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南京南京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8 14:35:01
  • 《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7篇》
  • 《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故事。《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7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篇1

    当看到凶残的日本军官放肆地在长达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中,不择手段地杀害我们的南京同胞,人们在惊慌而逃,很多人难以幸免于难,三十多万同胞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之下时,我的心里感到一阵阵的难受。

    不过我们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就像那梅花,从不在冰雪中向恶势力或者强者低头,它依然在大雪中凌寒独放。我们中国人也是具备这样的品质的。当日军俘虏了我们的一批军队后,日军鸣枪下威,要求中国军队起立,几个日本鬼子挎着枪陆续走了上来,准备扫射。但中国军人都握紧双拳,他们脸上带着愤怒,带着无助,带着悲愤的神情,他们都不向日军低头,他们都不起立,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起也是死,不起也是死,他们就拿起自己的骨 气跟这些日寇们拼了,他们就这样与日军僵持着。日本军官被这一场面惊呆了,手持机枪扫射了几个人,只听见死者的家属抱着亲人冰冷的尸体痛哭。突然一个男的带头矗立起来了,他就是被日军俘虏的军人中的一员,或许,他不想再听见无辜的人们凄惨的声音,或许他起立是为了表达中国永远都不会是缩头乌龟。小孩也勇敢在走了出来,人们都起来了,向日军走去,只见人们一齐高呼:中国不会亡,中国万岁……。天空中回荡着这悲壮的声音,最后,他们都牺牲了。

    但是,他们没有为我们中国人丢脸,人们记住他们是中国人,甚至在他们临死前也不忘高呼:中国成功,中国不会亡。这句话给予我极大的震撼,因为这句话透露了中国人民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国家呀!

    电影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段历史,那一段让人屈辱的历史。旧中国国势衰微,中国成为别国欺负的对象。要使这段历史不再重演,我们这代人就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不断增强祖国的综合实力,为祖国的安宁和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篇2

    南京南京是前几天看的,拉贝日记是刚看完,看完之后觉得拉贝日记要比南京南京要好一些,并不是拉贝有多少,而是来自对陆川的失望。

    陆川虽然没有明说,但我看完南京南京就知道,其实他是想拍给日本人看的,所以难怪有人说陆川有点美化日本人,陆川想用一种迂回的拍摄思路来让日本人接受并走进电影院看这部电影,所以他专门找日本演员,然后开了个专场给日本人看,最后还特别关注日本人的感受,但是结果未必能按照陆川的想法去发展,听说日本已经拒绝上映南京南京,陆川通过一个还有人性的日本兵的视角来看当年的历史,也想通过这个人物来接近日本社会,这个想法非常好,也很有勇气,可惜的是,一个善良的日本兵不能掩盖整个日本军队的罪行,就好像很多人都有日本的好朋友,但不代表他们对日本这个国家有好感。

    这部电影有一个镜头我觉得比较用的有功力,当一堆全身赤裸的女人尸体从正在消遣的日本军人中间穿过的时候,画面用的是慢镜头,当时感觉车上的青春白嫩女人那已经不在是人了,是另一种动物,日本人最喜欢女人的身体,甚至非常崇拜,当他们看到这些崇拜的躯体被残杀折磨致死象猪排牛排一样被处理,他们是否也会反问自己麻木的良知,我想陆川是希望日本人有反思的,他拍这个电影的目的在于此,不过目前来看应该是陆川的一厢情愿,日本最高法院又判中国毒气受害者败诉,你还能怎么样呢?

    陆川很努力,但是很多中国人还是不满意,不满意影片的结尾,中国人的怨气和愤怒无从发泄,最后日本兵放了两个中国人,两个中国人快乐互相享受幸运的生命,最后的调子仿佛是替死去的中国人解脱,但,那些被极其残忍手段杀害的中国人他们没有办法解脱啊,那么大的仇恨怎末能轻轻的消失呢?

    陆川这部电影很有争议,日本人不看,中国人不解,也许陆川早已想到了这个结果,所以陆川还是有些勇气。

    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篇3

    所谓立意,往往是一部艺术作品的灵魂,是一部作品所希望表达出来的内在含义,立意高下,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格调高下,《南京!南京!》从一个日本兵的眼中来观察这个战争,通过战争的表现,去挖掘战争的实质:一个施暴者尚有痛苦和崩溃,那么受害者的痛苦更有多少呢?

