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茅山大队的东太阳村。据葛必荣老人介绍,这里的民间传说是比较多的,于是,又牵动了我要寻百花仙子传说的心思。
关于东太阳的名字来历,这里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东太阳,西大阳,
日出三太阳。
风吹得人掉到赵家塘。
干早和风灾影响农民的收成。如今在离村不远的地方修起了茅山水库,“旧出三太阳”的传说,和“十日并出”的传说一样成了神话。在这里,我们参观富裕户的家。给我第一个最强烈的印象是:粉刷得雪白的堂屋里,两边并排放了几十盆菊花,红的、黄的、白的,相映生辉。“富裕户家养花也冒尖!”我不由得脱口而出。高高冒出屋顶的电视机天线,也象朵开得正旺的菊花。这在东太阳九十多户人家中还是朵新“花”呵!生产队队长周浩斌同志告诉我们,这人家姓张.家里劳动力多,吃大锅饭时,大家在地里瞎磨蹭,英雄无有用武之地。实行责任制后,允许条件好的先富裕起来,张家的人农忙时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把包下的田种好,农闲时,就外出搞副业,家里经济情况很快就转好了。去年,他们家造了新房,今年,又买了手表、自行车、电视机。周队长兴奋地和我谈起三中全会后东太阳村的变化,的确是很令人鼓舞的。然而我的脑子里一直没忘记打听关于花的传说,便问他:“为什么你们这里这么喜欢养花?”而队长的回答很简单:“花多,家里就热闹。”热闹,真够意思!这样去解释古人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不是也很有意思吗?我又问队长,这里有没有关于花的传说队长想了想,摇摇头,最后说:“你去问问茅山道院的老道人看,他们肚子里的故事可多哪。”
也真是巧得很,我们赶上了茅山道院的庙会。茅山顶上古老的道院,显得非凡的热闹。回到半山腰,我们在印宫访问了一位老道士。他和我们说起印宫这个名字的来历及印宫的一些经历。茅山是当年陈毅新四军的根据地,日寇入侵时,道院成了新四军伤病员避养的地方。为了保护新四军,保护印官的文物古迹,老道人九死一生,身上留下了日木鬼子刺刀的伤痕,印官也遭日本鬼子大火的劫荡。十年动乱,印宫的文物古迹又遭到破坏。老道人几经波折,如今已是皱纹满脸。他的门前,有一畦菊花和鸡冠花,都正开得热闹。这境界,颇象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绘。毕竞物是人非,就在这畦花卉旁,老道人高兴地和我们谈起近年来茅山道院的变化。如今,国家已经拨了巨款来修复道院和文物古迹,使道院这一古老的宗教艺术之花充满生机。
我依然想打听关于花的传说。“一肚子故事”的老道人也说不出来。那末,这门前种的花,有没有什么寓意呢?老道人随口说:“有人不是说我们修道是为了逃避红尘吗,看到这花,你就能顿悟了吧?”
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几天来,我无论采访到哪个地方,那星都能见到花在开放。还有一种精致的民间艺术品,也应该在这儿说说。有许多人家的门上,都贴有用大红纸制的剪纸花。图案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有稻穗和棉花,有肥猪与雄鸡。我知道这是象征着“五谷半登,六畜兴旺”,而这上面却别出心裁地剪上“百花齐放”四个末体字。可见这里的人们是多么的爱花!
离开茅山前夕,我又去附近的茅以_,公社中学老校长那儿作了些采访。前年开始,茅山中学开办了两个职业班。职业班专业的设置,完全因地制宜。一方面,农业还需要大批的农机、植保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茅山还有茅山的特点:」:多。根据茅山公社的规划,还要栽培许多的果树,还要种植贪花菜等经济作物。职业班的任务就是为了培养这几个方面的人才。职业班的设置,改变了过去只向高等学校输送人才的单打一的做法,对于改革中等教育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而它将为更多的花开在茅山作出贡献。我想起了在茅山管理处见到的茅山规划图。图画得较为浪漫,很有图画的味道:刃!简直是一个大花园,一座花果山!
这一规划实现得了吗?几天的采访,充分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几天的采访,使我坚信,茅山的廷设者定能创造出一个更加花团锦簇的新天地。
来茅山之前,我曾感到失望和扫兴,经过几夭的采访,我却是信心十足和希望满怀。是啊,茅山,虽然只是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花园中的一朵小花,可是,从茅山的现在,我却看到了祖国万紫千红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