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实录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8 14:16:31
  • 《《成语故事》五年级语文课堂实录》
  • 《成语故事》五年级语文课堂实录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由三个成语故事组成。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儿童阅读。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包括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注意:要加强朗读训练;要引到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成语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作包括的意思。

    本篇课文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一个成语故事会,讲讲自身所知道的成语故事。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办一期关于成语故事的手抄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重点: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对策:给学生充沛自读课文的时间。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8、成语故事)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方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僧”、“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拆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身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四、安排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誊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时间允许的话,学完第一则成语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资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重点: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括着的深刻道理。

    对策给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成语学习的探究之中。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 词语。

    2、 填字成词。

    自相( )盾 画龙点( ) ( )( )充数 张口( )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身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他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他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读出什么语气?(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自学《画龙点睛》

    1、让学生自身阅读这则成语故事,想想:自身读了以后会有什么想法?

    2、学完之后,请学生交流收获。相机讨论:

    (1)张僧繇画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问什么又给龙点上眼睛?

    (3)结果怎样?

    (4)交流、朗读:

    描写点睛前龙的逼真形态的语句。

    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而去的句子。

    (5)自由朗读。体会张僧繇画龙技艺的高超。

    (6)考虑:

    张僧繇画的龙真的腾空而去,游客会说些什么呢?

    (在想象讨论中,说话训练中领悟故事的寓意)

    3、 再读课文。读出感情变化。

    奇怪——不信——佩服

    四、背诵课文。

    五、作业。

    1、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背诵《画龙点睛》

    3、寻找其他的成语故事,准备下次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具体说说“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形象地感知寓意。

    2、交流其他的一些成语故事,并且谈谈自身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重点、难点:扣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内涵,会用典型的事例来加以诠释。

    对策: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教学准备:学生事先的资料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默写词语:

    腾空 墙角 张口结舌 自相矛盾

    逼真 神韵 画龙点睛 惊叹不已

    二、再谈成语故事

    1、上次学习的三个成语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读了以后获得了哪些启发?

    2、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请大家来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启发、交流。

    指名交流,点评。

    三、成语故事会

    1、昨天让学生进行了成语故事的搜集,大家准备好了吗?

    2、请在小组中先交流一下,然后请代表上台来讲。

    3、谈谈其中某个成语故事带给你的考虑。

    和: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 风声鹤唳 按图索骥 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望洋兴叹 掩耳盗铃

    胸有成竹 唇亡齿寒 闻鸡起舞 指鹿为马

    不学无术 鸡鸣狗盗 抱薪救火 梁上君子

    草木皆兵 夜郎自大 盲人摸象 庖丁解牛

    板书设计:

    拆穿

    自相矛盾:夸口 矛 ---------- 盾 张口结舌

    戳不穿

    滥竽充数:总是 一样的俸禄 装

    不要……而要…… 溜

    画龙点睛: 奇怪——不信——佩服

    教学反思:

    【 《成语故事》五年级语文课堂实录】

  • 《高三作文课课堂实录》
  • 高三作文课课堂实录

    课题:

    高三材料作文指导

      课堂实录:

    老师:好,上课。请坐下。好了,我们刚刚是发了一份材料,通过我们的材料来写,我们进行讨论。讲第一段,是世界往往是被构造的,那么我后来还要讲时间往往是靠不住的,你直接的倒好,但是叫你等到下回的时候你往往就写不出来,大家是不是这个经验?

    学生:是。

    老师: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干嘛,我们有了这个直觉我们首先不是想怎么写,我们应该想的是如果我要从这个直觉入口我有什么可写?注意,我们改变一下思维方式,老师经常叫我们想怎么写?其实怎么写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而有什么写才是问题。怎么写?在脑子里面怎么想,还有一个把你觉得有什么可写的跟你的好朋友、同伴交流交流,为什么要你们交流?其实我教作文,一个最基本的法则是什么?

    凌老师一个晚上能写三篇文章,最多的、最长的五千个字,少的一千五百多,邱老师给看,我文章写好请邱老师抓或者几个朋友给我看看。我这两天写了几篇,是不是?真正下手的时候一篇文章也就花了一两个小时,同学问我怎么这么快?同学们要讲其实你们陈老师跟邱老师都知道我的文章都是说不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跟他们聊天,聊天以后录音,录音以后整,整了以后听。我是最有体会的,我的许多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讲出来的。我做讲座,每个讲座的内容都会整理成文字。我坚信会说的,一定是会写文章的,相信不相信?

    学生:相信。

    老师:相信,好。下面我们来讲一下怎么写?文体不限不等于没有文体,而且我认为高考作文能够得高分的不是议论文,是记叙文,是随笔。为什么?严格的议论文是要讲究逻辑的,要有三段论,要有哲学史思考,要有思辨性,那么各位同学们扪心自问,你平时说话、写文章有思辨性吗?你有哲学思维吗?

    学生:没有。

    老师:没有是不应该的,有是应该的。但是因为我们现在教学考试的机制让我们丧失了思考、思辨的能力,也没有谁跟我们讲我们应该有哲学思辨。但老师就喜欢你们写议论文,脑子里空空如也,怎么能够写好写议论文?

    写议论文,第一要有自己的观点,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说清楚。我们有没有故事,我有没有听到故事,有没有看到故事?把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故事转述出来,然后把这个故事往我们要说的那个道理上去靠,夹叙夹议,通过议论抒情把文章的主旨给揭示出来。你们说这样的文章好不好?注意,故事不一定都是你的经历,,你看到的、听到的都可已写,当然考试作文就八百字,不要扯得太原,议论文写不了,记叙文写不好,就试着写随笔,随笔好在哪里?可以参入短小的故事,不同的故事可以诠释不同的观点,这文章会更丰满,更有生命力。

    给几分钟你们写?二十分钟?我不管,但听课的老师们有这个耐心。我看五分钟好不好?因为我们今天的课还带表演的性质。好,就不讨论了,大家把自己想到的相关的故事写在纸上,写你最想说的故事。稍微罗嗦一下,我刚才讲今天这课有表演性质,你们写的文字,我要用实物投影仪呈现出来跟大家分享的。

    (巡视中一学生向老师介绍一位同学喜欢写魔幻小说,几乎每天都要写。老师向学生索要他的文字,提醒他写魔幻小说不是坏事,但是它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写作功底,建议他认真按中学作文的写作要求练好基本功)

    老师:陈老师,你应该多关注一下这位同学,他能坚持天天写,真的是一件好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位很好的魔幻小说家。我刚才已经向他建议了,不能走火入魔,先要拿敲门砖把门给敲开来,然后自己再进入魔幻的世界。魔幻的世界很有意思的,创造性思维的出现就要进入一个魔幻世界。在人与人不同观点当中寻找我的观点、我的故事。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老师:好,时间差不多了,先把笔放下。跟大家商量一下,谁愿意把自己写的呈现出来跟大家分享的,如果没有愿意的,我就点名了。

    学生(陈建)呈现、朗读自己的文字:儿时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和哥哥打弹珠。每每有闲暇时,即便是烈日当空,也会两人奔到那片空地上,大干一场,不到大汗淋漓、汗流浃背绝不罢休。我们将那一坨坨土堆当作堡垒,一个个小坑当作军营,一块块平地当作前线,一颗颗弹珠便是英勇作战的战士。哥哥比我大两岁,体力与智力都高出我许多,基本一个中午下来,我的小战士便会一个个被俘虏过去吗,一颗颗溜入哥哥口袋中。每到这时,我便会用脏稀稀的小手揉着微红的眼睛,可怜巴巴的眼神盯着哥哥那个鼓鼓的口袋,哥哥就会拍拍我湿漉漉的小脑袋,拉过我的手,讲袋中如珍珠般亮晶晶的小弹珠一并还给我。

    老师:大家说说看他写的这个文字有没有意思?有趣没趣?

    学生:有。

    老师:各位的意见呢?(一生说缺了点什么。一生说事件浅薄了一些。一生说有生活。)嗯,有生活的东西才有情趣。有同学问可以不可以杜撰,我说是可以的,但是虚构也是要有生活基础的,不然就没有情趣了。那缺了什么呢?

    小时候我们都玩过打弹珠,但玩的时候谁也不会去想它的意义和趣味,就觉得好玩而已,今天写出来了,感觉很有趣,但是如何让它跟我们提供的材料联系起来,说明我们想要说明的观点,是要用心思的。如果我们将过程中的`乐趣展开了,就与这个材料作文挂起钩了,真的想成文,你们觉得这文章是不是会有血有肉?

    老师:好,还有谁想拿过来分享的?好。我看你们要表现自己,我就很开心,你说说看,说一下。

    学生: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上街买菜,走进人山人海的菜市场。我就像滚滚河流中一只飘泊的小船,被身旁的人挤来挤去,一直被挤到了市场的中央。我就像丢了魂一样的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紧紧抓着钱的手,已经渗出了许多汗水,内心“砰”“砰”的像战国时期勇士击的鼓声。我无助的看着四周,不知该前去何方,这时突然觉得没有母亲在身旁,我就像在海上漂泊的小船,找不到停靠的海港,在那里随波漂泊。此时我才知道,我是那么的依赖母亲,而且依赖的程度是那么的深,我握紧拳头,咬了咬牙,来到了卖肉的摊前,微微的张开了我的双唇,声音小的就像蜜蜂般。但我最终还是说出了“买二斤肉”四个字。说完后我内心被堵塞的门被打了开来。

    老师:大家来评一评他这段文字,首先我们大家来说说这段文字写的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好在哪里?有细节,有没有细节?

    学生:有。

    老师:有的,是有的。除了有细节,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写的好在哪里。好在哪里呢?确切的说你们班,描写内心的,没事,你坐下,这个有点为难你,你说说看。

    学生:语言很好。

    老师:语言很好,怎么好?

    学生:用了修辞。

    老师:用了修辞,怎样的修辞,具体说是哪里用的?你们说话不能这个,不能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个一定要你说它好好在哪里?你说它用了修辞,哪里是用了修辞,这个修辞用得好在哪里?我就像滚滚河流当中飘拂的小船,是不是比喻?是的。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什么?失去了海,失去了明天,随时随地会被同云所淹没,在这个浪潮中,讲到他用的知识,有了文史的感觉,有了文史历史上的故事文章写的怎么样?有文化,文章要有文化,要有文化必须要有什么?必须引用历史上的故事,把那种故事跟你的故事融在一起,让你的文章被容易理解,不错,你再说说看。

    描述,这个效果,前后呼应、结构清晰,好,来你请坐。准备出手的时候又把这个情节给拉回来了,而且在句式上你们看是不是重复,是不是完全一样的。不是,这告诉我们前后呼应不断出现的那个精彩的句子它是要有思维的变化,不要老是说那是一句“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句式要有变化。

    我建议各位同们学学他的构思,他的文字是前后呼应的,“原来我对妈妈居然是那么的依赖”,可想而知,他想说的一个主旨是我们不能依赖别人,要慢慢的自己学会独立的应对生活。大家说,这样的文字写出来会不会得低分?不会的。跟议论文比这样的文字更耐看。

    一个有故事的人是一定会写文章的人,记叙不好,议论必然不会好。还有要分享的吗?

    学生:学会变通。马云当初成立淘宝网站时,网站规模十分小,加上资金链的不足,只能将广告投放在中小网站上,可是每次自已的广告一上线,就会遭到竞争对手易贝的封杀,之后, 马云想到将广告投放在公交站台和路边广告牌上,使淘宝网很快被大众所熟知。

    众所周知,苹果手机的表面只有一个按键,而安卓手机则是三个键,安卓手机的三个按键几乎是安卓的代表,可安卓厂商当初也想设计一个按键,无奈,一个按键的设计是苹果的专利,于是安卓略有变通,将按键设为三个,从此成为经典设计。

    史玉柱从武汉大学毕业后,跟着当时刚起步的互联网大潮,成立巨人网络公司,可不久后,公司就因为资金链断裂,史玉柱本人也身负巨债,史玉柱在这次失败后反复思考,最终决定再次创业,投身保健品行业,推出脑白金,大获成功。

    小龙女龚海燕当初创业,成立世纪佳缘网站,一越成为中国互联网婚恋网站的领头羊,成为中国婚恋网站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可后来对自身定位不准确,创办91外教,做互联网教育,却最终破产。

    老师:他跟刚才两位不一样,他一下子提到四个片断,而且这四个片断都与互联网知识有关,我想问问你你写这些案例的动机是什么?你这四个事件都是写人的变通的?好,我们家来讨论一下,如果我们确确实实是要写遇事要写会变通,是不是一下子都要把这四个材料都放进去?大家商量一下看。如果你要把这四个片断,都放到这具体的文章里面去你准备怎么处理?

    学生:第一个跟第二个是对比性的材料。

    老师:注意,第一个跟第二个是对比,一个是失败的,一个是成功的,好,还有呢?后面,后面两个故事,如果要用你准备怎么用?没事,坐下,其他同学能不能替他帮帮忙,顾娇娇说说看。

    学生(顾娇娇):两个例子如果一样的话,浓缩一下,放到一个段落中去。

    老师:两个例子如果是一样的话就浓缩一下。:放到一个段落里面去,放到一块去。很好,再加上自己的观点,很好了,我们说着说着就说到结构上来了,说着说着就说到结构上来了,结构要怎么处理?对比?不要用同一个性质的故事,明白吧?第二如果用了同一个故事的,同一个类型的故事,那么结构就是并列的。用并列结构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的是什么?要有详有略。这样的结构,有几个故事的时候,还有第三种结构方式,你们说第三种结构方式应该是什么结构方式?还有一种结构叫递进或者叫层递,什么叫层递?就是一个故事的用意比一个故事更深刻。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有更多的分析,下一就是写结构提纲了。你想表达的观点想清楚了,你准备往哪几个方面去写?想一想,这就是布局的问题了。

    时间过的很快,感谢各位同学今天在这里听我给你们讲课,也感谢前来听课的老师!同学们用掌声感谢他们。本周的作文我家越俎代庖了,就是今天这个材料作文,给你们两天时间。下课。

    【高三作文课课堂实录】

  • 《虞大明四年级想象作文教学实录》
  • 虞大明四年级想象作文教学实录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虞大明四年级想象作文教学实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这几天,大明老师一直在思考,今天的作文课,选一个什么主题呢?考虑到今天是暑期培训的最后一天,所以老师选择了一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出示课题:童话)

    生:童话。(有学生鼓掌。)

    师:看来,大家对童话都比较感兴趣,都非常爱读爱看,是不是?

    生:是。

    师:能否简单地说说你爱看童话,爱读童话的理由?

    生:第一,童话都是美好的。第二,童话一般是不符合实际的,可以不切实际地想像。第三,童话符合我的爱好。

    师:童话很符合你的爱好,这话怎讲?

    生:我的爱好,就是要么画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要么写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但是都是一些很美好的东西。

    师:你觉得童话都是不切合实际的吗?

    生:不是,是在现实的基础上改编的。

    师:后面那句话说得很准确。

    师(指另一位同学):你说说你喜欢童话的理由?

    生:我喜欢童话是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和有深意的启发。

    师:这位同学说童话都有非常生动曲折的情节,同不同意?

    生:同意。

    师:虞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板书:情节生动)

    师:这是同学们喜爱童话的一个理由吗?

    生:是。

    师:刚才他说的第二点,你们听明白了吗?读了一则童话后,我们都会受到启发,或者说明白一个道理。(板书:受到启发)

    师:写过童话吗?

    生:写过。

    师:都尝试过。介绍一下,你写过什么童话?你说——

    生:我写过一篇《网络奇遇记》。

    师:写过《网络奇遇记》,这个题目非常吸引人。你们只要把写过的童话的题目与大家分享,就可以了。你说——

    生:我写过一篇童话,叫《白鸡王子》。(“鸡”字没说清楚。)

    师:什么?没听明白。

    生:《白鸡王子》。“公鸡”的“鸡”。(说着,这个学生做了一个动作。全班哄笑。)

    师:哦,《白鸡王子》。幸亏他做了一个动作,让虞老师明白。谁还写过什么童话?

    生:我还写过一篇感恩类型的童话,题目忘记了。

    师:什么时候写的?

    生:比较久了。

    师:在很久很久以前,以至于连童话是什么题目都忘了。(全班哄笑)

    师:大伙都应该有这样的兴趣,尝试着去写一写童话。前几天,大明老师也在思考,也在琢磨要写一篇童话。但是有好多问题一直困扰着虞老师,所以到现在这篇文章还没有成文,好在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虞老师有一个请求,请在座的各位同学帮帮虞老师的忙,就某些问题,咱们一起来讨论,一起来研究,一起来完成一篇童话,好不好?

    生:好。

    师:虞老师认为每一篇童话都有它的主题,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在读童话的时候,才会受到启发,受到教育。比如同学们肯定读过一篇童话,安徒生的《丑小鸭》,读过的举手。(生纷纷举手。)

    师:说说看,读了安徒生的《丑小鸭》所受到的教育。(没人举手。)

    师:看来,大家都在回忆。好,你说——

    生:我认为是不能以貌取人。

    师:这是你的独特理解,不能以貌取人。

    生:丑陋的外表不是关键,丑陋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变成美丽的东西。

    师:外表是否丑陋并不重要,这是你的理解。也有的同学在读安徒生的《丑小鸭》时,会有这样一种启发,一个人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难面前低头,在困难面前垂头丧气。如果你永不言败,勇往之前,总有一天,你是会——

    生:成功的。

    师:是的,会战胜困难,享受成功。再比如这篇童话,请看屏幕——(屏幕出示《狮子和山羊》。)

    师:《狮子和山羊》,这是印度的安纳德写的一篇童话。(师读童话。)

    师:读了这样一篇童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生:遇到危险不能慌张,要沉住气去面对。

    师:这是你的理解。还有不同的吗?(没人举手。)

    师:我相信每个人读这样的童话,他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生:智慧永远可以拯救一切。

    师:智慧永远可以拯救一切。这句话非常经典,简直可以是格言或者名言了。

    生:有时看似凶猛的表面,也只是来包裹胆小的心而已。(说得比较轻。)

    师: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好,再请一位同学说说你的感受。

    生:无论什么困难,都一定有解决这个困难的办法。

    师:就看你能不能——

    生:想到这个办法。

    师:是。再请你说——

    生:狮子在智慧面前不一定是万兽之王。(“智慧”两字没有说清。)

    师:在什么面前?

    生:智慧面前。

    师:狮子在智慧面前不一定是万兽之王。你看,这篇童话当中的狮子傻不傻?

    生:傻。

    师:好,通过以上的阅读,我们肯定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童话当中都包含着一个道理、一个主题。前几天,虞老师在琢磨写的这篇童话呢,是想让读者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植树造林好处多。(出示:植树造林好处多。)

    师:同意这个观点吗?

    生:同意。

    师:植树造林,当然有许许多多的好处,能不能说几个?

    生:可以防洪。

    师:防洪,就是防止水土流失,是吗?

    生:可以防沙尘暴。

    师:可以防沙尘暴,可以抵挡风沙。

    生:可以让我们的空气新鲜一点。

    师:可以净化我们的空气。

    生:可以减少噪音。

    师:可以减少噪音,没错,因为树木茂密的枝叶可以吸收一部分噪音。你看,植树造林有那么多的好处,但是如果通过一篇童话,让读者明白所有的道理,现不现实?

    生:不现实。

    师:不太现实。可不可能?

    生:不可能。

    师:也不可能,所以我们必须选择一个更小的主题。虞老师作出了这样一个选择——植树造林能够抵挡风沙。(出示:植树造林能够抵挡风沙。)

    师:我们都知道每篇童话都有鲜活的人物,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花花草草,那么你认为在咱们即将创作的童话当中,可以有哪些人物?谁植树造林?

    生:人。

    师:人们,是吧?(板书:人们。)

    师:人们植树造林是为了干嘛?

