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教学设计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3 17:28:20
  • 《母亲节作文教学设计》
  • 母亲节作文教学设计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母亲节作文教学设计的内容吧!

    母亲节作文教学设计一

    设计理念:

    通过本次作文教学,让学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认识并感受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从而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表现父母、老师、同学······的爱,表达真情实感,并学会感恩。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妈妈的爱》,让学生认识妈妈的爱。

    2、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表现妈妈的爱的事例。

    3、通过妈妈的爱延伸到其他人的爱,感受其他人的爱。

    4、通过欣赏《我的好妈妈》,让学生学会感恩,表达真情实感。

    5、指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亲情、感受真爱。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细节进行具体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设计:

    一、课堂启发(感动)。

    1、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指名说。说说你听了歌曲之后的感受。

    二、体会母爱(感觉)。

    1、师配乐感情朗诵诗歌《妈妈的爱》:是啊,有妈的孩子多么幸福啊,因为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那妈妈的爱到底是什么呢?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诗歌《妈妈的爱》。请大家边听边想,在作者的眼里,妈妈的爱是什么?

    2、指名说(师板书)。

    三、问题讨论(感知)。

    1、联系自己的生活,让学生理解妈妈的爱是什么。

    是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是遮雨的伞,是滴落的泪,是责备的目光,妈妈的爱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件件小事中,那在你的眼里,妈妈的爱又是什么呢?

    2、小组内说一说。

    指名交流。

    3、引导学生选择能表现妈妈的爱的具体的事例。

    你是从哪一件具体的事例中感受到的?

    指名交流。

    4、课件出示动画歌曲《我的好妈妈》,通过欣赏《我的好妈妈》,让学生学会感恩:

    妈妈的爱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学会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妈妈呢?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幼儿园小朋友给我们带来的歌曲《我的好妈妈》,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做的。

    指名说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该怎样感恩母亲,你打算怎样感恩你的妈妈呢?

    小组内说一说。

    指名交流。

    四、感悟写法(感悟)。

    1、要是想把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写下来,你打算怎么写呢?写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出示例文。

    师生讨论交流故事中的感人细节,并相机总结写法。

    怎样才能将事例写得更感人呢?让我们来看一篇例文,看看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妈妈的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五、拓展延伸(感恩)。

    在生活中,除了妈妈,你还感受到了谁的爱呢?(爸爸、爷爷、奶奶、老师、同学······)

    现在我们要举行感恩大赛了,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去感谢我们的父母,感谢我们的每一个亲人,感谢老师,感谢同学······请你仔细想一想,动手把我们想说的话写出来吧!

    板书设计:

    开头:妈妈的爱是什么

    细节描写

    语言

    感恩          中间:举事例                  动作

    (最能体现妈妈的爱的事例)   神态

    结尾:感恩                    心理活动、环境衬托

    附:《妈妈的爱》

    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浸湿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在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幼儿园去接我,一把伞遮住了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了妈妈的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次,我病了,妈妈抱我上医院,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妈妈着急的哭了。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次,我打碎了花瓶,跟妈妈说了谎,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用“最”造句,我说我最爱妈妈,妈妈说最该爱的是祖国,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妈妈。

    母亲节作文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 能用生活中的一个事例表现母爱;

    2 能写出事例中体现母爱的细节,丰富文章内容。

    3 能在写作的同时从生活细微小事中感受到母爱的存在,从而有一种感恩的情结,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准备一首歌曲,大家想一起欣赏一下吗?

