不高,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较大.2013年,宁夏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4.1%、80.4%和82.8%;与东中部地区发展差距更大.

    2.产业发展不协调,结构水平低.

    宁夏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一产不精、二产不强、三产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工业"两高一资"结构特征明显,重工业比重高达84%,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低.服务业发展不足,对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弱,服务业增速连续9年低于GDP增速,2013年仅占GDP4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四个百分点.

    3.基础设施条件差,支撑能力弱.

    宁夏铁路运输能力严重不足,每年铁路货运缺口约2000万吨.对外航线少,旅游旺季一票难求现象比较常见.水资源短缺,工程型缺水、资源性缺水并存,且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年可利用水资源总量41.5亿立方米,其中92%以上集中在沿黄经济区,农业用水占90%以上;水利设施老化严重,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并存,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

    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仍不能满足群众基本需求.

    4.山川发展不平衡,扶贫开发任务重

    宁夏山川发展差距大,贫困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沿黄经济区素有"塞上江南"之称,以全区43%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区64%的人口、90%的经济总量和94%的财政收入.中南部地区以"苦瘠甲天下"著称,2013年人均GDP为8237元,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29%;财政自给率仅为7.3%;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28元,相当于全区平均水平的74%.按照国家新确定的2300元的贫困标准,还有贫困人口近100万人,占当地总人口的40%,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广、生存条件最差、发展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5.自主创新能力弱,高端人才少

    2013年,宁夏R&D占GDP的比重为0.8%,比全国水平低1.28个百分点.科研院所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高技术企业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储备稀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及重点领域的领军人才少.

    6.生态环境脆弱,节能减排压力大

    宁夏地处腾格里、毛乌素、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包围中,沙化面积占自治区国土总面积的2/3,是我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和沙尘暴进入祖国腹地的主要通道,生态环境脆弱,节能减排的压力巨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干旱程度不断加剧,贫困问题与生态问题交织,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难度依然很大.

    7.对外开放度不高,国际化水平较低

    宁夏地处我国内陆,既不靠海,也不靠江,更不靠边的"三不靠"区位劣势,使宁夏接受世界市场和国内经济核心区的有效辐射和带动作用十分有限.对外通道、融资平台、信息和中介服务"三不健全"的对外经贸体系影响了宁夏外向型经济的发展.2013年,宁夏进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7.9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8.16个百分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

    二、加快转变宁夏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

    1.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三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宁夏产业结构层次低,高投入、高污染、资源型的"两高一资"问题突出,因此,宁夏要把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按照高端化、低碳化、高技术化、高效化的产业发展方向,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实施"战略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三个千亿元投资计划"和服务业"提速计划",加快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将宁夏建设成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聚集区.

    2.着力调整优化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投资、消费、出口协同拉动转变.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目前宁夏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和出口不足,应科学处理好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应借助国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战略,积极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试验示范区.

    重点是:一是着力扩大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贸易,努力增强出口对宁夏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二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把扩大消费需求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施扩大就业战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培育消费热点,挖掘需求潜能,形成有能力消费、有地方消费、无后顾之忧的消费新局面,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三是着力调整优势投资结构,通过"优化存量、扩大总量、夯实基础"等措施,以项目带动促进投资增长,集聚生产要素,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以增量优化促进存量调整,大幅提高投资水平和效益.

    3.着力调整优化城乡、山川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山川一体化发展转变.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地区协同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客观要求,宁夏城乡发展差距大、山川发展不平衡,应以实施沿黄经济区发展战略和生态移民战略为重点,以推进农民市民化作为突破口,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积极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逐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山川一体化发展.

    积极引导生产要求、重点产业和人口向宁夏沿黄经济区相关城市集聚,向各级城镇特别是区域中心城市和重点中心镇聚集,扎实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农民工转为城市居民;以解决农村公共服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问题为重点,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显著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全区人民共享发展改革成果.

    4.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提高转变.宁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资不高,创新人才缺乏,更应把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支撑,以创新驱动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占制高点、培育未来发展新优势.

