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源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01:51:19
  • 《劳动是快乐的》
  • 高尔基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情的源泉。

    感悟到劳动的重要意义要从那一天说起:

    那一天我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当老师收作业的时候,我翻遍了整个书包,没有找到我的数学小卷,结果被老师狠狠地警告了。

    中午回到家,我第一时间就奔到我那乱七八糟的书桌上找小卷,并没有找到。 我决定把书桌好好整理整理。说干就干!我先拿起抹布擦桌子,有一块儿顽固的污渍我怎样用力也擦不掉。于是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挤了一点牙膏,使劲儿擦,终于擦干净了。接下来,我又把学具和玩具分类,放入各自的"家",再把所有的书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整理好。当我把书一本儿一本儿地放上书架的时候,突然在中间掉出了一页纸,咦!这不是我的数学小卷嘛!终于找到了,我开心极了!这时,一片狼藉的书桌也被我整理得干干净净,想象着一会儿妈妈过来看到焕然一新的书桌,可能会露出惊讶的神情,我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自豪感油然而生!

    劳动是辛苦的,但是辛苦过后,当你品味劳动的果实时,你一定会觉得很快乐!

  • 《以诗为马,扬帆起航作文550字》
  • 诗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诗词,是人类文学源头;诗词,更是人类最高尚的朋友。相信每一个人都和诗词有故事,那就来听一听我和诗词之间的故事吧!

    颜真卿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爸爸妈妈在我两、三岁,也就是我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教我一些简单的五言诗,从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再到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就这样“学无止境”的学古诗,让我的儿童世界增添了许多诗意。

    朱熹说:“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后来长大了些,我的生活中充满了诗词。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就开始学七言诗。有“两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一派生机,还有“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的兴致盎然。古诗词还让我懂得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到了现在,十三四岁了,我会去田地中体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劳累;去桃花园中观赏那“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看不来”的桃花,赞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竹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只要源源不断地学习古诗词,总有一天定将“直挂云帆济沧海。”

    学古诗词,越学越上瘾。诗词让我更自信,以诗为马,扬帆起航!

  • 《我的乐园作文500字》
  • 小鸟的乐园是广阔的天空,小鱼的乐园是源源不断的小溪,而我的乐园是姥姥家的小院。

    小院的中间有个小菜园,这个小菜园面积不大 但是充满生机 。彤彤的柿子像灯笼一样挂在枝头,把菜园点缀的像节日的舞台一样;一条条绿油油的辣椒像绿色的翡翠,挂在枝杆上,胖胖的紫茄子挺着圆滚滚的大肚子,你挤我碰等着人们来摘呢。偶尔在菜园里还会发现一些可爱的小虫子,软软的菜青虫,威武的螳螂,长长的蚯蚓……这些菜园里的小客人也给我带来很多乐趣。

    菜园的东侧种了几排花,棵棵婷婷玉立,芳香扑鼻。黄色的绣球花,粉色的海棠花,黄色的马蹄莲,竞相开放,令人眼花缭乱。吸引来无数的蜜蜂,蝴蝶来采蜜 。时常有蜻蜓落在花瓣上休息,我便会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悄悄地伸出手,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它的翅膀。得意洋洋地向姥姥炫耀我的战利品。

    姥姥家院子的西边有个牛棚,养着两头黄牛。我和姥爷要用铁锹把草料端到牛槽中,姥爷还特意给我准备了一把小铁锹。 当我端起草料走向牛棚, 它们就“哞……哞”地朝我叫,当它们吃饱后 还会用头蹭我的胳膊。有时姥爷还会把我抱上牛背去遛弯,虽然很慢却 很有趣。牛真不愧是人类忠实的朋友。

    姥姥家的小院儿是我的乐园,那里有我美好的回忆。

  • 《朝三暮四主人公是谁成语故事朝三暮四的意思》
  • 成语来源:

    朝三暮四,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成语意思:

    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老头。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橡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橡实(即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成语启示:

    这则寓言的前文与后文作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前文说“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意思是: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

    后文说“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译文:因此,古代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朝三暮四主人公是谁 成语故事朝三暮四的意思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像在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 《摘抄50字好段及出处》
  • 1.生活的无奈,有时并不源于自我,别人无心的筑就,那是一种阴差阳错。生活本就是矛盾的,白天与黑夜间的距离,春夏秋冬之间的轮回,于是有了挑剔的喜,让无奈加上了喜悦的等待。

    2.一个安静的夜晚,我独自一人,有些空虚,有些凄凉。坐在星空下,抬头仰望美丽天空,感觉真实却由虚幻,闪闪烁烁,似乎看来还有些跳动。美的一切总在瞬间,如同“海市蜃楼”般,也只是刹那间的一闪而过,当天空变得明亮,而这星星也早已一同退去…… 

