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虎谋皮”,原作“与狐谋皮”。语出《符子》的一段故事,据《太平广记》卷二〇八引载。原文如下:
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这段故事,说的是:周朝有一个人,喜欢穿皮衣,也爱吃精美的食物。他要想制一件价值千金的狐白袍子,而去同狐狸商量,请它们选送几张狐皮;他还准备办一次丰盛的羊肉宴,而去同羊商量,请它们供应一批羊肉。不料他的话还没说完,狐狸就立刻互传警报,一起逃到深山里去了,羊也马上大呼小叫地通知同类,一起藏到茂密的树林里去了。这个人,因此十年也没制成一件狐皮袍子,五年也没办成一次羊肉宴。(古人祭祀,用整牛、整羊、整猪的肉作祭品,凡三牲俱备的,叫做“太牢”,没有牛,只用羊和猪的,叫做“少牢”,后来有人就误称牛为“太牢”、羊为“少牢”。)
同狐狸商量,要它的皮;同羊商量,要它的肉。——这叫做“与狐谋皮,与羊谋羞”。(羞,珍羞,精美的食物。换句话说,要想办一件事,却同与此亊有直接利害冲突的一方去商量,谋求合作,这当然是根本办不到的。
“与羊谋羞”这句成语,现在一般不常用。“与狐谋皮”,则大多说作“与虎谋皮”了。用来形容跟坏人商量,请他牺牲自身利益这样一种不切实的幻想。
与虎谋皮
拼音: yǔ hǔ móu pí 简拼: yhmp
近义词: 海中捞月、枉费心机、水中捞月 反义词: 行之有效、立竿见影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出处: 《太平御览》第208卷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