    假若是从一个受难者角度来看这场战争,我们是不是会被悲情所缠绕,被屈辱所充满,忘却对战争本身的反思呢?影片通过表现施暴者的痛苦、绝望、崩溃,反差形容受害者的极度痛苦和灾难。

    第一次拿着刺刀刺死手无寸铁的人,会有紧张和不适,当看到尸横遍野,习以为常以后,神经麻木了,杀人变成了一种习惯。但总有醒来的人,总有麻木后醒来的时候,看到人如此轻易的被杀死,对人生存的意义便会开始怀疑,这个人类固有的道德力量虽然弱小,但尚未泯灭。

    “活着比死难受”角川自杀前跟自己同僚的最后一句话,反映出一个普通人在战争机器的驱动下,草菅人命后对生命的反思。

    如果说,它仅仅是掀开陈年的伤疤,仅仅是在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仅仅停留在展现三十年代末中国人不堪忍受的屈辱,那么,电影在立意方面便容易出现缺失

    然而所幸的是,这部片子的导演恰好在立意和新意方面表现翘楚,令人回味,将这部悲情作品升华到了新的高度,用新的视角俯瞰了这个历史的剧痛:我们不再停留在控诉和仇恨的层面,我们不再胶着在屈辱和反抗上面,我们从人性的内在良知面前重新看到人类自身道德的力量,正如小豆子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人类的道德的力量虽然弱小,却始终活着,并希望有一天强大起来,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拒绝所有的战争!拒绝所有的残暴!

    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篇4

    看完电影,觉得内心很沉重很压抑,很难受,这样的情绪持续了很长时间才慢慢消退。真的很不明白导演以什么心情拍的这样一部电影,但是渐渐的想明白了,他是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不要忘记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尊严!

    在看开头的时候,南京人集体躲在一栋很大很大的房子中,闯进去的日本人却只有几个,如果当时的时候,有人站出来说杀掉这些日本人,也许不会有那么多牺牲,也许整个南京的命运都会不一样。但是没有人,没有人这么做,所以的人都在等着别人去救他,等着别人去保护他,中国人软弱无能的形象在外国人的眼里根深蒂固。我在想,如果是我的话,我想我会拿起刀枪去战斗,去保护所想保护的人,即使我没有能力,即使我没有任何可以跟别人厮杀的能力,但是现在的我们是有尊严的,是有着自己的思想的。但是在那个的时候,中国是懦弱的,是无法反抗的,是默默接受的,中国也有着自己的士兵,自己的军人。但是 这些手持各式武器,身穿戎装,脑袋顶上顶着国徽,失去了抵抗勇气的青年,壮年,不顾自己的使命,荣誉,和责任兵锋一转突破了自己人的防线,向城外做鸟兽状散去。可是,他们身后的百姓呢?那些手无寸铁的贫民呢?老弱妇孺呢?如果连这群全副武装的军人都无法保护自己,那么谁又来保护他们呢?每一个逃兵活命的代价却是南京几倍百姓的伤亡,几倍妇女被玷污,国都被占领,中国的历史被永永远远地记录上了这耻辱的一刻。

    看到最后,国家和国家之间相互掠夺,相互争抢。我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为何我们没有拿起武器去侵略其他国家,而是等待着别人来侵略我们,这确实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奴性问题。抗日的最终,中国胜利了,七年抗战中国终于赢得了胜利。然后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成长了,受过不少国家的馈赠,也受过不少国家的欺压。但是,我们终于有勇气拿起了武器,拿起武器去保护想保护的人,去努力战斗,去勇敢的拾起了自己所丢失的东西。

    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篇5

    今晚去看刚上映不久的《南京!南京!》,(英文名: city of life and death ,生死之城),也是反映南京沦陷后难民区的惊心动魄的。

    影片开头是南京失守之初的巷战,接下来是对战俘的屠杀,忍不住让人以为,日军屠杀的不是手无寸铁的战俘,而是负隅抵抗的士兵。之后是在南京的国际人士就难民区与日军的反复交涉,以及日军对难民区的步步紧逼,以奸淫妇女为主,大胆的镜头很多。其中,有一些祥和的场景,如日军士兵的嬉戏,慰安所里的床戏和与日本慰安妇的爱情,接以慰安所里被折腾致死的中国妇女;最后,在黑白的背景下,日军士兵角川放走了两个中国战俘,留下一句“有时候活着比死更艰难”并自杀,影片在两个获生的战俘长长的笑声中结束。用短暂的祥和引出死亡的前兆,用长久的压抑衬托生存的希望,形成鲜明反比,辅以节奏的张弛交替,这是影片在手法上的得道。

