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追究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8 15:42:46
  • 《描写追究底细的成语》
  • 有哪些成语形容追究底细?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7个关于描写追究底细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刨树搜根] páo shù sōu gēn
    比喻追究底细。

    [刨根问底] páo gēn wèn dǐ
    比喻追究底细。

    [刨根究底] páo gēn jiū dǐ
    比喻追究底细。同“刨根问底”。

    [归根究柢] guī gēn jiū dǐ
    追究底细。

    [追根寻底] zhuī gēn xún dǐ
    追究底细。同“追根究底”。

    [追根问底] zhuī gēn wèn dǐ
    追究底细。同“追根究底”。

    [追根究蒂] zhuī gēn jiū dì
    追究底细。同“追根究底”。

  • 《描写追究到底的成语》
  • 有哪些成语形容追究到底?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5个关于描写追究到底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拔树寻根] bá shù xún gēn
    比喻追究到底。

    [拔树搜根] bá shù sōu gēn
    比喻追究到底,彻底查问。

    [追本溯源] zhuī běn sù yuán
    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

    [追根究底] zhuī gēn jiū dǐ
    追究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顺藤摸瓜] shùn téng mō guā
    顺着瓜藤蔓去找西瓜。比喻按照某个线索查究事情。

  • 《描写追究的成语》
  • 有哪些成语形容追究?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24个关于描写追究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拔树寻根] 比喻追究到底。
    [刨树搜根] 比喻追究底细。
    [刨根问底] 比喻追究底细。
    [打破砂锅问到底] 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打破沙锅问到底] 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拔树搜根] 比喻追究到底,彻底查问。
    [刨根究底] 比喻追究底细。同“刨根问底”。
    [叩源推委] 指追究其根源。
    [枝源派本] 指寻根究源,寻求和追究事物的根本。
    [飘瓦虚舟] 比喻凭空加害于人而又无从追究的事物。
    [归根究柢] 追究底细。
    [追根寻底] 追究底细。同“追根究底”。
    [追根问底] 追究底细。同“追根究底”。
    [追根究蒂] 追究底细。同“追根究底”。
    [不追既往] 追:追究。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盘根究底] 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追本穷源] 穷:寻求到尽头。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盘根问底] 盘:仔细查问;问:寻问。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不咎既往] 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追本溯源] 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
    [反求诸己] 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追根究底] 追究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头痛灸头,脚痛灸脚] 指针对疼痛的部位治疗,不追究病根。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
    [弃瑕忘过] 指不追究缺点和过错。

  • 《严密制度,有令则行》
  • 追究造成失误的原因的教育,日常零打碎敲多主要是领导者放松了这方面从长计议系统培训少,更缺乏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至今尚未制订出编辑、记者守则等工艺规程性质的章法,这就缺乏业务规范的约束力,久而久之,易使初进新闻报刊单位的同志,产生“不过如此”的盲目自满情绪.其实,他们尚未理解新闻报刊工作,对于新闻干部的基本素质之严格要求:即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还要大力提高业务文化素质(包括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概括事物本质的能力;提高文字表达能力)。这就需要抓紧制订较系统的培训制度,列出本刊编采人员应知应会的讲授提纲,作为《辽宁工人》以老带新的“传家宝”。

    还要尽快制订编辑、记者守则,按照编采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订出条文,一经通过,立即作为本刊的编、采章法,共同遵守之.

    对于坚持经常不出差错与报道失实的奖惩制度,按本刊制订的“鼓励创造性劳动,打破‘大锅饭’的有关规定”执行,这里不多赞述。

    此外,还要制订必要的检查制度。毛泽东同志在“纠正文字缺点”的文章中,一向注重改正的实效,强调对于执行情况要按时进行检查,对执行得好的要表扬,执行得不好的要批评。本刊过去由于缺乏此项制度,致使差错不能及时得到纠正,今后要设质量检查员,由专人负责检查差错,核实勘正。今后,每月评刊时把检查差错列为一项重要内容,每季总评一次,每半年总结一次。刊物上一旦出现差错,就要认真予以更正,并做到赏罚严明。

  • 《议“动机”》
  •     杂文家在大张挞伐颜元叔的“教唆”中,追究《中流》引进颜元叔的“动机”,并由“动机”追究“编《中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噫嘻!气势汹汹矣!然而,这是多么熟悉的声音!时过十多年,声犹在耳。是了,“文革”期间的大“批判”不就是这样的声音吗?杂文家们不是很厌恶“大批判”么?何以竟操起“大批判”的营生来呢?!

