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文化”似乎成了一种高雅的时髦。许许多多的事体,名目繁多的节日,都显出与“文化”的不解之缘。什么饮食文化、汗衫文化、雪花膏文化、风水文化、乞丐文化、小脚文化、龙文化、鞋文化……连爬在草棵子里的蟋蜂都文化了,还有什么不文化的?
—吃腻家畜吃野物,吃烦家禽吃飞鸟,吃遍走兽吃爬虫。生猛海鲜,乌龟王八,统统文文化化地上了桌。边嗯“文化”,边侃文化,谓之食文化、酒文化。
—筑鬼城、砌鬼宅、塑鬼像,大鬼小鬼、新鬼老鬼全请来,用现代化的声、光、电武装,一个个青面撩牙的牛头马面,弘扬出夺目的文化光芒。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庙宇,铃铎丁当,木鱼梆梆,香烟袅袅,经声琅琅。名日鬼文化、庙文化。
—从红日初升到夜幕四合,电子游戏室里嘀嘀嘟嘟响声不歇,一拨接一拨的“祖国花朵”,一伙又一伙的“跨世纪一代”,到这里欺动电钮,文化即刻附身。卡拉吧,OK厅,嘶吼声不绝于耳,直到夜色阑珊。或山林、海滩,或旷野、荒原,多有倩男靓女追逐、戏喊,文化得有滋有味。美其为玩文化、唱文化。
还有托举引进的闲文化、拳文化、厕文化、妾文化……
在一派汹涌的伪文化面前,应该大力弘扬的文化却受到冷落。全国许多载负传播文化的文艺团体,包括一些很有名气的国家级艺术团,同样免不了挨饿的厄运。司职于文化积累的文艺阵地、文化设施、文化单位,凄凄清清惨淡经营,苦守地盘仍难求生。举办文艺创作活动缺经费、少场所,图书馆无钱买书、订报,文化馆(站)因无钱采风、排戏,改行经商做生意,博物馆无资金收藏文物,眼睁睁看着稀世国宝流失,一个个“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而无力保护……
一方面是“文化”的肆虐泛滥,另一方面却出现了人们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水准在相当程度上呈下降趋势。各种犯罪增加,人际关系日益淡漠,国民心态发生危机,社会风气不好已成为全社会普遍优虑的事情。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人们对文化摄取的欠缺和文化流失的严重。《易经》上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最早就是从这儿来的。它的本意是按照人文来进行教化。显而易见,文化不是首饰,不是时装.不是仪仗,也不是随意堆砌的建筑材料。不要再让它充当招摇的幌子,让文化堂堂正正地操持人们的精神衣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