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三窟的成语故事简介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
【释义】三:虚指,多的意思;窟:藏身的洞穴。狡猾的兔子有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多指做事留有余地,具有多种应变能力。
【历史典故】
孟尝君,战国时齐国的贵族,他承袭其父田婴的封爵,被封于薛地,人称薛公,号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在齐国担任相国时,门下有数千名食客。他曾联合韩国和魏国,大败了秦、燕、楚三国,因此声名远播,威震一方。
孟尝君门下有个名叫冯谖的食客,虽然没有什么名望,却多次提出过分的要求,孟尝君都满足了他。一次,孟尝君询问门客中谁能替他到薛地去收债,冯谖自告奋勇接受了这个任务。临行时,他问孟尝君回来需要买些什么。孟尝君随口说缺什么就买什么。冯谖到薛地后,把百姓欠债的借据全都烧毁,说这是孟尝君的命令,于是百姓对孟尝君感激涕零。
孟尝君得知此事后,问他为何如此,冯谖说,他见相国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义”字,因此就以相国的名义将债契全烧了,把“义”买了回来。孟尝君听了不高兴,但也没有公开责备他,只是渐渐疏远了他。
一年后,孟尝君遭人诽谤,被齐王免除了相国的职务,只好回到薛地去。离薛地还有一百多里路时,百姓就前来迎接。孟尝君此时才知道冯谖给他买的`“义”的珍贵。但冯谖对他说:“聪明的兔子有三处洞穴,才能免于猎人的猎杀和猛兽的追捕。如今你只有一个洞穴,还不能高枕无忧,让我帮你再凿两个洞穴吧。”
于是,孟尝君按冯谖的要求给了他五十辆车子、五百两黄金,前往魏国。冯谖见到魏王后就开始称赞孟尝君才识出众,受百姓爱戴,让惠王深感孟尝君是个有才之人,便马上派使臣去齐国聘请孟尝君来魏国当相国。齐国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担心孟尝君为别国效力,便恢复了孟尝君相国的职位,还亲自向他谢罪。这样,冯谖为孟尝君凿成了第二“窟”。
之后,冯谖又建议孟尝君向齐王请求赐给自己先王的祭器,在薛地建造宗庙供奉。这样一来,齐王就会派兵来保护,而薛地在齐国的地位就非同寻常了。宗庙在薛地建成后,冯谖对孟尝君说:“三个洞穴已经凿好,今后你可以高枕无忧了。”
【成长心语】
破釜沉舟,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魄力,但它并不适合所有人,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当自己被逼无奈的时候,起码还可以有一个藏身之所,这便是“狡兔三窟”的智慧。对我们平常人来说,凡事要学会留有余地。话不可说满,事不能做绝。留有余地,才有回旋的空间;留有余地,才能做到均衡、对称、和谐;留有余地,才能做到进退从容、屈伸自如。
【狡兔三窟的成语故事简介】
狡兔三窟的成语故事
狡兔三窟的成语故事1
齐国国相孟尝君田文门下有一个名叫冯煖的食客,他自告奋勇为孟尝君到封邑薛地(今属山东省,在微山湖东南滕县至枣庄市一带)收债。行前,冯煖问孟尝君:“债收完,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们家少什么就买什么好了。”
冯煖驱车到薛地后,派手下人要那些应当还债的佃农都带着券契来对帐。对完帐后,冯煖以孟尝君名义,宣布这次债务都不收了,赐给大家了,并当众将券契烧掉。佃农们高兴异常,振臂高呼万岁。
冯煖返京见孟尝君,孟尝君很惊奇他怎么办得这么快,并问道:“买什么回来了?”冯煖答道:“你说你家少什么就买什么,我想了想,你家珍宝、狗马和美人都有的是,所缺少的是‘仁义’。我替你买了‘仁义’了”。孟尝君急忙追问道:“怎么买‘仁义’法?”冯煖说:“现在你只有一块小小的薛地,你不关心那里人民的疾苦,只想从他们身上得到利益。我个人私下为你决定:把所有债务都给免了,并烧了券契,人民皆呼万岁!这就是我为你买的‘仁义’。”孟尝君听完,并不高兴,无可奈何地说道:“唉,你算了罢!”