    但在内容上,我并不觉得《南京!南京!》有什么过人之处。影片中横贯始终的只有日军的角川一人,或许试图借其心理变迁反映故事的变化,但我们看到的角川却是一个原本善良的人,他的自杀仅仅是因为这颗善良的心无法容纳杀戮,而并没有一个心理的积累和转变过程,他的历程无法承载叙述所有故事情节的需要;何况,用一个日本人来记录这场暴行,本身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而除此之外的人物,均只是片中的过客,获生的两个战俘,虽也藏在难民区,但中间并未遭受劫难(因为劫难全是针对女人,几乎),他们也无法承载这个生死的转折。影片只是用一连串的跳跃的故事引出一大堆挣扎在死亡边缘的人,而没有用心去描述他们在生死之间的心态及心理变迁;而且,因为要出彩的人太多,客观上也无法一一描述。最后活下来或者死去的人,也没有故事前缀,于是他们的生或死也很随意,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一言蔽之,影片应用了生死之城的概念,却游移了概念。

    由此,我们不能说《南京!南京!》是一部史诗。它只是一部商业影片,轰动的场景、堆砌的故事、另类的视角,均只是为商业而商业。与其说“谨以此片纪念南京大屠杀 30 万死难同胞”,不如说“谨以此片让一亿观众因南京大屠杀 30 万死难同胞而掏腰包”罢。

    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篇6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电影院,是的,我观看了《南京!南京!》。

    影片讲述的是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与此同时,有大量不愿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来,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展开了惨烈的抵抗。在抵抗最终失败之后,在数十万中国人的鲜血终于染红长江之后,南京全城沦落,一系列惨无人道的的疯狂举动在无耻的日本人的手下展开最后,角川把幸存的两名中国人送出南京城,而自己选择了自杀。影片留给了我很长时间的思考。是人怂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当我看到镜头里那一张张痛苦的脸、无奈的脸、绝望的脸便心如刀绞;又看到日本鬼子用人力把孙中山的塑像拖倒在地,我又是多么愤怒!泪水、痛苦、愤怒编织在一起。

    当我看到日本人拉着一车死去的慰安妇,把我们中国人当货物一样宰割,我是多么想站起来,流着泪,向这些慰安妇致敬;我也要用尽一切恶毒的语言去咒骂这些无耻的日本人,他们失去了最起码对人性的尊重!日本妇女五元,中国、朝鲜妇女两元。在日本,一位军官这么说。他们的做法就是对我们极大的侮辱,极大的伤害!我们不是羊!这一点,中国不会忘!是的,南京大屠杀,中国不会忘!华夏大地曾经多么慷慨的给予我们,它给予我们热情、善良、坚强,却忘了给予我们平安。炎黄子孙享受着这一切。但是,当别人攻击我们之时,有无还手之力,这是莫大的悲哀啊!我觉得《南京!南京!》这个名字更像是一句口令。

    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发奋图强。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从现在起,认真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的更昌盛,更繁荣,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篇7

    影片以一张张南京老城的照片来开序幕,在炮火轰鸣中城墙在扬起的尘土中坍塌,画面转接进城门内,守城的国民党三十六师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去组织准备溃逃出城的国民党官兵,从而,展开一场肉搏,那悲壮的场面,震撼着我内心。

    南京大屠杀不是一次简简单单的屠杀行动,而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屠杀行动,为了自我的野心,让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成为刀下亡魂,那流着我们中国人的血啊!为什么没有人站起来反抗?难道中国人是这样的懦弱吗?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心有不甘啊!

    整部影片弥漫着残酷的压抑的绝望,仅有结尾才稍稍点起温暖的期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代表着中国的期望,明天虽然依旧残酷,但中国人的团结与抵抗已经被唤起,既然投降不可能,那么仅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这段历史已然成为过去,但凡有良知的中国人怎样能忘记?尽管日本人为了掩饰自我的罪行去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蒙蔽事实。但近来发生的钓鱼事件又一次给我们敲了警钟,此刻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已经觉悟,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我们会问自我的主权做不懈的的努力和斗争。历史永不能忘,我们要将这段屈辱的历史转化为不屈的意志,鞭策自我不断前进,改变落后挨打的卑微局面,化沉痛为力量,变弱小为强大,弃腐朽造神奇。仅有经过我们华夏儿女共同努力,祖国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决不能让历史重演!铭记这段忧伤的历史,珍惜今日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生活!铭记这段沉痛的历史,让自由的和平鸽飞翔于神州大地!

