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绕萍乡城的萍水河上,横跨着许多桥梁,有古老的石拱桥,也有现代的钢筋水泥桥、大铁桥。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的象征着中华民族古老的艺术风貌,有的代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其中香溪桥和萍实桥的历史最悠久。 香萍桥在小西门外,据《昭萍志略》记载:香溪桥初建于宋朝宁宗时(约公元1195年),原名“仙桂桥”,到公元1205年,有个叫赵彦的人把这座桥改建成石桥,并改名为香溪桥。有句占话“金鳌洲撑香溪桥,玉带不离朝。”这是说萍乡的风水好,是出人才的灵秀之地,反映了人们对萍乡自然景色的赞美,对香溪桥的珍爱和对美好前景的向往。到了元朝,这座桥被毁了。明朝又重建。现在的这座桥重建于清朝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清朝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又增建了石栏。
这座桥非常耐人观赏,全长45.6米,宽4.1米,桥面全是石板铺砌而成。全桥共有五个拱桥。每个拱长6.8米,有四个桥墩,桥拱是普通的半圆形。,每当水面浸到半圆直径部位 时,远远望去,水上水下连成五个连心圆,煞是美观。每年春夏暴雨过后,河水上涨,水势很猛,但桥身从未出过事故,足见它的坚固。如今没有行人通过了,已被列为省重点保护的文物。 座落在城南门外的是萍实桥。说起萍实桥这个名字,还有段有趣的故事呢。相传楚昭王有一次来萍乡,经过小西门时,检到一个东西,这东西“红如日,大如斗,甜如蜜。”他当时不知这是什么,便去问孔子,孔子说:“此乃萍实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此事,修建了这座桥,并取名萍实桥。这座桥初建于三国时吴国宝鼎年间(约公元266年),是本地一个叫李某的人建造的。到元朝被毁,明朝洪武皇帝时又重建,后来建而毁,毁而建,又经历了几度沧桑。
现在的这座桥是清朝同治年间(约公元1862年)重建的。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由1.人来车往,十分拥挤,政府将原桥面加宽了,改用了水泥结构,并增建了铁栏杆。 这座桥现长60.58米,宽10米,其中左边的引桥长14.1米,右边的引桥长4.48米。这座桥也是一座联拱石桥,个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i皆萍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fly如今这座桥也是省重点保护的文物。 萍乡的石拱桥记载着萍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近几年来,萍乡又兴建起了各种类型的公路桥和铁路桥,其中也有一些石拱桥。桥梁事业的发展,必将为促进萍乡的经济建设发挥出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