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垂古镇杨家寺,有个古老而神秘的村落——北具湾。
北具湾距我的村庄钟峪不远,西北方向,翻过一座山粱,再翻过一座山梁即到。两个村庄相似,很亲,就像分踞在西秦岭大山深处的两个兄弟,有着一样的面孔,一样的骨骼,一样的性格,不需要了解,仅凭朝暮吹来的山风,就能洞悉彼此的脉搏。
我们那地方至今延续着一项古老的祭祀活动——蹿神。
每年秋冬季节,各村落要在固定的日子里请司公蹿神,祭祀神灵。蹿神的仪式很隆重,设神坛、摆香案,杀鸡宰羊,请司公跳神舞、唱神曲,迎神、祭神、送神,前后两三天,庄严肃穆、异彩纷呈。司公是专门掌管祭祀活动的人,有法力,能通神,相当于古代的祭司。
记得小时候,大祭司坐在祭祀神灵的会长家的大炕上,手捧发亮的乌铜水烟锅,连抽几口,鼻孔中喷出两股徐徐的青烟,等青烟散尽,大祭司说:蹿神,就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以前是杀活人祭,后来社会进步了,不杀活人,但祭祀活动要延续,就只好取我额头上的几滴血,祭祀神灵,这是我们祭司家族的使命。大祭司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很冷,他的眼珠直勾勾地盯着供桌上的神像,魂似乎早已去了另一个世界。我看着他额头上那块被刀锋日积月累砍出来的凹地,那地方该是挨过多少刀,滴过多少血才形成的?大祭司是北具湾人,他的家族一直延续着这个神圣骇人的使命,而祭祀的范围也很广,方圆百里,几十个村庄。
如果说大祭司是给北具湾蒙上神秘面纱的人,那么郭永杰先生就是揭开这个面纱的人。
和郭永杰先生的认识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有两大共同爱好——文学、秦腔。于文学,郭老师是前辈,他文采出众,笔锋犀利,有个性,有思想,傲骨铮铮,敢说敢写,心系乡民,是个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于秦腔,他能写,写秦腔演员,写台前幕后,写悲欢离合,写人世沧桑。他用一支素笔,让众多秦腔演员声名大噪,红极一时。他很少写阳春白雪,他关注下里巴人。我感觉,这跟他的性格有关,他是从贫瘠的西秦岭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人,从小体验过太多的疾苦,对生活在底层的,包括像我一样的众多底层乡民、文艺工作者有种天生的悲悯。
之前几次途经北具湾,每次都是匆匆一瞥,不用多看,心知肚明。它和我的村庄一样,长同样茂盛的植被,务同样贫瘠的土地,房舍陈旧、交通闭塞、饮水困难、民生艰难,除了自然风光好之外,别无优处。但,我们是深爱着这片土地的,因为它是我们的根,是给予我们生命,安放我们灵魂的地方,更是历练我们成长,激发我们志向的摇篮。面对苦难,面对层层大山,你会有一种冲出大山的强烈欲望,这种欲望是逼出来的,只有冲出去,才有希望。有时想想,苦难很可怕,看着祖先世代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痛心疾首。可有时又想,苦难何尝不是一种财富,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不惧苦难,勇往直前。
再次回到北具湾,是前不久跟随秦州文联参加“聚焦人居环境,助力脱贫攻坚”的采风活动。我不敢说采风,我只能说回家,因为这个家我再熟悉不过。
车子顺着山梁行走,北具湾缓缓映入眼帘……
如今的北具湾,早已不是我之前说过的北具湾,它的面貌发生了变化:新修的房舍坐落有致,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所有的电线电网焕然一新,村里的道路全被水泥硬化了,就连通往山洼田地的路,全被加宽了,铺上了厚厚的砂石,车子一直能开到田间地头。村庄的面貌是改变了,可人却越来越少,那些年轻力壮的劳力全出去了,只有老人、妇女、儿童留守着。村庄没了刚气,它的脉搏是虚弱的。
驻村的书记和我是同学,他说他已经有两月没回家了,他现在致力于脱贫攻坚任务。我知道他的心是好的,政府的政策也是好的,可村庄建好了,那些出去的人还回来不?
阳光洒在大地上,洒在每一片自由的叶子上,洒在北具湾寂静的村庄里……我站在山梁上俯瞰村庄,平整的梯田层层叠叠,排列有序的棵棵核桃树、樱桃树茁壮成长,它们才是北具湾永恒的守护者,是希望,是未来。
驻村干部问我:能不能把村里的文史整理一下,写出来留作后记,还有,他想给村里办一个文化阅览室,需要好多资料。我说:找郭永杰老师,他是最佳人选。他写过好多关于杨家寺的文章,对于他的村庄,他再熟悉不过。
北具湾虽然以前人居环境恶劣,但它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有古老的神曲,有千年不朽的文化。那些从大山里走出去的优秀学子,是北具湾结出的硕果,是北具湾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建设北具湾,书写北具湾,非他们莫属。
清凉的夏风拂过山梁,我听见风铃的声音从村庄传出,顺声寻觅,一座雄伟壮观的道观拔地而起,掩映在苍翠的古槐巨柏之下。朋友告诉我,这是一个外地的信徒投资修建的,花了好几千万,建筑的规格和精细度极高,缘于一个祈愿。在这一瞬,我脑中突然想起一个地方——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为什么信仰?为什么要在北具湾信仰?我想自有它的道理。
风铃的声音叮咚不休,我似乎听到风中传来一种空灵之音,那是神曲,是祖先的声音,是西秦岭大山的声音。我感觉脚下的山梁越来越硬,它在一点点凸起,像极了一道铁骨铮铮的脊梁。
2020年6月10日于天水。
作者简介
凌峰,甘肃天水人,八零后,甘肃省作协会员。有小说在《野草》《鸭绿江》《天水文学》等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