    东方雄狮已经觉醒,宏伟的蓝图画卷正在勾勒,作为我们青少年一代,必将肩负起神圣的民族复兴的重任!

  • 《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7篇》
  • 《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故事。《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7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篇1

    当看到凶残的日本军官放肆地在长达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中,不择手段地杀害我们的南京同胞,人们在惊慌而逃,很多人难以幸免于难,三十多万同胞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之下时,我的心里感到一阵阵的难受。

    不过我们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就像那梅花,从不在冰雪中向恶势力或者强者低头,它依然在大雪中凌寒独放。我们中国人也是具备这样的品质的。当日军俘虏了我们的一批军队后,日军鸣枪下威,要求中国军队起立,几个日本鬼子挎着枪陆续走了上来,准备扫射。但中国军人都握紧双拳,他们脸上带着愤怒,带着无助,带着悲愤的神情,他们都不向日军低头,他们都不起立,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起也是死,不起也是死,他们就拿起自己的骨 气跟这些日寇们拼了,他们就这样与日军僵持着。日本军官被这一场面惊呆了,手持机枪扫射了几个人,只听见死者的家属抱着亲人冰冷的尸体痛哭。突然一个男的带头矗立起来了,他就是被日军俘虏的军人中的一员,或许,他不想再听见无辜的人们凄惨的声音,或许他起立是为了表达中国永远都不会是缩头乌龟。小孩也勇敢在走了出来,人们都起来了,向日军走去,只见人们一齐高呼:中国不会亡,中国万岁……。天空中回荡着这悲壮的声音,最后,他们都牺牲了。

    但是,他们没有为我们中国人丢脸,人们记住他们是中国人,甚至在他们临死前也不忘高呼:中国成功,中国不会亡。这句话给予我极大的震撼,因为这句话透露了中国人民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国家呀!

    电影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段历史,那一段让人屈辱的历史。旧中国国势衰微,中国成为别国欺负的对象。要使这段历史不再重演,我们这代人就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不断增强祖国的综合实力,为祖国的安宁和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篇2

    南京南京是前几天看的,拉贝日记是刚看完,看完之后觉得拉贝日记要比南京南京要好一些,并不是拉贝有多少,而是来自对陆川的失望。

    陆川虽然没有明说,但我看完南京南京就知道,其实他是想拍给日本人看的,所以难怪有人说陆川有点美化日本人,陆川想用一种迂回的拍摄思路来让日本人接受并走进电影院看这部电影,所以他专门找日本演员,然后开了个专场给日本人看,最后还特别关注日本人的感受,但是结果未必能按照陆川的想法去发展,听说日本已经拒绝上映南京南京,陆川通过一个还有人性的日本兵的视角来看当年的历史,也想通过这个人物来接近日本社会,这个想法非常好,也很有勇气,可惜的是,一个善良的日本兵不能掩盖整个日本军队的罪行,就好像很多人都有日本的好朋友,但不代表他们对日本这个国家有好感。

    这部电影有一个镜头我觉得比较用的有功力,当一堆全身赤裸的女人尸体从正在消遣的日本军人中间穿过的时候,画面用的是慢镜头,当时感觉车上的青春白嫩女人那已经不在是人了,是另一种动物,日本人最喜欢女人的身体,甚至非常崇拜,当他们看到这些崇拜的躯体被残杀折磨致死象猪排牛排一样被处理,他们是否也会反问自己麻木的良知,我想陆川是希望日本人有反思的,他拍这个电影的目的在于此,不过目前来看应该是陆川的一厢情愿,日本最高法院又判中国毒气受害者败诉,你还能怎么样呢?

    陆川很努力,但是很多中国人还是不满意,不满意影片的结尾,中国人的怨气和愤怒无从发泄,最后日本兵放了两个中国人,两个中国人快乐互相享受幸运的生命,最后的调子仿佛是替死去的中国人解脱,但,那些被极其残忍手段杀害的中国人他们没有办法解脱啊,那么大的仇恨怎末能轻轻的消失呢?