    应加快实施"科技兴宁"和"人才强宁"两大战略,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积极打造科技创新新平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力争在关键领域攻克一批核心技术,集成整合一批成熟技术,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带,争取有单项技术或优势产业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应用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5.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妥善应对气候变化,关系全区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生存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抓好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把发展低碳经济放在"两型社会"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发推广低碳技术,强化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走"绿色发展道路".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加快转变宁夏经济发展方式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任务的落实有序,科技有序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在加快转变宁夏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应突出强调政府转型,不能再把追求GDP的高速增长作为主要目标,而应把做好公共服务放在第一位.努力实现从"经济管制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三)建立科学的干部考评指标体系

    应建立转变宁夏经济发展方式的统计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突出对优化结构、自主创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民生改善等方面的考核评价,并根据考核评价的结果实行绩效奖惩和行政问责.使考核评价体系真正成为宁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风向标",使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行动.

    (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宁夏地域面积小,人口少,改革成本低、风险小,政策叠加效应明显,具备在欠发达地区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的良好条件.应加大在行政管理体制、户籍管理、土地、所有制、财政体制、投资体制、价格和收费等相关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

    着力构建开放、灵活、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宁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动力和科学的体制保障.

    (五)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促进宁夏新能源、新型建筑节能、绿色采购、废旧物回收利用等法律法规,制定更加严格的节约资源的强制性能效标准,鼓励资源要素的集约利用,重点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制定强制性耗能限额标准,健全重点耗能产品和新建建筑的市场准入制度.强化执法监管力度,加大对破坏和污染环境企业的惩处力度.

    (六)强化政策引导在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已出台的关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动态制定有利于我区调整经济结合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其他相关政策,加大对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持政策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张进海。宁夏经济蓝皮书[M].黄河出版传媒集团,2014.

    [2]常修泽。改革的空间与四点方略(《经济决策参考》内部资料),2013(01)。

    [3]宁夏发展改革委。宁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汇编[M].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4]王一鸣,等。调整与转型-中国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研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加快转变宁夏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重点及建议论文】

  • 《丰城市农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劝策建议论文》
  • 丰城市农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劝策建议论文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当今丰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分析制约丰城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采取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增大财政支农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民素质等措施,探讨解决的途径,以促进丰城市农业经济的发展。

    1 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1.1 农业科技落后

    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力量薄弱。据统计,丰城市农业人口有100多万,每万人中仅有5名科技人员,数量极少,一些发达国家每万人中有40名科技人员,由于目前农村科技人员缺乏,农业科技推广难以开展。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每年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不能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转化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到70%~80%。三是转化成果的普及率低。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后的普及率也只有30%~40%,这就意味着已转化的成果中,还有2/3没有应用于生产实践。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主要体现为:一是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涣散,相当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比较薄弱,难以承担起统一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综合配套服务;二是社会化服务效率低下,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职工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偏低;三是社会化服务内容单一,多数集中在统一供种、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统一防疫等几个项目上,产前、产中服务多,产后服务少,无法满足农民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多样性要求。

    2 大力扶持农业经济的必要性

    2.1 扶持农业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农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安全;不仅制约农业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2.2 扶持农业经济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需要

    农村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农业经济发展缓慢会造成农民生产、生活两方面购买力的萎缩,进而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和产后加工销售等环节,导致这些部门生意萎缩、失业率上升,最终造成社会不稳定。

    2.3 扶持农业经济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目前农村的大部分地区情况来看,农民收入低,生活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导致国家扩大内需政策难以得到很好的落实。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首先要大力扶持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有效购买力,扩大内需,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4 扶持农业经济是迎接新形势挑战的需要

    中国的大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些产品的进口可能会对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会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不能因比较效益低而放弃或减少生产,必须加大政府对农业经济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3 大力扶持农业经济的具体建议

    3.1 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农业保险)之一,是WTO农业协议允许各国支持农业的“绿箱”政策。农业保险,对农民来说是转嫁风险、分摊损失保障收入的重要途径,对国家而言是保护和发展农业的重要举措,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在中国推行已达20年,但发展缓慢,为此建议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一是健全农险法规,完善法制环境;

    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比如,对经营农业保险项目的商业保险公司免除其营业税和所得税等一切税赋;

    三是对农户的保费实施一定比例的补贴,比如补贴保费的30%或者根据农业发展需要给予更高比例的补贴,以减轻农户负担,提高农户投保的有效需求。

    3.2 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及应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推进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尽快研制出更多优质高产的粮食品种;其次,要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节水农业、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工程与电子信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注重对种粮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再者,要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通过搞好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试验、繁育、示范、推广与服务等工作,带动广大农民大面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最后,要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农科教结合,带动广大农民走科技兴农的路子。