    生:为了抵挡风沙。

    师:那么还应该有谁?

    生:风沙。

    师:风和沙。(板书:风和沙)

    师:给童话中的人物取一个很有吸引力、合理的名字,非常重要。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虞老师。人们植树造林,人们当然指的是很多人,所以需不需要再给他取名字了?

    生:不需要。

    师:或者就叫人们,或者叫老百姓。(板书:老百姓)

    师:但是这个问题,虞老师到现在都没解决,怎么给风和沙取名字?有什么高见?

    生:风怪和沙王。

    生:风鬼和沙魔。

    生:我觉得一个叫灾,一个叫难。

    师:一个叫灾,一个叫难,风灾,沙难。还有别的建议吗?

    生:风无常,沙无常。

    师:有意思!我觉得你们取的名字都挺有道理的。你们知道困扰虞老师的是什么问题吗?

    生:不知道。

    师:我也试着给风和沙取名字,虞老师给风和沙取了这样两组名字。你们帮虞老师定夺一下,哪一组名字更好。第一组,风神,沙仙。第二组,风魔,沙怪。(生纷纷说第二组。)

    师:赞成给风和沙定名为风魔,沙怪的,请举手。(全班举手。)

    师:一边倒,都赞成取名风魔沙怪。说说理由。

    生:如果给他们取名为风神沙仙的话,他们成好人了。如果风沙来危害人类的话,说明他们根本不是好人,所以应该给他们取名风魔沙怪。

    师:同不同意?

    生:同意。

    师: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生:既然这篇童话的主题是植树造林防止风沙,防止的东西当然是不好的,仙和神是好的,哪用防他们?那肯定要魔和怪。

    师:有道理!看来,取名字确实有很多学问。其实你们刚才所取的名字也行。你刚才说取什么?

    生:风魔和沙鬼。

    师:刚才有一个同学说是风无常和沙无常,你现在觉得行不行?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生:风不听使唤,感觉很可怕。

    师:就是风夹带着大量的沙子,它是无常的,说来就来,从来不会对你们打招呼,说乡亲们你们快做好准备,我们要来了。他想来就来,变化无常,所以取名为风无常、沙无常,对吧?

    生:对。

    生:还可以叫风妖、沙怪。

    师:大家觉得行不行?

    生:也行。

    师:好,大伙儿心中都应该有了这篇文章当中比较合理的又能吸引人的名字了。风魔和沙怪是一对妖怪,经常联手作怪,所到之处——

    生:枝折花落。

    师:仅仅是枝折花落吗?

    生:一片狼藉。

    师:怎么个狼藉法?

    生:房子全倒了。

    师:房子全都被掩埋在哪儿了?

    生:沙里。

    师:是。还有呢?

    生:横尸遍野。

    师:能找到那些尸体吗?

    生:找不到了。

    师:对呀,沙子掩埋了村庄,掩埋了牲畜,掩埋了农田庄稼。看来,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应该可以写了。面对这样的风魔和沙怪,人们对它们什么态度?

    生:惧怕。

    师:惧怕这个词,用得不是很准确。想想应该用什么词好?

    生:深恶痛绝。

    生:恨之入骨。

    师:可以。所以老百姓一心想斩妖除魔,制服沙怪。这一些,都可以写在咱们的第一段当中,作为这篇童话的开头。虞老师这儿有一个词语小博士,里面的这些词语可以供大家参考。

    (出示“词语小博士”,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师:开头不一定写得非常具体,你只要介绍一下风魔沙怪是什么,它们经常会干些什么坏事,人们对它们的态度怎么样,就可以了。)

    师:好,请几位同学把他们写的开头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准备发表意见。

    (生读得很轻,师帮助重读。)

    师:风魔和沙怪是一对好搭档,它们无恶不作,经常干坏事,只要是它们走过的地方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农田村庄都被掩埋,一片死气沉沉。人们对它们恨之入骨,希望有一天能降服它们。

    师:请发表你的评论,有问题的可以说,有见解的也可以说。

    生:我觉得风和沙不能用“搭档”来表示。

    师:而且她说的不仅是搭档,是好搭档。

    生:我觉得“好搭档”应该加一个引号,表示否定。

    师:这个建议你能接受吗?

    生:能。

    师:好,加上引号。

    生:风魔和沙怪在一个洞穴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艰苦修练,终于练就了绝世魔功——飞沙走石。它们俩总是到各个村庄施法,把村庄搞得天昏地暗,死气沉沉,还掩埋了许多人们花心血种的地。人们对它们恨之入骨,一直想方设法降服它们。

    师:特别吸引你们的是什么?

    生:七七四十九天修练。

    师:这一点连虞老师都没想到,确实高。七七四十九天练就了什么本领?

    生:飞沙走石。

    师:它们把练就的本领用到哪儿了?

    生:干坏事。

    师:所以,老百姓对它们是恨之入骨,深恶痛绝,一心想除掉它们。今天在咱们的课堂上还有三位非常特殊的学生(听课的教师)。你们在写的时候,这三位学生也在奋笔疾书。我们先请出第一位——曹同学。

    曹生: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风魔和沙怪的孪生兄弟,它们所到之处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良田被掩,人们流离失所。老百姓早就对他们深恶痛绝,恨之入骨,早就想降服这两只妖怪。谢谢!

    师:想听虞老师的评价吗?

    生:想。

    师:有一个词用得好——

    生:流离失所。

    师:原来你们都知道。这个开头当中,也就那个流离失所用得好。其它的还不如刚才那位男同学的。要请这位曹同学继续努力。(生哄堂大笑)

    师:你们的开头太精彩,太富有吸引力了,如果别人读了你们的开头,肯定会迫不及待往下读,他们太想知道什么?

    生:人们是怎么降服风魔和沙怪的。

    师:是啊,人们是怎么降服风魔和沙怪的?咱们现在抓紧时间往下创作。你们心中应该很明白,人们会用什么办法来降服风魔和沙怪。

    生:植树造林。

    师:是呀,前面虞老师就告诉大家。虞老师写这篇童话就是想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植树造林能抵挡风沙,所以人们肯定会想到植树造林这个办法。谁能够顺着这个思路,把这个童话故事往下编。人们恨透风魔和沙怪,于是——

    生:人们千里迢迢赶到仙洞门口,请了树仙出来。他们想用树仙的大叶子挡住风魔沙怪的飞沙走石。他们把树仙请到村庄时,正好风魔沙怪在施“飞沙走石”,于是树仙展开大叶子挡住了飞沙走石。

    师:你的述说,让我们感觉到风魔沙怪练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飞沙走石也不怎么厉害。(生大笑。)

    师:被树仙的大叶子挡住了。如果像他这样说,这篇童话的人物中必须再加一个人物——

    生:树仙。

    师:像他这样去创作也行。不过,这里只有老百姓、风魔、沙怪三个人物。老百姓想到的是什么?

    生:植树造林。

    师:在谁的身上植树?

    生:土地。

    生:沙怪。

    师:对,在沙怪的身上。在沙堆上挖出一个一个的坑,把一株株树苗往里插。想用这样的办法去降服风魔和沙怪。但是虞老师觉得如果仅仅这样去想,好像太简单了,而且有破绽,有漏洞。有什么破绽?有什么漏洞?

    生:沙漠里植不了树。

    师:种上树,不停地浇水,能植树吗?还是行的。

    生:在沙怪身上植树,沙怪会没有知觉吗?

    师:就是,它们傻?它们会乖乖地让你们在身上植树?会乖乖地让你们在身上挖出一个又一个坑来?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什么问题?

    生:我突然想起这只是树苗,不是大树,风沙袭来,就会被卷走。

    师:这也是一个问题。所以咱们得想得细一点。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成不了一篇好童话,咱们一起来努力,好吗?风魔沙怪联手干坏事,所到之处,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农田被淹,把庄稼、田野、村庄都掩埋在沙怪的身体下面,我们可以想像成什么?

    生:吃掉了。

    师:被沙怪当成美餐吃掉了。同学们,你们中午吃饱饭之后很想干什么?

    生:睡觉。

    师:尤其是炎炎夏日,有不少同学都有午睡的习惯。现在有主意了没有?

    生:趁风魔沙怪睡觉的时候,制服它们。

    师:咱们必须要让风魔沙怪有这样一个习惯,什么习惯?

    生:睡觉。

    师:整天睡觉?(生笑)

    生:吃饱饭后睡觉。

    师:每次饱餐一顿后都要睡上一觉。这点虞老师也想到了,可是困扰虞老师的还有一个问题——(出示:让沙怪睡多久?)

    师: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且说风魔沙怪有一个习惯,每次饱餐一顿后都要睡上一觉,睡多久?每一个同学都先想好一个答案,等会儿,来看看谁的答案更合理。因为我们是创作者,是这篇童话的主人,咱们想让沙怪睡多久,它就睡多久。

    生:我准备让沙怪睡三个月。

    师:为什么?

    生:地球上还有其它树,三个月,这些树移植到沙怪身上应该成活了。

    师:三个月,够不够?

    生:不够。

    师:为什么不够?

    生:移植过去,得生根才能存活。三个月还存活不了。

    师:继续设计,让沙怪睡多久?

    生:一年。

    师:够不够?

    生:不够。

    师:为什么不够?

    生:树长得还不够大。

    师:树还只能长成小树。

    师(指另一位同学):你准备让它睡多久?

    生:像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一样,五百年。(生惊呼。)

    师:一睡就是五百年,同不同意?

    生:不同意。

    师:你为什么不同意?

    生:它是吃饱午饭睡觉的,难道它五百年才吃一次饭?

    师:你是担心它饿死?(生笑。)

    师:五百年为什么不同意?

    生:人们是怕它来骚扰才要想方设法制服它,如果它一睡就是五百年,也就是说五百年才来骚扰一次,那为什么要费尽心机去降服它们?

    师:也就是说几代人才经历一次沙怪的侵袭——

    生:五百年的话,已经轮回很多日子了,他们想办法要很久很久以后实现。这棵树枯死也有可能的。

    师:那这棵树枯死就成了古树了。所以虞老师建议大家好好想,刚才那个女同学那句话,她说为什么喜欢童话,童话都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可以让自己的思想自由地驰骋,其实这个地方,咱们必须得包含一点科学知识。有一个成语,能够帮助我们决定让沙怪睡多久——

    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师:知道得真不少。一起读。(教师出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生(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师:所以让沙怪睡多久?

    生:十年。

    师:为什么十年比较合适?你说。

    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说你把一棵树种下去,十年就能长成一颗参天大树。如果种一百年就变成一颗古木了。

    师:你只要说为什么只要十年就够了。

    生:一棵树只要十年就长好了。

    师:十年时间,一颗小苗就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了。这样才能制服——

    生:风魔和沙怪。

    师:你看,我们在讨论让沙怪睡多久的时候,其实可以融入科学知识。让它睡多久,不能凭空想象。明白没有?刚才还有一位同学好像有这样的疑问,沙怪是一个妖怪,你在它身上挖出一个一个的坑来,它没有感觉?有没有感觉?

    生:有感觉。

    师:比如说你们在睡午觉的时候,有蚊子叮你们,有感觉吗?

    生(大多数人摇头):没感觉。

    师:睡得像死猪一样。(生笑)

    师:那这样,既然蚊子叮了没感觉,那旁边有个调皮的小弟弟,拿了一根针在你手臂上戳了一下——

    生(齐喊):不要了。

    师:有感觉吗?

    生:有。

    师(笑):有感觉了,如果再没有感觉的话,我还会有其他办法。帮助虞老师思考一下,人们在沙怪的身上挖出一个一个的坑来,把一株一株绿油油的小树苗往里面插,如果你们是沙怪的话,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痛。

    生:痒。

    师: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痛,一种是痒,对沙怪而言,哪一种感觉比较合理?

    【教师出示:对沙怪而言,“痛”和“痒”,哪一种感觉比较合理?】

    生:痒。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时候种下去的仅仅是小树苗,对沙怪而言,小树苗是非常弱小的东西,所以它只有“痒”的感觉。

    师:沙怪的身躯是非常庞大的,它是个妖怪,所以在它身上挖坑,它不会觉得痛。这是一个理由。还有别的理由吗?还有更有说服力的理由吗?

    生:就像撒哈拉沙漠,它非常大,所以一棵树在沙漠面前,就像人们看到一只蚂蚁一样。

    生:这样蚂蚁还是很大的哩!

    师:还有一个重大的理由,如果咱们设计让沙怪痛,会有什么后果?

    生:它要大叫一声,它要发怒了,然后就会更加放肆。

    师:它要动怒,是不是?它一动怒,就完蛋了。我们的计划就落空了,而且老百姓就会葬身——

    生:沙海。

    师:所以咱们不能让沙怪感觉到痛,应该让沙怪感觉到——

    生:痒。

    师:且说沙怪刚睡下不久,觉得身上直痒痒,就睁开了朦胧的睡眼,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人们在它身上——

    生:挖坑。

    师:在它身上——

    生:种树。

    师:它知道那是树吗?

    生:不知道。

    师:它看到人们在插——

    生:针。

    师:那是针吗?它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它看到人们拿着一株株绿油油的什么东西往它身上插,它会怎么想?

    生:以为是给它美容。

    师:那它会觉得很舒服。首先会怎么想?

    生:搅了我的美梦。

    生:我觉得它一开始是不舒服的。刚刚睡下来,别人在它身上挖坑,肯定是不高兴的吧!

    师:肯定是很生气的,是不是?什么人竟敢在本怪身上动土,它肯定是非常生气的。但是这时候,咱们能不能让沙怪生气?

    生:不能。

    师:一生气,计划全都落空。那么,请同学们想,沙怪怎样想,才会又舒舒服服地睡过去?

    【出示:沙怪怎样想,才会又舒舒服服地睡过去?】

    生:我想沙怪开始会觉得很生气,但是看到那些绿油油的东西,它会觉得身上的颜色太单一了。

    师:沙怪什么颜色?

    生:黄颜色。

    师:沙怪只有一种颜色,整年穿着——

    生:黄衣服。

    生:所以沙怪觉得这些颜色满好看的,就不管它了,又昏沉沉地睡过去。

    师:可以吗?

    生:可以。

    师:咱们还可以想得更好一点,人们在沙怪身上挖坑,沙怪会想什么,怎么想?大概是这些人惧怕我的威力,现在来干嘛?

    生:进贡。

    师:进贡也可以。大概是见我平时只穿着单调的黄袍子,所以想来给我打扮打扮,装饰装饰。想到这里,沙怪才会——

    生:沉沉地睡去。

    师:这个过程精彩吗?(生点头)

    师:刚才很危险,我们差点让沙怪发怒,让沙怪醒过来。如果沙怪醒过来,沙怪发怒,那就惨了,计划落空,老百姓遭殃。所以,正是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才拯救了整个村子的老百姓。拿起笔,这是第二个片段,请大家写出来。

    (学生写作第二个片段)

    师:如果你需要老师的帮助,大屏幕上的“词语小博士”照样可以参考。

    【出示:词语小博士,且说,习惯,直痒痒,朦胧,转念一想,呼呼睡去】

    师:(师巡视)我觉得这个男孩前边写得不错,你们可以边写边听虞老师读:老百姓天天愁眉苦脸,好不容易想出个好办法——在沙怪身上植树造林。可怎么才能把树苗种上呢?渐渐的,老百姓发现风魔和沙怪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每次饱餐一顿之后,都要睡上一觉。这一觉,就是十年。在一次风魔和沙怪吞没一个村庄之后,人们马上采取行动。我觉得这样衔接得非常好。

    师:(继续巡视)看这个同学的。人们对风无常和沙无常恨之入骨,想偷偷地在它们不注意之时,来个当头一棒。计划就开始了。沙无常是个大懒人,每次吃掉一些房屋,就要大睡一场。村民们庆幸沙无常有这么一个“好”习惯。(生笑)

    师:当然这个好是加上引号的,也不错吧!

    师:让怪物醒过来一次,这样会让情节更加曲折生动。但是不能让它动怒,必须让它醒过来之后,又舒舒服服地睡着了。想什么办法,你自己定。

    师:(五分钟后)好,停笔。咱们来分享一下你的学习伙伴是怎么样让沙怪继续睡的。(教师指名几位学生到台前)

    师:请所有的同学停笔。现在你们的任务是听,听这些同学是怎么创作的。

    生:老百姓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种树。可是,树种哪里好呢?等沙怪用完了房屋大餐睡着了……

    师:停,她那点想法特别好?

    生:用完了房屋大餐。

    师:看来她文章中的沙怪专吃房屋,不淹盖农田,这样也可以。来,继续。

    生:人们都想到了把树种在沙怪身上。沙怪是个懒家伙,一睡就是好久。

    师:睡了多久?你要交代明白。

    生:十年。趁它刚睡着,村长就带着小伙子拿着铲子、水桶、树种来种树。沙怪刚睡着,觉得身上痒痒的,于是翻了个身。可是老百姓依旧不依不饶地种树,沙怪只好睁开朦胧的睡眼,只见有许多人在它身上种树。它刚想发火,可转念一想:他们一定是见我的黄袍太单调了,想用一些绿珠点缀我的黄袍。于是,它又呼呼睡去了。

    师:掌声献给她。(生齐鼓掌)

    师:我觉得写得非常棒。特别让虞老师佩服的是这儿:沙怪刚睡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于是翻了个身。可是老百姓依旧不依不饶地种树。可见,老百姓想降伏沙怪的决心怎么样?

    生:很大。

    师:坚忍不拔!使故事的情节更加生动。不错。

    师:(请另一位学生)这位的想法跟我们大伙儿的不一样。你自己觉得怎么样?

    生:还可以。

    师:需要我帮你读吗?

    生:不需要。人们听说不远处的阔人洞中住着一位修炼许久的老树仙,据说它的七星灭魔能够破解妖怪们的所有魔功。于是,人们派代表请来了老树仙,老树仙来到村庄,见熟睡的沙怪,便用了“金针乱舞”。沙怪被扎醒了,便用了魔功“飞沙走石”。老树仙一挡,飞出了一二里。没办法,老树仙只好使用七星灭魔。七颗星星连接在一起,顿时天上掉下许多大树,一棵一棵插进了沙怪的身体。沙怪被人们请来的老树仙的七星灭魔降服了,只好乖乖地滚回老家去了。

    师:你很聪明。刚才那位同学植树的时候,还拎着水桶,背着铲子和树苗,挺费劲。他直接叫老树仙使用七星灭魔,让天上撒下许多小树苗,直接插到沙怪的身体里。但是虞老师有个建议,你们能不能领会到?最后一句话,顿时天上落下许多大树,一棵一棵插进沙怪的身体里。沙怪对被人们请来的老树仙用七星灭魔击昏,回了老家。听我读重音,击昏,回了老家。你想发表意见请举手。

    生:击昏,怎么回老家?

    师:这个问题谁都能发现。还有一个问题,谁能发现,我最佩服他。(生答不出。)

    师:树插在沙怪的身体上,沙怪是怎么被制服的,难道你们这点常识都没有?沙怪昏过去就没有了?咱们得让读者明白,植树造林能够抵挡风沙嘛!能够保持水土流失嘛!你必须得改。怎么改?要不然跟咱们的科学常识联系不起来。有这个常识吗?(学生答不上来,有点茫然)

    师:在土地上种上许许多多的`树,密密麻麻的树,为什么能够使水土不流失?

    生:根扎住地了。

    师:这里你必须重新设计,是根扎住土地了。来,说给大伙儿听听。

    生:应该是天上撒下树种,落在了沙怪的身上,然后迅速长出了根。

    师:对,长出了错综复杂的根。然后呢?

