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百味咖啡屋》便琢磨着为何不叫“XX茶馆”什么的,可多一份中国人的闲适。
茶中沉淀着华夏民族千年的文化底蕴。古人吟诗作画总少不了清茗中的灵感。
先看那茶具就要叫人惊叹。种种奇特的造型,美妙的图案,有一个最大的特点:绝不是方正、方圆对称规整的。但看看咖啡具,则一律或圆或方棱角分明且对称的。这恰如作画,中国人的写意多重于神,而西方人的素描多重于形。又如建筑、植栽,中国人说要人画,西方人则言规整。表现在性格上,东方人较重感性,悟性挺强,喜欢靠感觉来办事;西方人则较重理性,更重视规律和原则。
真正坐下来品上一品,茶——清淡为好,咖啡——香浓尤佳。说起来又和人有关,中国人或尚德,讲君子之风,或崇道,将宠辱皆抛,都追求那飘逸超然的感觉,构造自己梦幻中的“桃花源”;而西方人则现实一些,他们追求能够感受到的财富有幸福。再尝尝味儿,茶——清苦,咖啡——甜苦,好似中国人与西方人生活的写照。于是茶到了西方,竟也加糖、加奶变了味儿。苦,中国人能忍、能让,甚至于从这苦中品出乐趣和哲理来;而西方人却把它按自己的回味进行了改造。于是奶茶变成洋货倾销中国,很自然又想到了中国的火药。我们把它艺术化,制成烟花观赏;而西方人则把它军事化,以至炸开我们的国门。
茶虽说是中国的古董,可在日本却奇怪地发扬光大。徐志摩曾在某中学讲“TEAISM”,竟也不过是日本的茶道。“忙中偷闲,苦中作乐”似为追求和谐而颇感无奈。不过想来,在那个战次纷飞的年代里想要闲乐也实属不易。历史课上,老师讲到日本的和服其实是摹仿中国,只因侨地人身材矮小,故在背后加个包袱以增加些体积,此一说虽不可信,但也足见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精华的不重视、不珍惜。曾听说抗日战争时期,一日本商人以二百大洋的价钱买下了中国满汉全席的“专利”,并摄像整个制作过程。如今满汉全席在中国失传;在日本却发达了。于是又想到茶与咖啡。有一说:茶属软饮料,咖啡属硬饮料。这里的“软”、“硬”指的是喝的感觉,也许一般人没有注意过、“软”指多喝润湿之感,“硬”指多喝刺激之感。中国人有骨气,有时还能来几招太极拳以柔克刚,仍在许多时候却报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信条,显得过于软弱和谦让了;而西方人往往从原则出发,就很少像中国人如此感情用事。
茶,被喻之为“清心剂”;咖啡,亦能提神醒脑。只希望茶与咖啡仅仅只是两种各具风味的饮料。,而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能渐渐习惯香浓的咖啡,西方人也慢慢喜欢上中国的清茶。
朋友,闲时有空,不妨也走进咖啡屋,体会一下其中百味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