不久,齐国君王罢免了孟尝君的相位。孟尝君离开京城前往封邑薛地居住。孟尝君尚未到薛地,当地人民扶老携幼到百里之外来迎接孟尝君。这时,坐在车子上的盂尝君转过身来对冯煖说道:“先生您为我田文买的‘仁义’,我今天才看到。”冯煖直言道:“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不久,冯煖又出谋为孟尝君“凿二窟”、“凿三窟”。三窟皆成,冯煖还报孟尝君曰: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对此作出评价道:“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煖之计矣。”“纤介”,指微小、或一点点的意思。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得出“狡兔三窟”和“高枕无忧”两个成语,前者比喻要多想几个办法来保护自己,以免受害;后者比喻什么忧虑都没有了。
狡兔三窟的成语故事2
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叫门客冯谖去薛地收债并顺便买回家里缺的东西,冯谖假借孟尝君的命令把债契全部烧毁,借债的百姓对孟尝君感激涕零。冯谖回来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国家的重臣喜欢结交和收养各种各样有一定本领的人,做他的“门客”,给他出谋划策,并借此提高自己的声望,维持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这种做法一时成为风气。如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收养的门客都很多,人们称他们为“四公子”。这里我们给大家说说齐国的孟尝君的故事。
孟尝君名叫田文,是田婴的儿子。田婴在孙膑指挥的马陵战役中担任过副将,因作战有功,齐国把他封于薛地(今山东滕州东南),称为薛公。田婴死了以后,田文继承了父亲的官位和封地,号称孟尝君。
孟尝君懂得,收养大量门客,获得很多人的拥护和支持,这对于取得名望,巩固自己的地位是很必要的。于是他到处搜罗人才,不论贵贱,只要有一技之长,都以客相待。这样,他爱慕贤人的名声就慢慢地传开了。别的国家的一些豪杰之土,甚至一些逃跑的犯人也来投奔他,把他当作知己朋友,为他办事。
有一次,一个叫冯谖的人来投奔孟尝君。孟尝君看他那副打扮,一身破衣裳,脚穿草鞋,腰里系着一把剑,连剑鞘也没有,知道是个穷苦人,就问他:“先生找我有何见教?”冯谖说:“我穷得活不下去,到您这儿找口饭吃。”“你有什么本事呢?”“我什么本领也没有。”孟尝君笑了起来,说:“那你就先住下吧。”孟尝君手下的人看冯谖这么穷,又没本领,都看不起他,把他安排在下等房间里住,天天给他粗饭吃。没过几天,孟尝君问起:“那个冯谖干什么?”回答说:“他呀,天天弹那把剑,边弹还边唱;剑啊咱们回去吧,这儿吃饭没鱼虾。”孟尝君觉得这话传出去,自己没脸面,就让人把冯谖搬到中等房间里住,给他鱼虾吃。没过多少日子,冯谖又唱了:“剑啊咱们回去吧,这里出门没车马。”有人把这话报了孟尝君,孟尝君吩咐再给他一套车马。谁知没过多久,有人又来反映说:冯谖仍旧天天唱哩,什么“剑啊咱们回去吧,没钱不能养活家。”孟尝君挺生气,心想,这个穷鬼怎么这样不知足呢。不过,为了笼络更多的人,他还是派人经常给冯谖的老母亲送钱用。冯谖这才不弹不唱了。
过了一年光景,孟尝君名气越来越大,当上了齐国的相国。这时候,他的门客已经有三千人了。养活这么一大帮人,得多少钱啊!尽管他收入不少,可也感到力不从心。他想来想去,想到在薛城还放了一大笔贷款,已经年把没收上利息来了,决定派人去收一下。这收债可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还得懂一套会计业务,门客没人愿意去倒叫孟尝君作了难。有人推荐冯谖,说:“这家伙身材高大,又很会说话,别的本事没有,收债也许还行。”孟尝君就把冯谖找来,对他说:“我平时太忙,对先生照应不够。请您原谅。现在请您上薛城去一趟,替我收债,不知道您愿不愿意去?”冯谖很爽快答应:“行,我去。”于是准备车马,收拾行装,带着债券,就出发了。临走的时候,他问孟尝君:“债收了以后,要买点什么回来吗?”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吧。”
冯谖到了薛城,那些比较宽裕的人跑来还了利钱,那些还不起债的穷人家早躲得无影无踪了。冯谖用收上来的钱,买了几头大肥牛和十几坛美酒,办了几十桌酒席,邀请所有的债户来喝酒,并且通知说,不管还得起还不起的都要来,还不起不要紧,来核对一下债券就行了。聚会那天,债户们都来了,冯谖热情地招待他们。喝过酒,冯谖同债户们一一核对了债券,问明了情况。凡是当时能给利钱的,就收下他们的钱;一时没钱的,就约好归还的期限;穷得实在还不起的,就干脆把他们手中的债券收回,随即当着大家的面,一把火把那些债券都给烧了。债户们看了真是又惊又喜,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时候,冯谖站起来说:“咱们孟尝君借钱给你们,是看到大家没有本钱务农经商,难以度日;本来他是不想收利钱的,可是他手下有一大帮门客要养活,所以叫我来收利钱。如今核对了债券,能付的都付清了,暂时没钱的都约定了归还的期限,请务必按期交付,实在付不起利钱的,孟尝君说,连本带息都奉送了。所以我把这些人的债券全烧了。这都是孟尝君的恩典,大伙可别忘了啊!”一番话,说得大家欢呼起来,都万分感激孟尝君的恩德。
