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肥壮的反义词
【反义词】:羸弱 肥胖 强健 强壮 痴肥 瘦弱
强健: qiáng/qiǎng/jiàng jiàn
1.强壮健康。
强壮: qiáng/qiǎng/jiàng zhuàng
1.中年﹑壮年。 2.壮健有力。 3.指势力强盛。 4.宋代乡兵名。
羸弱: léi ru
〈书〉瘦弱。
痴肥: chī féi
1.笨拙粗胖。 2.形容书法作品字体凝重而不够劲健有力。
瘦弱: shu ru
1.肌肉不丰满﹐虚弱无力。
肥壮: féi zhuàng
(生物体)肥大而健壮:禾苗~ㄧ~的牛羊。
肥胖: féi pàng/pán/pàn
胖:~症。
【关于肥壮的反义词】
这就叫担当
初见他,白发苍苍,羸弱的身躯扛着小小的扁担,大大的担当。
——题记
从喧闹的商场中走出,面前是车水马龙,人流熙攘。
在这个钢筋混凝土包裹的城市里,我已被喧闹扼得喘不过气来。慌忙掏出耳机,准备如鲸向海、如鸟投林一般,沉溺于自己为自己搭建的一方世外桃源。
刚套上一只耳机,不知何处飘来一曲悠扬,握着耳机的手悬在半空中。那小曲儿清幽缈远,仿佛在我眼前绘下潺潺流水,月光被弯弯的枝叶儿剪碎,星星点点的撒在水面上,好一幅“静影沉璧,浮光跃金”。再听,声儿又近了些,曲儿由婉转转凄凉,脑中的镜头拉远,似望见傣家美丽的姑娘在高高的竹楼里,望着月亮,思着儿郎……
我再也忍不住了,匆匆拔下另外一只耳机。循着声音想要一探究竟,到底是谁,在这喧闹的城市另辟一方心灵的清净。
未寻见他时,我曾以为是一家有情调的花店,再不济,也应是一场街头表演。直到,拨开人群,我望见了他:
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青衣布褂隐约可见羸弱的身躯,佝偻着腰,肩上挑着长长的扁担。扁担下筐子里全是葫芦丝,刚刚的曲声大抵也是来自于此。
此刻的他,坐在路边长凳上,就着衣服蹭了蹭额头沁出的汗,我轻轻走向他。驻足在他面前,他抬起头,笑着问我:“小姑娘,买葫芦丝吗,可好听了。”
我轻笑着点点头,虽然内心自己知道,我并不会吹这乐器。我好奇的问爷爷
“爷爷你为什么还在卖葫芦丝呀,这个不赚钱吧?”
爷爷叹了口气,苦笑道:“没办法呀,老伴儿腿脚不好使,想挣点铜板儿买个那种有轮的椅子推她出来看看,我也没什么能耐,就会做这葫芦吹吹,我年轻时候这东西可新奇了,但现在没有小姑娘小伙子喜欢喽!”
望着爷爷眼中的光逐渐暗淡,我的心仿佛也被揪着。
“那为什么不卖其他挣钱的东西呢?”
爷爷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傻姑娘,要是都去卖挣钱的东西,那这些老玩意儿不就都快没了吗,这样以后想听都听不到啦!”
我听着不禁打心底里敬佩爷爷,爷爷肩上担当,像山一样。
不知不觉的,夕阳落山了。
落日余晖洒在爷爷肩上的扁担上,金光闪闪,也许这就叫担当吧。
【点评】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题目中给出的话题是“担当”,这个话题比较简单,但要注意“担当”和“感恩”的区别,两者有相似点,但也有不同,担当除了有感恩意思外,还有“勇气”“力量”“坚持”等实际行动,如果只是写如何感恩,就偏题了,所以考生要注意这点。
内容上,考生既可以结合自己实际生活经历去写,也可以写国内外各种事情,但是相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好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以小见大,更容易出彩,最重要的是要有亮点,题材要“新”且“细”,有青春色彩,这样才能更好打动评卷老师。
围绕“担当”如何选材?可以写自己的一次担当行为,也可以回溯历史,烛之武、触龙用智慧和巧言来担当国家的危难;司马迁忍辱负重,用《史记》来担当历史赋予他的良史之职;谭嗣同用流血为中国之变法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鲁迅用如椽大笔担当起刺破黑暗的重任等。
山很雄伟,也很羸弱。
站在山顶向四面望去,我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发现面对着山的人,哪怕再伟大,也如此的渺小,然而,人却能够在山上玩味,靠山吃山,坐吃山空。
苏州市东山镇有一座著名的采石用山—金山。
暑假,我去了金山。金山笔直矗立在昊县大地上,在周围一片连绵的丘陵中十分突兀,但却因为开山采石,居然已经被剖成了薄薄的一片)
我去过采石场,分工很细,有的工人在操纵切割机,有的工人在打制石胚,有的工人在运送石料,秩序井然。锤击钢钎有节奏的丁当声,闷闷的爆破声,来来往往的卡车装卸石料。一天天,一年年,把山削成了今天的模样。人在对山展示力量。
山是大地上很早诞生的一群,山目睹了人的成长,山的阅历广于人类,山的思想深于人类。山知道自己也会归于泥土,山知道自己也会毁于一旦,但是山依然用自己柔弱的身躯创造了生命,哺育了生命。
山不渴求永生,因为山晓得自己的一生在整个宇宙进程中仍然是极短的一瞬。山只希望能归于泥土,来满足自己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生命最简单的要求。 山被切开后,石头运往建筑工地做筑房的基石,运往雕塑工厂做石料,运往全国各地做碑材,更碎小的也用来做铺路的石子。山的石头或许也会留在广场的塑像里、郊外的碑石中。山一天天矮下去。它的生命被分割成无数块,散布在许多地方。直到有一天化为平地,作为一座山的生命便结束了。据说生态环境保护者曾有这样的口号:保护环境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然保持着上帝创造它们的样子。而山冷摸、孤僻、默不作声,没有要求,没有反抗,于是,金山便一如既往地破碎下去。
这便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是用金山的财富,还是还后代一个自然?没有答案。只是前者似乎更实在一些,因为没有人说得清人类的后代需要自然做什么。
许多年以后,金山或许就成了一块平地。
或许又是许多年,这里富有想像力的人会想在平坦的土地上修一座更雄伟的山。
假山或许会成为这座城市和中国的骄傲。
许多年以后,或许人们只能从上辈人口中听到一些有关金山的原址的传说,或许会有一两个人偶尔翻到了《苏州市志》,很有兴趣地念道:“……这里原来叫金山……是一座真正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