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北方的乡村,这里虽无都市的繁华,也没有水乡的宁静,但却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风采。我们这的秧歌,更是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秧歌也是很历史悠久的,据说是庆祝二世祖赵通承袭爵位而创造的。他起源于古代农业生产劳动,现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当村里男女老少提起秧歌,谁不能扭上一段呢!逢年过年,大街上总会响起咚咚的锣鼓声和嘹亮的锁呐声。这声音像一个集结令,人们纷纷拿着扇子和手绢走了过来,有的甚至动员全家来观看,整条大街顿时热闹非凡。
看,秧歌已扭了起来,虽然大多为中老年人,但个个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整齐划一,引得观众阵阵掌声。有些人踩着高跷,在上面又喊又唱,还时不时对下面的孩子们招手。孩子们激动不己,都纷纷加入了这条彩色“长龙”。随着曲调的变换,人们的动作也时而湍急,时而舒缓。观众一边欣赏,一边唠着家常,真是悠闲白在,如此喧闹的场景一般会持续到深夜。
家乡的秧歌,不仅是人们的精神大餐,还是大型场合必不可少的节目。每当这个时候,秧歌手都会身着花衣,打扮成孩了们喜欢的“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人物。他们手拿扇子、手绢挥来挥去。他们大多都涂着厚厚的胭脂,那饱满的精神状态丝毫不输年轻人!我们小孩子在人群中蹿动着、追逐着、嬉戏着,其乐无穷。
啊!家乡的秧歌,你就如陈年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北方人的心。
深部铜矿游
深部矿厂游一日,
山中道旁花一丛。
虽无梅花一片香
却胜雪花几分白。
补丁
天空的衣服,
被乌云弄脏了,
又被闪电划破了,
雨把衣服洗干净,
打上了一个彩色的补丁!
虽无羽翼,一袭白衣,逆光而行,始终如一。——题记
“几处早莺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在这生机勃勃之时,一种名叫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袭击了武汉,防疫战悄然打响,全国人民度过了有史以来最煎熬的假期。
来势汹汹的病毒如阴云笼罩荆楚大地,并以惊人速度蔓延至全国,那一个个冰冷严峻的数字令人揪心,在这特殊时期,医务人员们义无反顾的站出来,他们逆光而行,冲在抗疫前线,更有人言:“不计回报,无论生死。”他们走在生死之间,与病毒交手,与死神搏斗。李海明便是千万白衣天使中的一位。
李海明是年过半百的呼吸科主任,他更是把大爱与奉献诠释得淋漓尽致。进入临战状态时,他毅然绝然带病冲在抗疫第一线,并坦言道:“这场战疫,我必须冲在前线,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懂得取舍,必须学会坚持!”是呀,正是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对我们不离不弃的守候,希望又重燃于眼眸,让我们坚定信念,勇敢面对无常。李海明医生放弃与女儿度过这个其乐融融的春节,选择在医院坚守,给病人送去温暖和依靠,病人的痛苦和恐惧被他的医术和笑容治愈。除夕忙到深夜,他才给家里简单报了个平安,随后又投入工作中。李海明医生说:“春节休假是一种奢侈,比起团聚,更重要的是那份职责与心中无边的大爱。”在隔离病房,穿着防护服,带着医用口罩的李海明看不清他的表情,只能看见那坚定的眼神和挺拔的身姿。他从不说口罩印出的一道道血痕,他从不说厚重的防护服湿透了衣裳,他从不说日夜奔波后日渐消瘦的身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那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医护人员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大爱与奉献。夙夜工作的医护人员,早已忘了疲惫,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播种,遥想盛开的花海,迷人的芳香令人陶醉,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也不觉得痛苦。
余秋雨先生曾说:“像城头栖落的马,像枝头飘来的歌,我们终将逝去,唯有善与美得以永存。”人间处处是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正是有千千万万像李海明一样的抗疫前线人员传递着真善美,温暖了人间!
我们一起期待他们凯旋回归之时,春色满园!情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