孟尝君听到冯谖焚烧债券的消息,不由得火冒三丈,立刻派人把冯谖叫回来,气呼呼地责备他:“好哇,我要你去收利息,你收了钱,就杀牛买酒,大摆宴席,还把债券给烧了。你搞的是什么名堂啊!”冯谖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公子您别急!请您想一想,不办酒席怎么能把债户全都找来呢?债户不来,怎么知道谁付得起利钱,谁又付不起呢?现在,付得起的,已经定好期限,到期准能交上。付不起的,就是再过十年八年,他还是付不起。逼急了,他索性跑到别的地方去了,那些债券还有什么用处呢?您要是硬逼着他们,得钱不多,倒落个不好的名声,这划得来吗?我把这些没用的债券烧了,使薛城百姓对您感恩戴德,到处颂扬您的美名,这不是大好的事情吗?我临走的时候,您嘱咐我拣您家缺少的东西带回来。我看您这儿金银财宝,山珍海味,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对穷苦人的情义。所以我就把情义给您买回来了。”孟尝君听了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说:“算了,算了,先生休息吧。”从此,对冯谖又冷淡了。
后来,齐国国君废除了孟尝君相位,他只好退居薛地生活。薛地百姓听说孟尝君来此的消息,扶老携幼走出数十里路去夹道欢迎孟尝君。此时他才恍然大悟,冯暖为他买的仁义价值所在,连连感谢冯谖。冯谖说:“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躺著(指放松戒备)。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孟尝君应允了,就给予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金。冯谖向西去魏国活动,他对魏惠王说:“齐国放逐他的大臣孟尝君到所处,哪位诸侯先迎住他,可使其国家富庶而军事强大。”于是惠王空出上位(指相位),让原来的相作了上将军,派使者带着黄金千斤,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千斤黄金,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这算是显贵的使臣了。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魏国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
齐湣王听说这一消息,君臣上下十分惊恐,派遣太傅携带千斤黄金、绘有文采的车子两辆、佩带的剑一把,封好书信,向孟尝君道歉说:“我没有福气,遭受了祖宗神灵降下的灾祸,深信于巴结迎逢的臣下,得罪了您。我不值得您来辅佐,希望您顾念齐国先王的宗庙,姑且回到国都来,治理全国的百姓吧。”冯谖告诫孟尝君道:“希望你向齐王请求赐予先王传下来的祭祀祖先使用的礼器,在薛地建立宗庙。”宗庙成就,冯谖回报孟尝君:“现在三个洞已经营造好,您可以高枕作乐(无后顾之忧)了。”
那些走掉的门客听说孟尝君重新当上了相国,又来投奔他。孟尝君很恼火,对冯谖说:“我失势的时候,他们不帮助我,都溜了。多亏先生竭力奔走,我才得以重新担任相国。他们有什么脸再来见我呢?如果谁再来见我,我就唾他的脸,骂他一顿。”冯谖说:“公子大可不必这样做。您现在做相国正需要大家扶持,可不能赌气,把宾客赶走了,那样谁还给您办事呐?不如还像当初一样热情地招待他们,也显得您的度量大。”孟尝君说:“先生的话,我敢不听吗?”由于得到许多门客的支持,孟尝君又稳当当做了几年相国,没有遭到丝毫祸患,这都是冯谖的计谋所赐啊。
冯谖烧债券的故事说明,当时,商业有了很大发展,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已经广泛使用货币。
狡兔三窟的成语故事3
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这地方讨债,但是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倦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而心里充满感激。直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一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叫管庄子,另一个是管与。有一次打猎的时候,他们看见两只老虎为了抢人肉吃而打起来,管庄子迫不及待想杀了那两只老虎,管与马上阻止他,还说:“老虎很喜欢吃人肉,人肉可以说是它们的美食,现在两只老虎都抢着吃人肉,一定会争得你死我活,力气比较小的那只肯定会被比较强的那只打死。