    陆川这部电影很有争议,日本人不看,中国人不解,也许陆川早已想到了这个结果,所以陆川还是有些勇气。

    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篇3

    所谓立意,往往是一部艺术作品的灵魂,是一部作品所希望表达出来的内在含义,立意高下,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格调高下,《南京!南京!》从一个日本兵的眼中来观察这个战争,通过战争的表现,去挖掘战争的实质:一个施暴者尚有痛苦和崩溃,那么受害者的痛苦更有多少呢?

    假若是从一个受难者角度来看这场战争,我们是不是会被悲情所缠绕,被屈辱所充满,忘却对战争本身的反思呢?影片通过表现施暴者的痛苦、绝望、崩溃,反差形容受害者的极度痛苦和灾难。

    第一次拿着刺刀刺死手无寸铁的人,会有紧张和不适,当看到尸横遍野,习以为常以后,神经麻木了,杀人变成了一种习惯。但总有醒来的人,总有麻木后醒来的时候,看到人如此轻易的被杀死,对人生存的意义便会开始怀疑,这个人类固有的道德力量虽然弱小,但尚未泯灭。

    “活着比死难受”角川自杀前跟自己同僚的最后一句话,反映出一个普通人在战争机器的驱动下,草菅人命后对生命的反思。

    如果说,它仅仅是掀开陈年的伤疤,仅仅是在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仅仅停留在展现三十年代末中国人不堪忍受的屈辱,那么,电影在立意方面便容易出现缺失

    然而所幸的是,这部片子的导演恰好在立意和新意方面表现翘楚,令人回味,将这部悲情作品升华到了新的高度,用新的视角俯瞰了这个历史的剧痛:我们不再停留在控诉和仇恨的层面,我们不再胶着在屈辱和反抗上面,我们从人性的内在良知面前重新看到人类自身道德的力量,正如小豆子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人类的道德的力量虽然弱小,却始终活着,并希望有一天强大起来,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拒绝所有的战争!拒绝所有的残暴!

    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篇4

    看完电影,觉得内心很沉重很压抑,很难受,这样的情绪持续了很长时间才慢慢消退。真的很不明白导演以什么心情拍的这样一部电影,但是渐渐的想明白了,他是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不要忘记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尊严!

    在看开头的时候,南京人集体躲在一栋很大很大的房子中,闯进去的日本人却只有几个,如果当时的时候,有人站出来说杀掉这些日本人,也许不会有那么多牺牲,也许整个南京的命运都会不一样。但是没有人,没有人这么做,所以的人都在等着别人去救他,等着别人去保护他,中国人软弱无能的形象在外国人的眼里根深蒂固。我在想,如果是我的话,我想我会拿起刀枪去战斗,去保护所想保护的人,即使我没有能力,即使我没有任何可以跟别人厮杀的能力,但是现在的我们是有尊严的,是有着自己的思想的。但是在那个的时候,中国是懦弱的,是无法反抗的,是默默接受的,中国也有着自己的士兵,自己的军人。但是 这些手持各式武器,身穿戎装,脑袋顶上顶着国徽,失去了抵抗勇气的青年,壮年,不顾自己的使命,荣誉,和责任兵锋一转突破了自己人的防线,向城外做鸟兽状散去。可是,他们身后的百姓呢?那些手无寸铁的贫民呢?老弱妇孺呢?如果连这群全副武装的军人都无法保护自己,那么谁又来保护他们呢?每一个逃兵活命的代价却是南京几倍百姓的伤亡,几倍妇女被玷污,国都被占领,中国的历史被永永远远地记录上了这耻辱的一刻。

    看到最后,国家和国家之间相互掠夺,相互争抢。我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为何我们没有拿起武器去侵略其他国家,而是等待着别人来侵略我们,这确实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奴性问题。抗日的最终,中国胜利了,七年抗战中国终于赢得了胜利。然后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成长了,受过不少国家的馈赠,也受过不少国家的欺压。但是,我们终于有勇气拿起了武器,拿起武器去保护想保护的人,去努力战斗,去勇敢的拾起了自己所丢失的东西。