    【课件出示阎维文的歌曲《母亲》】

    二 学习从生活中寻找事例表现母爱

    1。 同学们这首歌使你们想起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2。 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又教会我们做人。这一切都渗透着母亲那份浓浓的母爱。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她悄无声息,犹如涓涓细流,滋润我们成长,可以说,在我们的生命里,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母亲的关爱。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母亲,重温一下这分深深的、浓浓的、而又被我们忽视的母爱吧!(板书课题:母爱)

    3。 刚才的这首歌曲中有这样两句话:“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同学们,你们有过同歌词描写的一样的经历吗?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先让学生说自己想到的事例,教师先不急于指导细节,尽可能多得让学生说自己想到的事,第二个学生说事例的时候,教师就开始引导能集中体现母爱的一句话,写一件事,可以先从一句话开始。 教师引导语: 同学,老师说你感到的母爱是___,你同意吗?和他有类似体验的同学请举手,看来你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写作材料。同学们,还想到了什么? 4。让学生小组交流,保证大多数学生有一个可以写出作文的事例。

    【这是我所理解的如何帮助学生选择写作材料的一种突破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这种方式比较有效。】

    5。 找一个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发言,帮助他把母爱细化。 如:你注意到妈妈接你时那体贴的眼神了吗?你注意到妈妈那______了吗?说说。

    三 选择一件能表现母爱的具体事例,当堂写作

    1。大家说得好,母爱真的很感人。你们说的每一个事例中,感人的地方可能不止一处,妈妈那温馨的身影,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体贴的动作可能都包含着一个浓浓的爱字。如果说母爱是一条长长的锁链,那么这些细微的地方就是构成锁链的一个个所扣,把这些细微的地方写出来,母爱就显现出来了,是吗?

    2。有名同学也写了一篇反映母爱的文章,想看吗?哪些细微的地方让你感到了母爱?

    出示文章:

    母爱

    人们都说母爱情深,我觉得他们说的对。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也是最无私的爱,它会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让我们感到无限的温暖。

    记得有一次,窗外下着小雨,我起床一看,都七点了。 我匆匆吃完饭,背起书包准备换鞋上学,妈妈拦住了我,想叮嘱几句。也许是怕我嫌烦,她迟疑了一下,只说了句“带的午饭要吃掉”,就轻轻打开了门。我穿鞋时,妈妈在一旁站着,似乎想帮着我做点什么。于是,她把我的那把小伞撑开,看是不是好使,接着又合上,合到恰当的位置,保证我出门一按就能打开。妈妈做完这些,我的鞋带还是没系完,她索性就蹲下来,帮助我系好了没系完的鞋带。妈妈有些胖,看得出她蹲得很吃力,就那么一会儿功夫,脸上就冒出了汗珠。 我匆匆下了楼,走到小区的拐角处,回头一看,妈妈正在阳台上向我这里张望。我能感觉,那眼神将一个字悄悄地写进了我的心里。

    3。交流: 文中的那位妈妈像你的妈妈吗?哪些细微的地方让你感到了母爱?

    4。其实刚才引起大家共鸣的地方就是作者描写具体的地方,她把妈妈的爱体现在了这些细微的举动上,收拾书包是爱的细节,准备雨伞是爱的细节,系鞋带是爱的细节,那阳台上的眼神也是爱的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我们感受到了母爱,不是吗?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发呢?(板书:细节描写)

    5。现在,能写了吗?给大家十分钟,把你想到的这件事中最能体现母爱的那些细节写出来,时间够不够?

    四 、通过交流,完善自己的作文

    1。 好,现在可以读我们自己的作文了,请看这篇作文。读过之后,我们谈谈文中哪些地方流露出了母爱?

    2。我们再来一起帮助这位同学想想,可能漏掉了哪些细节。

    3。学生交流,教师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把细微的地方再想细致一些。

    五、情感升华,激发学生感恩的情结。

    同学们写的真好,从你们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你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母爱的深厚与强烈,母亲的爱是超越生命的爱,她像暖流源源不断地流向儿女,那么此时此刻做为儿女的你们想对你们的妈妈说点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结束语:今天老师真高兴,因为从你们的言语中,我也能感受你们对母亲的爱,你们长大了。

    母爱不是奔流大海,它是平常生活中的长流细水,只有我们用心去体察,才能感觉到它的绵绵不绝。

    下面就把这首《烛光里的妈妈》送给天下所有的母亲,并捎去我们的祝福:愿天下所有的母亲永远健康!永远幸福!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下把文章修改好,并读给你们的妈妈听,下节课我们再交流一下心得,大家说好吗?下课。

