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满树的草坪,许多蜿蜒的红砖小路和歌唱清脆悦耳的小鸟,共同构成了我的乐园——小区楼下的一个很普通的“公园”。
在这里,有一大部分是带坡度的草坪。在这片土地上,植物想长在哪儿就长在哪儿,想长多高就长多高。这样“自由”的土地自然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小路的缝隙中长着的“草坚强”和青苔;树荫下随意长着的几朵小蘑菇。一阵风吹过,纤细的三叶草和野花使劲地摇晃着身子,小草和树叶也微微地晃动,发出“沙沙”的声响。使劲巴着红砖的青苔和白色的小蘑菇纹丝不动,而路旁的我则使劲吸着甘露般的空气,心旷神怡。
记得那个初夏的午后,我正在林荫道上高速地骑自行车,一只违反交通规则的黑色小鸟突然映入眼帘,它静静地待在道路中央,歪着头,用不解的眼神看着我。我急速刹车,可自行车不愿停下,依旧飞速向小鸟逼近,这呆若木鸡的小东西却丝毫觉察不到眼前的危险,用那蒙蒙的眼神盯着我,我只好急转弯,拐向旁边的草坪上。顿时,我的眼前迷乱起来,接着,“当”的一声,我的脚撞上了路边的垃圾桶,“哗”,车把手挂到了树皮,“咚”,车轮撞到一块石头上,自行车歪歪扭扭地疾速卡在了路旁的下水槽里,“哗啦”我摔在了地上,自行车也来了次“甜蜜的反叛”,重重地压在了我身上……我回头一瞧,那只憨憨的小鸟这才感受到危险,慌忙跳进了草丛。我哼哼唧唧地从地下爬起来,脸上、手上、腿上都挂了彩,万幸的是没有撞伤这只鸟儿。
奇怪的是,我却将自己受伤这件事当作趣事来看待,这应该算件趣事吧?!
到草坪上玩也是我的日常乐事。在翠绿的草地上,我经常用树枝和石头对蚂蚁窝大搞破坏,也曾经跟喷灌机比赛,看它自动旋转洒水的速度能不能追上我奔跑的脚步,结果被搅得一身水,再不然就是在三叶草中找四叶草,却不觉将三叶草放入口中尝试它的味道。
这就是我的乐园,一个平凡的地方,却拥有着一些美好的回忆,它将像一朵美丽的花永远开在我的记忆深处。
鲁迅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三层楼建筑,红砖砌墙,红瓦盖顶,坐南朝北。小院甫路两边种植着花草。 跨上台阶,穿过会客室和餐厅,登上二楼便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一张铁架大床,靠近门口的东墙一边,床上竖迭着一条红白格子旧棉被。
床头放着一张书栩,据说这里放着的图书,都是供他手头翻阅的。靠西墙,摆放着镜台、茶几、藤椅、大衣柜。海婴幼时的油画像,悬挂在北墙五斗橱的上方。南窗下,是陪伴鲁迅战斗了十个年头的单人写字台。
桌上整齐地放着鲁迅用过的笔、墨、砚台、稿纸等,还有黄源送的高尔基木雕像,冯雪峰送的台灯,瞿秋白夫人杨之华送的玉石狐狸镇纸。 引起我格外注意的是,那枝名曰“金不换”的毛笔,仍然立在龟形瓷笔插里,仿佛在时刻听从主人的使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