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中,清潔( clean)一詞的來源是木笛(clarine-t),形容其明析素亮的聲響。也就是說,清潔乾淨的感受便如美妙的樂旋一般叫人舒適。
清潔確是可貴的!
沒有人喜歡在街上踢汽水罐,蕉皮果屑更踐之不吉,矚目膩痰會叫人嗯心,『膠袋舞』,也並不怎麼好看。
可是在澳門,以上的情境卻像某快餐店的分店一樣『就近就有』,成為一種不怎麼光彩的特色。有人埋怨,有人高呼,有人承諾,有人執行,也有人嘆氣,繼而又埋怨、高呼、承諾、執行、嘆氣……總之,問題像水球一樣,壓沈了又浮上來。
何以如此?
人口問題?
不重視?
不宣傳?
宣傳不足?
人手欠缺?
教育不全?
還是清潔系統的疏失?
也許都是。但最根本的問題是公民本身的素養和行政執法的制度、法例與執行。
沒有人不知道清潔的好處,沒有人不知道要愛護自己的環境,正如沒有人不知道污染、浪費的可怕……可是幾乎每人都有一難處,就是貪小便宜、貪享眼前福一一天使總走在前面老遠老遠的回頭呼喚你,魔鬼卻愛在你身畔用蜜糖誘使你一一此事古難全!
怎麼辦呢?用完的汽水罐膩膩的阻手,在等巴士,垃圾箱又遠……
『澳門最有名的是哈?』人群中的一個說,接著又自答:『垃圾!』為自己的俏皮話笑了,笑出痰來,吐在地
上,低著頭,假設世界無人,把姻頭向牆角捏去,掉下。
『媽咪?』在街角上,小女孩對為她脫褲子的母親說:『為什麼你也不在這兒拉尿?你不也說急了嗎?』母親回答:媽咪是大人了嘛!」
『我又要犯法了』,以自己讀過『長恨歌』為榮的學生笑說,把紙盒掉到花叢裹。『很好!這是正常的,非常正常人人都如此!憤世嫉俗的朋友說。
我們跟社會有什麼關係?這問題似乎很簡單,卻並非那麼多人理解。明明是自己的環境,卻不珍惜,還會把責任推給整個社會。如果社會是個人,他定會笑掉兩顆門牙的。
現實確是如此:人的越軌行為像掛著的羽毛給吹起一樣容易發生的。這不是性善性惡的問題,而是風吹羽動的事實。
所以,如果律法不明,人的行為便如風絮亂飛、渙漫無度了,果皮膠袋如何不會到處亂掉呢?
可是,澳門並非沒有明確的法律;隨地吐痰罰款多少,不蓋好垃圾桶又罰款多少此類,大概小孩也知道,可情況仍是叫人不滿意,那是為何呢?執汰不嚴也。記得有一段時間,當局雷厲風行的『抓垃圾蟲』,我的一位愛掉垃圾的朋友,在那時連掉不進垃圾箱的果皮也撿回再掉。可後來又故態復燃了。他愚昧嗎?不!他比誰都知得多知得快,只是他貪方便,不遵行罷了。
那麼,為何不能長期嚴厲執法呢?此便是執行部門本身的制度問題。
制度不全,好比火車的機械構造出錯,不能遠行:法例雖設而不行,則像沒把燃料傾進燃爐,火車無力。
若有良好的制度,行之有序,法例形顯;則執行者有所依:執行有恆,獎罰立影,則守者成習。如此循環推進,習慣、公德等問題便會自然解決,如火車滾輪般慣性逐行一樣,所需的燃料其實也無需太多。也像小孩如廁後不洗手,便得遭大人責訓。責之訓之,往後他自會以此為必然,便後不盥對他來說反倒是不可思議的了。一一當然,這是得以公民教育相輔的。
教之以禮、度之以法便是當局應做的。
又者,在搞清潔的同時也得顧理環保問題,因為所謂的清潔也只不過是表面而已,處理不好便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紙難掩火。
除了盡量減少浪費、減輕污染外,其實也可先在學校,政府部門等易制性組織實行垃圾分類收集。經由其中成員把此種意識推廣向整個社會,到時立法定倒也便容易得多了。此外,在『工業轉型』中,應包括對再造業的重視,甚而用專營公司作業。
環保才是遠程的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