最后,比较强的那只也一定会伤痕累累。等到那时候,我们不用花什么力气就可以把两只老虎都打死,这不是做了一件事就能获得双倍好处吗?”果然,两个人很轻松地就把两只老虎抓住了。
狡兔三窟的成语故事4
【注音】jiǎo tù sān kū
【出处】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 《战国策·齐策四》
【解释】窟:洞穴。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狡猾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移花接木、掩人耳目
【反义词】瓮中之鳖、坐以待毙
【押韵词】洪乔捎书、戕害不辜、据鞍读书、呼之欲出、好语似珠、蚤入晏出、无毒不丈夫、待贾而沽、高门大屋、以紫为朱。
【年代】古代
【灯谜】最多私宅的拥有者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叫门客冯驩去薛地收债并顺便买回家里缺的东西,冯驩假借孟尝君的命令把债契全部烧毁,借债的百姓对孟尝君感激涕零。冯驩回来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成语示列】见柴曰:“汝狡兔三窟,何归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
【成语例举】他在几个营业部开有帐户,可谓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的成语故事】
成语,语出《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冯谖说:“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此即成语“狡兔三窟”和“高枕无忧”的来历。
战国时,齐国宰相孟尝君家中养了三千门客,其中一个名叫冯谖(xuān)。有一次,孟尝君让冯谖到他的封地薛邑去收债。临走前,冯谖问孟尝君收债之后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少什么你就买什么吧。”冯谖到了薛邑后就和债民们说:“孟尝君不要你们还债了。”说完,冯谖当众把账单全部烧掉了,薛邑百姓为此非常感激孟尝君。冯谖回去,孟尝君问道:“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给我买什么东西了吗?”冯谖说:“我觉得你家什么都有,所以就自作主张给你把‘义’买回来了。”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
一年后,齐王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之职,孟尝君只好回到封地薛邑。薛邑的男女老幼都去迎接他,孟尝君这时才体会到冯谖为他买“义”的意义。可是冯谖却对他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原文是‘狡兔有三窟’),才能免除一死。如今你才有一个洞,还不能放宽心啊。让我再替你开两个洞吧。”接着,冯谖到了魏国,对魏王说:“孟尝君这个人非常能干,凡是接待他的诸侯,都能富国强兵。”魏王相信了,便把丞相的职务留给孟尝君。
齐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马上用更隆重的礼节去请孟尝君再回去做宰相。冯谖这个时候才说:“现在三个洞都修好了,你可以放心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了。”
后来,人们用“狡兔三窟”来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避免灾祸。现在多用于贬义。
守株待兔、狡兔三窟、
兔死狐悲、兔死狗烹、
动如脱兔、见兔顾犬、
兔起凫举、兔起鹘落、
乌飞兔走、东兔西乌、
龟毛兔角、得兔忘蹄、
白兔赤乌、东门逐兔、兔丝燕麦、兔角牛翼、见兔放鹰、狡兔三穴、兔葵燕麦、一雕双兔、
狡兔死良犬烹、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狐死兔泣、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狐兔之悲、兔起乌沉、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势若脱兔、获兔烹狗、惊猿脱兔、狼奔兔脱、犬兔俱毙、兔死凫举、
兔头麞脑、兔走鹘落、目兔顾犬、兔缺乌沉、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兔死犬饥、狡兔死良狗烹、
守如处女出如脱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