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清楚地记得两个故事,一正一反,我把它们作为对自己的提醒。这两个故事很能说明自信对于胜败的重要作用。
一个是尼克松败于自信的故事。
尼克松是我们极为熟悉的美国总统,但就是这样一个大人物,却因为一个缺乏自信的错误而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1972年,尼克松候选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侧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
然而,尼克松本人却很不自信,他走不出过去几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后悔终生的盆事。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挠调查,推卸贵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本来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缺乏自信而导致渗败。
另一个是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尼克松败于自信的故事和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充分的说明了信心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
莎士比亚说得对:“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即是其失败的原因”。因此,我在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中,一直在着意使自己做一个自信的人。
我的很多方法也是从别处学习得来的,首先是认识自己,不自信的人通常不习惯看重自己,而且想方设法贬低自己,于是我会经常想方设法表扬自己。学会看重自己,才能尊重自己的需要。才能接受自己,哪怕是自己的缺点。具体的做法是列出我自认的优点,包括专长、特质、成就,并且经常将这些说给自己听,发现新的优点随时补充进来,每天都留意一下自己所做的令自己满意的事(不必是很大的事),向自己祝贺。
在认识自己的同时,也要了解自己的需要,不自信的人通常不允许自己去了解自己的要求,首先因为不看重自己。其次因为害怕得不到。还有一些人总是怨天尤人,他们心里总会重复一句话:“我从来就没有得到过我想要的”,事实上他们连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会列出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而且不会因为“那是不可能的”等念头删改,比如“想登月球”也不要删掉。看完列出的内容,告诉自己,我想要这些,我可以努力去得到这些。
自己亲自做具体的决定,可以让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并且知道这是你自己想这样做的,而不足任何其他人的希望,减少被迫的感觉,从而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做决定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检验自己到底行不行、会不会失败的机会,一个发现自己的机会。记份根据自己的需要做这个决定。
不做受害者,列出一些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或自己是受害者的情形。用自信的想法鼓励自己,看看是否能够找出办法对付,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
勇于改变。不自信的人通常害怕改变,他们会尽量保持现状,未知通常被他们看成是“不好的”。不自信者误把决定分成为“对的”和“错的”,其实,对错全在自己的态度,你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换工作是对的),那么,这个行动“对”的可能性就增加(努力去找,结果找到了),而你认为这样做是错的(换工作是错的),那么该行动“错”的可能性就增加(不去找,结果找不到),不自信者缺乏的就是行动,要学会尝试,不尝试,就是在证明自己消极想法,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培养自信心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适当的时候冒一次险,我们通常会由于害伯失败,所以很容易专注于各种可能的障碍,而无法瞄准目标。就像初学自行车时那样,紧盯着眼前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石子,并且肯定“百发百中”地因那颗石子摔倒。这些都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所以,在不确定结果时就冒险行动,也是一种培养自信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