    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篇5

    今晚去看刚上映不久的《南京!南京!》,(英文名: city of life and death ,生死之城),也是反映南京沦陷后难民区的惊心动魄的。

    影片开头是南京失守之初的巷战,接下来是对战俘的屠杀,忍不住让人以为,日军屠杀的不是手无寸铁的战俘,而是负隅抵抗的士兵。之后是在南京的国际人士就难民区与日军的反复交涉,以及日军对难民区的步步紧逼,以奸淫妇女为主,大胆的镜头很多。其中,有一些祥和的场景,如日军士兵的嬉戏,慰安所里的床戏和与日本慰安妇的爱情,接以慰安所里被折腾致死的中国妇女;最后,在黑白的背景下,日军士兵角川放走了两个中国战俘,留下一句“有时候活着比死更艰难”并自杀,影片在两个获生的战俘长长的笑声中结束。用短暂的祥和引出死亡的前兆,用长久的压抑衬托生存的希望,形成鲜明反比,辅以节奏的张弛交替,这是影片在手法上的得道。

    但在内容上,我并不觉得《南京!南京!》有什么过人之处。影片中横贯始终的只有日军的角川一人,或许试图借其心理变迁反映故事的变化,但我们看到的角川却是一个原本善良的人,他的自杀仅仅是因为这颗善良的心无法容纳杀戮,而并没有一个心理的积累和转变过程,他的历程无法承载叙述所有故事情节的需要;何况,用一个日本人来记录这场暴行,本身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而除此之外的人物,均只是片中的过客,获生的两个战俘,虽也藏在难民区,但中间并未遭受劫难(因为劫难全是针对女人,几乎),他们也无法承载这个生死的转折。影片只是用一连串的跳跃的故事引出一大堆挣扎在死亡边缘的人,而没有用心去描述他们在生死之间的心态及心理变迁;而且,因为要出彩的人太多,客观上也无法一一描述。最后活下来或者死去的人,也没有故事前缀,于是他们的生或死也很随意,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一言蔽之,影片应用了生死之城的概念,却游移了概念。

    由此,我们不能说《南京!南京!》是一部史诗。它只是一部商业影片,轰动的场景、堆砌的故事、另类的视角,均只是为商业而商业。与其说“谨以此片纪念南京大屠杀 30 万死难同胞”,不如说“谨以此片让一亿观众因南京大屠杀 30 万死难同胞而掏腰包”罢。

    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篇6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电影院,是的,我观看了《南京!南京!》。

    影片讲述的是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与此同时,有大量不愿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来,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展开了惨烈的抵抗。在抵抗最终失败之后,在数十万中国人的鲜血终于染红长江之后,南京全城沦落,一系列惨无人道的的疯狂举动在无耻的日本人的手下展开最后,角川把幸存的两名中国人送出南京城,而自己选择了自杀。影片留给了我很长时间的思考。是人怂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当我看到镜头里那一张张痛苦的脸、无奈的脸、绝望的脸便心如刀绞;又看到日本鬼子用人力把孙中山的塑像拖倒在地,我又是多么愤怒!泪水、痛苦、愤怒编织在一起。

    当我看到日本人拉着一车死去的慰安妇,把我们中国人当货物一样宰割,我是多么想站起来,流着泪,向这些慰安妇致敬;我也要用尽一切恶毒的语言去咒骂这些无耻的日本人,他们失去了最起码对人性的尊重!日本妇女五元,中国、朝鲜妇女两元。在日本,一位军官这么说。他们的做法就是对我们极大的侮辱,极大的伤害!我们不是羊!这一点,中国不会忘!是的,南京大屠杀,中国不会忘!华夏大地曾经多么慷慨的给予我们,它给予我们热情、善良、坚强,却忘了给予我们平安。炎黄子孙享受着这一切。但是,当别人攻击我们之时,有无还手之力,这是莫大的悲哀啊!我觉得《南京!南京!》这个名字更像是一句口令。

    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发奋图强。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从现在起,认真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的更昌盛,更繁荣,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关于《南京南京》的观后感篇7

    影片以一张张南京老城的照片来开序幕,在炮火轰鸣中城墙在扬起的尘土中坍塌,画面转接进城门内,守城的国民党三十六师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去组织准备溃逃出城的国民党官兵,从而,展开一场肉搏,那悲壮的场面,震撼着我内心。

    南京大屠杀不是一次简简单单的屠杀行动,而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屠杀行动,为了自我的野心,让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成为刀下亡魂,那流着我们中国人的血啊!为什么没有人站起来反抗?难道中国人是这样的懦弱吗?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心有不甘啊!