        《中流》引进颜元叔文章的“动机”,似乎并不难了解,因为有《中流》的“文本”(对不起,用了新潮理论家引进的时髦名词)在,那专栏就叫做“爱我中华的心声,壮我中华的呼唤”,白纸黑字,昭然在目,何劳杂文家穷追冥搜!这动机不就是想借此激起爱我中华、壮我中华的热情而已,作为一般读者也都是看得很清楚的。至于杂文家气势汹汹追究“编《中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似乎颇有点滑稽了!想激起热爱中华,壮我中华热情的《中流》编者会是什么人?至少是爱我中华的人物吧!这可以从《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等作品中找到他们的思想脉络,这也是白纸黑字,昭然在目的。杂文家气势汹汹、气壮如牛追究到底是什么人,用意何在?是不是想如“文革”期间上纲上线,投之于图固之中呢?但是,杂文家们不是口口声声说别人搞“文革”“大批判”,他们不是很反“文革”很反“大批判”的么?何以言行如此不一?杂文家“说”别人“气急败坏”,这种气势汹汹地祭起“追查”究竟是什么人的“法宝”!这才真正是有点“气急败坏”的症候了。按迅翁的意见,辱骂不是战斗,恐吓也不是战斗。杂文家虽然认为迅翁比不上柏杨,但对迅翁这个观点还是赞同的,记得他在文章中引用过。

        我以为,对于别人的引进,如有不同看法,自然是正常的;但应该平心静气地讨论分析,不应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上纲上线。譬如说颜元叔,他的文章的主旨是呼吁大家爱国;即使祖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还穷困,产生过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乃至悲剧,但还是应该爱自己的祖国,艰苦奋斗,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作为一个居于大陆之外的学者,如此热忱是十分宝贵的,就是从统一战线的角度,也应该赞扬这种精神。他的文章分明不是讲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水土保持的论文,又何劳杂文家抓住这一点,喋喋不休,追动机、查刊物、究编者是什么人等,这岂非太可笑了!这种作法要说“左”,那是够“左”的了。试想,如果别人不同意杂文家引进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那么人家追杂文家的动机,斥杂文家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杂文家又会作何感想呢?

         既然说到“动机”,有一点我倒是感到要和“动机”联系才能说得清楚的。邓小平同志1986年1月17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抓整顿风气时说:就是这样下决心抓,也要奋斗至少十年,才能恢复到五十年代最好时期的党风和社会风气。而我们的原子弹也是在五六十年代研制成功的。可见50年代和60年代前半期,确实是有过自己的光辉灿烂的时代。可是杂文家的文章却阴阳怪气地说:有人建议搞一个“左”派特区,让那些老是留恋50年代、60年代生活的人,在“特区”里重过一番那种“幸福生活”。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我想,小平同志这篇《讲话》杂文家必定是看过的,那么,写这段文字的“动机”是什么呢?能不能套用杂文家所说“我颇怀疑他们是不是同意这个论断”。能不能说他是有针对性呢?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一概骂倒,这不有点“左”得出奇了。

        现在有一些人口口声声诬指别人的正常批评、商榷、讨论为“大批判”、“打棍子”,就像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的:“对错误倾向不敢批评,而一批评就说是打棍子。”其实这种人自己却是真正白场高“大批判”、“打棍子”。他们采用“文革”时所用的种种手法:歪曲别人观点、上纲上线、谩骂、诬蔑、造谣……总而言之,把“文革”期间评《海瑞罢官》、“三家村”时用的种种法宝,统统搬了出来。有一本什么《备忘录》当中就有不少这样的“大批判”、“打棍子”的货色,连语言都同“文革”时期“大批判”文章如出一辙。大家如有兴趣不妨把这本什么《备忘录》找来看看;如果没有时间,则可把它的“导言”、“后记”欣赏一番,就可以领略它的特色了。这些文章的“动机”又是什么?我想读者诸君是不难看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