    【母亲节作文教学设计】

  • 《《反义词》语文教学设计》
  • 《反义词》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语言是小学生交往、认识事物、保存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小学生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捷期。同时,发展小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也是智力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为了使小学生的智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素质,我设计了这节学习“反义词”的语言活动。

    怎样在这节活动中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小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和谐发展呢?我大胆地运用了尝试教学,把以往教师单纯地教换成小学生在亲自感受与操作尝试中去认识事物,掌握规律。因为,实践活动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人的智力是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的,实践活动就是这种交互作用的重要方式。这节尝试教学活动有以下几个环节:1.激发小学生尝试的愿望;2.动手尝试操作,了解反义词;3.看投影片,进一步尝试。掌握一些反义词;4.游戏“和我说的做的不一样”,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来巩固掌握所学反义词;5.通过形象思维,让小学生动脑筋,尝试发现一些新的反义词;6.延伸活动,游戏“找朋友”。这节课通过小学生的尝试操作,教师的指导及引导,音乐游戏的巩固、深入,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知识、技能。

    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激发小学生主动尝试的愿望。通过环境的创设,让小学生产生新鲜好奇感。然后,教师通过语言的诱导,特别是用了“发现秘密”一词,让小学生更加好奇,引发他们跃跃欲试的尝试兴趣。第二,给小学生提供各种尝试材料,丰富的尝试材料是小学生进行尝试的'物质基础。让小学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捏一捏、拎一拎、尝一尝,来感知、探索、发现问题,知道教师提供的尝试材料中有几种相反的特征,让小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认识反义词。如利用味觉尝出糖和苦药的味道之后,理解了甜和苦是一对反义词;利用触觉用手捏木块和海绵的硬度,理解了硬和软是一对反义词。第三,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小学生已在各种感官的感知基础上对反义词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使小学生有兴趣地掌握更多的反义词,我就设计用看投影片的方法,让小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后,尝试着说出一些新的反义词。如:我画一胖一瘦两个小人,让小学生试着说出胖和瘦这对反义词;画一哭一笑两个娃娃,让小学生试着说出哭和笑这对反义词等。第四,新奇的游戏活动,让小学生巩固认识反义词。“新”、“奇”是为了让小学生感到有新鲜感,感到好奇,对游戏产生兴趣,吸引小学生去尝试、探索。这里我设计了两个游戏。第一个游戏“和我说的做的不一样”,不仅培养了小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还给反义词配上形象的动作,又是一次动作表现能力的新的尝试活动。第二个游戏“找朋友”.是活动的延伸。既让每个小学生都亲自尝试着找了反义词,同时教师又了解了每个小学生掌握反义词的情况。第五,发展想像思维。举一反三。小学生已经利用教师准备的各种材料通过感官活动、实践活动认识了反义词,我就让小学生通过思维想像说出一些教师活动中没有认识的反义词,不仅达到发现掌握新反义词的目的,同时又培养了小学生的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通过这节尝试活动,小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和尝试成功的喜悦,发展了小学生初步尝试的精神,使小学生产生了继续尝试的愿望,也培养了小学生的良好素质。

    【《反义词》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 《对外汉语教学中同义词的教学设计》
  • 对外汉语教学中同义词的教学设计

    随着双语教学的不断推进,民族中学的汉语教学成了和田地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田地区的汉语教师也都在加大力度的加强汉语教学。近几年来,和田地区的汉语教学走在了全疆的前列,在双语教学中创造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我们的汉语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我们的学生在组词、造句、说话、交流、写文章时出现的用词不当的问题。这是大多数汉语教师和学生都共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此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教材的练习设置有问题,二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练习训练目的不全面所造成的

