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几招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1 18:59:02
  • 《写作技巧:试试这几招,让你的春游作文脱颖而出!》
  • 天气清朗,惠风和畅,很多小学会陆续组织春游,“小绿萝们”终于可以亲近大自然要春游了,孩子们本应该是欢呼雀跃,可是很多孩子却发起愁来,原因竟然是“春游记”!

    有些孩子善于写作感人的故事,写人作文总能写得鲜活生动,可是写景文却像个流水账,平淡如白开水。

    还有些孩子觉得每一年的景物都差不多,写来写去无非就是春光明媚、百花齐放、鸟语花香……写不出新意。

    面对写景作文应该怎么办?其实,写景文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则。

    写作技巧

    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

    不同的风景特点是不同的,如有的地方是山景为主,有的地方以奇石闻名,有的地方借江湖增光……写景作文就应当抓住这些不同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

    从小学生习作的角度来看,写出景物特点可以借鉴这三条原则:

    01、写景要先梳理

    孩子不知道如何下笔?我们不妨先问孩子几个问题:

    1. 你们什么时候春游的呀?那天天气怎么样?你心情好不好呀?

    2. 你和谁去春游啦?小朋友们都带了什么?大家的表情、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3. 你们去了哪里?路上你看到了什么?到了目的地你先看到了什么?然后呢?最后呢?

    4. 你们在路上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嘛?到了目的地以后你和小朋友们都做了些啥事儿啊?有什么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吗?最后你们怎么离开的?

    5. 我们为什么不夏游冬游,而是在春天出去游玩?春天好在哪里?你喜欢这次春游吗 ?为什么?

    这五个问题基本兼顾了写游记需要“骨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感受。有了这个文章的“骨架”,写游记的第一步就做好了。这样既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又为春游游记准备好了内容,真是一“问”两得!

    02、写景要有顺序

    要写景,那就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一样一样地讲清楚,说完整。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移步写景)。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自然景观可以按照方位顺序来描绘,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根据不同的景色特征,选用不同的写作顺序。

    要写事,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情的逻辑顺序写,怎样发生的,过程中先怎样了,后怎样了,怎样结束了,最后结果如何,都需要写明白,同时也要兼顾到事件的一些情景描写,充实内容。

    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03、写景要有选择

    春游要写的内容就像是菜市场里的蔬菜瓜果一样摆在了面前,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菜都装进篮子买回家吧!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主菜”——我想写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筛选”了!也就是说,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

    “我觉得春天的风景真美,我要写美景!”——那么,我们就把对景色的记忆选出来,看到了自然还是人文景观?颜色、形状、气味如何?花花草草、莺歌燕舞、潺潺流水和在天空舞蹈的风筝,通通当做主角来写吧!

    “春游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我很难忘,我要写这件事!”——是要写春游的集体游戏,还是写小朋友自己的玩乐过程?是想写一件春游中发生的不文明现象,还是写一件爱护大自然的“正能量”?总之,我们需要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还有“我”的感受,重点下笔。

    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选出了“主菜”过后,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文章成为“一锅乱炖”的流水账。

    二、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

    在写景作文中,景物有静态与动态的区别。自然景色总是沉静的,但又都在不断地运动与变化之中。写景时既要注意静态的景,又在善于看出景中的动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描写时或先写静态后写动态,或先写动态后写静态,使景物处于静态与动态时的特征和谐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中的景色特点“活”起来。

    如《第一场雪》中:“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地银条儿;冬夏常青地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三、以情观景,借景抒情

    写景物的作文,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表达人的一种情感。关键在于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贵在溶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境界。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春游游记的主体完善后,最重要的还是需要谈心情,讲感受。这一步其实很简单,总结一下看到美景的自然反应,心情如何,感觉如何,和平时在电视里看到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如果看到的是灰色的天空和光秃秃的山还是这样的感觉吗?或者写一写游戏中、玩耍中感受到的乐趣与收获,和小伙伴一起玩与自己一个人玩有什么不同,都是可以的。

    在方法上,可多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带有人的特点,让写实与想象完美结合在一起。使读者也能从文字中真切体会到景美物美,以及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如:《夕照》中:“太阳被裹上了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

    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一样调皮!”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和巧妙的拟人手法,写出了夕阳的柔美,落山时调皮的模样,使夕阳有了情感,有了生命活力。

    总的来说,写好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写景贵在真实,切忌硬编乱造。

    古诗词写作套路

    春山

    春天来了,去哪里玩?第一好去处,就是山上,此处有花有月,有树有鸟,三五好友说说笑笑,一面春风,美不胜收。关于山中春景,诗人们可真是写了一遍又一遍,怎么也不厌倦: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诗里,有一种超然的美,非常纯净。这首五绝,说的是“鸟鸣涧”,是小鸟叽叽喳喳在叫,其实,写的却是诗人心中的“静”,因为心静,才听到春山之中的鸟鸣。

    他把所有的感官都放到了次要地位,紧紧抓住最大的感受——静,来落笔。这种聚焦写法,特别适合刚刚开始学写作文的孩子,首先让他回忆出游全程,找出印象最深的那一点,然后集中笔力,就围绕这一点来写。这样,可以解决初学者“言之无物”的通病。

