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吃是很讲究的,不论贫富贵贱都有那么一套吃的方法。穷人弄吃简单、随便,花样却很多,因为贫,所以什么东西都打成一锅,今日一锅米充菜豆,明日一锅圩头充米,咸的淡的好的孬的都吃得有滋味,滋味源于哪里呢?因为穷,正因为穷,所以他对吃特别渴望,他们的讲究就是期待吃而不管吃的内容,而恰恰不太注重吃却吃起来有滋味,花样不讲究,杂合一搅,却更出花样。富人吃嘛,则与穷人弄吃就截然不同了,说白一点就是不简单不随便,而趣味却很少,滋味也谈如云烟,每日想着营养是否到位,哪样既有营养又更鲜味可口,啄磨来思考去,吃对于他来说真是大事,食物中要有那么一丁点黑乎乎的东西,不得了,蚊子?虱子?定睛一看是佐料,心里安了,可是味口跌了不少,要是家里有女主人正在实施减肥计划,那吃便真成了名副其实的讲究中的讲究,可是这吃的内容太注意了,吃起来不爽,甚至吃都成了一种折磨或再也不能偿到美味了。所以富人管吃形式太多,讲究太重,而找不到至高的美味享受了,而穷人每日家常便饭都在享受人间美味,真可谓穷富之一大别。
我们在吃上也还是有相同之处的,譬如我们容易被心情所左右,心情爽朗时,味口大开,嚼什么都有味;而心情郁闷时,正是陈酒如泥,佳馔似土。这时我们以为是感觉的问题了,所谓感觉的问题,就是人失去了食欲,感觉和意识对美宴失去了意思,也就引不上兴趣,更无暇品味了。而先前所言穷人富人吃之异,我们以为体觉问题(当然也有若干的感觉问题的),所谓体觉问题就是当我们的心情基本处于常态的时候,对吃所起的味觉反射。唉!说吃的问题太繁杂、太深奥,非我之流所能说清道白的,就就此作罢,说些不太懂的而又很想说的吧!
其实吃,还真像我们学学问。有道:闻道有先后。所以这大概就有了学问水平高低的问题。谓之异,先学者水平高,可以为“吃中富人”,后学者正是“吃中穷人”。穷与富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则学问深浅也是一个相对概念;穷可变富,富可沦为穷;故学问低者亦可变成高者,而水平高者也可变成低者,这都在于后天努力,先天因素固然有,若你转而念之,这只是环境有异而已,何为有异?因为每一个都是世上唯一者,所思所想所追求总有别于他人之处,仅凭此,世之人就不可能生来都富或生来俱贫,要非,就都成了庸才,因为都是一样的颜色,有何好坏高低之别呢?所以唯有生而有异,为世之唯一者,世人各展其能,各抒其志,使生活趣色多姿,行行有奇葩人才。现在我们不被“穷与富”所遮避了双眼了,就言承上述。曾记否,我们孩提时期是怎样在学习中顽皮的,或怎样在顽皮中学习的!那时我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事物认知充满了渴望,我们想知道:“唉!这梨花怎长开啦?……为什么鸟儿可以在天空遨翔啊?”等等许多幼稚的问题,当然在今天我们看来是幼稚的,可我们当时会如此认为吗?非但不是,反倒觉得能弄清那个问题者,是多么伟大,所以那时我们对老师都崇拜至极,总之在我们看来,老师是无所不知的,特别让我们感兴趣的是伙伴们突然之间都不再老是牧童了,而是坐在一个新鲜的环境翻弄着暂新的新奇的书本,闻着那股浓鼻的书香,我们心头是何等喜悦,书中所设的每个细节,每一个字,每一幅插图都让我们心头浮动,我们以为书能替我们解惑则一切都好,不挑剔,不嫌弃。这时,我们当之无愧是“吃中穷人”,能“吃”的都吃,管他是什么内容,管自己懂不懂。就是这份渴望和天真和随然,我们吃出了人生最美的童年,让人永久地在心头回味那人生至高的美味。而当我们慢慢长大,对人世间的认识略有端倪,我们就成了“吃中富人”,我们不再简单,不再随便,昔日的天真烂漫渐渐从我们脸上抹去,因为我们都以开始学着思考,有了远大的理想、抱负。