    在中学的汉语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词语练习,使学生加强对词义的理解,逐步掌握运用词语的规律,得到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目的。所以教材的练习设计和教师的训练设置要围绕“理解”与“运用”两个方面的要求来考虑。而下,笔者就同义词的练习形式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1 单纯的找同义词的练习意义不大?汉语的词汇中同义词极为丰富,但真正的同义词是不多的。所以单纯找同义词反复练习意义不大。同义词之间的具体含义常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在实际运用时不能等同,不能相互代替。以“安静”列,如果让学生找同义词,学生可以找出“宁静”“平静”“肃静”“幽静”“沉静”“恬静”…….。这些同义词都包含了“静”的意思,但其内在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的。“沉静”常形容表情,“肃静”“寂静”“安静”“宁静”虽然都是描写环境的,但又有严格的区别。如:“同学们都在专心的考试,考场里十分安静,”就不能说十分“宁静”或十分“幽静”。所以,即使找出了一大堆同义词,如果未能辨别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也就谈不上真正的理解,更不要说运用了。词语教学应该由一个低年级的到高年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低年级来说由于孩子所掌握的词汇量不多,做一些找同义词的练习,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词汇量,但到了高年级就必须要求学生能够确切的理解词义,恰当的运用词语。所以教材的练习设置和教师的训练目的应该以加强学生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为目的。单纯的找同义词的练习,不尽不能达到上述目的,相反还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紊乱。所以这种练习形式不应广泛采用2 词语搭配练习是培养运用能力的基础训练?词语搭配连线练习形式简单方便,对于训练学生准确运用同义词大有好处。如:    屋子 简陋富饶的 祖国?陈设 简朴富裕的 矿藏?答案 简单富强的 生活?学生通过大量的,反复的练习,掌握了词语的搭配规律,分清了同义词之间的差别,从而可以增强对同义词的辨别能力,提高遣词造句和写作能力词语搭配稍加改动,可以变为填空的形式。例如:?宽广()改正()?宽敞的()改进()?宽阔的()改善()?宽大的()改良()?辽阔的()纠正()?这种练习设置,学生就必须经过思考,从处自己积累的词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要求就比前项练习要高,难度也有所增加3 换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真正的同义词?换词练习形式是让学生更换句子中的某个词语,含义与原来的词语相一致。就是说,必须选择可以相互替换的同义词。通过这种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和积累真正的同义词。例如:

    1、无论上什么课,古丽总是(聚精会神)的听讲。…..:“聚精会神”可以换成(全神贯注)

    2、买买提工作有计划,做起事来(有条不紊)。…….“有条不紊”可以换成(井井有条)?

    3、看完文艺演出,同学们(兴高采烈)的说着今天的收获。……..“兴高采烈”可以换成(兴致勃勃)

    对于母语是非汉语的学生而言,同义词的理解和运用是较难掌握。我们的大多数汉语教师也存在听、说、交流、写作文章时对同义词理解不准确,用词不当的问题。这在和田地区的汉语教学中是一个突出存在的问题。造成此为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材的练习设置中油层有体现以上训练目的的习题,有的只是单纯的找同义词的练习。因而汉语老师在教学中,也跟着教材的设计思路亦步亦趋,按部就班的训练。长期以往,造成了和田地区乃全疆的母语是非汉语的学生对同义词理解不深刻,不会准确运用的问题高考的汉语试题,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的,以3000多个生字,7000多个词语教学任务为基础,真正体现了考教分离的教学目的。高考的汉语试题可以说涵盖了中小学的学习内容,同时题型又驾驭着全疆的汉语课堂教学。但唯一的是汉语教材内容极少设置对同义词的理解和运用的练习,而高考汉语试题却设计了20分的,以考察学生对同义的理解和运用为目的的考题。这20分的考题学生丢分丢的最厉害,问题就在于教材设置练习题时,极少考虑到了考察对同义词的理解和运用型的练习,而汉语教师也忽视了这一点为了提高母语是非汉语的学生遣词造句、写文章、交流时,用词不当的问题,编写材料时应注意设计一些考察对同义词的理解和运用为目的的练习,而汉语教师也应该有意设计一些此类练习来训练学生对同义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
  • 成语故事三则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