    3.3 健全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

    农产品能否及时销售出去,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把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流通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组织农产品经营单位与农民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购销合同,并依法规范农业订单,从而有效调节供求。另外,要大力培育农产品期货市场,尽快推出大宗农产品期货品种,改善农产品信息服务条件,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引导农民合理利用期货信息,服务农民增收。

    【丰城市农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劝策建议论文】

  • 《农业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建议论文》
  • 农业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建议论文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各级政府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围绕优化市场环境、搞好服务指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科技创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虽然近些年我国在向工业化国家发展,但是农业与农民是则是中国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农民的生活水平,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平均水平是否能够达到工业化国家的基本水平。

    1 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1.1 农村市场信息闭塞,农产品增产不增收

    市场决定生产,农产品也离不开市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来调配,才能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1.2 农业标准化建设不容乐观

    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据了解,我国现行颁布的'2万多项国家标准中,农业方面的标准只占10%左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也为与国际接轨带来极大困难,使农产品失去了国际竞争优势。

    2 农业经济发展建议

    2.1 建立品牌声誉信任实施机制

    现代社会中声誉信任的取得非常重要,品牌声誉靠质量,必须以农产品质量为根基,品牌才有竞争力。应通过优质产品、诚信交易,将维护品牌形象形成自觉意识,并通过质量追溯系统,深化顾客与农业品牌之间的联系,建立起顾客对品牌的持久信任度,提高品牌的美誉度。

    建立农民广泛参与的各种合作组织,有利于提高品质量、巩固品牌形象。当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民组织的声誉相关,而声誉又取决于他所提供产品的质量时,农民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参与组织合作,并可通过农民组织形式来约束农民的生产行为,减少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提高农产品质量。

    2.2 以农产品特性为基础

    任何一个区域的农业产业总是和其过去的历史传统有着必然的联系,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和人文精神等都会作为遗传因子影响到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与活动方式。农业产业可以充分汲取当地的历史文化养分,利用所在这种历史形成的优势,通过文化积淀塑造品牌,形成具有一方特色的个性化品牌产品,从而获得市场和顾客的青睐。 品牌赋予农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内涵,反映农产品的特性或功能,融入着农业文化情感,实现着与消费者的沟通,最终成为消费者最愿意接受、最可信赖的东西。农业产业品牌要根据农产品特性、消费者的心理及各种社会因素如价值观、文化传统等,塑造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

    2.3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体制,做好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科技机构应当通过转换机制、调整结构,建立社会公益及基础型科研机构,从事遗传育种、病虫害灾变规律及防治机制、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及规律、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研究,建立起高效、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建立农业知识、技术转化的新体制,成立以“县为中心、乡为骨干、村为基础、专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试验示范和二次开发及转化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技术咨询中介服务型科研机构,全面落实其研究、开发、经营、服务等各项职能,积极开拓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农业科技咨询业、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农业部门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制度化的农民成人教育体系,组织农民学习社会科学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营本领,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发布农业信息,指导结构调整,研究市场营销等,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型农民。

    2.4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农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最终体现,其决定于农产品的结构构成、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卫生水平等因素。发展现代农业要以优质的原材料生产作为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先决条件,而这一前提条件的要素包括:通过组织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和水产良种工程,加强良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而构建政府扶持与市场推进互动的种养业良好体系。通过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扶持科研单位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构建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

    【农业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建议论文】

  • 《浅析小街农村经济发展的不足及建议论文》
  • 浅析小街农村经济发展的不足及建议论文

    1基本情况及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实效

    2013年度,街道农业人口为24614人,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1505万元,比上年增长22.93%;总费用23032万元,比上年增长22.95 %;农民人均纯收入8472元,比上年增长1420元,增幅为20.14%。第一产业总收入21319万元,比上年增长22.68 %;第二产业总收入6027万元,比上年增长16.06% ;第三产业总收入14159万元,比上年增长26.48 %。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1.36%,14.52% ,34.11%,因此,小街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街道。

