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杯茶,刚入口时苦涩,如果你慢慢品味,就能尝出其中的甘甜。刻章亦是如此,刻章原本是一件治愈的事情,但刚开始时的有难以克制的抗拒心。但走近刻章,我慢慢体会到了精雕细琢的快乐,迎来了独属于我的成长。
那是一个炎热的盛夏,一股股热浪在空气中弥散开来,一丝细汗从额上、背上沁出,我脸颊红红的,坐在木桌前,刻着手上的木块儿,总也刻不出想要的模样,窗外的蝉鸣和风扇“吱呀吱呀”的声音传来,心中的闷烦愈来愈无法克制,把刻刀随手一扔,想逃出这个房间,不再碰触雕刻。
老师发现了我的焦躁,带我来到一幅作品前,说:“一颗心不再专注于刀下,没了一心一意的精神,又怎会成功?”话罢,拍了拍我的肩。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大师们专心致志、精雕细琢的样子,木板在他们的手中就像一个听话的婴儿,任其摆布,而回望自己粗拙的作品和已经磨钝了的刻刀,心里很不是滋味。大师们刻章作品为什么那么精致?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什么:他们从来不要求速度有多快,只是将眼下的事情做到极致。我干什么事情都只图速度而忽略了去细心品味过程中的美好。刻章也要精益求精,只有一步步地精雕细琢,成品才会精美绝伦。我要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一笔一画刻完整,体会精雕细琢的快乐,只有这样成品才会完美。
我调整心态,重新拿出一块木板,摆好图纸,用铅笔轻轻在木板上描绘出图案的轮廓。又拿出磨锋利的刻刀,先顺着图案勾出线条,又从边角开始一点一点的推入刻刀,木屑缓缓被削出,发出“沙沙”的响声。刻小部件时,我后背弯下,眉头微皱,捏紧了刻刀,十分细心地刮出多余的部分,轻轻将木屑吹去。徐徐把尖角磨平,望着初具雏形的木章,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许久过后,刻章完成了,图案上的游龙栩栩如生,在漂浮的祥云中来回穿梭。轻抚纹路,行云流水的线条令我感到舒畅,取出红印泥,轻轻一盖。精美的图案跃然纸上。
这次刻章让我感觉自己长大了,学会了在生活中品味过程的快乐。有时把看似困难的事情化简,一步一步精益求精,亦是一种成长。
假如我会变,我就会变成一个美食家,我会品尝出最好吃的食物送给大家。
假如我会变,我会变成一个运动员,为祖国增光添彩。
假如我会变,我会变成一个魔法师,给灾区的小朋友送去许多可口的食物和漂亮的衣服。
假如我会变,我会变成一朵云,在天空自由飞翔。
假如我会变,我会变成一只小鹿,在森林里自由奔跑。
假如我会变,我会变成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天空放声歌唱。
假如……
我的假如还有很多,说也说不完,写也写不尽。
读书已十余年了,也不知经过了多少次考试,又做了多少张卷子。老师出题,学生做题,然后老师评卷,这似乎已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今天我自己成了出题者,成了评卷人,成了语文课堂的主人,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上高二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就进行了一些改革,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这一次李昌淑老师又布置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语文寒假作业,就是让我们每人自己出一套一百五十分钟的语文试卷,然后在课堂上同学们互相交换卷子,互相切磋、探讨。一堂语文课下来,大家都觉得受益不浅。仔细想来,这种做法的好处,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学生自己出题,就要搜集材料。要出满一百五十分钟的题,内容可不少。那么,怎样从各种各样的资料中选出恰当的内容,然后自己编题,这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经过出题者的仔细考虑,要动脑筋。比方说,我出了一道阅读题,文章的题目是《帘卷海棠红》,这是我从《朱自清散文选》中找的一篇。因为这篇散文篇幅适中,文字典雅,语言规范,结构清晰,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面且深度也适合我们,因此我选中了这篇。选好范文后,下面的问题就是编题了,要对文章提出问题,首先自己就要读懂文章,弄清楚文章说了什么,表明了哪些意思,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把握准每段文字的内容和重点,并且对文中关键的词语的含义要确切地理解,最后对全篇文章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做这些工作,实际上就是在答题。我把自己在做这些工作时的难点,或自己认为较重要,有些考人的地方,记录、整理下来,就成了比较好的题目了。
其次,出题质量的好坏也反映了一个人的语文水平。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叫学生自己出题,是一种很好的检验学生水平的方法,因为一个学生水平的高低已反映在他出的试卷上了。”的确,我这次一共看了七位同学出的卷子,从中我发现,一个能力强的同学同一个能力差的同学出的题试卷相比,就有差异。前者的命题方式比较灵活,内容与教材紧密联系,文学内容的考查也较有深度,而且题量也大;后者的题目却比较死,让人一目了然,没有难度,而且题目也少,仅一、二页。可见,要出一套好的试卷,没有牢固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较好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不行的。
再次,看别人的卷子也要考自己的水平。因为。看”不是指阅览一遍人家的卷子就行了,而是要从别人的试卷中
“看”出名堂来,即要从中吸收其精华,剔出其糟粕。如果自己学得不太好,看不出别人试卷中的毛病,那也就谈不上要“看”出一些名堂来了。比方说,我看杜鹃同学的卷子就发现她的一道划分句子成份的题有错。当然,我不能就肯定自己是对的,经过仔细斟酌之后,我仍坚持我的看法,于是我便去和杜鹃同学商讨,经过我俩一番争论后,最后承认我是对的。通过争论,不仅检验了我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启示了杜鹃同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发挥同学的学习主动性。让同学自己出题又互相进行探讨,虽说是粗茶淡饭,却也品尝到它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