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他也是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朝花夕拾》是在风烛残生的岁月下写的。我读了鲁迅先生这本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感受到了鲁迅在回味自己一生的漫长的路途,回味起童年的点点滴滴。也使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受益匪浅。
在《狗。猫》这篇文章中,鲁迅写了非常讨厌猫。因为他的隐鼠不见了,长妈妈说被猫吃了,从此鲁迅就非常讨厌猫。实际上是讨厌那些当时欺压老百姓,做坏事的人,也就讽刺了那些令人讨厌的人。
五猖会时,是鲁迅渴望的一个节日,但是那天却被逼去念书,那是封建教育对儿童的压制。父亲被庸医治死,说明了当时草菅人命人命的实质。
再看看我们国家,从武汉爆发疫情开始,全国人民纷纷自愿投入到支持武汉的战疫中,有些甚至牺牲了自己生命,也要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民。我为我们国家这些勇敢,善良,无私奉献的人感到由衷地敬佩,骄傲!
《朝花夕拾》这本书使我收获多多,我会好好学习,也做个正直,善良的人。
伟大的教育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使人明理,读书可以使人增智,读书可以使人高尚,读书可以使人善辩。因此,我越发对读书着迷了。
我迷上了读神话、童话类书籍。《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这些故事为我打开了想象的大门。因此,我也有了天马行空的遐想。我想到月球上去和玉兔玩耍,也想下到东海去看龙宫有什么奇珍异宝。
我迷上了读科普类书籍。《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趣味科学》,这些书籍带我走进了科学知识的世界,让我对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来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科学知识,就算是一间小小的厨房,也可以是一间实验室。
我迷上了读动物类小说。《狼国女王》、《睡蟒边的雪兔》、《小鹿斑比》,这些书籍带我认识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动物角色。如:宽容大度的女郎王“紫葡萄”,为母则刚的雪兔“大耳朵”,顽强的丛林王子小鹿“斑比”。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退缩,还勇敢面对的精神。
我迷上了读古诗词。这些古诗文让我领略到了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字的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我感受到了大大诗人李白的潇洒豪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我感受到了文天祥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我感受到了陶渊明悠然自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我感受到了周敦颐对莲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一起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吧!
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本来的意思是,时光很快,要珍惜。可我觉得。时间非常“不公平”。
就比如每次上课的时候。时间老人好像把时间给拉长嘞!而电脑课的时候,时间老人故意把时间缩短了。真讨厌!就是存心不让我玩。
有一次,我对同学说:“哎,你有没有感觉时间挺不公平啊?”“有啊,我感觉时间最不公平。”那个同学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哼,果然是这样!时间老人就是不公平!
终于期中考试来了,我慢吞吞的写,想不到的问题干脆就趴在桌子上。“考试结束,考生请停止答题。”铃打响了。啊!时间过得太快了吧。应该才过了半个小时吧。我抬起手表一看,十点半考的试,现在已经十一点半了。望着剩下的三道题我趁剩下的一点时间,飞快的做完了。
天呐,我到底在干什么?让一个小时被我看成半个小时!到底是时间老人的“不公平”,还是我自己的错?
我疑惑不解的去问同学,问道:“你为什么会感觉时间过不公平呢?”“因为我觉得时间的不公平,在这几个上面。我发现每次上课的时候,同学们上的非常认真,认真的学习知识。可是。明明五十五分钟的时间,一下就没了。”我听完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俗话说,美好的时光过得快,痛苦的时光总是很慢。我想真的是这样的,可是,当你认真去做时,它缩短了。欧洲人说,你无法在一天内拥有两个早晨。现在我懂了,时间真的很重要。我要好好珍惜。
我和傅种孙先生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先后同学,多年同在师大附中任教,后来又都回母校教课。我们抗战期间分别在西北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执教。1950年全国解放,我回到北京,他提醒我应该回原岗位,我便回校任课。他当时任教务长,我又在他直接领导下兼做部分教务事宜,朝夕相共,更增加了我对他的认识和钦佩。