    整部影片弥漫着残酷的压抑的绝望,仅有结尾才稍稍点起温暖的期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代表着中国的期望,明天虽然依旧残酷,但中国人的团结与抵抗已经被唤起,既然投降不可能,那么仅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这段历史已然成为过去,但凡有良知的中国人怎样能忘记?尽管日本人为了掩饰自我的罪行去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蒙蔽事实。但近来发生的钓鱼事件又一次给我们敲了警钟,此刻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已经觉悟,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我们会问自我的主权做不懈的的努力和斗争。历史永不能忘,我们要将这段屈辱的历史转化为不屈的意志,鞭策自我不断前进,改变落后挨打的卑微局面,化沉痛为力量,变弱小为强大,弃腐朽造神奇。仅有经过我们华夏儿女共同努力,祖国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决不能让历史重演!铭记这段忧伤的历史,珍惜今日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生活!铭记这段沉痛的历史,让自由的和平鸽飞翔于神州大地!

    东方雄狮已经觉醒,宏伟的蓝图画卷正在勾勒,作为我们青少年一代,必将肩负起神圣的民族复兴的重任!

  • 《南京南京观后感作文》
  •     看了《南京南京》,我觉得很有必要向那些没看过的观众提个醒——请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部影片,已不是一个中国人的心态看到这部影片,会感觉别有一番滋味,要想我们看《辛格勒的名单》那样的心态看待这部片,会很有感觉。

        说实话,如果用平和的心态看待这部片,这部片是一部好片,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如果以愤怒或者更加过激的心态看这部片,那这部片就是一部垃圾。

        让我来顺一顺这部片每个人物的感受吧,我觉得片中日本兵是这部片的第一男主角,所有什么高圆圆、刘烨都是配角,虽然影院的宣传海报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刘晔,而角川只是躲在一个角落里,但那应当是全为商业炒作所的噱头罢了。本片的主线是角川在进入南京后,经过在生死之城几个月所见、所做、所感的一系列事情之后,最后饮弹自尽。

        其中其他演员的表演则是为了一步步将人物思想的变化递进强化,同时通过不同具有代表性的个体表现,表现对普世价值的认同。能看出来,这些角色的分别出场顺序(主要戏份的顺序)应当是有一种递进关系的。刘烨饰演的角色代表了中国军人,对于一名日本兵来说,杀敌应当是正常的事情,即使是杀赤手空拳的敌人,也许有一些手软,但至少对军人来说,也算是合情合理。范伟的角色,虽然令我始终想以一种笑的心态去面对,但是看进去了,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至于他的结局,给人一种无以名状的感受,相信角川也会有同感。而唐小妹的结局、那个日本慰安妇的结局,则让角川对于生命美好的希望一步步破灭,直至角川在应高圆圆饰演的角色的要求下,亲自操刀结束她的生命,则是将角川对于死亡从误杀时候的自责,到无数亲见之后的麻木,再到亲自操刀(包括对自己实施)时的解脱。

        角川:

        角川,我认为是一普通的正常的人。进入南京之前,他没有杀过平民百姓,他没有发生过性行为(甚至可能没有谈过恋),他没有对生命的绝望,他只是一名受过教会学校教育、笃信基督却被军国主义征调的年轻人,而进入南京之后一切都变了。

        误杀平民。虽然他的误杀对于后面他所亲见亲历的事情来说几乎可以称为微不足道,但第一次杀害平民还是让他惊慌失措甚至落荒而逃,内心充满了愧疚。

        角川的第一次性经历。在一种充满了恐惧和强烈孤独感的氛围下,第一次经历温存的角川,在受到百合子的安慰后,他自然的爱上了对方。孤独、恐惧、迷茫是会使人疯狂的,而百合子的温存却给了角川在无限黑暗中唯一的一丝光明,他把自己的一切全都寄托在了这个女子的身上。这是由单纯的性引发的。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不单是本能的动物,而是从本能中寻求到了精神的归属,从而上升到人性光辉的高度。角川所面临的情况却使他更为痛苦、倍受煎熬,在百合子(包括小江)那只有十五分钟限制的温存中,他自认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其它时间,他却在从事者兽性野蛮的行为,完全将人类对爱与和平的追求丢弃,或者说被逼迫着丢弃。他眼睁睁看着那成千上万横倒江畔的尸体,他眼睁睁看着新兵进行的活体刺杀训练,他眼睁睁的看着一锹一锹的黄土掩埋了一个个的生命,他眼睁睁的看着比纳粹屠杀犹太人还要更为残忍、更为无所不用其极的杀戮。这是完全丧失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性的行为。而在这兽行与温存的煎熬之间,当温存的寄托也荡然无存时,作为人所能保留地也许只剩下绝望。

        片中有两句台词,无奈但却准确的诠释了当时南京的处境,“她这样(指唐小妹)活着不如死了”、“活着比死亡更艰难”。而角川听到和说出的这两句话,不是也正诠释他自己在一系列挣扎、痛苦之后的作为人的无奈吗?

