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之间,见证的是手工艺人的匠心;素纸之上,留下的是千年文化的绚烂。
——题记
车轮缓缓碾过青石砖,探入老街深处,仿佛走进了一幅简约淡雅的水墨画……
远远的,我就瞧见了记忆中的小店:一块红褐色的木匾悬在房梁顶上,近看才勉强认得“单车维修”这几个字儿,模糊不清,却透着股岁月沉淀后的古朴之气。正如这店主,朴实无华。
木门虚掩着,门沿已经掉了漆。我从门缝朝里望去,屋内很昏暗,透过零碎的光,我终于看到了店主。
“爷爷,你好!我补个轮胎”
“……补轮胎?啊,好!”
“小姑娘,你稍等!”
爷爷似乎没有想到我是来修车的,慌忙拎着工具箱来到屋外,一边围着我的车检查,一边在工具箱里翻找着。我好奇地往屋内探去,墙上、桌上、甚至是板凳上,无一不堆放着红红的窗花。各式各样的窗花层层叠叠,光影摇曳下,花纹清晰可见,惊艳得让我挪不开眼,直到爷爷提醒我轮胎补好了,我才恍过神来。
忙完这单活,爷爷立马转身进屋,又开始了他的另一单“活”——剪纸。幸运的是,老巷子里的时间是最慢的,我索性搬了个板凳静静欣赏。他鼻上架着一副老花眼镜,手指搓捻起一张素色红纸,显得有些迟钝。不!他绝不迟钝!屏息,凝神,他灵活操起一把剪刀,行云流水般裁剪起来。细碎的声音从剪刀的缝隙流出,着力不多却富有韵律。那双枯瘦的手,灵巧有力,宛若一只迅猛的苍鹰,绕着红纸穿梭、疾行。“咔咔咔”,清脆的声音,揉进空气里,揉入红纸里,一张美的窗花,映入我的眼帘,爷爷笑着向我展示……然后,于镂空之间,尽情展示着光影的曼妙;于素纸之上,绽放出奇妙而又绚烂的中华文化。
这不仅是一项技术,而是一项艺术。这一瞬,我仿佛看到了务实、朴素而又伟大的工匠精神!
透过这剪纸,透过这双手,我看到了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它们洗去了焦躁与浮华,沉淀出古朴与玲珑。
素纸一张,锦绣花开。传承匠心,领略传统文化的浪漫。
刺绣,是一种手工艺,用彩色丝线在织品或布上绣出花、草、鸟兽、景物等,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学习刺绣了,最初只是为了消磨寒假里的日子,于是我用针、线和零碎的布头,在上面笨手笨脚地绣出一朵小花和叶子,这其实算不得什么刺绣,但这却是我学习刺绣的开端。当一朵朵小花不断在各色的布头上绽放后,母亲开始引导我真正地学习刺绣。母亲的刺绣具有相当的水平,家里存有许多母亲年轻时绘制的刺绣图稿。我把它们都找了出来。从初学刺绣至今,大约有四五年了,因为经常练习,现在已不再像初拿绣花针那样笨手笨脚了。手指越来越灵活,绣出的绣品也一件比一件精。每年寒假,我总要选一两张绣稿刺绣。刺绣的基本操作大致可分为四步:第一步选稿;第二步上稿;第三步上绷;第四步刺绣。
选稿,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刺绣图稿。图稿选好后,把它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复写纸上面,再把要绣的布料放在复写纸下,用铅笔将图稿上的图案整个地描一遍。这样,揭去图稿和复写纸,布料上就现出了自己需要的图稿上的图案。然后,就要将布料上绷。上绷时应注意布料的经纬有无歪斜,使布料的经纬保持横直,这样绣出来的图案才不会变形。接着,挑选与布料适当的绣线和绣花针。这些全是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就绪以后,就可以开始刺绣了。刺绣基本上分为彩色绣和单色绣两种,彩色绣善于表现图案色彩的层次,绚丽多彩,单色绣则具有清淡、素雅的艺术效果。刺绣有儿种常见和实用的针法。
一是散套针。这种针法主要用于彩色绣,针针相嵌,参差排列。一般绣花朵的花瓣时,多用这种针法,绣时用两股线,从花瓣外缘向里绣。第一排一针紧挨一针。花型外缘针迹整齐、里面则长短不一;第二排一针间隔一针,并罩过第一排线条的3/5左右,即从第一排条的缝隙中插入,以后各排与第二排相同。这是所谓“见缝插针”的绣法,这种针法绣出来的花瓣层次分明,富有真实感。二是包针,这是单色绣最常用的针法。
绣时也用两股线,针针横包不露底,轮廓针迹齐整。月牙形的叶片多用包针。三是套叶针,起点缀作用。用两股线绣,形似梅花,羊毛衫的开司米绣花比较多用。四是切针,用一股线绣。线条紧接、连成条纹。较细的直线、曲线和虚线都用这种针法绣。五是扣针。用两股线绣,绣法同锁衣服纽扣相似,这种针法适宜绣枕套的荷叶边、台布边和衬衫领边等。刺绣时,应注意用针的快慢和松紧,起落针快,绣出来就光洁。反之就比较毛糙,收线不能太松,否则线与面不能成其为一个整体;也不能太紧,太紧,容易使布料起皱、不平整,更不能忽松忽紧。刺绣时,还应注意保持绣品的清洁。运用各种丰富灵巧的针法,配以熟练的技术,匀密的针路和圆活的线条,这可以绣出优美的绣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