首先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两三年间的治事精神。他察性耿直,做事公而忘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北京解放后不久,在偶然的机会下,因湘潭汤澡真教授的介绍,种孙先生得以会见毛泽东主席。会谈之下,领袖对种孙先生的学识,颇为器重,助勉有加;种孙先生则受宠若惊。试想解放以前,被反动政府视同草芥、长期遭受迫害的一位科学家,一旦亲聆主席教诲,受到和煦拂拭时,所思何事?只能是谋求如何适应时代需要,力图报称而已!种孙先生出任师大教务长之时,正届北京和平解放之初,师大一如北京当时其他高等学校,疮皮遍体,百废待兴,全校师生无不隅隅望治;但思想傍徨则无可讳言。当时安排副教务长丁浩川同志主持政治思想工作,而举凡教学秩序、课程调整、教师编制则统由傅教务长负责。其间与苏联专家的配合,如何抉择,如何扬弃,尤其煞费周章;使一位认真负责的科学家心力交瘁。先生患胃溃疡多年,此时往往因公务繁忙,日不暇给,以至废寝忘餐,常以几片饼干充当膳食;教务已极度紧张,而新校舍的建设,从图纸设计到工地实践,也在他的治事范围之内。记得一次讨论计划,傅先生在主持数十人的会议之中,因胃溃疡复发而大口吐血,但仍坚持把会议进行到底。其所以弹心竭力、呕心沥血以赴事功,无非是爱党、爱人民、爱教育事业的集中表现。
傅种孙先生的治学精神,可以概括为“谨严”二字。他的教学工作同他的治事精神一样,也是认真负责,数十年如一日。他对课堂教学,极有研究,讲课深入浅出,言简意赅,鞭辟入里,尤其边讲边写的板书,总是成竹在胸,写来眉目清楚,远看如画图。有人以为这是小节,其实大有助于理解,能使学生印象深刻。曾有旁听过的人,认为他的板书足为楷模,遂于下次听课时携来相机,将所作板书一一摄取,然后作为插图编入他自己所著的数学教学法书里,深受读者赞许。于此可见种孙先生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其研究教学法的精到。我记得在20年代师大附中为一位敲钟40年一无差错的工友开了一个表扬大会。会后傅先生对我说:“长期不懈地努力是一切成功的秘诀。”这话也体现了他在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中的一种信念。他在数学上的造诣,我虽不敢妄参末议,但知他与当时数学名家时有来往。他数十年培养的门弟中,后来在著名大学数学系充当主任和教授的,很不乏人。他的著作很多是结合他数十年课堂教学经验而写的,与纯理论文章不同.因而弥堪珍贵。他在师大附中以其长期经验和其他数学教师共同创办算学丛刊社,完全以数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为目的,编纂中学适用的整套数学教科书;既在师大附中使用,为该校同学奠定了理科的坚实基础,后来又通行全国,把当时疏漏多端的中学数学教材整理得理论严密、条理清楚。这番功绩不可磨灭。
种孙先生把培养人才引为自己不容忽视的责任,而且怜才爱士。凡在社会上但有一技之长,便嘉奖与提携,多方延揽。
以上仅就个人记忆所及对傅先生治事、治学与执教三方面略述梗概,藉以纪念。我今年八十有二,且重病在身,写此短文,聊申积悃。
赵慈庚老师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他主要的事业和成就是在北京师范大学完成的。从1948年1月回到母校师大任教,到今年2月4日因病逝世,这样五十多年的心血他都倾注在师范大学的数学教育上。新中国给了赵老师施展抱负、奉献才智的广阔机遇。他言传身教,在师大数学系为我国培养了多少数学人才和中学教师啊!赵老师勤奋钻研,译著等身。从《中国现代数学家传》第一卷《赵慈庚》(作者:马彤军、白尚恕)所例举的(赵慈庚主要论著目录》看,18项中只有一项是解放前著作的,其他17项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完成的。改革开放焕发了老科学家们的青春,赵老师在这个时期发表出版的著述达10项之多,而且许多还是重头戏,例如(大学基础数学自学丛书),是和江泽涵先生共同主编,共13卷。其中还自编《一元函数微分方程》一卷。赵慈庚老师这样的冲天干劲的丰产丰收,实在让我们年轻得多的老学生们惊叹不已!
我在数学科学得很浅,好些问题我还看不懂,但我很荣幸得到赵老师在1987年10月31日亲白寄赠的一部(赵慈庚数学教育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7月版,精装本)我有机会随时拜读赵老师这部文集。书中有魏庚人老师精心写的《序》(1984年5月)赵老师的关于初等数学的16篇论文;关于数学教育的16篇论文,和其他方面的文章9篇。其中包括赵老师精心写的《忆傅种孙先生》(1980年)、《阂嗣鹤教授生平事略)(1981年)和(傅种孙先生<平面儿何教本弃言》(1987年)。有些研究课题,赵老师连续钻研,锲而不舍,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如轨迹问题,最早是我父亲傅种孙先生在《高中平面几何教科书》中以点之类定义轨迹。赵老师在1940, 41, 55, 81, 88年几篇论著都进一步研究这个课题,绵延了半个多世纪。从北京、城固、兰州、西安又到北京,最后1988年在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轨迹》(与陈荷生先生合写)。由此可见赵老师钻研问题功夫之深。
赵老师还有许多文章是写给中小学生和他们的数学老师看的,如《学习方法》(1979年)、《努力把数学学好》(1979年)、《祝贺<中小学数学创刊》(1989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祝你学习愉快)(1982年)、《初中数学报》创刊贺词(1983年)等。赵老师的心血始终关怀着这几亿青少年,他们代表我们祖国的未来。赵老师的这些文章,写得深人浅出、通俗易懂。赵老师这部文集中最为珍贵的,是包括他数学教育经验的总结文章,如(舌耕谈屑)(1985年)、和(高等数学教学法的街巷谈》(1983年)这样几十篇文章。
1991年我又荣幸地得到了魏庚人老师赠给的一部《魏庚人数学教育文集—90寿辰纪念》(由编者张友余先生送来,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1月出版,精装本)这部文集中包括江泽涵先生写的《序》和魏老师晚年的有凭有据的巨著《中国中学数学教育史》(节选)、《排列与组合》等几十篇论著.还有赵慈庚老师写的(魏庚人先生九十寿辰志庆)。
《赵慈庚数学教育文集》和《魏庚人数学教育文集》都应当列人我们师大附中校友们的“传家宝”书库,今后如果有条件,应当让它们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