    生:沙怪被树根紧紧地捆住了。

    师: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五花大绑,捆得严严实实,所以我们不能想象被击昏了。明白了吗?这位女同学请你来。

    师:你读完了,我们就请施老师把他的大作读给大家听。

    女生:在一次疯狂后,风魔和沙怪饱餐了一顿还未成熟的麦苗,并有了睡意,伸伸懒腰,就地睡了下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沙怪和风魔他们这一睡,就睡了十年。全村的老百姓拿着铁锹,带着树苗,在沙怪身上挖洞,把树苗种了下去。沙怪刚睡着,就觉得身上直痒痒,他睁开朦胧的睡眼,只见有人在他身上挖坑,把一根直溜溜的东西种了下去,有的在他身上浇水。沙怪有些不快,但又转念一想,也许老百姓害怕我再发威——

    师:停,这个地方衔接得好不好,沙怪有些不快,但又转念一想,衔接得好不好?

    生:好。

    师:我觉得这样会使童话非常流畅。继续往下读。

    女生继续读自己的作品:也许老百姓害怕我再次发淫威,在讨好我,给我制作新的衣服,我身上这身黄袍也应该增加一点时尚的元素了。于是,他翻了个身,又美美睡去了。

    师:什么地方你很佩服他?

    生:时尚的元素。

    师:她确实够时尚的啊!最后一段,太精彩了,也许老百姓害怕我再次发淫威,在讨好我,给我制作新的衣服,我身上这身黄袍也应该增加一点时尚的元素了。于是,他翻了个身,又美美睡去了。多好呀,掌声献给她!

    (学生鼓掌,女生高兴地下去了)

    师:我估计施老师那边有点困难,你看,刚才我们三位同学都写得非常的棒。

    施老师:谢谢虞老师,我有机会把我的范文读给大家听,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生笑)

    施老师:人们背井离乡,开始寻找新的绿洲,建造新的家园,可是,这怎能逃过能日行千里的风魔的一双贼眼。没过多久,绿洲成了沙怪和风魔的又一顿美餐。于是,人们不得不主动出击,准备在太岁头上动土,用植树造林的方法来降妖除魔。可既要躲过风魔的贼眼,又在沙怪头上动土栽树,又何其艰难。好在这一对狼狈为奸贪得无厌的家伙都有致命的弱点,风魔喜欢四处肆虐,炫耀他的魔力。而沙怪饱餐一顿后,必会呼呼大睡,一闭眼就是整整十年。等啊盼啊,人们终于盼到风魔去了地球的另一端,而沙怪终于发出了沉闷的呼噜声。于是,人们迫不及待地拿上工具,带上树苗,开上沙怪庞大的身躯,小心翼翼地栽起树来。一眨眼,沙怪身上就多了无数的小洞洞。夕阳西下的时候,漫山遍野的小树苗在晚霞中摇曳。星星月亮出来了,人们哪敢休息,连小孩也来帮忙,可惜一不小心就差点帮了倒忙。由于方法不当,弄疼了沙怪。只听他的喉咙一响,人们吓得闭息凝视。沙怪睁开它的贼眼,看见它的破旧的黄衣服上变得绿油油一片。百思不得其解,可又转念一想,肯定是人类迫于自己强大的魔力,已经完全诚服于它。趁它睡觉之际,帮它换件新的黄袍。想到这儿,它便翻了个身,又沉沉地睡去了。虚惊一场的人们更加小心地挖土种树。转眼间,五年过去了,沙怪身上几乎已经看不到那件破烂的黄衣服。可是,人们依旧不敢停歇。某一日,行踪不定的风魔居然突然出现在大家头顶。一下子,又天昏地暗,人们赶忙藏身于————

    师:打断,怎么样?(学生鼓掌)

    师:发自肺腑的?说理由。

    生:想法不仅跟我们不一样,而且语句很优美。

    师:我觉得施老师最启发我们的是,也就是在座的很多同学犯过的一个毛病。刚才虞老师在看大家的习作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毛病。你看,施老师多会用词啊!很有角色意识,他知道沙怪是坏蛋,所以他在描写沙怪眼睛的时候,是什么?

    生:贼眼。

    师:用在沙怪身上的词语都是贬义词。

    师:不像咱们这位同学(走到一学生边上)问:没关系吧?

    师:他的开头,不好意思啊,(拿过学生的作文本)在一个偏远的地方住着一对妖怪,他现在已经改了,他原来是住着一对好兄弟。(生笑)

    师:是不是,这一点确实是施老师的高明之处。他写得非常的细致,听了他的童话,我们就仿佛看到了人们在怎么样跟风魔和沙怪作斗争,特别好的一个地方,他考虑得更加细致,考虑到了沙怪,还考虑到了风魔。所以你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作文,以及施老师的大作以后,我相信,你一定会对自己写的这个片段去进行修改。愿意去修改的举手。(学生都举手)

    师:本来咱们还想往下写,我们辛辛苦苦动足了脑子,帮助老百姓去制服了沙怪和风魔,究竟有没有效果呢,第三个片段当中,咱们可以自由地发挥,去想象风魔和沙怪是怎么样被参天大树制服的,我相信大家在写这一段的时候,一定会无比的梦幻,因为无恶不作的沙怪,无恶不作的风魔在你们种下的参天大树里,都显得无能为力,沙怪和风魔都会浑身乏力,沙怪呢被什么给绑住了

    生:树根。

    师:被错综复杂的树根给绑住了,从此就动弹不得。当你们和老百姓一起合作,制服了沙怪和风魔之后,心里一定是非常的开心和激动,咱们写一个结尾,这个结尾一定要体现当地老百姓的那种兴奋和激动。可以吗,今天时间已经不允许了,那这两块就跳过。先来完成最后的两步,在同学们的练习纸的第一行中有一条横线,赶快想一个题目写上去。待会儿咱们比比,谁的题目更好。

    (学生动笔开始取题目,老师巡回检查)

    师:有没有人用这样的题目,“植树造林好处多”。(生笑)

    师:有没有,如果用了这样的题目,那真的跟你的文章格格不入了,“植树造林”是科普文章,不是童话,所以我们的题目,也应该取得诗情画意。(学生继续取题目)

    师:我们看看这个题目“是事总有解决的办法”,行不行?(生笑)

    师:这个同学的题目是《智斗风魔和沙怪》,行不行?可以的啊!

    师:还有认为自己的题目比较好的吗?你说

    生:《弱点击破》。

    师:不够好,还有吗?

    生:《植树降伏风沙二怪》。

    师:把哪个词去掉更好?

    生:植树

    师:对,把“植树”去掉,直接就是《降伏风沙二怪》。

    生:《智斗无常》。

    师:还有吗?

    师:如果你自己想不好的,你可以选择刚才同学们想的题目写上去。最后一步,像这样写童话,我估计同学们都是第一次,对吧?请拿起笔,在创作后面的横线上,非常自豪地写上你的名字。因为这则童话是你创作的,是我们大家一起创作的,写上你的大名。不一定写得大,但要写得漂亮。好了吗,今天我们就学到这儿,回去完成遗留下来的任务,好不好?谢谢大家!

    【虞大明四年级想象作文教学实录】

  • 《于永正三年级作文教学实录》
  • 于永正三年级作文教学实录

    导语:于永正老师勇于革新,敢为人先,以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为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缕清新的风。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形成了“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以下是关于于永正三年级作文教学实录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于永正三年级作文教学实录一

    第一教时

    师: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欢迎我吗?

    生:(齐)欢迎!

    师:谢谢!那我们上课!

    生:(齐)好!

    师:小朋友非常热情。我把刚才的对话写来了。想不想看看于老师是怎样写的?

    生:想!

    (幻灯片出示下面短文)

    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亲切地对小朋友说:“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欢迎我吗?

    小朋友齐声说:“欢迎!”

    于老师高兴地说:“谢谢!那,我们上课吧!”

    (师请一小朋友读这段话)

    师:于老师是怎样写刚才我们之间说的这些话的?

    生:是一句一句地写的。(笑声)

    师:不错!是一句一句地写的,不是两句两句地写的。(笑声)不过,我已经感觉到你心里是很明白的。你是说,我的话写完了,又写你们说的,对吗(指屏幕)我写完了我说的话,是怎样写你们说的话的?

    生:是另起一行写的。

    师:(高兴地)我就知道你心里明白!你说得很对!大家看,我是分段写的!怎么分段的?

    生:您说的话是一段,我们说的是一段。

    师:只两段?(笑声)

    生:对话的时候,您说的话是一段,我们说的是一段,接下来您说的又是一段。

    师:完全正确!写对话,我是分段写的,不管谁说的,也不管说了多少话,都占一个自然段。

    师:分段写对话看上去清晰、舒服,读起来也不累。我还写了第二遍呢!想知道吗?

    生:想!

    (出示幻灯片二)

    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亲切地对小朋友说:“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欢迎我吗?”

    “欢迎!”小朋友齐声说。

    “谢谢!”于老师高兴地说,“那,我们就上课吧!”

    师:这一次写的和第一次写的内容一样,字也一样,也是分段写我们的对话的。但是什么变了?

    生:提示语的位置变了。

    师:对!写对话的时候,提示语的位置是可以变动的!提示语的位置变了,什么也跟着变了?

    (无人举手)

    师:看看“说”后面的标点,对比一下。(说完,又重复出现这两段对话,学生明白了,提示语放在说的话的前面,“说”后面是冒号;放在说的话的后面,“说”后面是句号,提示语放在说的话的中间,“说”后面是逗号。)

    师:你喜欢第一篇,还是喜欢第二篇?

    生:都喜欢!(笑声)

    师:为什么?

    生:因为许多课文就是这样写的。

    生:有的课文写的和第一篇一样,有的和第二面一样,所以我们都喜欢!(笑声)

    师:是的。这两种形式都可以。不过,我主张提示语适当变化一下。提示语的位置变化一下,就显得活泼些,不死板。——请大家把第二篇短文抄一遍。我怎么写,你们就怎么抄,要做到字迹工整,格式正确,不抄错标点符号。

    (学生认真抄写,用投影仪展示了四位抄写正确、字迹工整的同学的作业。)

    师:抄写得不错,人人都符合要求。只是有个别小朋友字写得还不够端正。

    师:下边,咱们听写几句对话,看看能不能做到:第一,分段;第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师:(念)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妈妈对我说:“今天上午咱们到动物园去吧,听说动物园里新添了一对大熊猫。”“是吗?那我们这就动身吧!”我放下手中的书,迫不及待地说。“不着急。”妈妈说,“等我洗完衣服,咱们再去也不迟。”

    (听写完毕,老师要求学生自查:一看对话分段没有;二看标点是否点得正确。然后同桌的互查。最后,幻灯展示老师写的,让学生自己对照修改。幻灯片如下)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妈妈对我说:“今天上午咱们到动物园里去吧!听说动物园里新添了一对大熊猫。”

    “是吗?那我们这就动身吧!”我放下手中的书,迫不及待地说。

    “不着急。”妈妈说,“等我洗好衣服,咱们再去也不迟。”

    【评:听写练习比抄写练习提高了难度,但仍紧扣分段和标点的训练重点,教学主线一以贯之,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

    第二教时

    师:有一天,一只小猴子向妈妈要桃子吃,小猴子和妈妈有一段对话,可有意思了!请看——

    (幻灯出示下面卡片)

    小猴子:妈妈,妈妈,我想吃桃子!

    猴妈妈: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呀?

    不猴子:不够,不够!太少,太少!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

    猴妈妈: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呀?

    小猴子:够了,够了,谢谢妈妈!

    师:每个同学读一读,看谁能读出小猴子和猴妈妈的语气。

    (学生高兴地练读;师指名读;然后挑了两个读得好的小朋友到讲台前,一个扮小猴子,一个扮猴妈妈表演这段对话。)

    师:猴子有一个经典姿势(说完,于老师双手提起,十指下垂,放于胸前,同时,脖子一缩,眼睛一眨。众大笑。)来,你们二位学一学(生学,众笑。)猴子还有一个经典动作——抓耳挠腮(说完,师学猴子挠头和脖子,众笑)。来,你们再学学(生又学,众笑)。

    师:可以了!来,你们表演吧!

    (学生表演。然后,老师分别扮演小猴子和猴妈妈,各表演一次。老师表演得生动、逼真,生大笑。)

    师:这件事有趣吗?请小朋友把刚才小猴子向妈妈要桃子吃的事写下来。要求:第一,写对话要分段;第二,写好提示语——把猴妈妈和小猴子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写下来,同时尽量做到“变化”——让提示语搬搬家。先起个题目,再写。

    (学生思考)

    师:题目想好了吗?你准备起个什么题目?

    生:小猴子吃桃子。

    师:它吃到了吗?

    生:没有,是小猴子向妈妈要桃子吃。

    师:是向妈妈要桃子,还没吃呢。我们可用“小猴子要桃子”做题目。还有别的题目吗?

    生:小猴子的故事。

    生:傻猴子。

    师:(高兴地)都是好题目!题目自定。请大家按要求写吧!写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困难,请举手示意。

    (生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暂停一下。这是一件小事。开头,别忘了交代时间、地点。有个小朋友是这样开头的:“一天,一只小猴子在门口玩,看到一个卖桃子的人,馋得直流口水,他连忙跑回家……”这样写,既交代了时间、地点,又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原因。

    (学生继续写。这期间,老师常常提醒小朋友注意的问题,如写对话要分段啦,注意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啦,正确使用标点啦,等等。)

    师:多数小朋友写好了。请写好的同学再读读我写的这一段话(再次出示第二张幻灯片),看看老师是怎样写我们的对话的,怎样点标点的,再看看自己写的,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有,就改过来。

    (学生读、改)

    师:如果改得自己满意了,再请同桌的提提意见。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互相学习,互相修改。

    (同桌交流)

    师:我想请几位小朋友到前边来读一读。大家注意看,注意听,看看这些同学写的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什么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并听听于老师是怎样评改的。

    (生走到讲台前,师用投影仪出示该生写的作文)

    小猴子要桃子

    在一天中午,一只小猴子在树林里和伙伴们玩耍。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他满头大汉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桃子!”

    “好哇!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呀?”妈妈说。

    小猴一听,用手挠着头,连声说:“太少,太少!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

    妈妈又说:“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呀?”

    “够了,够了!谢谢妈妈!”小猴子高兴地说。

    妈妈扑哧一声笑了,说:“傻孩子!”

    师:先看有错别字吗?

    生:有。“满头大汗”的“汗”不是“男子汉”的“汉”,是三点水,加一个“干”字。

    师:是呀,满头都是男子汉,谁受得了呀!(众笑)

    师:这篇作文哪些地方符合要求?

    生:写对话分段了。

    生:提示语的位置有变化。

    师:标点符号使用也正确。

    师:咱们细读一下,看第一段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第一句话的“在”字划去行吗?(生回答:行。)对,要删掉,这是个多余的字。第三句话前边要不要加一句话?他为什么跑回家要桃子吃?

    生:加一句:他玩着玩着,觉得肚子咕咕叫。

    师:是呀,饿了,才跑回家向妈妈要桃子。这样,事情起因就有了。小朋友这里的“肚子咕咕叫”,可不是要拉肚子!而是饿了!(笑声)第三段你认为哪些地方应该划上波浪线,给予肯定?

    生:“用手挠着头,连声说”要加波浪线,刚才您就是这样表演的。(笑声)

    师:是的,写得很形象,很真实,我们读了,就像看到小猴子说话的样子。——第五段还可以怎样写?有写得和他不一样的吗?

    生:我写的和他不一样。这一段我是这样写的:“够了,够了!”小猴子听了妈妈的话,一蹦三尺高,拉着妈妈的手说,“谢谢妈妈,谢谢妈妈!”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这位女同学把提示语放在说的话中间去了,而且写出了小猴子说话时的动作。你(对展示作文的同学)回去按照大家的意见,再改一改,好吗?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好。——谁再来展示一下?

    (一女生走到讲台,老师将她的作文投在大屏幕上)

    小猴子要桃子

    一天,小猴子正在门口玩耍,一个卖桃子的人走了过来,边走边叫:“卖桃子喽!桃子又大又甜,不甜不要钱!”小猴子馋得直流口水。他连忙向家里跑去。

    一进门,便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要吃桃子!”

    “是吗?”妈妈关上电视,笑着问,“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呀?”

    小猴子急了,摆着手说:“太少,太少,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

    妈妈伸出兰花指,比划着说:“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呀?”

    “够了,够了!”小猴子了连跳了两下,高兴地说,“谢谢妈妈!那你赶快到门口买吧!门口就有个卖桃子的!”

    猴妈妈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说:“傻孩子!”

    小猴子摸着后脑勺,说:“我怎么傻呢?门口真有个卖桃子的呀!”  (老师让学生把作文读了一遍。赢得了一片掌声。)

    师:掌声是对这篇作文的最好的肯定!说说看,你欣赏哪些句子?

    生:我欣赏开头一段。“小猴子馋得直流口水”,很生动。

    师:这是事情的什么?

    生:这是事情的起因。

    师:对!这位同学很会想象。这个起因令人信服。你们还欣赏哪里?

    生:喜欢她写的提示语。

    师:把你喜欢的读一读。

    生:(读)“妈妈关上电视,笑着问”;“猴子急了,摆着手说”;我最喜欢“妈妈抻出兰花指”这句话。刚才您的手就像兰花指。(笑声)

    师:看来你们对兰花指挺有研究。(笑声)是不是喜欢看京剧?不过,我可不是故意的!(老师说完,真的伸出右手,做出了个“兰花指”。众笑。)小朋友,这位女同学的提示语写得真实、生动,说明她观察得仔细,平时喜欢读书。这位同学还有个大优点,就是她注意前后联系。第一段写了“门口来了个卖桃子的”,所以后面,小猴子才要求妈妈去买,告诉妈妈,“门口就有卖桃子的”。

    (接着,又评讲了两篇小学生习作,略。)

    师:小朋友,我们听了这几位同学写的作文,一定很受启发,知道该怎样写这篇作文。找时间把你们的作文改一改,再誉写到作文簿上去,请你们的老师批改一下。好吗?今后读书的时候,一定关注作家是怎样写人物对话的,读慢一点,多读一点,今后你们会把人物对话写得更好。

    (下课)

    于永正三年级作文教学实录二

    (师生问好)

    出示短文片段1:“细雨刷刷地飘着。雨丝笼罩着柳树,笼罩着房屋。远处的山已经和天空中的云融为一体了。燕子似乎特别喜欢毛毛雨,在微风中斜飞着,不时发出唧唧的叫声。”(师读)

    师:除了写了作者看到的,如树、……还写了听到的。听到什么?(板书:看、听)

    生:细雨刷刷。

    师:板书:刷刷

    师:读一读。

    还听到什么?

    生:唧唧

    师:(板书)让学生读一读。

    出示短文片段2:“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 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师读 )

    师:写了什么声音?

    生:卡啦、子弹嗖嗖声。

    师:板书:卡啦、嗖嗖。

    生:(读)

    师:这四个词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生:拟声词。

    师:对,也叫象声词。(板书:象声词)

    师:用上了这些词,我们好象真的听到了雨声,燕子叫声……所以,我们写文章时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这样文章才会有声有色。

    (板书:有声有色)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里,走进树林,你会听到什么声音?

    生1:风吹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

    生2:风呼呼的声音。

    生3:听到鸟儿唱歌的声音。

    师:学一学,鸟儿怎么叫。

    生1:唧唧喳喳的声音。

    生2:我听到草地里昆虫的叫声。

    师:学一学。

    生:知了——知了——

    师:如果来到小河旁,听到什么声音?

    生:鱼跳起来,落到河里的声音

    师:什么样的?

    生:扑通。

    师:那是癞蛤蟆跳井的声音。

    生:青蛙的呱呱声

    师:来到大街上听到什么?