        片中交代了两个情节,同时说明了角川的处境——只是日军中的极少数。在角川第一次与百合子碰面后,他对其它日本兵说要娶百合子为妻,却被听者嘲笑为“脑子得了性病”。而另一次在他遇到小江并误将小江看成百合子后,他呆坐一旁无心享受他十五分钟的服务,而另一日军却如获至宝一般的代他完成了消费。角川的处境让我想起了烈火金钢中的武南义雄,都是日军的异类,但却都是人性的同类。

  • 《南京南京》观后感
  •     下午看了南京南京,跟好友一起,回来的路上一路无语。我说,你难受吗?她说,难受,像被打了一样。

        电影院人很多,好多都是看南京南京的,我们看的那场基本满人。

        这个片子中文名字交南京!南京!我看到下面的英文翻译是A CITY OF LIFE AND DEATH,印象很深刻的刘烨饰演的军官的眼神,安全区的女人自愿去日军做慰安妇,拉贝在被迫离开的时候的一跪(历史中应该是没有这段的),看着这个老人在颤抖无奈的说SORRY的时候,战争永远是一个深刻而沉重的话题。但是我问,有几个人知道南京大屠杀纪念日?12月13日,每年的这天是30W亡灵,每年的这天南京都会有警报。

        范伟是片中有尊严的中国人,他想保护同胞他想保护家人可是他只有一个人。他老婆怀孕了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他是含笑死的。是有中国人尊严的。鬼子最后祭拜的时候,那鼓声震澈全场。警告声,警告声,警告声,中国,以后不会,日本,以后不许可。影片最后的时候,画面很平静,声音很平静,角川放了两个中国人,自己选择了自杀,是对自己的救赎。

        首映场观看的人好多,还有很多年长的中老年人,几乎座无虚席!看完之后受益匪浅~!以前我对陆川一点也不了解,他的电影我也没看过。可是现在,我不得不对这位后生导演刮目相看!难怪连一位好莱坞的导演都在夸陆川,甚至以后可能会合作!影片给我的总体感觉4个字【真实,客观】!声效也处理的特别棒!~影片里有很多让人难忘的台词和画面。观看的过程中,现场很多观众都哭了(包括我)!因为听的到抽泣声!影片结束后大家都鼓掌了!影片里没有过多刻意的屠杀场面,也没有故意刻画所有日本兵都惨无人道,因为有些也是处于无奈...如果有人说陆川导演的这些剧情虚假,帮日本兵处理好印象等等... ...我觉得这种人和日本右翼没什么两样,因为他不承认和接受历史事实!但是我相信一位在南京长大的导演所拍绎的事实!客观,真的很客观!战争中没有绝对的坏人,要怪只能怪那些野心勃勃的战争分子头目!看的过程中整个人的心情好压抑,喉结那里好像有东西堵塞着。!

        再次想起范伟在影片里行刑前对日本军官说的那句话:你晓得吗?!我的太太又怀孕了!

        正如<<辛德勒的名单临尾,辛德勒痛哭自责地向犹太人说道:或许我能救出更多的人。犹太人并没有责怪辛德勒先生,因为无他自己不能生存到现在!

        或许这就是战争!

        虽然这部的电影,很难以达到像<<辛德勒名单这样简直令人无法挑剔的完美高度!当初陆川只是想带给观众一次心灵的震撼!在中国军官陆剑雄、归国女教师姜淑云和日本军官角川三个人的视角中再现了那场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在战争中三个命运彼此纠缠的人物灵魂和人性承受着严酷的拷问与摧残!

        <<辛德勒名单里那段小提琴协奏曲使世人流尽多少热泪!<<南京!南京!不是去与其比较!而是同样唤起在中国的南京有着比奥斯威新更痛苦的历史!

        因为历史,我们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