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了《水浒传》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做人就是要挺身而出,就像梁山好汉们一样。
这本书主要写了在北宋末年时,宋江带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挺身而出在这混乱的社会无私奉献、替天行道。可最后还是受了朝廷招安,南征北战的故事。
在《水浒传》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那千奇百怪的人物性格了。如鲁莽的李逵和聪明的宋江等……但不管那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有怎样不同的性格,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会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们。只要看见有人受到伤害,他们就会挺身而出。这种品质足以让我佩服。
当然这种精神在我们现代也随处可见。大家关注最多的应该就是最近疫情爆发,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挺身而出驰援武汉的事情了吧!钟南山爷爷已达84岁高龄,却还是毫不拖延赶往武汉,不顾自己被病毒感染的风险,这不正是“挺身而出有担当”的英雄作为吗?这种品质着实令人感动!
和钟南山爷爷一样的逆行者还有很多,他们就像《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有了这样的好汉在前方战斗,我相信,春暖花开的时节一定早日到来!
在危难时你挺身而出,你救死扶伤冲在第一线,保护着受伤的人们,你是白衣天使让人们重获健康,你总是在艰难之中逆行,你是医生,更是战士,守护着美丽的世界。
清晨的阳光照落在大街上,天空中飘着几朵云彩,我走在街道上摘下口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一阵暖风吹过我的胸口,不禁想起了一段回忆……
在12月的一个夜晚,新冠病毒在武汉全面爆发,武汉的市民都隔离在家中,医院里原准备过年的医生护士都赶了回来,江天医院等各大医院全部告急,就在这一天,这座繁华的城市瞬间没有了游走的行人,没有了闪亮的灯火。医生全副武装站立在第一线。夜晚他们脱下防护服脸上留下印痕,坐在会议室中,看似疲惫的他们还正等着明天的应对会议,深夜他们回到休息岗位,每一次病人的呼唤,留下的都是冷淡的空气。一夜之间这所医院增加上千例入院人数,一滴又一滴的泪水,留下他们的足迹,战友的失去、病人的死亡都使他们失去希望,但并没有磨去他们的意志,他们不负众望,在不久后这种僵局有所好转,确诊病例也在一天天的减少,治愈力慢慢增加,人们帮助着他们,捐赠物资,支援医疗队,五湖四海的人们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习爷爷下令,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生命是伟大的,医生是平凡的,再平凡的壮举,能创造出美好的世纪,致敬最美逆行者,有你,真好。
杨姐是我们班的生活委员,班里大大小小的琐碎事情都由她负责。她皮肤白皙,显得手上的一片紫红色疤痕十分突兀,据她说这个疤是以前被虫子咬完留下的,因此每次聊到虫子她都一脸抗拒,连连摇头“你们别说了。”
一个宁静的课间,教室里的男孩子都跑去了操场,女生在教室聊天。突然轰炸机一样的嗡嗡声划破了宁静。有的往墙根跑,有的往桌子底下钻,有的抱着自己的好朋友缩成一团,场面十分混乱。像轰炸机来了似的,可实际上是一只蜜蜂。这只蜜蜂短小臃肿,生就运动员般的身材。金黄的长毛异乎寻常的浓密,明明看不到它尾尖上的刺,却觉得下一秒就要扎在自己的身上。危难时刻我们的生活委员像英雄般降临了。她举起一把扫帚,向蜜蜂呐喊着:“出去!出去!”她颤抖的呐喊音伴随着嗡嗡声回荡在教室中。她的手也颤抖着。“把窗户开开。”她想找个人,可是整个教室里没人应声。她只能自己向窗户走去,她用一只手堵住一侧耳朵,逃避“震耳欲聋”的嗡嗡声。弓着腰走过去,每走出一步脸上的汗珠就多一颗,终于她咬着牙推开了窗户。可是蜜蜂却不领情,死皮赖脸继续在教室盘旋。她再次挺直腰杆,拿出和蜜蜂决斗的架势。举起扫把冲着蜜蜂抡过去。一下不行就两下,两下不行就三下。她拼了命杀红了眼。伴随着“砰”的一声,蜜蜂被驱逐了,斗争胜利了。同学们纷纷围上去,“杨姐你太勇敢了!“杨姐太棒了!”一阵阵喝彩响彻教室。教室里终于没有了嗡嗡声,杨姐瘫坐在地上,用手拨开耳边被汗水浸湿的头发,长舒了一口气。
我也大声喊:“杨姐真美!”挺身而出的杨姐是最美的。
不久前,正值暑假,我经常去一个小卖部买东西。那个老板每次都很和善,再直到那次……
“老板,还是老样子。一个自热饭一个可乐。我刚进门就朝着货架走去,“钱我就放这儿了啊,记得收。”我边把钱拍到货架上边叫着。我像往常一样挑着今日的午饭,丝毫没有注意到旁边那正挑着东西的小男孩,那男孩看着不大,五六年级的样子,个头不高,脸上的方框眼晚几乎快要完全遮住他的脸