    生:汽车的滴滴声。

    生:自行车的丁零声。

    师:我们的教室里很安静,但偶尔能听到咳嗽声,可能还会听到铅笔盒掉到地上的声音。

    师:夜晚,你可能会听到爸爸的打鼾声,学一学。

    生:学。

    师:大自然有各种声音,我们要用笔写下来。

    老师要带你们到公园去看一看,要带上眼睛,带上耳朵。

    (放录象,没有声音)师述:清晨,雾蒙蒙的……小鸟……蜜蜂……荷花……游人逐渐多起来。……小溪。

    生:怎么没有声音?

    师:耳朵没派上用场,没有声音,有点可惜。

    再放一遍,让耳朵派上用场。(加入了声音)

    师:第二次逛公园,感觉怎么样?

    生:有声有色。

    师:喜欢哪一次?为什么?

    生1:第一次没有声音,第二次有声有色。

    生2:第二次的公园比第一次的公园有生机。

    生3:第一次感觉干巴巴的,没有生趣。第二次有趣。

    生: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伟大的。

    师:如果光写看到的,大自然就少了一份生趣。如果把声音写下来,……老师会给你写上批语:有声有色。

    有兴趣的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下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些词语:

    (1)轰隆隆  呼呼  哗啦哗啦

    师:你们读到这些词语,脑海中肯定出现了一个画面,一个场景,出现的举手。为什么会出现呢?因为我们的大脑会想象。“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谁说的?(爱因斯坦)

    当你的大脑展开想象的时候,象声词会把你带入美妙的情境中。

    (2)咯咯  嘿嘿  嘻嘻

    师:听出什么声音了?

    生:笑声。

    师:再读。

    当你看到这些词,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几个小朋友,他们……可能在搞恶作剧。

    (3)啪  呜呜  啪  扑哧

    师:会想象的小朋友看到第三组词,可能会想到一件事。

    任选一组词语写一篇小短文,行吗?愿意写第二次逛公园的举手,愿意根据第一组象声词写作文的举手,愿意根据第二、三组词写作文的举手。迅速地思考一下,写什么。拿定主意后,起个题目。要学会命题。

    老师送大家一句话,板书:好题文一半。迅速地考虑,命题。思路千万不要打断,要一气呵成。如果一时想不起题目,空一行,写好作文再写题目。

    生:写作文。

    (1、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2、写好的修改,介绍老舍和叶圣陶先生的修改方法:念出来,写好的小声念。3、每位同学放声读,让于老师听到你的声音。)

    师:交流第二次逛公园,写这一内容的站起来,报题目。看对谁的题目感兴趣,就请谁读。

    生:公园开心的笑声、迷人的公园、公园美景、人间天堂、公园里的风景、风景如画的公园、公园早晨的音乐会、如诗如画的公园……

    师:对哪个题目感兴趣?

    生1:我对……感兴趣。

    生2:《如诗如画的公园》。

    生3:秋日,我来到……

    师:不说秋天,说秋日,文邹邹的,有诗意。

    生:……令人捧腹大笑。

    师:把大笑去掉。

    生:……乐得合不拢嘴。

    师:这句话是对捧腹的解释,为这,加五分。

    生:……盖上嘴。

    师:捂上嘴就行了。

    生:这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公园。

    师:如果结尾这样写……那叫什么?(点题)

    师:105分。

    生:《人间天堂》。

    生:公园是我们放松身心的地方,公园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

    师:改成“公园是我们放松身心的地方,景色更是美不胜收。

    生:碧水、蓝天、白云、小动物构成了……

    师:多简练,加五分。

    生:蝴蝶翩翩起舞。

    师:加十分。

    生:河里的鱼五颜六色。

    师:有这么多颜色吗?改成可爱的小鱼。

    生:小鱼有的在游,有的在游戏。

    师:一句话中有。

    生:公园真是一个人间仙境啊!

    师:把“一个”去掉。

    师:点题了吗?120分。

    生1:第一组象声词,起了什么题目?

    生2:秋天的雨中漫步、考试、韦帕先生来了、雨中的'森林、雨中情、什么样的荷花才叫美、下雨中的对话、雨和彩虹、雷雨狂想曲、恐怖的雷阵雨、风声雨声雷声交响曲、今天多精彩!

    生3:《交响曲》。

    生4:把树枝扔在马路旁。

    师:用“摔”比较好。

    生:……暴风雨真让人留恋。

    师: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还留恋?改成“担忧”。

    师:95分。

    生:《韦帕先生来了》。

    师:描写生动,再加上声音响亮,130分。

    生1:第三组象声词,先报题目。

    生2:瓜皮的故事、又哭又闹老猫上吊。

    生3:《瓜皮的故事》。

    生4:小明是个爱哭鬼……

    师:开头点出小明是个爱哭鬼。

    师:为有声有色打100分,为丰富的想象力加10分,为有声有色的朗读加10分。

    师:总结:写文章的时候,带上眼睛和耳朵,写得有声有色。读课外书的时候,看看作家们是怎样写得有声有色。

    【评析】

    1、录像创设情境,先抑后扬

    于老师先播放了一段公园景色的无声录像,边播放画面,边用语言描述,随即,又播放了这段配有声音的录像。这时,于老师说,声音使大自然充满灵性,要求学生把最喜欢的景色和声音有选择地写下来。听到此处,我不仅为于老师的设计暗暗叫好:无声录像让学生们感受到一个无声的世界的沉闷和无趣,更加向往有声世界;两次录像前后对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有声世界的可爱,比老师用语言描述声音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不知要强多少倍,此举可谓先抑后扬。

    2、语言创设情景,启发想象

    在给了学生以上感性素材后,于老师又出示了三组象声词:轰隆隆、呼呼、哗啦哗啦;咯咯、嘿嘿、嘻嘻;啪、呜呜、啪、噗嗤。然后,于老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可能与这三组象声词有关的场景、画面、事件,启发学生思维,并告诉学生,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3、“听评”作文,鼓励为主

    学生写完作文后,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于老师采用边听边改、边评价的方法来帮学生修改作文。在修改学生作文前,他先让写四组不同作文的同学分别起来读题目,然后,让大家从中选择感兴趣的题目,一起来修改。这就强化了学生的命题意识,正如于老师所说:“好题文一半。”在进行评议时,于老师以讲求鼓励为主,他从象声词的运用,风景描写的情况,以及合理的想象和朗读等方面进行适当加分,于老师对学生习作的评分与我们平时的尺度相比超出了更多,有的学生的作文成绩达到了130分的高分。

    4、习惯和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无论是阅读课还是作文课,于老师都十分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这节课也不例外。在观看录像时,于老师要求学生“带着眼睛和耳朵‘逛’公园”;在写作文时,于老师告诉学生“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在修改作文时,于老师教导学生要“念、再念、再念”;在学生发言时,教育学生“认真倾听是一种礼貌”。

    于永正三年级作文教学实录三

    第一节

    师:咱们是兴化市实验小学哪个班?

    生:三(1)班。

    师:噢,是三(1)班。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您姓于。

    师:知道我从哪儿来的吗?

    生:徐州。

    师:江苏徐州。你们到过徐州吗?

    生:没有。

    师:欢迎到徐州做客,我来接待。上课之前,你们老师向你们介绍过我没有?

    生:介绍过。

    师:说我什么了?

    生:说您是全国最有名的特级老师。(众笑)

    师:你信吗?

    生:信。(众笑)

    生:老师还说于老师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生:潘教师说你上的课既轻松又愉快。

    师:嘿!好词儿都用上了。上我的课既轻松又愉快,你也信,是不是?

    生:是。

    生:潘老师还说,你出过许多书,而且这些书的故事都十分精彩。

    师:说话多通顺,用词多恰当!同学们,潘老师说的话你们是真信还是假信?

    生:真信。

    师:有没有不信的?

    生:没有。

    师:有没有半信半疑的?

    生:没有。

    师:有一句古话叫:“耳听为—“

    生:为虚。

    师:眼见呢?

    生:为实。

    师:既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潘老师一说你们就信,那行吗?请你说。

    生:因为我相信是真实的。

    生:我信得过潘老师。(众笑)

    师:这边有没有半信半疑的?哪怕有一位也好。—没有。究竟潘老师说得对不对,两节课以后见分晓,你们再下结论,行不行?

    生:行。

    师:现在上课。(师生问好)

    [评:小朋友很天真,教师要珍惜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在孩子面前要说实话,要真诚。看来,学生说真话、说实话,教师要以身示范。]

    师:其实我不是来上课的,是来找人的。我很想与这两个人交朋友,为什么交朋友,等会儿说。本来认识这两个人很容易,我说,哪个叫张三呀?张三站起来,老师就认识了。但是于老师不想这样做。怎么办呢?我先把这两个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你们站起来告诉我这两个同学长得什么模样?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鼻子?什么样的脸庞?穿的什么衣服?是胖呀,还是瘦呀?是高还是矮?你们说,让我来猜。这办法好不好?

    生:好。

    师:第一,看你们会不会说,说得准不准,;第二,看于老师会不会猜。既考你们又考我,这办法行吗?

    生:行。

    师:为了考住老师,同学们不要使眼色,不要朝他们看。第一个同学的名字叫王钟灵。—有叫王钟灵的吗?

    生:有。

    师:(在黑板上写名字)是这个“钟”吗?

    生:是。

    师:还有一位同学叫吴立彤。—有吴立彤的吧?

    生:有。(于老师在黑板上写“吴立彤”)

    师:是不是口天吴?我写得对吗?

    生:对。

    师:我听说咱们班王钟灵朗读好,作文写得好,于老师从小就喜欢朗读,喜欢写作文,所以我特别喜欢这样的学生。我还听说吴立彤同学能歌善舞,嗓子特别好,唱歌像百灵鸟叫似的,于老师从心眼里喜欢这样的小朋友,所以我想和他们交朋友。咱们班有喜欢画画的吗?(一生举手)请你来画画。再请一位,请过来。你愿画谁?

    生:画王钟灵。

    师:那么你(指另一位学生)就画吴立彤。你们画得像,老师会一眼看出哪是王钟灵,哪是吴立彤。其他小朋友说。哪位先说?

    生:王钟灵长得胖胖的,黑乎乎的。

    师:王钟灵长得胖胖的,黑乎乎的。男的女的?

    生:王钟灵是男同学。他留着一个小平头。

    师:小平头?胖乎乎的、黑乎乎……(老师在寻找)还有什么特点?

    生:眼睛蛮大的。

    师:大眼睛。

    生:他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

    师:红色的衣服?裤子也是红色的吗?

    生:不是。他穿着红上衣,黑裤子。

    师:上身穿着红色的衣服,下身穿黑裤子。(师寻找)今天穿红色上衣的太多了。

    生:他胸前挂着一把钥匙。

    生:他身上还挂着一个中队委。

    师:身上什么部位?(生指胳膊)噢,胳膊上挂着中队委的标志。

    生:王钟灵眼睛下面还有几颗小黑痣。

    师:哪只眼下有小黑痣?(生指左眼)噢,左眼下有小黑痣。你知道吗?那叫美人痣。男的长的,自然就叫“美男痣”了。(笑声)

    [评:小小的调侃,课堂情趣盎然,师生情感融洽。]

    (师照上面学生说过的特点寻找。)

    生:他个子矮矮的,(学生目光扫向王钟灵)

    师:眼睛向前看。不要给我使眼色,看我能不能猜着。

    生:他笑起来的时候,嘴巴露出两个小酒窝。

    师:酒窝出现在嘴巴上啦!(生笑)哪里有酒窝?

    生:嘴边。

    师:嘴边不是嘴巴。男生都笑笑,我看谁有酒窝。(学生笑,老师寻找)你还有补充?

    生:王钟灵的耳朵小小的。(众笑)

    师:这一说更明白了,耳朵小小的,眼睛大大的,而且左眼下面有几颗“美男痣”……(走到王钟灵身边)你就是我要找的王钟灵!

    生:(一齐大声说)对!

    师:哎呀,找你找得好苦呀!(生笑。老师拉着王钟灵的手走到黑板前)

    师:(对画画的同学)你画的耳朵小小的,你把王钟灵的特点给画下来了。

    画画的学生:眼睛下有黑痣,他还有一颗门牙掉了。

    师:小黑痣也画上了,这儿有个洞。王钟灵,张嘴我看看(王钟灵张嘴)果然门牙掉了。

    画画的学生:他胸前有把钥匙。

    师:你真了不起,特点抓得特别准,画得很好,谢谢你帮我找到了王钟灵。

    生:谢谢于老师的夸奖。(众笑)

    师:看,多会说话。(转身对王钟灵)王钟灵,我们再握握手。我认识你非常高兴。

    王:谢谢于老师。我谈不上什么,其实,应该是我认识您才高兴呢!(众赞叹—)

    [评:在具体口语交际中,学生应对很得体。“应该是我认识你才高兴!”包含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表现了学生的机智,反映了较高的交际能力。有了真正的口语交际的情境,有了宽松的氛围,有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有了真正的教学民主,学生的潜能便会得到开发,学生的表达就会出现意料不到的精彩。]

    师:(面向学生)王钟灵怎样呀,能说会道。王钟灵,你知道我为什么想与你交朋友吗?

    王:不知道。

    师:听说你课文朗读得好,作文写得特别棒,是这样吗?

    王:我们班上像我这样的还有好多呢。

    师:哎呀,这样说,我越发愿意与你交朋友了。多谦虚呀,希望你不要太谦虚,谦虚过度会使人落后的。(笑声)你能不能朗读一段课文给大家听一听?你喜欢哪一课?读一段也行,展示展示你的朗读水平。

    王:我读语文课本中第6课:《西湖》第二节。(学生表情朗读十分投入,于老师两手不停为他配上优美的动作。鼓掌。)

    师:王钟灵,我被你的朗读陶醉了,我仿佛来到了西湖边,看到西湖边的美景一般。

    王:于老师您过奖了。(众笑,赞叹)

    师:你还有话说吗?

    王:没有了。

    [评:上述于老师与王钟灵同学的对话,其实是为全班学生做口语交际的示范。]

    师:你先站在一边,下面我认识一下吴立彤。(看画像,该生也画了王钟灵)很遗憾,我原想让你画吴立彤的,结果,你也画了王钟灵。吴立彤没人画,那就只好说吴立彤了。我的好朋友吴立彤长得什么模样?谁来描述描述,看我能不能猜着。

    生:吴立彤穿着一身白色的衣裳。

    师:她穿着一身白色的衣裳。男孩女孩?

    生:女孩。

    师:男孩就不看了,我专看女孩。穿一身白色衣服?(寻找)

    生:她的眼睛大大的。

    师:大眼睛……

    生:她肩膀上别着中队委标志,头上还扎着羊角辫。

    师:头上扎着一对羊角辫?

    生:不,一个。

    师:独角辫?(众笑)

    一女生:刚才那位同学说错了,吴立彤是扎着一条马尾辫。

    师:噢,男同学对辫子不熟悉,那不叫羊角辫,叫马尾辫,是吗?男同学没扎过辫子,说不准可以理解。

    [评:于老师对学生的爱护是表现在各个方面的,虽然有时往往只是一句话。]

    生:吴立彤个子矮矮的。

    师:个子矮矮的,比你高还是比你矮?

    生:比我矮。嘴角还有一个酒窝。

    师:只有一个酒窝?哪一边有?哪一边没有(学生指左边)

    左边有酒窝,右边没有酒窝,只有一个。有两个该多好哇!(生笑)

    生:她的额头上有一个秀顶,表示聪明的意思。

    师:额头上有什么?

    生:秀顶。

    师:什么叫秀顶?哪个地方?

    生:这个地方(该生指自己的前额),尖尖的。

    师:这个地方有斑点,是吧?

    生:不是斑点,是这儿有头发,是尖的。(学生再指额头)

    师:这儿有一点尖头发,叫秀顶,是吧?今天我又长了一个见识。不用说,潘长江额头上的尖尖的头发也叫秀顶了?(笑声)

    生:吴立彤身材瘦小,身轻如燕。

    师:身材瘦小,身轻如燕。嘿,一定是非常苗条的女孩了。

    生:吴立彤今天穿了一双黑色的皮鞋。

    师:那我要看一下每个同学的脚了。(老师看桌子下面学生们的脚。笑声)

    生:她的大门牙掉了一颗。

    师:把大字去掉,大门牙多难听呀。(笑声)

    生:她的门牙掉了一颗。

    师:她的门牙也掉了一颗,像王钟灵一样,笑起来就可以看见了。女同学笑一笑我看看。(学生笑)

    生:吴立彤瘦瘦的,跳起舞来轻轻的,很漂亮。

    师:舞姿很美。

    生:她头小小的。

    师:小脑袋,小身子,显得非常的姣小,像小巧玲珑的百灵鸟,对不对?(于老师在寻找)她穿的是一身白衣服,裤子也是白的吗?

    生:不是,裤子是黑的。

    师:我看出来了,(学生要发言)还有,请你说。

    生:她不是穿白衣服,是白裙子,里面是穿的条形的衣服。

    师:白裙子,里面穿的是条形衣服,带条纹的衣服。

    生:吴立彤特别爱笑,她一遇到什么好玩的事就笑得合不拢嘴。

    师:我看见了,她刚才又笑了,笑得这样子。(于老师做笑得肩抖动的样子)请你站起来,刚才你笑得肩膀都抖动起来了。你就是我要找的吴立彤,是不是?

    吴:是。

    师:就在老师眼皮底下,半天才看出来!(因个子小,该生坐在第一排)吴立彤,认识你,我同样很高兴。

    吴:于老师,您好。

    师:我说老师认识你很高兴。

    吴:我认识您也很高兴。(众笑)

    师:我听说你能歌歌善舞,是吗?

    吴:对。

    师:这不是不谦虚,叫实事求是。(众笑)你能不能当着大家的面,跳一跳或者唱一唱?跳也行,唱也行。你愿意唱还是愿意跳?

    吴:那我唱一首歌。

    师:唱一首歌。刚才同学们说什么来着?秀眉?(生说:秀顶)秀顶。老师们,(指着吴立彤的额头)这就是秀顶!确实有点像潘长江。这秀顶很讨人喜欢,刚才同学说了,是聪明的标志。吴立彤,你唱哪一段?(手摸吴立彤的头)

    吴:我唱《吹起我的小柳笛》。

    师:听好,《吹起我的小柳笛》。掌声鼓励一下。(带头鼓掌)

    (吴立彤轻松地唱完一段)(师生鼓掌)

    [评:课上到这里,使我们领略了精彩的口语交际。于老师利用借班上课这个机会,以打听两个学生为由进行的说话练习,突出了口语交际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有对象的,二是有目的,是一种需要,不是为说而说,无的放矢。]

    吴:我就唱一段好不好?

    师:好的。歌声真优美呀!而且落落大方,你们俩过来,咱们手拉手,请摄影师给咱们照相,今天我来实小认识两个好朋友,请给合个影。(于老师站在中间,蹲下和同学一般高,搂着两位同学。师生合影。)

    [评:于老师把“蹲下来看学生”的感人形象永远留在了学生心中,留在了听课老师的心中,也把他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生动地展现出来。这是对青年教师无言的教育。]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为于老师认识他们俩而感到高兴?

    生:是。

    师:于老师想念他们时,除了看照片以外,还可怎么办呢?

    生:请刚才两位同学留下地址给您,以后可以通信。还有,请他们俩有时间到徐州去做客。

    师:对,到我家里来。或者我到这儿来。我想请你们写一写他们二人好吗?我一想念他们,我就你们写的作文读一读,哪颗门牙掉了,哪儿长个美男痣,我一看就乐了。行不行?愿不愿意写我这两位好朋友?