    写法提示:集中笔力,聚焦一处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如果说,前面的《鸟鸣涧》是写“静”,那么,这首《江南春》就是写“闹”。山里安静,山外热闹。特别是我们现在的旅游景区,即使是原本幽静的名山大川,到了春游时节也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那么,这个闹怎么写?杜牧用了实景+议论。开篇使用能给人留下强烈印象的数字和颜色,一下子把高度提上去,然后由大的“水村山郭”,收至小的“酒旗”。为什么要收?因为后面他要跳转到脑子里的“四百八十寺”,发表“多少楼台”的议论。

    这个写法特别适合高年级的孩子,他有了一定的世界观,对事物有了基本的看法,他的所见所闻,应该触及更深层次的思想,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景”上面。这也是老师常说的“深入”,由表入里,走进去。一旦攻破了表面,这篇作文就有了不一样的立意,可大大加分。

    写法提示:由表及里,立意升华

    春水

    我们总说:观山玩水。游湖、游河、游江、游泳池……噢,不,游泳池放夏天。总之,玩水,是春游一大主题。我们来看看诗人们都写了什么: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简析:这首诗,本来是作者为朋友的一幅画而写,但是因为把春天写得太鲜活,结果成了后世的春诗经典。他的镜头运用非常好,由远及近慢慢推移:从远处的竹外桃花,到眼前的春江之鸭,再低头一看,咦,满地蒌蒿,芦芽正短,最后直接移步脑中,仿佛看到了河豚欲上的情形。

    所以,这首诗给了我们一个写景顺序的经典示范:先远景,再近景,描写完纯实景后,写一写由此引发的思考或想像。

    写法提示:远近相交,虚实结合。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夫子是宋代儒学大家,大诗人、大教育家,这首诗,写得非常大。他说,“无边光景”一时全部换新,“万紫千红”全部都是春,没有任何细节描写,我们随着他的双眼看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万物生长。一般来说,水边的视野都是比较开阔的,一眼望去,往往没有遮挡,眼中就会有一个“大”场景。所以,从大处着眼,也是很好的春天水景写法。

    写法提示:目之所及,总体印象。

    春树

    诗人们在写山写水的同时,往往还会写树,这可是春天里的又一大主题。花草树木,天地精华,是春天的直接代表者。来看看诗人如何写树: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在这里,最大的亮点是把植物们通通“拟人”。中国人自古是“万物一体,同生共荣”,花不是花,是花和诗人;树不是树,是树和诗人。他和它,往往感同身受。所以,拟人写法自古有之。“草树”是“知春不久归”的,大家趁着年轻力壮,竭尽全力争芳斗艳。“杨花榆荚”没有什么才思,只知道学了风雪的模样满天飞。

    没有任何标新立异的字眼,这首诗却独竖一帜,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我们的孩子在写景时,也可以把自己代入景物中,假设我是它,站在这个地方,吹着这个春风,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想和别人说什么?如此一转换,作文再不枯燥。

    写法提示:转换角度,拟人代入

    《落日忆山中》节选

    李白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诗仙李白,时时有颗可爱的心,他说,东风随春归来,给我发来树枝上的鲜花。真是不客气呀,他认为这些美丽的花朵,是东风送给他的。

    所以,我们又看到一种让文字活起来的方法:和景物产生互动。如果这个花只是花,我们看两眼就走,那么,充其量写成“啊,这里有一朵花,长得真好看”,哪怕用一千字描写,花和作者君、读者君都没有产生关系,这就叫白开水作文。但是,如果写成“这朵花真有意思,朝我点头又哈腰,叫我留下来陪陪它”,咦,是不是马上觉得这朵花有性格了?与此同时,作者君的性格也被写出来了,有效掀起读者君的好感。

    写法提示:加入互动,引发同感

    春雨

    春天还有一大特色,种子说,我要发芽,花儿说,我要开花,这没有水,可怎么得了?所以呀,春雨绵绵,洋洋洒洒。诗人看雨,也往往是充满欢喜。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我们看标题,“呈水部张十作员外”,没错,这是韩愈写给朋友的一首诗。我觉得,这是本诗最大的特点——先设定了一个对象,所有的话,是对他说的。对象一确定,就会有非常个人化的东西出来。在这首诗里,什么是个人化?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般来说,古诗都比较含蓄,很少说,甲比乙好,丙比丁高。而这首诗,用了“最是”和“绝胜”,不得了,斩钉截铁,下了定语。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是专门写给张员外的,此情此景,基于他们的共同体验,他有信心下结论。而且,这也反映了他们两关系好,就像我们现在和好朋友说话:你说这家猪排好吃?算了吧,我吃过一家,那才叫绝!多么轻松的氛围,说错也不怕,反正好朋友不能把我吃了。

    所以,如果孩子说,我不知道写什么啊,没东西写啊!那么,让他假设,这篇作文是写给他最好的朋友的,并且要动人,以便约朋友下次和他一起去玩。我相信,他立刻会来感觉。

    写法提示:设立对象,写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