    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

    戳穿

    演奏

    腮帮

    俸禄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盾

    画龙点()

    ()()充数

    张口()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3.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成语故事三则的教学设计】

  • 《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
  • 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8 成语故事

    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 sāi fèng lù bì yùn hǔ

    戳 腮 俸 禄 壁 韵 唬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腾空 俸禄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戳穿 墙壁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请同学上黑板板书三个成语。

    二、精读《自相矛盾》。

    1、矛和盾,你们能分得清吗?请同学看图指一指。矛(古文字图) 上象其锋,中象其身,下端有銎(斧子上安丙的孔),所以纳柲(古代兵器的柄)。

    盾(古文字图) ,瞂也,所以扞身蔽目。厂象盾之侧是形,十象盾之握,目象盾之用。

    2、(1)矛很锐利,锐利就是锋利的意思,矛锐不可当。

    (2)鲁迅的文笔很锐利,这里的锐利是(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的意思。

    (3)盾很坚固,坚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3、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

    张口结舌的意思。刚刚还夸夸其谈的楚国人,为何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4、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滥竽充数,滥竽的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真是竽的错吗?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南郭先生知道了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的消息,他想

    (2)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当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他想

    (3)当他得知齐湣王喜欢听别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又想

    (4)看到不吹竽拿到同样俸禄的南郭先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5)看到了流浪街头的南郭先生,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6)对于今天的那些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厂家,你会对他说

    四、精读《画龙点睛》。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⑴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美中不足)

    ⑵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的作用?(腾空飞去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3)点睛在现实中的运用(包装,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劣质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滥竽充数)

    2、背诵课文

    (矛的篆书)

    (盾的篆书)

    第三课时

    1.成语大比拼:

    (1)以自字开头的.成语:自相矛盾自吹自擂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自不

    量力自鸣得意自圆其说

    (2)成语接龙:滥竽充数数一数二二龙戏珠助人为乐乐不思蜀

    (3)趣味成语:

    最重要的一笔:画龙点睛

    最贵重的东西:价值连城

    最近的距离:近在咫尺

    最激烈的竞争:龙争虎斗

    最多的罪行:罄竹难书

    最高超的医术:妙手回春

    最短的见识:鼠目寸光

    最紧急的情况:十万火急

    最快的阅读:一目十行

    最深刻的见解:入木三分

    最快的速度:一日千里

    最诚恳的道歉:负荆请罪

    最大的决心:破釜沉舟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

    最徒劳的做法:海底捞月

    最机灵的人:八面玲珑

    最坚固的防守:固若金汤

    最出众的人:百里挑一

    最难过的日子:度日如年

    最重的病情:病入膏肓

    最迫切的心情:归心似箭

    最好的记忆:过目不忘

    最贵重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大的嘴巴:气吞山河

    最珍贵的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

    最快的时间:光阴似箭

    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世外桃源

    最小的地方:方寸之地

    最懊悔的事:一失足成千古恨

    2.成语故事新编。(把故事写完整)

    滥竽充数

    无业游民贾庄这天正在街上闲逛,突然

    【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

  • 《成语故事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 成语故事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8 成语故事

    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 sāi fèng lù bì yùn hǔ

    戳 腮 俸 禄 壁 韵 唬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腾空 俸禄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戳穿 墙壁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请同学上黑板板书三个成语。

    二、精读《自相矛盾》。

    1、“矛”和“盾”,你们能分得清吗?请同学看图指一指。“矛”(古文字图) 上象其锋,中象其身,下端有銎(斧子上安丙的孔),所以纳柲(古代兵器的柄)。

    “盾””(古文字图) ,瞂也,所以扞身蔽目。“厂”象盾之侧是形,“十”象盾之握,“目”象盾之用。

    2、(1)“矛”很“锐利”,锐利就是锋利的意思,矛“锐不可当”。

    (2)“鲁迅的文笔很锐利”,这里的“锐利”是(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的意思。

    (3)“盾”很“坚固”,坚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3、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