    [评:创设表达的对象,明确表达的目的、意义,才能更好地激发表达的愿望,所谓“情动而辞发”。这样,就不是为写而写了,是“有为”而作了。在这里,写,也是为了交际。说和写都是为了交际,这就是“言语交际”的内涵。]

    生:愿意。

    师:愿意写我的好朋友王钟灵的举手。王钟灵,你看,不错吧,还有好多女同学愿意写你呢,你没想到吧!愿意写我好朋友吴立彤的举手。嘿,差不多,比写王钟灵的还多一些。(对吴立彤)也有男同学愿意写你呢,你真不简单呀。另外我也发现有些同学既不愿写他又不愿写她,那好吧,我再介绍两个人好不好?你们俩请回到座位上去。(于老师板书:孙悟空)认识吗?

    生:认识。

    师:愿意写孙悟空的举手。嘿,王钟灵、吴立彤、孙悟空一出来,我们的地位就下降了。(生笑)如果你不愿意写孙悟空,我再向你介绍一位,此人姓猪。(学生说:猪八戒)(老师板书:猪九戒)叫猪什么戒?

    生:猪九戒。

    师:对,不是猪八戒,而是猪八戒。认识吗?

    生:不认识。

    师:我告诉你们,猪九戒是猪八戒的弟弟。愿意写猪九戒的举手!只有一个。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天,有一个人问一名画家,画什么最难呢?画家说,画人最难。为什么?因为大家都熟悉,有一点不像都不行。画什么最容易呀?画家说,画鬼最容易,因为没有鬼,爱怎么画就怎么画,没有一个人提意见的。你想象中的猪九戒长的什么模样?是胖呀瘦呀,瘦得很厉害,像电线杆似的?那你就画呀。你愿意证他用什么兵器就画什么兵器,什么机关枪呀、导弹、巡航导弹,爱什么武器画什么武器,你愿让他穿什么衣服就画什么衣服,颜色你来涂,帽子你来设计。—愿意写猪九戒的举手!(举手的人较多)放下。如果你感到写吴立彤、王钟灵和孙悟空、猪九戒比较难,你可打开书,翻开课文“习作2”,请我的好朋友吴立彤读读习作例文《我的同桌》。(学生读)

    师:读得多棒!我的好朋友真了不起。听了后,再写我的好朋友,再写想象中的猪九戒,感到难不难?

    [评:这时读“习作例文”对学生有借鉴作用。]

    生:不难。

    师:不难,很好写。听好—第一,写真人,讲真话,不要编,是怎么加事就怎么写,长得什么样子就写什么样子。写想象中的猪九戒呀,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限制。第二,这次作文行画后写,或写好后再为自己的作文插图。

    [评:先画后写,或写好后插图,是于老师的创造。]

    师:如果你的文章写得好,插图画得漂亮,我就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图文并茂”。听说过这词吗?

    生:没有。(于老师板书这个词语)

    师:图文并茂,就是说文章写得好,插图画得好。这次看谁能做到图文并茂。愿意写的,先写后画;愿意先画的,画好后再写文章。不知你们现在有没有愿意写吴立彤的?有没有?不少。不知你们现在有没有愿意写吴立彤的?有没有?不少。不知现在有没有写王钟灵的?好。有没有愿意写我的?写于老师。(生举手)有两个。就请这两位写我。总而言之,你愿意写谁就写谁。

    [评:于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选择空间。少了些限制,就多了些自主;不了些要求,就多了些自由,完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师:写猪九戒的举手。我就知道你们喜欢写猪九戒。你怎么想就怎么画。请你到前面来,把你想象中的猪九戒画下来。(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画。于老师边看边说:猪九戒的舌头往外伸着,看样子很馋,身边还画了大西瓜……)

    师:同不们,画好了可以涂上颜色,然后把你画的写下来。(学生有的画,有的涂色,有的写作文,于教师巡视、指导,不时插话;他画猪九戒的耳朵是尖的,并且往上长,他想象的猪九戒脸很大……)

    [评:这些话听起来是不经意说的,实际上是为其他同学打开思路,当然对学生本人也是一种激励。]

    师:休息一会儿,下课休息五分钟。

    [评:《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于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众多写作对象,揭示了虚、实两种表达方式。可以先写后画,亦可先画后写。真正做到“鼓励自由表达”。这样就消除了学生怕作文的心理,达到“乐于作文”的目的。为作文插图,不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增加了趣味性,而且画也为写打下了基础。因为画的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画和写都是表达客观事物的,只不过手段不同罢了。这一做法,是美术与作文互相渗透的成功的尝试。成人读的报刊上都有图有文,小孩子的作文当然更应该而且能够做到“图文并茂”了。]

    第二节

    (上课后,学生继续写、画,教师巡视指导;于老师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特别关注。)

    师:绝大多数同学写好了。下面,我们请同学把写的文章、插图带来,把插图展示给同学们看一下,把文章读给大家听一听。先请写我的好朋友王钟灵的同学来。写好的,画好的都过来。

    (带学生到实物展示台前,出示一同学画的王钟灵像,这幅画,画得头大身子小。学生大笑)

    师:王钟灵,请站起来。你看了这幅画舒服吗?

    王:画就画吧,没事。(学生大笑)

    师:奕大度的。(学生笑)好,读读你写的文章。(学生读所写文章)

    生:(读)……王钟灵不仅是个爱学习的学生,而且还是个爱活动的同学。上课了,他常常和其他同学满头大汗地走进教室,因为,下课后全爱跳皮筋,所以上课时他总是满头大汗走进教室。

    王:老师,其实我并不爱跳皮筋,他怎么写我喜欢跳皮筋呢?

    师:刚才于老师说了,写真人讲真话。王钟灵喜欢跳皮筋吗?

    王:没有跳过。

    师:下课有时坐在教室看书,有时候没事不出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有时和同学做游戏

    生:他跳过,但次数不多。

    师:这样,把“爱跳皮筋”改为“有时候跳皮筋”;把“总是满头大汗”,改为“有时满头大汗”。行吗?好,接着往下读。

    生:(继续念)王钟灵头(师:“王钟灵”改为“他”)他头长着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

    师:他头上长着乌黑发亮的头发。

    生:他的眼睛大大的,(师插话:“他的”可以划去)一笑起来,嘴边露出一个小酒窝,(师插话:是真话)他的一颗牙齿掉了,(师插话:加上“可惜”)胸前挂着一串钥匙,左臂上有一个中队长的标志,上身穿了一件红色的衣裳,下身穿着一条黑色的裤子。脚上穿着一双白色的运动鞋,非常神气。

    师:这就是他笔下的王钟灵。王钟灵,你对他写的满意吗?

    王:不是太满意,但有的地方写得还是蛮好。

    师:好,画画还要再努力,90分;作文100分。(学生鼓掌。接着于老师又评讲了两位写王钟灵的作文,略。)

    师:谁来读读写吴立彤的作文?把插图也带来。

    (一学生上台,于老师先展示了她的画,学生赞叹。插图略)

    生:(读)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名叫吴立彤,今年九岁。个头小小的,忽闪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吴立彤有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有一颗门牙掉了,一笑起来就露出一个小黑洞。她头上扎着一根马尾辫,走起路来,小辫子一甩一甩的,好玩极了。

    师:好,就这后面一句话,应得10分。这一句话写得非常生动。请把这句话再读一遍,让大家听听。

    [评:于老师总是忘不了找学生的亮点,及时表扬鼓励。]

    生:(读)她头上扎着一根马尾辫,走起路来,小辫子一甩一甩的,好玩极了。(师插话:“好玩极了”可改成“好看极了”。你玩,她可能不愿意。[生笑。]当然,感觉着“好玩”是可以的。)她穿着一件白色的裙子,左臂上有一个中队委的标志,下身穿着一条咖啡色的裤子,脚上穿着一双黑色的皮鞋。吴立彤能唱歌,歌声十分动听。

    师:你写得非常具体,得200分。画画得好不好?

    生:好!

    师:画100分。谢谢你给我们写了一篇好文章。再看看他(指另外一个学生)画得怎么样?(图略)

    师:马尾辫翘得更高。他画得多漂亮。请读一读作文。

    生:(读)我有一位同学,她的身材瘦瘦的,头上扎着一个马尾辫(师插话:一条马尾辫),她的眼睛大大的,非常神气,鼻子下面有一张樱桃小嘴,她胸前戴着一条鲜艳的红领巾。上身宣传科丰白色的裙子,左臂上还戴着一个中队委标志。吴立彤的裤子是咖啡色的,脚上穿着一双乌黑的皮鞋。吴立彤喜欢(师插话:可用“她“)她喜欢跳舞、唱歌和朗读课文,她跳舞的时候,小巧玲珑的身子一圈一圈地转着,非常美。

    师:吴立彤,你满意吗?

    吴:满意!

    师:好,200分!画给100分。请回到座位上去。

    生:谢谢老师!

    师:不用客气,真有礼貌1有写我的吗?(一生举手)请你来。画是次要的,文章是主要的。请出示画。(同学鼓掌,众笑。图略)

    师:像不像我呀?

    生:有点像。

    师:戴眼镜,表情也像我,皱纹画得很像,只是画少了,我的皱纹比这还多,我知道,画多了怕我难过。(笑声)看你怎么写的,读吧!

    生:(读)于老师虽然六十多岁了,但是看上去非常年轻。

    师:看上去年轻,实际不年轻。“看上去”这个词用得非常恰当,非常好。加10分。

    生:(继续读)今天我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你知道我怎么这样高兴?原来今天我要和于老师交和我们谦逊许多话。上课了,老师要我们画画,我就把于老师画了下来。

    师:于老师要你画,你就画了下来。你是美术高手呀!你不要紧张,于老师给你撑腰(该生读作文时声音有些发颤),读。

    生:我写的时候,认真地看了于老师一遍。

    师:认真地观察。

    生:我发现于老师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

    师:你现在才发现,刚才没发现?(生笑)

    生:于老师眼睛虽然不大,但很有神。

    师:眼睛虽然不大,但是很有神。这样写,我听了就舒服了。你很会说话,谢谢你。

    生:于老师的嘴巴也很大。(笑声)

    师:说的是真话。

    生:于老师和我们说话的时候,非常慈祥。我想,于老师如能天天给我们上课那多好呀!于老师上课既幽默又生动,我永远也忘不了那次(师:应改为“这次”)作文课。

    师:谢谢你。这个小朋友语言很通顺,写得很真实,小眼睛、大嘴巴。200分。画也画得好,200分。画也画得好,200分。加上刚才加的10分,一共410分!(从笑)看我的模样(指学生的画),是一位多么慈祥的老人。(笑声)谢谢你。

    生:谢谢于老师。

    师:你(另一位学生)也写我的,不是小眼睛、大嘴巴吧!读一读看。

    生:于老师是全国最有名的特级教师,(师插话:把“最”字划掉。没有最好,只有比较好。)于老师的头发有些白,(师插话:几乎全白了,没有关系,请说真话。)于老师的头发几乎全白了,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于老师讲课生动又有趣(师插话:生动有趣,可把“又”去掉),我想,要是星期四的作文课,他都能给我们上那多好呀!可惜他太忙了。我喜欢于老师。

    师:是吗?我也喜欢你。你说真心话,于老师高兴,给你200分。这像画得太年轻了,是吧?(出示图,众笑)头发多黑呀,你是不是希望我把头发染黑,显得年轻一些?(众笑)画150分。(图略)

    生:谢谢于老师的——

    师:什么?

    生:谢谢于老师的高分。

    师:你真不得了呀,得了350分。你的呢?噢,你是写猪九戒的,读吧!

    生:猪九戒要出门,临走时,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我去春游了。又往前走,看见一个大西瓜和一个大西瓜和一个大馒头,他不知道先吃哪个好。正好,他哥猪八戒回来了。他看到弟弟准备独吞美食,就和他打了起来,(师插话:他们为西瓜打了起来。)这时一只狗走过去,把所有的食物衔走了。猪九戒气得以后再也不出去春游了。

    师:两人打起来,食物被狗抢走了,这叫“蚌相争,渔人得利”。你是个小作家,可以写童话。作文300分;画100分。怎么样?

    生:其实于老师过奖了。

    师:不过奖,于老师从心里喜欢你写的这篇童话,真是非常有趣的童话,于老师喜欢你。——请你过来(另一学生),你画的画呢?(图略)

    师:这幅画很有意思。你们看,他想象的猪九戒是个足球名星,看!身材长得多苗条。听听他怎么写的。

    生:(读)你们听说过猪九戒吗?他是猪八戒的弟弟,是个世界超级球星。要是球迷们碰到他,就会请他签名、拍合影照。(师插话:球迷请他签名和他照相。)他戴着一顶黑帽子,一对大耳朵像两面三把大扇子,两只大眼睛总是爱东瞧瞧西望望。生笑)穿着一身白色球员服,上衣上印有“A”字英文字母,脚穿一双蓝色球鞋,手上拿着一只足球,像是要出场比赛的样子。同学们要想看到他,就在比赛场上等着他。

    师:球迷一看他要出场,都到比赛场上去了,精彩的比赛就要开始了。写得很好,再写续集,看看赛场上的猪九戒表现得怎么样。你的画得200分,是最高分,请回以座位上去。政治家愿意读的吗?你来吧!看看你的画。这位猪九戒手拿扫帚,扫地的工具。(边说边出示画,图略)

    生:(读)小朋友,你们认识猪九戒吗?他是猪八戒的弟弟,他非常爱劳动,长得胖胖的,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怪眼睛,鼻子像猪八戒的鼻子,他的嘴比猪八戒的嘴还大,耳朵尖尖的,它的帽子上写着“猪九戒”三个字,他有一个胖胖的身子和一双长长的手,还有一双短短的腿,(师插话:改为“短短的两条腿”。)这就是猪八戒的弟弟猪九戒。他不像哥那么贪吃,他非常爱扫地,一个操场三下两下就扫干净了,(师插话:好大的本事!)妈妈每天做家务,只要请他帮忙,他就来了。

    师:你写的猪九戒多么勤劳。好,400分!同学们,把你们的画给我(学生纷纷抢着把画给于老师),太棒了。(出示同学的画)文章是你写的,画也是你画的,这叫“图文并茂”。我把它们带回徐州去。什么时候想我的好朋友了,想三(1)班的同学了,就把你们的画和作文拿出来看看。谢谢大家!

    [评:于老师采用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可以说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宗旨。在评价过程中,于老师强化学生写真人真事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在于老师的教学中,做人与写文真正融为一体了。]

    师:课上下来,你们对潘老师摩拳擦掌话信不信?

    生:信。果然名不虚传,您的课有趣极了。

    师:有什么话对我说?

    生:我想问一下于教师,您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师:我等会儿告诉你。

    生:我非常敬佩您。

    师:我也非常佩服你,佩服你能说会道。

    生:欢迎于老师下次再光临我们实验小学,给我们上课。

    师:谢谢价钱,有机会我一定来。

    (下课)

    [总评:这两节“言语实际表达训练”课,告诉我们的东西是很多的。第一节,是口语交际。学生为什么说得这么好,师生之间的交流为什么这么融洽?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和谐。听于老师的课的人都强烈地感受到,于老师身上没有一点师道尊严,他和学生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很高的教学境界。

    二、于老师关于引导、启发和激励。他能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最突出的感受是,他即使不说什么,只要看着他的企盼的眼睛、他的和蔼的表情,学生也愿意说,也敢说,也会说。

    三、他的要求不多,也不高,或者说,根本没有什么要求。一定要学生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学生可能就不会说了,不敢说了。第二节课是写,是“书面交际”—因为老师有要求,要“带回去看”。这节课的要求也很少,只是说:写真人,讲真话;写想象中的人,怎么想就怎么写。

    还有,可先画后写,或者写好了,再插图。要求少了,学生张扬个性的空间就大了。于老师对学生、对小学作文研究得够深的了。于老师与时俱进的探究精神令人钦佩。

    【于永正三年级作文教学实录】

  • 《二年级作文课教学实录》
  • 二年级作文课教学实录

    教师通过教学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二年级作文课教学实录,欢迎阅读参考。

    师:同学们好 !

    生:老师好!

    师:有的同学微笑地看着我,所以,我特别愿意听同学们的问候,还想再听听,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这个词是个泛指,可以向我问好,也可以向台下这么多的老师问好,转过去,再一次微笑地看着他们,再问一声好!

    生:(转向全体听课老师) 老师好!

    师:( 鼓掌走向一学生)哎,没见过我,对吧!猜猜,我姓什么,多大岁数,孩子跟你们多大距离,年龄?

    生:30。

    师:30,稍微年轻了一点。你妈妈多大?

    生:36。师:36。再猜猜我多大,(指脸)我相信你善于去观察,找到感觉。生:37。师:37。祝贺你,我老了一点点,(问另一学生)那你猜猜我多大岁数?

    生:35 师:35。小了一点点,(拍拍学生肩膀)我跟你的妈妈是……

    生:同样的。师:同样的,36岁。我就像你们的妈妈一样,妈妈爱你们,当然我也爱你们,我和我的孩子是朋友,当然和你们也就是……

    生:朋友。

    师:朋友见面,分外亲切,是吗?我相信今天我们的历程,将给你的生命历程留下深深的印记,我们也会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难忘的痕迹。那么好,我们做这样的一个小练习,每一个人,包括窦老师,包括听课的老师都找到这样的感觉。把手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师示范,两手交叉放在肩膀上,闭上眼睛)对着自己的心灵说:“我很棒!”

    生:(安静)

    师:(鼓励)大声说出来,我很棒!

    生齐:我很棒!

    师:我真的很棒!

    生齐:我真的很棒!

    师:我真的真的很棒!

    生齐:我真的真的很棒!

    师:有的同学在大声地呼喊,你的灵魂受不了,你的心灵该发颤了,平心静气地用你的声音重重地敲击在你的心灵上。重复地把这三句话完整地来一遍。

    生齐: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真的真的很棒!

    师:找到感觉没有?生:找到了。

    生:找到了,我非常自信。

    师:你呢?生:我也找到了,我也非常自信。

    师:所以你刚才挺会用词,加上个“也”,坐下吧,(面向全体)你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感受,那么真的……

    生齐:很棒!

    师:真的真的——

    生齐:很棒!

    师:再给你的同桌来一份自信和祝福,拍着你同桌的肩膀,微笑着俩对俩,祝福他们。

    师:(引)你——

    生齐:很棒!

    师:你—— 生齐:真的很棒!

    师:你—— 生齐:真的真的很棒!

    师:我也想让你们夸夸我,夸夸台下的老师们,让我们也找到我们的感觉,行不行?

    生齐:行!师:来,竖起大拇指(师竖大拇指示范),可以这样,可以这样,可以这样,都可以。这样,来,来,给我们感觉,想对谁说都可以。

    生齐:(竖大拇指,对着想说的对象)你很棒!你真的很棒!你真的真的很棒!

    师:(竖大拇指)我们大家都真的真的真的很棒!就带着这种感觉,让我们一同走进(出示多媒体画面)。

    生齐:昨夜星辰。

    师:出现了这样的一个乐章,你有怎样的体会?“昨夜星辰”你联想到些什么?

    生:我联想到昨天晚上星星一定很多,很美。

    师:这样很可爱,还有吗?来,还有没有,

    生:我联想到昨天晚上并不是很多星星。

    师:满天的一眨一眨的没完没了的星星,自然有它自己的内涵和意境,还联想到些什么?难道仅仅是昨天晚上出现的星辰吗?

    生:我想到我童年的美好回忆。

    生:我想到更多的星辰,每天晚上都有。

    师:还有吗?

    生:我想到了我的朋友们。

    师:是呀,你以往学习的一些伙伴们,你以往经历的所有的事情,就像那天上一眨一眨的星星,伫立在你人生成长的旅途上。那么,咱们就把这么多璀璨的、数也数不清的你人生经历的那颗星星缩小缩小,定格在我们最近几天所经历的昨夜星辰上。比如,就在上一个星期日的这个时候,或者清晨最早的时候,是4月5日

    ——

    生:清明节。

    师:清明时节——

    生齐: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在那个时候,我们会送去对故去的亲人、对牺牲的烈士们的问候;过元宵节、过元旦、过新年、新春,我们都会送去对老师的——

    生:问候。

    生:就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那天正好是我妈我娘的生日,我就送给她一束非常美丽的鲜花,还送给她一个大大的蛋糕。

    师:是花钱买的吧?

