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母校95周年诞辰,回忆我走过的路程,深感母校给我打下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使我终生的学习和工作获益匪浅。
我出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一个华侨职员之家。自幼和哥哥爱好唱歌。父母亲常用“月光光,照池塘”等唐山童谣启发我们兄妹的祖国意识,在我们心中播下“唐山是我的家乡,我们是‘中国人’。”的种子。
马来西亚是个多语种的国家,马来语、英语、华语(当时叫国语)都通行,说好国语是我们从小的追求,记得上小学时,我的班上决定在校内只讲国语,不许讲家乡方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大会上用中文做了长达两小时的演讲,这消息展撼了侨居海外的朋友,大家奔走相告:在国际会议上,中国人讲中国话是第一次啊,我们顿感头抬起来了,腰挺起来了!从此,“新中国”这三个字在我年幼的心中升腾起来,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推动我,吸引我,使我渴望靠近它、看到它,并在它博大温暖的怀抱里学知识、增才干、建设国家。
1951年1月,我回到祖国,来到北京。当华侨补校老师问我想考哪间学校时,我说北京哪间学校最好我就考哪间。我如愿以偿,考上了师大附中三部初三年级,1952年被保送本校高中。
在母校诞辰日之际,师容首先浮现眼前。恩师们皆是德才兼备的楷模,很多教师是市级先进工作者,以高水平著称于北京市,敬业爱生,毕生献给育苗树人事业。我有幸亲聆各位老师授课,直接受教于各位导师,得到各种知识的滋养,走上有益于人民的工作道路。如为我解答万象世界之谜的尚兴久、王文彩、陈克歧、段静哉老师;为我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曹振山、韩满庐老师;给我奠定语文基础的李遵路、高向夫、沈藻翔老师;教我外语的纪强老师;永远讲不完历史故事的牟禄庭老师;用大运动量来锤炼我们体魄的郝宝琳、冯炳麟老师。老师的苦心教诲为我们攀登知识高峰确立高尚的人生目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在大学学习声乐时,用物体展动、共振、声波传递等原理克服了发声上的毛病,这些知识正是中学学习时给我的。唱歌的人歌要唱得打动人,感染人,靠的是歌者自身的文化素养、音乐水平,特别是演唱历史歌曲和中外歌剧更显重要。凡听过我演唱的《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送上我的思念》、《蓝天里有一顺会唱歌的星》和《我爱你,中国》等歌曲的海内外同胞和国际友人,都夸我表达准确,有激情,能感动人,这正是得益于母校老师的培育。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收获丰硕果实。当年,我们每天都听时事广播,进行体育锻炼,每周一次文娱或课外专业小组活动,课外生活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田径和体操运动各项目应有尽有,运动量大,难度高。我们女生曾跳过四层箱高的纵箱。我曾是篮球、排球的校队成员。上大学后,我获中央音乐学院运动会跳高冠军,获北京艺术院校乒乓球女单冠军。体育锻炼不仅练就了一副健壮的体魄,而且练得能吃苦,灵敏,能承受繁重的学习和工作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