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前,我让孩子们去解小便。因为是大班的孩子了,所以就没有盯到厕所。忽然听到一个小朋友的哭声,一看原来是A小朋友,问清了原因才知道是B小朋友把她给撞了一下。于是,我请B小朋友向A小朋友道歉,B立刻轻描淡写地说了声:“对不起”,就转身想走。看到这一情景,我知道他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给同伴造成了伤害,他认为说了“对不起”就跟他没关系。所以,我觉得应该抓住机会引导他真心实意地向同伴道歉。于是,我把两个孩子带到老师办公桌前,问A:疼不疼?A说:疼。这时我又趁机问B:你有没有摔跤过?他点点头。我又问:那你摔跤的时候最想别人怎么做?B说:我希望别人来帮我揉揉,安慰安慰我。此时,我立刻用眼神暗示了一下,B是个聪明的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我的用意,只见他蹲下来,一边帮A轻轻地揉摸被摔的地方,一边说:A,真的对不起。善良的A原谅了他,还告诉他以后要小心。看着这个情景,我心里终于舒了一口气,对他们俩以及周围围观的孩子们说:做错了事,只跟人家说声“对不起”是不够的,还要看你的实际行动,想想这时你还可以为他做些什么来弥补你的过错,这样他 就会原谅你。不过,最好还是每个人做事都小心些,不乱跑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对不对?孩子们听了,懂事地点点头去睡觉了。
看着他们的背影,我想每个孩子都有可能会犯错误,但是老师抑或是家长,在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时,光教育孩子说“对不起”是不够的。尤其是大班的孩子,我们还应该利用时机对其进行移情教育,让他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同伴造成的影响,使其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真心地、发自内心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歉意,从而在真正意义上理解道歉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