    生:是的。

    师:是零用钱省下来的吗?

    生:没错。

    师:多么有孝心的孩子,

    生:谢谢老师!

    师:哎,激动了吧,好一个爱妈我娘的孩子,你们也都是爱妈我娘的——

    生:孩子

    师:是呀,我们不关问候妈妈,我们还问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吗?我相信,你们不光用你们的语言捎去你无尽的感激和爱戴,你们也会用你们的行动来表达你们的问候。你用零钱去买鲜花,可能你有特殊的经历和记载。今天窦老师想带给大家一份特殊的小礼物,这个小礼物呀!物美价廉,也许你能把它介绍给你的姥姥、姥爷、亲人,朋友,还有包括你的老师们,让它带去你对他们的问候。那么大家看,是什么呢?(出示多媒体画面)。没有认识的吧?谁认识?

    生:捶捶乐。

    师:看把你乐的。哎,他说对了,就叫——

    生:捶捶乐。

    师: 谁到前面 ,把这几个字写一写,谁敢到前面把锤字写一写?你来,好,我们大家跟着他来写写看。(生上台写)

    师:一起跟着说说,写得正确吗?

    生:正确。

    师:你很棒!你领大家读一读这个题目。

    生:(领)捶捶乐。

    生齐:捶捶乐。

    师:她这样读你爱听吗?捶捶乐。你爱听吗?你再读读,看着这个字你心里体会,不用讲这个捶什么意思,你用你心里的感受读。

    生:(领)捶捶乐。

    生齐:捶捶乐。

    师:这样你愿意听吗?

    生:愿意。

    师:你再看着这个词,也许和你刚才的味又不一样。

    生:捶捶乐。师:乐!——你听,咱们再读。

    生齐:捶捶乐师:(指生)这是她读的滋味,就这个锤,这个乐,我找同学再读,读你自己的滋味。

    生1:捶捶乐。

    生2:捶捶乐。

    生3:捶捶乐。

    生4:捶捶乐。

    生5:捶捶乐。

    生6:捶捶乐。

    师:用自己的滋味来读,捶——

    生:捶乐。

    师:顾名思义,捶捶就——(师笑)

    生齐:乐!

    师:那么,它怎么不说“敲”呀?你说这“捶”和“乐”有什么区别?

    生:“捶”比较轻点。

    师:所以轻轻敲就怎么样?

    生:乐!

    师:真好,你再读这个词,你味又不一样了,不信你再读读。

    生:捶捶乐。

    生:捶捶乐。

    生:捶捶乐。

    师:哎,好了,再读。

    生齐:捶捶乐。

    师:(出示捶捶乐实物)来,用眼睛观察观察,说说吧,你看到了些什么,怎么看的呢,就怎么说,我们六年级的同学我相信,我们可不用再讲什么顺序呀,这些方法,你根据你自己的观察习惯,说出来。

    生:我看到了上面是一个蓝宝石一样的球,下面很像一个像是帮人抓痒的手,中间是一个柄子,这样就把两个分散的物体连接起来了。

    师:不错,来(鼓掌)多会观察呀,我发现她多有顺序!没有人教她,她自己却有顺序地观察来讲,而且抓住重点来讲,不该讲的就不讲,我也尊重她。(指其他学生)还想再说说吗?

    生:我看到了一个弹簧。

    师:嘿,也许会抓住这个最关键的,你就会想,哎哟,这个地方为什么会搁个弹簧?是不是呀?

    生:是。师:所以呀,我也尊重你,咱们大家也尊重你,她观察抓住最关键的'地方来说,也可以,还有补充吗?生:我看到球和弹簧之间有一个托住的。

    师:好,坐下,太好了,亲爱的同学们哪!这个小小的捶捶乐呀,就是我的一个朋友王叔叔开的保健品商店的一个最便宜的一个保健品。于是呀,我就在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爱心,我们不是非得要帮王叔叔推销这个产品。但是,我们觉得,我们可以拿非常有意义的实用的东西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然后王叔叔在我临走要到咱们武夷山,你们是哪个学校的呀?

    生:实验小学。

    师:实验小学。我说呀,我要到武夷山去。他说,哎呀,武夷山正是旅游的区,而且武夷山那地方的孩子们你跟他们交流的时候,你不妨向他们介绍介绍我这个产品,我一听,这个忙,咱能帮,咱们帮着介绍就是来了解了解它,也有利于我们今后我们对待别人,我们帮助别人,付献我们的爱心,也是可以的。所以我就说,行啊,拿来吧!他说呀,那就拜托窦老师,帮我介绍介绍,你们看,这个捶捶乐呀,有一份它们写的说明书,他们公司写的(出示多媒体画)来,让我们“慧眼识文”。看看他着说明书讲的都是些什么?好,同学们,就在刚才,短短的时间内,5分钟前,我发给了你着份说明书,看谁在短的时间内迅速的捕捉到说明书的信息,两个人一份,个别同学没有,把你获得的信息和大家做一交流。

    生:(读说明书)。

    师:好,说说你读了这份说明书,你获得了怎样的信息,了解到些什么?

    生:捶捶乐的作用是可以舒筋活血,可以治半偏瘫、关节炎、头痛、失眠等症状。

    师:你说的这些是讲它的什么?

    生:作用。

    师:这都是作用吗?

    生齐:适用范围。

    师:(对刚才回答的学生)你再说一遍。

    生:适用范围。

    师:再说一遍。

    生:适用范围。

    师:比如,(指屏幕说明书)我们看这里也行,看你手里那份资料也行,通过它的读物我们了解到这份说明书有一部分写了它的适用范围,是吗?我们一起来聊聊,适用范围,能治——

    生:偏瘫。

    师:学名是偏瘫,我们口语,生活中的语言叫做——

    生:半身不遂。师:还能治——

    生:关节炎、头痛、失眠等。

    师:这个等是什么意思?

    生:还有很多。

    师:哦,同学们真了不起,那么通过我们大家的读书,这份说明书,我们迅速地能捕捉到它的适用范围,迅速地捕捉到这样一个关键的信息,这是很好的阅读说明书的一种方法。太好了,我们再说一遍,啊,这个适用范围,能治——

    生:偏瘫、关节、炎头痛、失眠等。

    师:很好,还有吗?除了他阅读获得的这份信息。

    生:我还懂得捶捶乐的作用,捶捶乐它可以调节神经功能,增强身体抵抗能力,以及舒筋活血等作用,特别是对某些常见的多发病症有独到的治疗效果。

    师:好不好?

    生:好!

    师:好,给这些同学掌声。

    生:(齐鼓掌 )

    师:好的,你坐下,他知道了它的作用,我们就能有必要运用它去怎么样发挥这个作用。同学们,为了强化它,咱们一起再聊聊,用捶捶乐敲击身体各关节、肌肉及相关穴位,就能调节——

    生:神经功能,增强身体抵抗能力,以及舒筋活血等作用,

    师:特别是对——

    生:某些常见的多发病症有独到的治疗效果。

    师:这篇说明书就讲了这两个作用吗?讲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吗?作用、范围,还有什么?一起说说,这位举手的同学。

    生:使用方法。

    师:使用方法,你看,分成了几部分来写的。

    生:两部分。

    师:作为六年极的同学,我相信你一能概括,哪两部分?你就用两个字概括,或用一个词组列个小标题,第一种情况是什么情况下?

    生:无病。

    师:OK,OK,太棒了,太棒了。另一个是——

    生:有病。

    师:一句话,就是有病的时候是吧?再聊聊,再聊聊,有病的时候怎样,无病的时候怎样?

    生:(交流)

    师:(指生说)好。

    生:无病的时候,先捶打全身,操作时主要用腕部用力,捶的力由轻而重、速度由慢而快,或慢一阵,快一阵地交替进行,捶打10分钟后,再锤打2至3次,20到30分钟,这个有点像那个阿是穴。

    师:阿是穴我不懂啊!

    生:阿是穴就是你关节痛,然后你就拿针刺到那关节上去。

    师:这类方法是相通的是吧?好的好的,讲完了吗?你刚才说的,腕部用力怎么用力,

    生:(举起锤锤乐敲背部,背向大家)

    师:高高地试试,举起手,让同学们都能看到,到前面来,表演一下,腕部用力怎么用力?你拿到前面,把手拿到前面试试,可以吗?面对大家试试,可以吗?不可以,要不要让个同学帮你?

    生:(试)。

    师:啊,腕部用力。通过他俩的观察,我们终于明白了在哪儿用力,来,我们都试试,这个同学拿到这(中部)合适吗?

    生:不合适。

    师:那这个同学拿到这(中上部)合适吗?(指另一生)太往上了,就不合适了,灵活度不够,杠杆太短了,就会影响它,我们一起试试。(生试)

    师:好好好,请回,请回,明白了啊,真好,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我们明白了它的方法,你们别小看这么小小的捶捶乐。还挺复杂,无病的情况下怎么用,还有有病的情况下怎么用。这一份说明书啊,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觉得它怎样?

    生:我觉得它很有说服力。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介绍了捶捶乐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还有作用。

    师:哦,那也就是写得很——

    生:详细。

    师:哦,可以可以,你很会评判,王叔叔听了该多高兴。

    生:我觉得这份说明书写得相当不错,它写出了适用范围、使用方法、还有作用。这样,让人们一看就懂,就知道捶捶乐它有什么作用。

    师:一目了然。哦,作用,冒号,方法,冒号,然后是——

    生:适用范围,冒号。

    师:哦,是,你这个方法也是不错的,还有没有,像这个同学说的,有说服力。写的还很细、很美,真实,是吗?有病的时候告诉你用几分钟,没病的时候用多少分钟,怎么样由慢到快,怎么由快到慢,交替进行,综合一句话,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个说明书写得还是怎样?比较真实(板书:真实)没有浮夸的迹象是吧?但是同学们,你说,王叔叔啊他就对这份说明书他不满意,他跟我探讨过,因为我也教语文,他跟我说过,他说我呀,到了许多国家,到过美国,到过澳大利亚,还到过德国,因为我是做生意的商人,我呢,也是搞这方面保健医药商品的,所以我特别留心观察那里的说明书,他说我发现在国外的说明书呀,它写的时候,都不像中国的说明书,都是千篇一律的。作用,冒号,方法,冒号,范围,冒号,当然,像你说的很简洁,可是他就说,我总觉得千篇一律就意味着僵化,就意味着模式,就意味着死板。于是他说,你能不能帮我这个忙呀,我也上网查过,你看我终于查到一条信息,在意大利,,所有的药品,医药保健品,它们在上面的说明书呀从来不像我们这样写,你吃什么药,一顿吃三粒,有什么病人要注意,要不然你就出危险,写得是很简单,很见简洁。但是意大利的说明书它就有最突出的特点,它都用诗歌来写,尤其是对患癌症、患非常严重疾病的那些药品,上面的说明书,它都用非常优美的语言,激发这个人吃吧,吃吧,快吃吧,吃了你就好了。(生笑)

    师:然后,这个人他看了这个说明书越看越想看,越看越想——

    生:吃。师:心情还好,哎呀,这个地方,这个方面我觉得对咱们真的有触动,作为21世纪的同学们,我们觉得说明书难道非得就用这么一种方法写,我们就没有别的可以写的?你说王叔叔,你说人家多有经济头脑,还有文化头脑。我一想,嘿,就给我们着武夷山,邵武六年级的同学们提供锻炼、创造的机会,我们就这样大胆地想象和驰骋,在不违背,在这样真实的前提下,我们怎么能给它改编、创造,一份说明书,能让大家越听越爱听、越听越想听。唉,我相信你们,所以,你们保证能行,因为你们真的——

    生齐:很棒!

    师:你们真的真的——

    生齐:很棒!

    师:前后桌商量商量,看看有怎样的创造。

    生:(前后桌讨论)

    师:(巡视指导)好的好的,来来来,我走了几个座位,我听到的这样的想象和创造。其实,我相信,只要是你想的,只要是你创的,都有你的根据和理由,都是值得我们大家欣赏的。来,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大家一起和你共享你的这份创造和创意。来,谁试试?

    生:我想把这个捶捶乐拟人化,让它自我介绍。

    师:掌声。生:(鼓掌)

    师:用第一人称的方法,你想怎么介绍?举个例子。

    生:比如说,我是捶捶乐。然后说我有什么作用。

    师:看起来就亲切了,拟人化了,把它当人来写。好!还有吗?

    生:我想用对话的形式,这样的话,捶捶乐进入普通家庭,进入社会,在大家的生活中,大家能够接受,这样捶捶乐就会使更多的人接受。

    师:掌声祝贺。

    生:(鼓掌)

    师:她说采用对话的形式,举个例子,比如——

    生:你这几天活得怎么样?

    师:活得这么样“活”这个词不太合适。

    生:我这几天天天头痛、失眠、,你能不能帮我治治这个毛病?

    师:你呢?生:我会说,那你可以用捶捶乐呀!

    师:哦,明白了,一个是老李、一个是老王,你俩刚才进入生活化,让他用生活的语言,情不自禁地把这点盐给装进去了,炒点菜,连汤带水地让老王和老李都吃进去了,说明也明白了,很好,很好,坐下,掌声再次祝贺!生:(鼓掌)

    师:还有没有?

    生:我觉得现在老人家的了疾病会比较悲观,我如果把这些使用方法录到一盘磁带里头,然后用山东快板,当里个当,当里个当,老人家会比较爱听,会比较容易接受。

    师:怎么就不可以呢,配上一盘。还有吗?

    生:我觉得可以用一首歌唱出来。

    师:哦,创作一个歌词,编一首歌,把那说明书放里头。完全可以,掌声祝贺!还有没有?

    生:可以编成顺口溜,那样又好听又好记。

    师:是像打油诗那样,把它押成顺口溜。好的,一会儿就等着你们的创造,同学们,你们真的很了不起呀,我们看,还有的同学刚才像我说的那样,我们有的时候也不妨画上一个——

    生齐:图。

    师:哎,图文——

    生齐:并貌。

    师:(画面出示图)也让他来看着图说一说。比如说,头痛,我们就敲——

    生:(看图说)太阳穴和凤池穴。

    师:失眠呢?

    生:身柱。

    师:膝关节呢?

    生:膝关。

    师:对了,这也是一种——

    生:方法。

    师:挺好,刚才有个同学知道了没说,很好,这也是一种方法,那么,通过刚才大胆的创造,送给你们一句话(出示多媒体画面),你们已经把这个说明书——

    生齐:锦上添花。

    师:好的,一会儿就让我们真的动起手来,锦上——

    生齐:添花。

    【二年级作文课教学实录】

  • 《想象作文的课堂实录》
  • 想象作文的课堂实录

    导语:同学们,今天这节作文课老师和你们共同完成一篇作文的构思,要求同学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依据老师的提示大胆设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想象作文的课堂实录,欢迎阅读参考。

    想象作文的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展开大胆而又合理的想象,并通过讲述和表演表达出来。

    2、使学生通过表演体会角色的心理变化,学会组织语言,并通过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大胆而又合理地想象。(重点)

    2、在表演中体会角色的心理变化。(难点)

    三课题来源

    双休日,在老家逛街,一卖服装的浙江老板娘要给当地的派出所写一封感谢信,不会写毛笔字,我代为其写,老板娘为表示感谢,送我一件衣服。那两天我一直在苦苦的思索如何给学生上一堂想象的作文课,突然间,我茅塞顿开,可以以此为课题,买衣服,送衣服,让学生大胆的想象服装店的老板娘为什么要送衣服给老师。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件新棉袄,时髦墨镜,摩丝。(教者边讲边展示这三样东西。)有谁知道老师带它们进入课堂目的吗?

    生1:老师难道想要打扮打扮变得更时髦。(课堂短暂的沉默后,一女生举手站起来犹犹豫豫地说。)

    生2:这是一堂语文课,难道我们马上要学的语文课跟衣服有关吗?(一男生也很不确定地说。)

    学生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但都是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所措。

    师:小朋友们肃静。(课堂慢慢的安静下来。)小朋友你能把你们现在的心情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并写到日记本上吗?

    生:能!

    师:打开你们的日记本。(学生拿起笔在日记本上忙碌起来。)

    师:那个小朋友站起来读读。

    生1:今天语文课,顾老师带来一件时髦的新棉袄,一副时髦的墨镜一瓶时髦的摩丝,顾老师想要干什么,难道他想把自己打扮成时髦的帅哥,或者把我们小朋友打扮成时髦的小帅哥和小美女吗?(学生哄堂大笑。)顾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拭目以待。

    生2:今天语文课,顾老师没有带语文书、备课笔记,甚至连一张白纸也没有带入教室,只带来一些时髦的衣服和化妆品,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顾老师你想干吗?

    设计思路:

    学生三年级刚开始接触作文,普遍存在恐怖心理,新课导入不告诉学生这堂课是作文课,而是通过三件道具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到好奇,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其实学生在日记本上忙碌的写文字,文字虽然不长,但都通顺并能真实的反映自己当时的心理。就是在暗示学生写作并不可怕,只要你用心写就能写出美妙的文字。同时为下面的想象写作埋下一个良好的伏笔。)

    2、启发想象:

    师:看这件新衣服,前几天顾老师逛一家服装店,过了一会儿服装店的老板娘竟然把这件衣服送给了顾老师,这是为什么呢?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面板书买衣服,送衣服。

    (生积极地思考,但却不敢举手,教室里又出现短暂的沉默。)

    师:大胆地猜,猜不出来无所谓,这样吧,谁的猜想大胆而又合情合理,老师把这副时髦的墨镜奖励给他。

    生1:服装店的老板娘是老师的亲戚,所以送给老师一件衣服。(一男生打破沉默,大胆的举手。)

    师:很好,肯去想象,值得表扬,有哪个小朋友的想象更大胆一点的。

    生2:服装店的老板娘喜欢上了顾老师,所以送给老师一件新衣服。(学生又一次哄堂大笑。)

    师:你的想象真大胆,这个答案我喜欢,老师想问你,服装店的'老板娘年轻吗?(刚刚笑完的学生又笑了,教者及时地表扬了学生后,为了让课堂气氛再上一个台阶又调侃了一下。)还有大胆的答案吗?

    生3:服装店的老板娘是老师失散多年的妈妈。所以送给老师一件衣服。师:你的想象很合理,但是老师家里头有妈妈!

    生3:不对,老师你家里头的妈妈是你的假妈妈,而这个服装店的老板娘才是你的真妈妈。

    师:这是为什么呢?(教者哑然失笑。)

    生3:很多年前,老师刚刚出生,然后老师的爸爸妈妈发生矛盾离婚了,后来老师的爸爸又结婚了,这件事情老师的爸爸从来没有跟老师讲过,所以老师并不知道。

    (学生笑得更欢了。)

    师:你的想象也太大胆了。(教者哭笑不得,但同时也暗暗的佩服现在的孩子,他们的想象不但大胆而且还很曲折。)还有大胆的答案吗?

    生4:老师帮老板娘抓了一个小偷,然后服装店的老板娘送给老师一件衣服。??

    学生每报出一个答案,教者就在黑板上面板书一个答案,学生汇报完,教者及时进行点评,哪些答案想象大胆,哪些答案想象合情合理,哪些答案想象既大胆又合情合理。

    【想象作文的课堂实录】

  • 《想象作文课课堂实录》
  • 想象作文课课堂实录

    导语:我们很多的时候都会写想象作文课课堂实录,但想象作文课课堂实录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作文课老师和你们共同完成一篇作文的构思,要求同学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依据老师的提示大胆设想,尽量做到巧妙、新颖,但必须符合生活实际,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下面请看银幕:

    (教师打开投影器,银幕上出现一棵折断的杨树,它倒在公路的一侧)

    师:请问这棵树为什么折断了?