    2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2.1产业结构单一,后续产业不足

    小街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所增加,比上年增长20.14%,但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农民增收难。由于小街街道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山区与坝区发展不平衡,部分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农业是我街道经济的支柱产业,而街道办2013年农业收入较上年增长缓慢,而且农业收入主要是烤烟收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尚未形成,传统产业仍占一定比例;品牌意识和产业意识不强,农户缺乏敢闯、敢创、敢试、敢担风险的意识,小农思想、保守思想依然存在,难以把自然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形成大的支柱产业;在农业产业经营上难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链,深加工等较少,产品市场占有率低,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格局;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仍是目前小街街道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为此,我街道应围绕农民增收这个重点,巩固和提升烤烟这一传统农业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林果、畜牧等产业,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坚持以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以农户为基础,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搞好规划引导、政策引导、示范引导、做好信息和科技服务,努力寻求经济增长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2村集体经济薄弱,集体事业亟待发展

    从集体收入来看,街道村组集体收入只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4%。可以看出我街道村组运转主要靠上级部门扶持。如此薄弱的.农村集体经济既不利于集体发挥应有的统一经营的作用,又难以开展水、电、科教、卫生、交通等公益事业。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即村委会)自主创业,积极争一取上级财政部门扶持资金,发展适合本村委会项目,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使农民和基层十部双向互动,为集体的事业献计献策,出资出力,整体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增强可操作性;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长远规划,使农村公益事业扎实推进。

    2.3经济结构调整亟待加强

    坚持发展生产、广辟财源、增强实力的原则,切实把经济结构调整和财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巩固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地位,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有利的条件;继续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4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有待加强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思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抓好科普村建设。建设好科技示范基地,加强科技对传统产业的引导、扶持和改造,努力开创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

    3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为使我街道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经济得以健康发展,建议采取的措施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围绕市场调结构,促增收。进一步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及时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引导农民围绕市场调结构,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一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倾斜,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补助,在科技上给予示范、带动,集体扶持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群众的能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吊。

    大力发展畜牧业,大力引进优良品种,调整种禽结构,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村,努力开拓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我街道工业园区的建设,转移农村劳动力,用减少农民的办法富裕农民,把增加就业渠道和创业门路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已成为目前街道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来源。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使农民在土地上取得更大的收益,促进农民增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变就业增收为创业增收。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按照“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生态村镇”的思路,强化领导,加快发展,实现街道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浅析小街农村经济发展的不足及建议论文】

  • 《林业经济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建议论文》
  • 林业经济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建议论文

    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林业的发展,不断加强林业的营造、建立与管理,使林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还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维护了生态平衡。但是我国的林业资源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尽快探索一条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是当务之急。

    1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态势总体良好,特别是迈进21世纪以来,政府加大了对林业经济的关注力度,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以推动林业经济的快速良性发展,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产品多样化经营、林业政策法规的制定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就林业资源面积来看,我国天然林面积、蓄积保持增长态势,人工林面积更是快速增长,林业采伐的重心逐渐由森林向人工林转移,林业个体经营比重也获得显著提高。总而言之,我国林业经济已迈入相对快速发展的时期。

    2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困境

    2.1林分质量较差

    近几年,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开展,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略有上升,但人工林体系与天然林体系相比存在着较大的缺点,人工林林分由于品种比较单一,林分稳定性不强,对灾害的抵抗能力弱,一旦遇到较大自然灾难时容易出现大面积甚至全林分的死亡。还有,林木生长周期较长,目前所培育的多是中幼龄林,到这部分森林长到可供人类使用的成过熟林时,尚需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的时间,等待的时间相当漫长,所以我国目前处于一个森林经济的低产期。

    2.2林业产业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制约因素,例如林业产业化水平比较低、结构不合理、思想认识上有偏差等。我国部分地区的林业产业化水平比较低,规模比较小,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影响了林业产业化的总体进程。另外,我国林业产业的结构、布局不合理,基础建设比较薄弱,管理手段比较落后,造成了我国林业产业不能适应现代林建设的局面,不利于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少数干部群众把林业产业化等同于木材加工业,没有正确认识到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林业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林业资金的获取渠道比较单一,与林业产业相关的一些优惠政策也很难出台,从而影响了林业产业化经济效益的发挥。