    3.喜欢海,不管湛蓝或是光灿,不管平静或是波涛汹涌,那起伏荡漾的,那丝丝的波动;喜欢听海的声音,不管是浪击礁石,或是浪涛翻滚,那轻柔的,那澎湃的;喜欢看海,不管心情是舒畅的或是沉闷的,不管天气是晴朗的或是阴沉的,那舒心的,那松弛的…… 

    4.翻开早已发黄的页张,试着寻找过去所留下的点点滴滴的足迹。多年前的好友似乎现在看来已变得陌生,匆忙之间,让这维持了多年的友谊变淡,找不出什么亲切感,只是偶尔遇上,淡淡地微笑,如今也只能在这发黄的页张中找寻过去的那些让人难忘的,至少我可以握住这仅剩下一段的“丝线头”…… 

    5.天又快黑了,这座忙碌的城市又将入睡,让这劳累的“身躯”暂别白日的辛勤,让它入睡,陪伴着城市中的人们进入梦乡。当空的弯月正深情地注视着这座城市与城市中的人们,看着家家户户的灯渐渐熄灭,它在床头悄悄奏响“明月曲”…… 

  • 《从“熟”到“巧”》
  •     郝哗在写作上有何诀窍?她说:“得益于读过的书。”“书对我产生吸引力,源于小时候妈妈给我讲的故事。像‘大灰狼追红兔’、‘月亮仙子’、‘龙眼’、‘望娘潭’这些故事都让我着迷。稍大一点,就问妈妈故事是从哪儿来的。妈妈说,书上写的。那时,我才知道书是个神秘的东西,有了到书中找故事的渴望。平时,爸妈不是看书,就是看报,我很羡慕他们.上小学后,家里专为我订了一份《汉语拼音报》,让我借助拼音,读上面的童话、寓言故事,背诵上面选登的唐诗。慢慢地,我的阅读兴趣愈来愈浓。久而久之,竟形成了一种习惯。”看来,一个人兴趣、爱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家庭的熏陶。

        郝哗在阅读与吸收上,表现出了她与众不同的风格。一、杂而不乱。所谓杂,指读的内容,文学作品、生活百科、佛教圣经、电影艺术、青年修养、衣着风度等方面的书她都涉猎。所谓不乱,指读书有目的,择书有标准。如她对信佛教的人感到神秘,就读了《佛教百问解答》一书,以解心中之疑。有些报刊及栏目对写作文有启发指导作用,便成了她固定的读物.二、多而细。所谓多,指读书的方式多,有“蜻蜓点水”式,即只观大略,不顾细微;有“择优录取”式,即精选名篇佳句,抄录整理或熟记背诵;有“分项剪贴”式,如刊头画、插图及一些资料性的文章均用此法。所谓细,指分类细,按材料的内容、性质分贴在“艺海拾贝”、“昨日一瞥”、“天地方圆”等剪报栏目中。三、“入”而能“出”。“入”指读书态度。阅读时精神集中,遇到疑难,仔细思考,绝不目圈吞枣。郝哗说,她曾读过一些朦胧诗,初读时,觉得如梦似幻,不知说什么,可她经过反复咀嚼,边读边想,借助工具书,联系平时读过的一些材料,慢慢地就品出其中的“味道”了。一次阅读课上,语文老师读了一首诗:“啊/谁说秋天月圆/佳节中尽是残缺/每一回西风走过/总踩痛我思乡的弦。”让同学写一篇分析短文。郝哗是这样分析的:“这是一首思乡诗,其特色体现在以景衬情上,明明是不能与亲人团聚的缺憾,却说月亮净是‘残缺’。还有诗人把‘弦’比做自己的情思,让人感到诗人的心在颇抖,情之浓之烈,‘怎是一个愁字了得?’”

        郝哗同学在写作上获得了成功,正是她不懈练笔的结果。启发她对写作产生兴趣,培养她练笔习惯的是两位语文老师。三年级时,她的第一篇习作《写给老师的话》,作为范文在班里讲评。老师夸奖这是一篇好作文,可以打满分。这句话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学生心田,她加倍地珍惜自己这点成绩,以后每一次写作文都用心写。上中学后,语文老师是一个文学素养很高,喜欢写作的人.他常常在课堂上读自己写的小说、诗歌,让学生品评、鉴赏。平时,他对学生写作文要求很严,训练有方.尤其对郝哗的写作辅导,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每次批改,肯定什么,哪些不足,都在评语中写得清清楚楚。老师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启发了学生潜在的智能。郝哗不只是写好每篇作文,课余,她坚持写日记,写散文,写诗,写小说,一发而不可收。她把写作当作同挚友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