    “张口结舌”的意思。刚刚还“夸夸其谈”的楚国人,为何“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4、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滥竽充数,“滥竽”的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真是“竽”的错吗?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南郭先生知道了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的消息,他想

    (2)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当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他想

    (3)当他得知齐湣王喜欢听别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又想

    (4)看到不吹竽拿到同样俸禄的南郭先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5)看到了流浪街头的南郭先生,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6)对于今天的那些“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厂家,你会对他说

    四、精读《画龙点睛》。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⑴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美中不足)

    ⑵“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的作用?(腾空飞去——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3)“点睛”在现实中的运用(包装,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劣质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滥竽充数”)

    2、背诵课文

    【成语故事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 《《成语故事》优秀教学设计》
  • 《成语故事三则》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 戳穿 演奏 腮帮 俸禄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 ”,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完成作业 。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 )盾 画龙点( ) ( )( )充数 张口( )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 请同学们查,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 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 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成语故事三则》优秀教学设计】

  • 《高三语文作文经典教学设计》
  • 高三语文作文经典教学设计

    一、完整清楚地叙述一件事

    二、形神毕肖地刻画人物

    三、并列式分层论证结构

    四、层递式分层论证结构

    一、完整清楚地叙述一件事

    【写作目标】完整地叙述一件事。

    【写作要求】①注意叙事人称的选择和线索设置②要学会在叙事中表达情感和思想③力求写出触动自己心灵的细节和场景④可以虚构,但思想、情感必须真实⑤注意遣词造句,语言表达力求朴实无华⑤标题自拟。

    【写作指导】

    叙事是为了说明一定的思想观点,寄托一定的情感趣味。如果单纯为叙事而叙事,那么这种叙事就缺少了生命力。成功的叙述都做到了事件与情理的水乳交融。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分叙等,常用的是前两种。顺叙是按照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的叙述,这种方式首尾完整,来龙去脉清楚,但容易造成平铺直叙。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可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叙事的方法多种多样,“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刘熙载《艺概文概》)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一个故事至少必须包括两个事件,这些事件就像散落的珍珠,没有线索的串联,便不会有完整的结构。

    任何叙事作品都必须具备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一个故事和一个叙述者。以第三者身份从旁叙述的`叫第三人称,以当事人的口吻(不论是作者自己还是不是作者自己)来叙述的叫第一人称。第一人称把作品的情节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能使读者得到一种真实亲切的感受。但叙述的事和人,只能是“我”的活动范围以内的人物和事件。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叙述者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和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作品中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对作品而言,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事的区别就在于两者与作品中塑造的那个虚构的艺术世界的距离不同。第一人称叙述者就生活在这个艺术世界中,和这个世界中的其他人物一样,他也是其中的一份子,一个真切的、活生生的人物。而第三人称叙述者是置身于这个虚构的艺术世界之外的,尽管他也可以具有一些个人特征,但这些个人特征并不能证明他在艺术世界中的真实存在。

    【例文】

    六十八块月饼

    我和别人有点儿不大一样,别人都喜欢吃甜东西,而我却对甜食“过敏”,尤其是那种白砂糖加上清红丝馅儿的月饼,硬邦邦的也不好看,我就更讨厌了,从来都不去碰它。可是去年八月十五那一天,我却开始吃月饼了。

    “爸、妈,我去学校了!”连爸、妈看也没有回头看一眼,我便推着自行车出了家门。“等一下,把这几块月饼拿着,到学校吃——”母亲追上我,把几块包装精美的月饼塞到了我的书包里,“路上小心点!”“我知道了!”我不耐烦地应了一声,骑上车子就走了。一路上,我始终不高兴。唉!今年又不能在家里过中秋节喽——我使劲蹬着车子,仿佛是在跟自己赌气!