    2.3林业生产技术落后

    我国的林业生产技术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林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比较低,林业生产效率低下,许多林业生产活动还是以人工作业为主。与此同时,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短缺、机械化程度不高,加大了林业生产的强度,对林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难题。生产技术的落后还体现在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这一方面,由于没有一支专业技术强、素质高的队伍进行科学的管理,导致林业生产的步伐一直停滞不前。总之,我国林业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还比较落后,这成为了林业生产快速发展的瓶颈。

    2.4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缓慢

    我国比较重视林业的发展与管理,对林业的管理体制也进行过多次改革,但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还是严重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政企合一是目前我国林业管理体制所采取的一种主要模式,这种模式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以计划经济的指导思想为主体,采用行政手段对林业产业进行直接管理。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林业管理环境,不利于地方林业的经济发展,使得林业企业无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导致了林业管理水平比较低,林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比较缓慢。

    3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

    3.1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合理利用林分并大力提高森林质量

    对于现存的原始天然林资源,应将天然林保护工程落实到底,根据生态平衡的规律,维护和调节我国仅存的原始天然林资源,必须让损失殆尽的天然林资源重新焕发生机。对于目前正在建造的人工林以及人工次生林,更需要学习自然的进化方式,随着林龄增加,及时进行抚育间伐,及时调整人工林林分结构,改变其单一性,增强其抗逆性,从而提高森林质量。同时,改善林分内卫生状况,促进林木快速生长,使其能够尽快地发挥经济效能。对于林木优良种联合攻关、学科思想互补、学科边缘拓展、产生横断学科趋势的产物。针对林业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领域,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与政策、区域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环境经济理论与方法等重点研究方向的研究,加强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林业可持续发展及林业生态建设的管理与政策、森林资源经济、现代信息技术在林业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3.2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

    我国林业经济改革的主题就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我国林业主要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可以有效地保护和经营公益林,促使商品林真正地走向市场。林业分类管理的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将林场分为公益林与商品林两大类,进行分类管理;二是对林场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公益林应该由国家财政部门拨款管理,通过实行森林效益补偿机制来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商品林的资金应该由生产经营者自主解决;三是建立适应两大类森林资源的管理制度,改进森林的经营方式,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来制定适应各类森林资源的管理制度,以管好公益林,搞活商品林,同时还要根据两大类森林资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经营方式并进行改善。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及解决木材短缺的问题,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林业的整体效益。

    3.3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林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关系生态环境的公益事业,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市场经济环境下林业产业的新发展,可以不断地提高林业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就必须对树种和林种结构进行调整,在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环节要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交通状况等来选择适宜的树种、林种。另外还要向深度延伸林业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中林业第二产业是指延长林业的产业链,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研发新产品,更新换代老产品,不断提高林业产业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益。第三产业是指森林旅游业,我国的森林旅游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不仅规模小,设施也比较落后,但其发展潜力大,前景十分看好。因此,要加快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加大其宣传力度,多渠道引进资金,将森林旅游业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科技兴林,依法治林

    我国林业管理体制必须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林业的管理不仅要有行政管理,还要运用法律、经济、科技等手段进行全面管理,这样才能实现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加大林业产业的执法力度,保护好林业环境,健全与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同时实施科技兴林,加大林业科技人员培养力度,通过科技手段优化林种、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从而实现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林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既是林业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需要。为此,必须保护好我国的林业资源,加快林业资源的营建,合理地选择造林方式、方法,统筹规划,提高森林的成活率和成林率,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庄瑷宁 金胜男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林业经济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建议论文】

  • 《环境》
  • 在当今社会人文活动,经济发展,和我们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在我们认知了环境的危害时,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观。

    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环境问题,是我们无法躲避的,热岛效应的上升,臭氧层的破坏,全球气温上升,这些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现象,对我们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维护好生态环境对我们的生命健康也是一种维护。

    我们关注新闻各大媒体报道天气的高温,在我们的手机都会显示吃每天都空气污染指数,但在我们的手机上的指数不能像手机管家的垃圾一样,一键优化,所以我们只能在手机上关注,却不能去“优化”它。

    面对着这些环境困扰,国家也出台很多政策,太阳能热水器,共享单车,发展氢气时代,利用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从而慢慢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将会淹没沿海地区,迫使他们搬迁。海平面的升高导致陆地的减少和海岸线的混乱,人们自始至终无法避免的危害。

    我们居住在这个地球村上,应该时刻保护好自己的地球,让我们与这个地球更加的和谐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