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回村里帮助妈妈收割庄稼。一天下午,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我脚上芽着凉鞋也感到石板路滚烫难受,可妈妈却背着一大背笼包谷,赤着脚走在石板路上,毫不在乎。看到这个情景,我心里总有些隐隐发痛。妈妈的脚难道真是铁打的吗?
看到妈妈这双“铁脚板”,许许多多的往事不禁涌上我心头。
小时候的一天晚上,我突然发现妈妈的脚心在流血,我问妈妈:“怎么啦?”妈妈说:“胶鞋磨破了,一块尖玻璃陷进去了。”“妈妈,明天去买双新鞋吧!”听了这话,妈妈把我搂进怀里说:“哪有钱买鞋啊,”是呀,那时候,村里都在“割尾巴”,无论妈妈怎样卖力,日子仍然过得苦。记得有一年端午,家里甚至没有米过节。
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妈妈很少穿鞋,春天,妈妈赤脚挑翁柴灰,吃力地走在那野刺丛生的小路上,夏天。妈妈挑着赤脚走在那火烤过一样的石板路上,秋天,妈妈赤脚背着干瘪瘦小的包谷,从那乱石坡上走回来,冬天,寒风凛冽,妈妈也是赤脚,背着一背枝丫柴,走在那冰冷刺骨的山路上,一双脚冻得通红。一犯四季,妈妈的脚不是被刺扎了,就是被碎石“顶”伤了,有时又被玻璃瓦片锥破了,经常出血。年复一年。艰难的日子慢慢过去了.妈妈一双脚板皮渐渐地坚硬起来,变成了连针也扎不进去的“铁脚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农村变了样、生活一夭天好起来。妈妈呢,她的“铁脚板”也大有用处了。有一天,我们要在甘蔗地里施肥,可是甘蔗地的虫和瓦片石子,使我和弟弟都不蚊到地里去,妈妈却迈开她的“铁脚板”走进去了。地上的障碍物她看也不看,专心地施肥。眼看面前有一块尖石子,她一脚踏上,我真为妈妈捏了把汗,可妈妈却没有一点感觉。就这样,一块甘蔗地没多久就施完肥了。我担心地问:“妈妈,您的脚板,踩着小石头和锥人的甘蔗莞,不痛吗?”妈妈笑着说:“不痛,一点也不痛。”我劝妈妈说:“现在钱不那么紧了,该买双胶鞋了吧?”妈妈满脸笑容地回答说:“打光脚习恤了,穿上鞋反倒不舒服。”
我想起在《荔枝蜜》这篇课文里,杨朔把“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的中国农民,喻为终年辛劳的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我想,妈妈就是这样的农民,妈妈的一双“铁脚板”不就是证明吗?
现在,山乡僻壤的农民买一双鞋毫不困难了,造成妈妈“铁脚板”的那“动乱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妈妈的“铁脚板”却时时浮现在我眼前,因为它时时鼓舞着我去继承这种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铁脚板”精神,为人民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