    生1:是狂风刮断的。

    生2:因为树被虫子蛀过,所以风一吹,它就断了。

    生3:因为发生了交通事故,汽车把树撞断了。

    生4:因为有人偷树,乱砍乱伐。

    生5:因为有人盖房子,在树上拉钢筋拉断的。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想出了这么多原因。咱们选择其中的哪一种来写更有意义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2分钟,然后我找两个代表回答各自的选择,并说出选它的理由。(教师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2分钟后开始提问)

    组1:选狂风。因为现代人不注意保护生平衡,造成环境恶化、气候异常。今年春季的沙尘暴现象,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我们选择狂风来写,就是想通过作文来告诫人们应该提高环保意识。

    组2:选交通事故。我们认为交通事故和我们的生活比较贴近,平时见到的和听到的都很多,写起来比较容易。况且通过写作文也可以增强我们的安全意识。

    师:两组同学的选择都很典型,理由叙述得都很充足。我们今天暂且选择第二组同学的说法,请同学们带着我提出的问题,围绕交通事故展开想象,注意贴近现实,生动、灵活,富于教育意义。

    我的第一问题是:这起交通事故是怎样造成的?

    生1:违章驾驶造成的。

    生2:酒后开车造成的。

    生3:雾大路滑造成的。

    生4:汽车发生故障造成的。

    师:好,我们选择酒后开车,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更具教育意义。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司机为什么会酒后开车?

    生1:他和老朋友聚会喝了酒。

    生2:拉着领导去办事,替领导喝酒。

    生3:遇上了不顺心的事,借酒消愁。

    生4:因为开车给人娶亲而喝酒。

    师:同学们列举的原因都是很有可能的,这里老师认为采用第四位同学的说法故事性更强一些。假设在娶亲返回的路上,喝了酒的司机因为雾大路滑,没把住方向盘,汽车撞向路边的.一棵树,酿成了一场车祸。下面请大家想想,除了司机,车上还有些什么人?生1:新娘和新郎。

    生2:还有伴娘。

    师:那好,就确定车上还有另外这三个人。同学们再想一想。粗粗的树干都被撞断了,那么车上的人会怎样?

    生1:都没有发生意外,司机踩了急刹车。

    师插问:那么为什么树会断呢?

    生1:因为树被虫蛀过,轻轻一撞树就断了。

    生2:全都不幸被撞死了。

    生3:新娘、司机不幸遇难,伴娘受了重伤,新郎没事。

    师插问:为什么你会这样想?

    生3:谁叫他让司机喝酒了,应该让他活着,失去新娘的痛苦是他应受的惩罚。

    师:好,就依你。那么车是怎样撞到树上的?当时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都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5分钟后,选代表回答。

    (学生按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组1:司机脸通红,边开车边与新郎开着玩笑,车忽左忽右,速度越来越快。

    组2

    :新娘和伴娘吓得直嚷:"开慢点!"司机夸着海口:"我的驾驶技术是一流的,放心吧,保证不会出问题。"

    组3:新郎穿着笔挺的西服,戴着红花,殷勤地给司机敬烟,他也担心会出事,满脸含笑地问:"没事吧,师傅?"司机回答:"咱是不是好弟兄,连我都信不过?绝对没事。"组4:新娘和伴娘仍然不停地叮嘱司机,司机却毫不理会。

    组5:由于雾大路滑,加上司机的手不听使唤,车猛然向路边一棵树上撞去,悲剧随之发生……

    师:好,请同学们再讨论一下,新娘与司机为什么没能活命,而新郎与伴娘却脱离了危险?

    (学生分组讨论3分钟,然后回答)

    组1:司机挤在方向盘与座位之间,新郎在司机右侧,撞树的一刹那,将一个大提包放在头上才幸免于难。

    组2:车翻倒在路旁,新郎从车窗中爬出来,打碎后面的玻璃拉出来一个女人,随后油箱爆炸起火……

    组3:新郎看了看拉出的女人,天哪!不是新娘而伴娘!

    师:好,我现在知道司机和新娘如何遇难了,那么新郎此时又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独立思考3分钟,然后回答。

    生1:新郎忙拿出手机,拔打122。几分钟之后,交警赶到现场,他们扑灭车上的大火,打开车门,抬出新娘和司机,看他们是否还活着。

    生2:他们都已经死了。新郎抱着新娘的尸体失声痛哭:"是我害了你啊!"

    师:很好,我给同学们加上一个细节;在车翻之后,后备箱中的酒同时被甩出车外。教师补充这个细节的目的是什么?

    生1:更加明确地指出,发生车祸,酒是罪魁祸首。

    生2:是让读者明白:酒有时候会酿出悲剧来。

    师: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结尾应该写些什么?

    (各小组继续讨论,然后回答)

    组1:新郎将酒瓶砸在地上,哭着喊着:"天哪,你为什么这样惩罚我?"

    组2:寒风呜咽,落叶盖住了新娘的尸体。

    组3:新郎抱着新娘的尸体踉跄地走着。

    组4:被撞的树干好像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在向人们警示着什么……

    师:我认为第四组的结尾更好一些。这个结尾想象奇特,比喻贴切合理,既照应画面又暗示主题。请同学们给他们鼓掌。最后我想问大家,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生1:这件事使我们懂得了酒后不能开车。

    生2:这件事使我们懂得了任何时候都要注意交通安全。

    师:这节课到这里就结束了。下节课请同学们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大家像这节课一样大胆想象、巧妙布局,力求使作文主题鲜明、精彩生动,同时注意用语简洁、感情真挚。题目请同学们自拟。好,下课。

    【想象作文课课堂实录】

  • 《想象作文教学实录》
  • 想象作文教学实录

    想象在作文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想象作文教学实录,希望大家喜欢。

    课前谈话,让学生说说上课地点的异同。

    上课。

    师:你们知道吗,从前,有个孩子,他有一支神奇的笔,大家想看吗?你要仔细看哦。

    (媒体播放视频)

    师:马良用神笔画了牛,牛可以耕地了……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3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请大家带着深情的祝愿,再读一读。

    生再读课题。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一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文中的生字。

    投影出示生字,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些生字。

    学生练读。

    师:好,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两个学生依次朗读生字。

    师:有没有同学能够全部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再请一个同学声音洪亮地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下面,老师提高要求,老师指到那个字,大家就能读出来吗?

    师:“”谁能把自己学校的广播操做给大家看看?

    一生做操。

    师:非常棒。你怎么记住其它的生字?

    生:……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我想问问大家喜欢踢足球的游戏吗?下面,咱们就来玩玩这个游戏。选择一个足球,足球上就会出现一个生字,读准了生字,并组成词,足球就会飞进球门。

    学生选读生字,并组词。教师随机纠正。

    师:老师想请大家读一读课文,请大家分节朗读课文。

    生分节朗读。学生读得较好的,教师请其再读一遍。

    师: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学生读错小节。教师纠正,学生又有读错。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窗前的小树和飞燕……你想帮助谁?

    生:我最喜欢帮助小鸟。

    生:我喜欢

    师:下面,你最喜欢谁,就选择那个小节,读一读。

    生读。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假如……草地上嬉戏。”

    师:还有谁想帮助西西的?

    一生再读这一小节。

    师: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教师范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怎么好?

    生:洪亮。

    师:还有吗?

    生:很有感情。

    师:那你们能不能像老师那样读一读?请自己练习。

    生练读。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美好的祝愿带给西西吧。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咱们这美好的祝愿西西知道了,他可以和我们一起游戏了。(媒体演示西西游戏的情景)

    你还想帮助谁?

    生:“假如……红红的太阳……”。

    师:你读的“红红的太阳”很好,再读一读。

    请一生再读。

    师:小树听到大家的祝福,他快活地笑了。(媒体演示小树快活的`情景)让我们把祝福送给小树吧。

    生齐读。

    师:那么有谁愿意把祝福送给小鸟呢?

    生:“假如……画许多好吃的谷粒……饿得哭泣。”

    师:谁还想读?

    一生再读。

    师:你看,小鸟听到了你们的祝福,快活的笑了;小树听到……(总结并媒体演示)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全文。

    师:(媒体演示)假如你有一支美丽的神笔,你想画些什么?

    生:假如我……描绘得更加美丽。

    生:假如……翅膀,让我飞起来。

    生:……给妈妈画一身漂亮的衣裳。

    生:……画小虫给小鸟吃。

    生:……给缺水的地方画很多的水,那里就不缺水了。

    生:……

    师:请大家再说一遍,老师把学生的话语输入电脑。

    生说,老师输入。

    师:大家都有这么多美好的愿望,相信有一天这些美好的愿望都会变成现实。假如……(音乐响起,《爱的奉献》)让我们欣赏这首歌曲。

    下课。

    【想象作文教学实录】

  • 《《叙事素描作文》教学实录》
  • 有关《叙事素描作文》教学实录

    导语:  一堂好课就像一个情节曲折动人的故事,让人有锋回路转的感觉,让人有豁然开朗的心境,让人有雨后晴天的清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叙事素描作文》教学实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观察,给素材

    师:写作文少不了观察,观察主要的手段就是用眼睛看周围的事物。可是如果光用眼睛看,不用脑子记,眼睛会欺骗你。我问两个问题,看你能回答吗?对住在城市里的人来说,马路上指挥交通的红绿灯不陌生吧。见过吗?(生点头)红绿灯三个灯,一个红的,一个黄的,一个绿的。哪一个灯在上面?

    生:绿的灯在上。

    师:看看。是绿的?(播放PPT)哪个在上?

    生:红的灯。

    师:尽管我们的眼睛每天看到同一事物,但是熟视无睹,脑子不用,看到的也是假的,眼睛会欺骗我们。再问第二个问题,我刚才进来跟你们见面,你们看到我穿了件大衣是吧?(生点头)这件大衣是什么颜色的?你说。

    生:黑色的。

    师:黑色的,哦……(拿出一件上衣)是大衣吗?不是的,还说是的。眼睛可以欺骗我们。所以观察要看仔细;脑子要记,记清楚。

    师:下面看一段文字。(放PPT)有这么一段话,看得见吗?(生点头)看两遍。

    (学生看PPT上文字)

    师:看完了吗?我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让耳朵来帮助你记忆。哪位同学读得好?她?好。你读好啊,一定读得清楚、准确,知道吗?好,试试。

    生:(读)爷爷年岁大了,常常会犯糊涂事,闹出不少笑话。有时候,他提着眼镜,到处找眼镜。有一天,他回家居然摸错了门,跑到邻居家去了,差点儿被别人当作老贼,送到派出所去。可不?今天,他又闹笑话了……

    师:嗯。看了两遍,耳朵又帮你记了一遍,三遍了。现在,我把它关了,没有了。谁能把这段话说出来?能记多少说多少。

    生:爷爷年岁大了,常常会犯糊涂。有时候,他提着眼镜找眼镜。有一天,他居然在回家的时候找错了门,摸到邻居家去,差点被别人当作老贼,送到派出所去。可不?今天,他又闹笑话了……

    师:真好,真好。还有谁要展示展示自己?

    生:爷爷年岁大了,常常会犯糊涂。有时……

    师:你说得比她好,她说的是“常常会犯糊涂”;你说的是“常常会犯糊涂事”。你记得比她清楚。

    生:有时候,他手里提着眼镜,到处找眼镜。有一天,他回家跑错了门,跑到邻居家去了,差点被别人当作老贼,送到派出所去。可不?今天,他又闹笑话了。

    师:真好,两个同学记住了,看了一分钟都不到,就把一段一百五十多字的文字记下来了,不但记下来,还能回忆出来告诉别人,这就是本事。所以观察不仅要靠眼睛看,还要靠脑子记,耳朵、嘴巴、鼻子,都可以用。

    师:我们把这件事放到我们教室里来,写成一篇作文,时间变一变,地点变一变,人物变一变,事情变一变,变成这么一件事:爷爷有一个手机,他很喜欢,但他犯糊涂,找不到手机了,他非常着急地叫道:“手机呢?手机呢?”他怎么也找不到,就叫儿孙一起找。有的找厨房,有的找卧室,有的找客厅,都找不到。结果,小孙子跟他说:“爷爷,你手机开着还是关着?”“开着开着。”“那我有办法了。”最后,小孙子把爷爷的手机号码输到自己的手机上,一拨,结果发现手机在冰箱里面叫。小孙子打开冰箱一看,手机真的在里面。爷爷的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呢?原来啊,吃好早饭,爷爷把剩下的饭菜放到冰箱里,把手机也放进去了。

    二、看表演,理框架

    师:有趣吗?好,我们请四个同学跟我合作,把这件事演一演,你们推荐几个表演能力比较强的同学。

    (学生推荐)

    师:好,你们四个同学,加上我,我们五个人,合作演一演,演得要好。很简单,给你们一分钟分配角色,我做你们的爷爷。哪一个做小孙子?(指一学生)你做是吧。(指另几名学生)那你做爸爸,你做妈妈,你做奶奶——我的老伴。

    师:我出门的时候,发现手机不见了,我就叫“孩子们过来”,然后你们就出来了。奶奶问:“什么事啊?老爷子?”我说:“我手机不见了。”“哎呀,你手机不见了,怎么去给人家看病呢?”“是啊,快帮我去找。老伴,你到卧室里去找。你们两个,一个到客厅里找,一个到书房里找。”小孙子说:“爷爷,我上哪儿去找?”我说“你自己去找。”找了半天,找不到。小孙子就问:“你手机开着还是关着?”“我手机开着。”“开着,我有办法了。”然后,小孙子就用铅笔盒当手机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按几下。结果呢?小孙子说:“在冰箱里头。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呢?”小孙子打开冰箱一看,说:“爷爷,你的手机找到了。”我说:“啊,那真的是我的手机。”接着呢,你们都齐声责怪:“爷爷,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呢?”我就说:“哦,一定是我吃好早饭,把剩下的饭菜放进冰箱,把手机都放进去了。”

    师: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你们都到旁边作准备。要演得逼真啊。演得好,我推荐你们上2014年的春晚。(众笑)

    (师生开始表演)

    师:把刚才的表演写成作文的话,要起一个题目,每个同学想一想,想好的,站起来回答。这样一件事,至少有三百个题目好起。好,说一个题目。

    生:《巧找手机》《手机不见了》《找手机的最佳方法》《手机在冰箱里》《手机丢失记》

    ……

    师:这些题目都很好。那么这件事,我们写下来的话,应该先写什么?

    生:我觉得应该先写起因。

    师:先写起因吗?“起因、经过、结果”,所有作文都是这样写吗?(生思考)

    师:应该先写什么?刚出门……

    生:先写他爷爷刚出门发现手机不见了。

    师:对,看一看。(放PPT)爷爷刚要出门,发现手机不见了。他非常着急。第二句,请你来读一语。

    生:他让我们全家出动,寻找手机,结果一无所获。

    师:第三句应该写什么?

    生:小孙子出妙招找手机。

    生:当“我”得知爷爷的手机是开着时,“我”就拨通了爷爷的手机。

    师:看一看,是不是?(放PPT)当我知道爷爷的手机开着的时候,我就拨通了他的手机。第四句呢?

    生:结果手机和剩饭剩菜一起放在冰箱里。

    师:手机在冰箱里。怎么会呢?(放PPT)爷爷手机在冰箱里唱着歌呢。第五句呢?

    生:原来爷爷早上把剩饭剩菜放进在冰箱里的时候,把手机也一起放进去了。

    师:中国人写,讲究起承转合,要交代起因、经过、结果。这怎么回事呢?哦,要问爷爷。爷爷告诉大家,大家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五句话,就是一篇。我请她来读一读。题目就叫:找手机。

    生:找手机。爷爷刚要出门,发现手机不见了,非常着急。他让我们全家出动,寻找手机,结果一无所获。当“我”知道爷爷的手机开着的时候,“我”拨通了他的手机。爷爷的手机在冰箱里唱着歌呢。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去的呢?原来,爷爷吃完了早餐,把剩下的饭菜送到冰箱里的时候,随手把手机也放进去了。

    三、丰血肉,炼字句

    师:真有趣,两百个字不到,把事情说清楚了,可是这样写,这样交代,不具体。我们可以把一句变成几句,再把几句连起来。这里一共有五句话。(师指挥学生分组)每一组,把一句话变几句话。

    (分配学生写作任务后,三分钟时间写作。)

    师:先写好的同学,可以轻声地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通吗?顺吗?用词恰当吗?能不能再写得具体一点?清楚一点?生动一点?

    (师选两组学生上台读自己的作文)

    生:爷爷是个医生,他天天都要去帮病人看病。可是,因为没有手机,所以联系病人很不方便,爸爸就帮他买了个手机。爷爷可喜欢这个手机了,去哪都要带上它。有一天,爷爷……

    师:不是有一天,今天——

    生:今天,爷爷要出门去为病人看病,但是他却发现手机不见了,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师:就到这儿。该写的没有写具体,要你写的是出门的时候手机不见了,怎么着急的你没写。第二位。

    生:爷爷折回了家,焦急地说:“哎呀,我的手机不见了,联系不到病人了。这可怎么办呀?”说着,赶紧把我们全家都拉过来,他让奶奶……

    师:把全家都拉过来?是拉吗?

    生:说着,赶紧把我们全家都叫过来。

    师:都叫过来,唤过来。

    生:他赶紧把我们全家都叫过来。他让奶奶去卧室里找,让爸爸去客厅里找,让妈妈去书房里找。我心里着急了,手机丢了这么大的事,怎么不让我去找呢?我问爷爷:“我去哪找呀?”爷爷让我自己想办法。我想,爷爷大概上厕所的时候把手机掉在厕所了……

    师:厕所,我们一般不用,叫洗手间更文明。社会文明了,用词也文明了,所以不用“厕所”,用“上洗手间”。

    生:我想,爷爷上洗手间的时候大概把手机落在洗手间里了,我怎么不去哪儿找呢?我跑过去找,可是怎么也找不到。

    生:爷爷更加着急了。这时,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于是我对爷爷说……

    师:把好主意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生:这时,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如果爷爷的手机开着,那我就可以拨通爷爷的手机。爷爷的手机铃声一响,我就可以找到爷爷的手机了。

    师:对了,把你的思想活动写出来,这叫什么?这叫心理活动的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以补充的不足。

    生:于是,我对爷爷说:“爷爷……”

    师:“对爷爷说”改成“我昂着头对爷爷说”。

    生:我昂着头对爷爷说:“爷爷,你的手机开着吗?”

    师:这个手机一定是你爷爷的,所以“爷爷,你的”就可以省略了。“手机开着还是关着呢?”

    生:“爷爷,手机开着还是关着呢?”爷爷回答……

    师:不耐烦地。他着急呀……

    生:“当然开着啦。”爷爷不耐烦地回答。“那么,我有办法。”我说。我拨通了爷爷的……

    师:“有办法啦!”要读出惊喜的.感觉。

    生:“有办法啦!”

    师:可以了,可以了。写得还不错。

    生:“嘀嘀嘀”,我刚拨通爷爷的手机,就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我循声找到厨房里……

    师:“循声”这个词很好,是跟着声音找到了地方。

    生:我循声找到厨房里,竟然发现爷爷的手机在冰箱里“唱歌”。

    师:“唱歌”后面加个“呢”。

    生:在冰箱里“唱歌”呢。“爷爷,手机找到了。在冰箱里。”找到手机的我激动万分,大叫了起来。

    师:你写得最好。(对小组最后一个学生)你要交代事情的结果。

    生:爷爷的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呢?

    师:这句话起什么作用呢?

    生:承上启下。

    师:把这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再读一下。

    生:爷爷的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去呢?