我看得不是很真切,真到一个才有一二年级的孩子进来说看要买个糖,红老板接过了钱。我和那个小男孩几手同时抬起了头,从稀稀疏疏的货架中看到貌似老板并没有找钱。我心想:“一盒糖这么贵?不至于吧,虽然老板可能是多收了钱,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时我想拿着饭快点走,可旁边的他可不这么想。
只见他放下手里的东西,先是拦下了小朋友看了价格,又是脸上带怒地问老板,老板也是处心积虑地一直在狡辨不停。只见他说:“老板你这么报虚假报价可是犯法的,你应该正常买钱而不是通过这种手段!”老板仍旧在说个不停。他虽然年龄小,体格也没有优势,但他依然挺身而出。我十分激动,当即就站了出去、老板无奈只好还钱并又给了一盒糖。他的脸上发了洋溢着微笑,我再对比我之前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简直羞愧不已。
而至今我难以忘却这件事,难以忘却那个不畏强权挺身而出的蓝色身影。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即唐高祖)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他们争权夺利,互相猜忌。李建成居长,被立为皇太子,可是他的威望不如李世民;李世民(即后来的唐太宗)当时受封为“秦王”,因为他帮助父亲灭亡隋朝,开创唐朝,立了不少武功,李渊很喜欢他。李建成身为太子,生怕皇位的继承权要被李世民夺去,便同“齐王”李元吉联合起来,密谋杀死李世民。
李世民得到了这个消息,立刻同心腹部下房玄龄等商量对策,决定先下手为强,悄悄伏兵玄武门,等到李建成入朝,便出其不意,把他射死,同时把李元吉也一下子杀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冯立、谢叔方等,纠集精兵二千人,来攻李世民。这时,宿卫军将领敬君弘带兵驻守玄武门,双方战斗,十分激烈,箭矢直飞到里面的宫殿上。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敬君弘表现得非常英勇。据《旧唐书•敬君弘传》载,当时,“君弘挺身出战”,他的亲信曾劝阻他道:“亊情还不知究竟怎样发展,应当先看看情况再说,等待援兵到来摆好阵势再打,也还不晚呢!”可是敬君弘不听,奋勇和“郎中将”吕世衡一同大喊大叫,指挥反击。他这种临难不惧、挺身而出的精神,得到了后来继位为皇帝的李世民的极大赏识,因此,《旧唐书》把《敬君弘传》列入“忠义”一类。
“挺身而出”,作为奋勇的形容词,是很形象化的。不过,“挺身”一语,在较早的文字中却只作“引身”解,并无奋勇的意思。例如《汉书•五行志》:“挺身独与小人晨夜相随。”注:“挺,引也。”《刘屈氂传》也有:“屈氂挺身逃。”注:“引身而逃难。”《五代史•王思同传》:“思同挺身走长安。”意思也相同。但是后来这个意思逐渐变了。北宋薛居正所修《旧五代史•周书•唐景思传》写道:“……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寇,复有其城。”北宋文学家苏轼(东坡)的《留侯论》中,也有两句道:“拔剑而起,挺身而斗。” 这两个“挺身”,才是用来形容奋勇战斗了。
后来形容在遇到危难时,自告奋勇,不顾一切,从众人中站出来,就叫做“挺身而出”。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张生云:‘当此之时。是谁挺身而出?’ ”又,“小生挺身而出,作书与杜将军。”
上周的一个早晨,我路过一家仓库大门口,只见门内冲出一辆自行车,撞上了门外驶过的一辆自行车,前者骑车的是个小伙子,后者是个中年人,两人一下子争吵起来,并不断升级,大有诉诸武力之势。
围观的人自然马上就聚拢来了,其中有一位老者急步上前劝阻,中年人开始“降温”,小伙子却不依不饶。此时又见人群中走出一位穿运动服的青年,拉住小伙子的手说:“朋友,你从仓库里出来,应该先打铃的嘛。”小伙子声音小了,但仍不服气,狡辩道:“他也没有打铃!”青年人正色道:“这是你强辞夺理了,怎么能够要求街上驶过的每一辆自行车都一路打铃呢?!”老者则接口道:“幸好大家车没坏,人没伤,不要再闹下去了。”这一来,周围的声音更大了:“好啦!好啦!不要在这里影响交通啦!”
一场充满火药味的纠纷就这样化解了。如果周边的人们不是化解或参与化解纠纷,而是“看戏”甚至起哄,就会使冲突双方欲罢不能,愈演愈烈,造成严重后果。而化解行为可以说是一种集体性的公德,文明意识的表现,在正确的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很少有人愿意逆公意、反文明而行事。
更为可圈可点的是那位老者挺身而出,敢为“第一个”的精神,但仅有“第一个”,没有“第二个”的响应,便显得势单力薄,难以引起众人的连锁反应,所以“第二个”同样令人赞赏。小小的自行车相撞事件,给我们很多启示。在今后的都市文明建设中,应该大力提倡敢为“第一个”,勇为“第二个”的精神,唯如此,才能促成“第三个”、“第四个”乃至无数个的涌现。为此,我要特别赞美具有这些精神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