于是我们不再茫目的“吃”,我们不在把什么东西都搅合起来吃,而是有选择一条路子来“吃”。而且总是徘徊在选择一条更有价值的路的叉口上,啄磨来,思考去,我该往哪走呢?看这条路蜿蜒曲折不知道往何方,看那条路平驰宽广,却一路无景,再看另一条路似乎石头很多,生怕拌脚,或许有的路万般迷人,千般风韵,可惜一眼望穿尽头。当我们左不是,右不是时,则烦闷,郁躁了,可是春秋易序,冬夏更替,时光催促我们的脚步,便在我们没有想好之时茫茫然地选择了一条路。选择了路固然为我们解除了大忧,可殊不可你还能如“穷人”时代那般吃得有滋有味吗?生活也许有太多的枷锁束缚着我们的手脚,也许你现在所走的这条路是茫然间踏上的,或者踏上的还是一望即穷的路,如果是前者,我们就自己解开那束缚着你手脚的枷锁吧!既然你不能决定,现已为决定,你就不要太过分挑剔了,偶尔放下繁杂的讲究,去品味那人生之路的峥嵘奇异吧!若为后者,你就止足返道吧!因为一眼即穿之路是误导我们的歧路,我们都不会让自己的人生在春花秋月中闲度,而是在那短暂有限的路上断了美好前途的,换一条路吧!延着那条无尽的路会通向布满雾露的桃源,充满雨露花香的世界的。许是笔走得太快!不意间溜开了说学习,却谈到了路上去了。可惜我涉世浅薄,还是说学习上浅陋的感悟吧!
当我们从“吃中穷人”走到了“吃中富人”,其是真是人生的一大不幸,可是我们都必须得经过,小时太无知,故只要能填着我们无知的洞就行,所以学习什么无太多奢望,更没有资本跟人说理评事,可是当我们成了“吃中富人”就俱备了小时没有的挑剔,我们有选择的收取更具价值的东西来消去人生保贵的时间,我们还能明辨黑白,甚至跟人讲理,所以我们时时紧捧头脑去发现更有价值的事物,努力去观察别人的言行举止,以便从中捕捉些事迹,或好或坏,于是我们的那份自然化成不自然,我们那份简单,变成了不简单,每一个都有了个人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一旦形成,我们就真正算长大了,算独立了,世之峻恶险拔,鬼斧神工不在过多的以为“神不可测”,甚至会渐渐淡下来,直至没有一丝兴然,而是专项于自己的学系,我想这时大概我永永远远只有在记忆中偿到那至高的美味了。可是我们又必须有专项,才能有独于他人的奇功伟业,受世人崇戴,这也许就是专攻学习的最高目地了吧!可是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的,所以为了让我们的学习更加点缀生活,多掺杂些“杂食”是趋近于至高美味的唯一径途,少一点讲究,少一点疑惑,多一份杂粮,它不会使你的事业“营养不良”,反倒会使你早日学有成就。这就是为什么成功人士的背后还有如丝般缠着的业余爱好的原因吧!
思想体系,其实真是人一大铁笼,坚而冰冷,直至让人寒栗。说直些,人有了自己的思想,便会对别人的思想产生若干排斥,而且愈到成年气盛愈是猛烈,人们也常说初涉世人的年轻人的眼光是最敏锐的,确是如此,因为年轻人有自己一套清醒的思想左右着。说这套思想体系坚而冰冷,并非清醒的原故(有清醒的脑子是好事,而且是很好的事),而是这时不愿过多的去学习了。这也许是“吃中富人”再变“穷人”的原由了,但此“穷人”非彼“穷人”,因为他同样尝不到美味。
茫茫人海,日月星辰,我想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思考的,也许人们说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吧!所以我上述许多处都有半路断笔的话,如果你拿到了这个度,自己便知道如何去做了。也能依着我所写的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