    师:改为“去了呢”。

    生:爷爷的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去了呢?大家都疑惑地看着他。爷爷想了想,笑着说:“今天早晨……”

    师:“笑着说”,还不如用“不好意思地说”。

    生:“今天我吃完早饭,把剩菜放进冰箱时,顺手把手机也放了进去。真是年纪大了,又犯糊涂了。”

    师:嗯,很好。

    (生全部读完后,教师逐一点评五个同学的表现。)

    师:(请第二组同学上台)现在你们8个同学,注意了。一开始“爷爷犯糊涂……”这段话记得么?这段话可以不可以摆到里面去?

    生:可以。

    师:应该放哪儿?

    生:开头。

    师:为什么可以放进去?

    生:可以介绍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师:爷爷年纪大,犯糊涂,结果呢,发生了后面的事。开头这段话是总的介绍,然后引出一件具体的事。好,你们8个同学谁愿意来读?

    生:爷爷年岁大了,老干糊涂事,闹出许多笑话。有时候,他提着眼镜找眼镜。还有一次,他回家的时候,竟摸错了门。

    师:这个“竟”比老师用得好,“竟摸错门了”,这是不可能的事,结果发生了,用“竟”。

    生:竟摸错了门,差点被人当成老贼,送到派出所去。可不,今天他又闹笑话了。

    师:非常好。又闹什么笑话了呢?好,故事开始……

    生:今天爷爷出门给人看病时,发现手机不见了,就折回了家门,连忙大叫:“哎呀,我的手机呢?我的手机去哪了。”看到爷爷上蹿下跳……

    师:“上蹿下跳”不好,换个词好吗?

    生:急得团团转。

    生:急得直跺脚。

    生:爷爷急得心急如焚。

    师:爷爷心急如焚,“急得”就不要了。

    生:爷爷心急如焚,大声叫喊:“大家都出来啊。我的手机不见了。”全家都跑了出来。爷爷说:“你们快帮我找找。我的手机丢了。”老伴说:“我去卧室找。”“那我去书房找。”“那我就去客厅找找吧。”

    师:你发现吗,你的话有点重复啰嗦。

    生:这时候,我突然灵光一闪。

    师:灵光一闪。(师伸大拇指赞扬)

    生:“爷爷,手机开着还是关着呀?”我抬头问爷爷。爷爷毫不犹豫地说:“开着呢,开着呢。”

    师:对了。这里看起来好像重复很多,但符合生活的习惯。

    生:我有办法了,我急忙拿出自己的手机,拨通了爷爷的手机号码。

    师:真好。

    生:丁零零,我一拨通爷爷的电话,就听见从厨房传来一阵手机的铃声。我赶忙跑去厨房。

    师:跑去厨房?没这种说法。跑到厨房去。

    生:我赶紧跑到厨房去。原来,爷爷的手机正躺在冰箱里“唱着歌”呢!

    师:还可以。来,这个同学。最后一段读出来就圆满了。

    生:手机怎么会在冰箱里呢?爷爷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原来是这样。孙子们……”

    师:孙子们?儿孙们可以,知道吗?儿孙,儿女,孙子,这可以叫儿孙们。孙子们都是孙子了。

    生:“这是怎么回事呢?”爷爷说:“我老糊涂了,今早吃早饭时,把剩菜剩饭……”

    师:“吃早饭时,把剩菜剩饭放冰箱里……”有这种说法么?“吃完了早餐——”

    生:我年老糊涂了,吃完了早餐,把手机同剩菜剩饭一起关进了冰箱里。

    四、加题目,做练习

    师:自从我们生活当中出现了手机,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手机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演变成许多故事。我们今天的故事是手机系列的一个,如果手机前面加一个字,就是这篇的题目。

    生:《找手机》

    师:可以。可否在手机后面加几个字,变成一篇的题目呢?

    生:《手机失踪了》

    生:《手机去哪了》

    师:现在有个电影叫《爸爸去哪儿》。如果这篇是写人的可以吗?什么题目?

    生:《糊涂的爷爷》

    师:《糊涂的爷爷》,如果爷爷放前面,这句话怎么说?

    生:《爷爷真糊涂》

    师:《爷爷真糊涂》,举了三个例子:第一个提着眼镜找眼镜;第二个回家摸错了门,跑到人家家里去了,差点被人当成老贼,抓到派出所去;第三个,手机放到冰箱里。三件事,写出爷爷的糊涂。回家,把这篇写完整,写成五百个字,5段话,再加上第一段,6段话,认真地写,认真地改,最后加上一个妥当的题目就可以了。好吗?下课。小朋友再见。

    生:老师再见。

    【有关《叙事素描作文》教学实录】

  • 《叙事素描作文的教学实录》
  • 关于叙事素描作文的教学实录

    导语:实录就是按照真实情况,把实际情况记录或录制下来。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叙事素描作文的教学实录,以供参考。

    一、教观察,给素材

    师:写作文少不了观察,观察主要的手段就是用眼睛看周围的事物。可是如果光用眼睛看,不用脑子记,眼睛会欺骗你。我问两个问题,看你能回答吗?对住在城市里的人来说,马路上指挥交通的红绿灯不陌生吧。见过吗?(生点头)红绿灯三个灯,一个红的,一个黄的,一个绿的。哪一个灯在上面?

    生:绿的灯在上。

    师:看看。是绿的?(播放PPT)哪个在上?

    生:红的灯。

    师:尽管我们的眼睛每天看到同一事物,但是熟视无睹,脑子不用,看到的也是假的,眼睛会欺骗我们。再问第二个问题,我刚才进来跟你们见面,你们看到我穿了件大衣是吧?(生点头)这件大衣是什么颜色的?你说。

    生:黑色的。

    师:黑色的,哦……(拿出一件上衣)是大衣吗?不是的,还说是的。眼睛可以欺骗我们。所以观察要看仔细;脑子要记,记清楚。

    师:下面看一段文字。(放PPT)有这么一段话,看得见吗?(生点头)看两遍。

    (学生看PPT上文字)

    师:看完了吗?我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让耳朵来帮助你记忆。哪位同学读得好?她?好。你读好啊,一定读得清楚、准确,知道吗?好,试试。

    生:(读)爷爷年岁大了,常常会犯糊涂事,闹出不少笑话。有时候,他提着眼镜,到处找眼镜。有一天,他回家居然摸错了门,跑到邻居家去了,差点儿被别人当作老贼,送到派出所去。可不?今天,他又闹笑话了……

    师:嗯。看了两遍,耳朵又帮你记了一遍,三遍了。现在,我把它关了,没有了。谁能把这段话说出来?能记多少说多少。

    生:爷爷年岁大了,常常会犯糊涂。有时候,他提着眼镜找眼镜。有一天,他居然在回家的时候找错了门,摸到邻居家去,差点被别人当作老贼,送到派出所去。可不?今天,他又闹笑话了……

    师:真好,真好。还有谁要展示展示自己?

    生:爷爷年岁大了,常常会犯糊涂。有时……

    师:你说得比她好,她说的是“常常会犯糊涂”;你说的是“常常会犯糊涂事”。你记得比她清楚。

    生:有时候,他手里提着眼镜,到处找眼镜。有一天,他回家跑错了门,跑到邻居家去了,差点被别人当作老贼,送到派出所去。可不?今天,他又闹笑话了。

    师:真好,两个同学记住了,看了一分钟都不到,就把一段一百五十多字的文字记下来了,不但记下来,还能回忆出来告诉别人,这就是本事。所以观察不仅要靠眼睛看,还要靠脑子记,耳朵、嘴巴、鼻子,都可以用。

    师:我们把这件事放到我们教室里来,写成一篇作文,时间变一变,地点变一变,人物变一变,事情变一变,变成这么一件事:爷爷有一个手机,他很喜欢,但他犯糊涂,找不到手机了,他非常着急地叫道:“手机呢?手机呢?”他怎么也找不到,就叫儿孙一起找。有的找厨房,有的找卧室,有的找客厅,都找不到。结果,小孙子跟他说:“爷爷,你手机开着还是关着?”“开着开着。”“那我有办法了。”最后,小孙子把爷爷的手机号码输到自己的手机上,一拨,结果发现手机在冰箱里面叫。小孙子打开冰箱一看,手机真的在里面。爷爷的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呢?原来啊,吃好早饭,爷爷把剩下的饭菜放到冰箱里,把手机也放进去了。

    二、看表演,理框架

    师:有趣吗?好,我们请四个同学跟我合作,把这件事演一演,你们推荐几个表演能力比较强的同学。

    (学生推荐)

    师:好,你们四个同学,加上我,我们五个人,合作演一演,演得要好。很简单,给你们一分钟分配角色,我做你们的爷爷。哪一个做小孙子?(指一学生)你做是吧。(指另几名学生)那你做爸爸,你做妈妈,你做奶奶——我的老伴。

    师:我出门的时候,发现手机不见了,我就叫“孩子们过来”,然后你们就出来了。奶奶问:“什么事啊?老爷子?”我说:“我手机不见了。”“哎呀,你手机不见了,怎么去给人家看病呢?”“是啊,快帮我去找。老伴,你到卧室里去找。你们两个,一个到客厅里找,一个到书房里找。”小孙子说:“爷爷,我上哪儿去找?”我说“你自己去找。”找了半天,找不到。小孙子就问:“你手机开着还是关着?”“我手机开着。”“开着,我有办法了。”然后,小孙子就用铅笔盒当手机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按几下。结果呢?小孙子说:“在冰箱里头。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呢?”小孙子打开冰箱一看,说:“爷爷,你的手机找到了。”我说:“啊,那真的是我的手机。”接着呢,你们都齐声责怪:“爷爷,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呢?”我就说:“哦,一定是我吃好早饭,把剩下的饭菜放进冰箱,把手机都放进去了。”

    师: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你们都到旁边作准备。要演得逼真啊。演得好,我推荐你们上2014年的春晚。(众笑)

    (师生开始表演)

    师:把刚才的表演写成作文的话,要起一个题目,每个同学想一想,想好的,站起来回答。这样一件事,至少有三百个题目好起。好,说一个题目。

    生:《巧找手机》《手机不见了》《找手机的最佳方法》《手机在冰箱里》《手机丢失记》

    ……

    师:这些题目都很好。那么这件事,我们写下来的话,应该先写什么?

    生:我觉得应该先写起因。

    师:先写起因吗?“起因、经过、结果”,所有作文都是这样写吗?(生思考)

    师:应该先写什么?刚出门……

    生:先写他爷爷刚出门发现手机不见了。

    师:对,看一看。(放PPT)爷爷刚要出门,发现手机不见了。他非常着急。第二句,请你来读一语。

    生:他让我们全家出动,寻找手机,结果一无所获。

    师:第三句应该写什么?

    生:小孙子出妙招找手机。

    生:当“我”得知爷爷的手机是开着时,“我”就拨通了爷爷的手机。

    师:看一看,是不是?(放PPT)当我知道爷爷的手机开着的时候,我就拨通了他的手机。第四句呢?

    生:结果手机和剩饭剩菜一起放在冰箱里。

    师:手机在冰箱里。怎么会呢?(放PPT)爷爷手机在冰箱里唱着歌呢。第五句呢?

    生:原来爷爷早上把剩饭剩菜放进在冰箱里的`时候,把手机也一起放进去了。

    师:中国人写,讲究起承转合,要交代起因、经过、结果。这怎么回事呢?哦,要问爷爷。爷爷告诉大家,大家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五句话,就是一篇。我请她来读一读。题目就叫:找手机。

    生:找手机。爷爷刚要出门,发现手机不见了,非常着急。他让我们全家出动,寻找手机,结果一无所获。当“我”知道爷爷的手机开着的时候,“我”拨通了他的手机。爷爷的手机在冰箱里唱着歌呢。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去的呢?原来,爷爷吃完了早餐,把剩下的饭菜送到冰箱里的时候,随手把手机也放进去了。

    三、丰血肉,炼字句

    师:真有趣,两百个字不到,把事情说清楚了,可是这样写,这样交代,不具体。我们可以把一句变成几句,再把几句连起来。这里一共有五句话。(师指挥学生分组)每一组,把一句话变几句话。

    (分配学生写作任务后,三分钟时间写作。)

    师:先写好的同学,可以轻声地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通吗?顺吗?用词恰当吗?能不能再写得具体一点?清楚一点?生动一点?

    (师选两组学生上台读自己的作文)

    生:爷爷是个医生,他天天都要去帮病人看病。可是,因为没有手机,所以联系病人很不方便,爸爸就帮他买了个手机。爷爷可喜欢这个手机了,去哪都要带上它。有一天,爷爷……

    师:不是有一天,今天——

    生:今天,爷爷要出门去为病人看病,但是他却发现手机不见了,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师:就到这儿。该写的没有写具体,要你写的是出门的时候手机不见了,怎么着急的你没写。第二位。

    生:爷爷折回了家,焦急地说:“哎呀,我的手机不见了,联系不到病人了。这可怎么办呀?”说着,赶紧把我们全家都拉过来,他让奶奶……

    师:把全家都拉过来?是拉吗?

    生:说着,赶紧把我们全家都叫过来。

    师:都叫过来,唤过来。

    生:他赶紧把我们全家都叫过来。他让奶奶去卧室里找,让爸爸去客厅里找,让妈妈去书房里找。我心里着急了,手机丢了这么大的事,怎么不让我去找呢?我问爷爷:“我去哪找呀?”爷爷让我自己想办法。我想,爷爷大概上厕所的时候把手机掉在厕所了……

    师:厕所,我们一般不用,叫洗手间更文明。社会文明了,用词也文明了,所以不用“厕所”,用“上洗手间”。

    生:我想,爷爷上洗手间的时候大概把手机落在洗手间里了,我怎么不去哪儿找呢?我跑过去找,可是怎么也找不到。

    生:爷爷更加着急了。这时,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于是我对爷爷说……

    师:把好主意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生:这时,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如果爷爷的手机开着,那我就可以拨通爷爷的手机。爷爷的手机铃声一响,我就可以找到爷爷的手机了。

    师:对了,把你的思想活动写出来,这叫什么?这叫心理活动的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以补充的不足。

    生:于是,我对爷爷说:“爷爷……”

    师:“对爷爷说”改成“我昂着头对爷爷说”。

    生:我昂着头对爷爷说:“爷爷,你的手机开着吗?”

    师:这个手机一定是你爷爷的,所以“爷爷,你的”就可以省略了。“手机开着还是关着呢?”

    生:“爷爷,手机开着还是关着呢?”爷爷回答……

    师:不耐烦地。他着急呀……

    生:“当然开着啦。”爷爷不耐烦地回答。“那么,我有办法。”我说。我拨通了爷爷的……

    师:“有办法啦!”要读出惊喜的感觉。

    生:“有办法啦!”

    师:可以了,可以了。写得还不错。

    生:“嘀嘀嘀”,我刚拨通爷爷的手机,就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我循声找到厨房里……

    师:“循声”这个词很好,是跟着声音找到了地方。

    生:我循声找到厨房里,竟然发现爷爷的手机在冰箱里“唱歌”。

    师:“唱歌”后面加个“呢”。

    生:在冰箱里“唱歌”呢。“爷爷,手机找到了。在冰箱里。”找到手机的我激动万分,大叫了起来。

    师:你写得最好。(对小组最后一个学生)你要交代事情的结果。

    生:爷爷的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呢?

    师:这句话起什么作用呢?

    生:承上启下。

    师:把这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再读一下。

    生:爷爷的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去呢?

    师:改为“去了呢”。

    生:爷爷的手机怎么会跑到冰箱里去了呢?大家都疑惑地看着他。爷爷想了想,笑着说:“今天早晨……”

    师:“笑着说”,还不如用“不好意思地说”。

    生:“今天我吃完早饭,把剩菜放进冰箱时,顺手把手机也放了进去。真是年纪大了,又犯糊涂了。”

    师:嗯,很好。

    (生全部读完后,教师逐一点评五个同学的表现。)

    师:(请第二组同学上台)现在你们8个同学,注意了。一开始“爷爷犯糊涂……”这段话记得么?这段话可以不可以摆到里面去?

    生:可以。

    师:应该放哪儿?

    生:开头。

    师:为什么可以放进去?

    生:可以介绍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师:爷爷年纪大,犯糊涂,结果呢,发生了后面的事。开头这段话是总的介绍,然后引出一件具体的事。好,你们8个同学谁愿意来读?

    生:爷爷年岁大了,老干糊涂事,闹出许多笑话。有时候,他提着眼镜找眼镜。还有一次,他回家的时候,竟摸错了门。

    师:这个“竟”比老师用得好,“竟摸错门了”,这是不可能的事,结果发生了,用“竟”。

    生:竟摸错了门,差点被人当成老贼,送到派出所去。可不,今天他又闹笑话了。

    师:非常好。又闹什么笑话了呢?好,故事开始……

    生:今天爷爷出门给人看病时,发现手机不见了,就折回了家门,连忙大叫:“哎呀,我的手机呢?我的手机去哪了。”看到爷爷上蹿下跳……

    师:“上蹿下跳”不好,换个词好吗?

    生:急得团团转。

    生:急得直跺脚。

    生:爷爷急得心急如焚。

    师:爷爷心急如焚,“急得”就不要了。

    生:爷爷心急如焚,大声叫喊:“大家都出来啊。我的手机不见了。”全家都跑了出来。爷爷说:“你们快帮我找找。我的手机丢了。”老伴说:“我去卧室找。”“那我去书房找。”“那我就去客厅找找吧。”

    师:你发现吗,你的话有点重复啰嗦。

    生:这时候,我突然灵光一闪。

    师:灵光一闪。(师伸大拇指赞扬)

    生:“爷爷,手机开着还是关着呀?”我抬头问爷爷。爷爷毫不犹豫地说:“开着呢,开着呢。”

    师:对了。这里看起来好像重复很多,但符合生活的习惯。

    生:我有办法了,我急忙拿出自己的手机,拨通了爷爷的手机号码。

    师:真好。

    生:丁零零,我一拨通爷爷的电话,就听见从厨房传来一阵手机的铃声。我赶忙跑去厨房。

    师:跑去厨房?没这种说法。跑到厨房去。

    生:我赶紧跑到厨房去。原来,爷爷的手机正躺在冰箱里“唱着歌”呢!

    师:还可以。来,这个同学。最后一段读出来就圆满了。

    生:手机怎么会在冰箱里呢?爷爷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原来是这样。孙子们……”

    师:孙子们?儿孙们可以,知道吗?儿孙,儿女,孙子,这可以叫儿孙们。孙子们都是孙子了。

    生:“这是怎么回事呢?”爷爷说:“我老糊涂了,今早吃早饭时,把剩菜剩饭……”

    师:“吃早饭时,把剩菜剩饭放冰箱里……”有这种说法么?“吃完了早餐——”

    生:我年老糊涂了,吃完了早餐,把手机同剩菜剩饭一起关进了冰箱里。

    四、加题目,做练习

    师:自从我们生活当中出现了手机,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手机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演变成许多故事。我们今天的故事是手机系列的一个,如果手机前面加一个字,就是这篇的题目。

    生:《找手机》

    师:可以。可否在手机后面加几个字,变成一篇的题目呢?

    生:《手机失踪了》

    生:《手机去哪了》

    师:现在有个电影叫《爸爸去哪儿》。如果这篇是写人的可以吗?什么题目?

    生:《糊涂的爷爷》

    师:《糊涂的爷爷》,如果爷爷放前面,这句话怎么说?

    生:《爷爷真糊涂》

    师:《爷爷真糊涂》,举了三个例子:第一个提着眼镜找眼镜;第二个回家摸错了门,跑到人家家里去了,差点被人当成老贼,抓到派出所去;第三个,手机放到冰箱里。三件事,写出爷爷的糊涂。回家,把这篇写完整,写成五百个字,5段话,再加上第一段,6段话,认真地写,认真地改,最后加上一个妥当的题目就可以了。好吗?下课。小朋友再见。

    生:老师再见。

    【关于叙事素描作文的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