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复活节礼帽日记
我母亲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家庭主妇,每天的基本工作就是为一家9口人做饭、洗衣、采购。她为我们制订了严格的纪律。如果我们7个孩子中,有谁胆敢踏着重重的脚步去吃晚饭,那么就会被罚上下楼梯几十次。妈妈还安排我们帮助她处理日常的家庭杂务。
妈妈相信我们几个孩子各有自己特殊的本领,这使我们每一个孩子对自己特定的任务都感到十分重要。比如,我大哥迈克有过人的视力,每次妈妈想要了解远处发生的`事情时,大哥就会起到像人造望远镜一样的作用。如果哪只风筝被卡住了,二哥约翰的爬高技能总会一试身手。我呢,是我们家那辆老式汽车的向导。妈妈的身材不高,开车既要看清前面的路,又要自测车身两测与道路边缘的距离,这对她来说太困难了。因此,只要妈妈驾车,她就会让我坐到后座上,不时地向她报告车子开过时两侧留下的空隙。遇到转弯,妈妈总是小心翼翼地让汽车缓驶过路牌标志,就像水族馆里的鲸慢慢游荡在玻璃水池中一样。
然而,有能力把全家整理得有条不紊,只是妈妈的一个方面。她丰富的想像力使她在各个方面都得心应手,并且能够胜任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妈妈从不相信舞台上表演的魔术。相反,水龙软管给金属桶充水的声音,小树林边寂寞开放但执着旺盛的蒲公英,却让她感到更有意义和价值。
【母亲的复活节礼帽日记】
《凌晨一点,礼帽族来了!》是日本作家奥原梦的作品。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是因为对书的题目很感兴趣,心里一直嘀咕“礼帽族”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一口气将这本图画书翻了三遍。
很可惜,尽管读了三遍,却依旧没有很明白作者的意图。但是这本书就是有这样一种魅力,虽然文字简单,却能深深地吸引着你,让读者愿意一遍又一遍地去了解故事,知道真正被书中的文字和图画彻底征服。
书中文字不多,但是足够渲染作者想要的氛围。“凌晨一点,礼帽族来了!”开头就是这样写的,和题目一样,但是就是能让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因为好奇,所以才有了继续阅读的冲动。“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却没有一点儿脚步声。”读到这一句,就好像置身于凌晨一点的时空里,安静、轻盈。“礼帽族互相看了看,深深地点了点头——接着飞上了天。”读完这一句,让读者想要立刻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于是忍不住翻开了下一页。“轻轻一拉……”是文中重复最多的文字,也是礼帽族的任务,他们在固定的时间,在全世界做着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轻轻一拉,为蹬被子的孩子盖好被子。多么温暖的动作,多么动人的一件事。他们默默无闻地做着一件感人的事情,没有任何人发现。
我们知道这是作者的想象,可是我们依旧被这个遐想中的故事感动着。作者用词简单,文字不多,却朗朗上口,给人一种读诗的浪漫感,让读者经久回味。
夜深人静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五彩缤纷的故事来陪伴人们入睡,总感觉星星都是充满光芒的,夜不再是那样的黑暗。礼帽族更像是我们的父母,在每一个稀松平常的夜晚给我们送来他们的关爱,担心我们会因为踢被子而着凉。他们步履轻轻,不说话,只是“轻轻一拉”,日复一日默默地守护着我们,深爱着我们。
好的图画书就像是一双眼睛,能让你发现平常看不到的故事!
版权作品,未经《星火作文》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曾听人说起潘光旦掣瞿一件轶事。潘先生腿有残疾,在国外访学时,有一次拄着手杖上街,将手杖和礼帽(帽口朝上)放在脚边,打了一会吨。待潘先生一觉醒来,发现礼帽里已盛满零钱。
我把这故事讲给一个在电视台工作的朋友听,他擅长“画面思维”,将故事的场景放在本埠街头,并用“蒙太奇”的手法给这个故事换了一个结尾:待潘先生一觉醒来,发现礼帽与手杖都不见了。
没过多久,本埠报纸刊载的一则社会新闻,便印证了我朋友的“置换结尾”并非杜撰。本埠乃辛亥首义之地,市中区有“民族”、“民权”、“民生”三路,其交汇处有一尊孙中山大总统头戴礼帽手拄拐杖的铜制塑像。在某个炎热的夏日,总统的手杖被人卸走。
盗走总统的手杖,比顺手拿走教授的礼帽,难度要大得多。报纸没有披露细节,我不知道盗贼如何攀上四米高的基座,又如何强行夺走总统的拐杖。他不认识孙中山?也没听说过辛亥革命?
不过,我敢断言,卸走孙中山手杖的盗贼,绝不认识潘光旦,更不知道潘教授终其一身,都在致力于“优生教育”的研究。潘先生是大学者,孙先生是大总统,两人有相同的目标:提高国民素质,振兴我中华。两位先生的在天之灵,若得知“卸手杖”一事,该作何感慨?
改革开放,国人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口袋里的钱或多或少.与为人之“格”或高或低,似乎并无必然联系。无论要实现多少个“现代化”,最最要紧的是人的“现代化”,是提高国民受教育的程度,提高每一个市民作为“人”的“格”或“度”。
人可以创造风景,也可以杀死风景。就在离孙中山塑像不远的繁华街区,有一长排磁卡电话机,看那些使用电话的都市人,衣着时髦,态度优雅,构成一道别致的都市景观。谁知道“好景不长”,近十部磁卡电话无一幸免,一个个伤痕絮累地吊在那儿,与大马路上那些扭曲的栏杆、无盖的井口一道,向着过往行人无言地诉说着什么。来去匆匆的都市人,能否听得懂它们的语言?
(附记:笔者近日专程去抢仰孙中山塑像,发现孙先生的手杖失而复得,为了防止再次被窃,祠手杖被牢牢地焊在孙先生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