    到了学校,我胡乱收拾了一下,便急匆匆地跑到了教室。第一节自习,教室里很安静,奇怪的是班主任今天怎么没来检查到校情况。噢……没成想老师也有偷懒的时候。下自习后,天已经黑了,硕大圆润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中。望着如此美丽的月亮,我的心头涌上一股淡淡地哀伤。

    【高三语文作文经典教学设计】

  • 《四年级写景作文教学设计》
  • 四年级写景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

    2、让学生掌握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明确立足点,明确景物的方位和写景的顺序。

    教学难点

    明确中心,突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作到有景有情。

    课时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 启发引导 合作讨论 细致表达

    课前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同学们,又是一年春始时,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步入了春了怀抱中。北方的春脚步虽然迟缓一点,但却怎么也阻挡不了春的消息,想必细心的`同学们一定早就捕捉到了星星点点的春的影子了。

    2、看得出同学已是迫不及待地想汇报自己眼睛里的春的气息了,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3、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和其他作出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4过渡:自己的心中既然承载了这么多的美好,我们是不是要把它们表达出来呢,那么就让我们大胆地来“我手写我心。”

    二、 巧设案例,抛砖引玉:

    1、老师和同学们一样,看到美好的事物,总会心存感动,然后想把这些话表达出来,写成文章。下面老师就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请同学们大胆踊跃的鼓励或者提出建议。

    2、屏幕出示例文,引导学生集体评议,从而能够感悟优点,并指出缺点,由此复习已知的习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老师和学生集体反馈,并再次明确写景文章的注意事项:如,书写不够工整;表达缺乏条理性;不够生动具体,以及标点使用不当等,从而提请学生注意加强对文章的反复修改。

    4、回忆写景文章要求:既然同学们已经练过写景作文,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一下写景作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自由讨论)按一定顺序

    5、分析: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一定的顺序搞清楚了,那么按一定顺序描写有什么好处呢?板书:脉络清楚

    6、过渡回忆:除了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外,我们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哪些属于景物的特点呢?

    板书:  颜色  形态

    气味  声音

    大小  ……

    7、讨论:在抓住景物特点之后,最犯愁的是什么?

    生动

    板书:形象

    具体

    8、怎样能使自己的表达力求生动、形象、具体呢?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去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才能把所描绘的事物写得灵动、鲜活。

    9、通过以上分析与总结,巧妙地引出本次习作要求:

    (1、)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移步换景)

    (2、)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引导从学过的古诗中感悟)

    (3、)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发挥想象要适度,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空想来写。

    (4、)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5、)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6、)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三、佳作赏析,积累运用

    1、放录像看,听范文,要求:边听边摘记一两句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语、句。

    2、讨论范文:你认为文章哪处写得好?为什么好?

    3、总结:从以上分析,你受到什么启示,要想把文章写生动、具体,可采用什么方法?

    比喻

    板书:拟人

    夸张

    四、欣赏美景,笔下生辉

    1、放录像,学生欣赏春天无限的美与生机。

    2、构思动笔写作。

    要求:结合画面,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描绘。并能巧妙地抒情。

    3、师巡视指导。

    4、讨论、分析、点评。

    板书设计:

    写景(题目自拟)

    1、细观察:

    按一定顺序   脉络清楚

    2、抓特点

    形态  颜色    比喻  生动

    气味  声音    拟人  形象

    大小   夸张  具体

    3、多积累

    【四年级写景作文教学设计】

  • 《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设计》
  • 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设计

    写作文时需要.确定中心,写出深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四年级上册作文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的阅读。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让学会僧体验观察的乐趣。

    2.写下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者观察中发生的事。练习修改习作文,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习作内容:

    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与刚刚学过的课文密切相关,要求同学们写下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有两种习作形式供同学们选择,一是自己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二是用《观察日记×则》为题,把自己对某一事情进行连续观察的情况以日记的形式整理出来。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见的联系。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讲的就是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图,比比谁的眼力好!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看到到的情况。要求:一开始看到了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由此说出观察的感受。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观察方法: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2.欣赏佳作,交流写法:

    有趣的事都离不开自己细心的观察。作家叶圣陶家的小院里长着一墙的爬山虎,由于长期观察,写出了显为人知的趣事--"脚"。法布尔特别迷恋昆虫研究,他对昆虫进行了长达30年的观察,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可见观察是何等重要。

    最近你观察过什么事物?是动物还是植物?是在哪里观察,怎么观察的?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有兴趣?说到这里,你心中一定豁然开朗了吧!快动笔试一试!写时一定要抓住有趣味的地方仔细写写。

    范文欣赏:

    蜗牛产卵啦

    我喜欢大自然中的昆虫,尤其喜欢蜗牛。

    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和弟弟一起去捉蜗牛。弟弟问我:"姐姐,哪里才有蜗牛呢?"我笑了笑说:"蜗牛虽然只有在夏季才能捉到,可是它最怕热,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可以看到它。"我把弟弟领到奶奶种的菜园边,扒开石头,哇!好多的蜗牛呀。弟弟说:"姐姐,你比我大,你要大蜗牛,我要小蜗牛,好不好?"我点了点头答应了。我一看大的才四个,而小的有十几个。我这个贪心的弟弟啊,又让他沾光了。我把四个大蜗牛放进铺好湿沙的盒子里。弟弟用小手把蜗牛捧回了家。我和弟弟趴在地上观察那四个大蜗牛。我让弟弟把大白菜叶拿一点来。我撕了一大片白菜叶放在盒子里,蜗牛不吃,我们走开一会儿,回来后看见蜗牛正在吃着大白菜。它把尖细的小嘴,在菜叶上不停的啃着,头还不时地左右摇摆着,我们看着直发呆。不到半小时,蜗牛就吃光了所有的叶子。然后,它们慢悠悠地把自己的全身缩进了硬壳里。

    第二天上午,我再去看盒里的蜗牛,突然,我发现蜗牛有些反常:蜗牛把身子伸得长长的,它那通向眼睛的神经,涨得又粗又大,它的肉体也膨胀起来,能看到体内的小细纹。突然它猛地一下,把全部身体缩进了硬壳。我蹲下来,仔细地等待着有什么奇迹出现。大约等了半小时,大蜗牛才慢悠悠地把两只长长的触角伸出来,先向左右转来转去,随后头和身子便伸出来了。头也越昂越高,硬壳有些晃动,有时头不停摇摆着。过了约十多分钟,蜗牛的肉体表面有一些粘粘的液体渗出来,肉体也渐渐缩小了点。它慢慢地把肉体向硬壳缩去一些,又轻轻向前爬了过去。我再一看,哇!好多的蜗牛卵,个个晶莹剔透,粒粒圆而明亮,颗颗有三分之一米粒那么大,每粒卵就像一粒珍珠。

    我真恭喜蜗牛妈妈又有一群小宝宝啦!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 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了吗?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趣事?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出来吧。

    2.根据习作提示,让学会僧无拘无束的小组交谈中,捕捉习作内容,激发习作兴趣。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对观察日记和写法和格式稍作指点

    学生试写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技法点拨:

    本组的几篇课文讲的就是在观察中发现的趣事:有庐山的西林壁、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胸有成竹的文与可……怎样才能巧妙地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呢?

    第一、抓住特点,仔细观察。我们平常观察得越仔细,写出的作文也就越具体、越能给人真实的感觉。观察时,一定要注意季节的变化,时间的推移,生长的习性。我们可以从正面、侧面来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

    第二、可变换角度来观察。有句诗写的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给你的感觉和得出结论都不相同,我们观察只有多方位观察,才能了解一个事物的全貌。

    第三、养成习惯,持之以恒。观察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坚持不懈地观察,才会取得惊人的成绩。因为写观察日记本身也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也是对自己意志的培养。

    【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