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驱动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06 01:30:39
  • 《如何写驱动作文》
  • 任务驱动型作文“中国诗词大会”导写

    湖南省永州一中 刘小忠

    【原创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今年春节期间,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被网友称为“电视界的一股清流”。百人团组成行走的“诗词库”,四位专家点评精准独到,加上温婉知性的主持人和满腹诗书的选手,一起为观众奉上了10集“诗词界的饕餮盛宴”。有人说,诗词大会打动了国人的“诗心”;也有人质疑,“不就是考死记硬背吗,这对我们沉下心来传播传统文化到底有什么用?”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中两种不同的看法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观:

    第一种,《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能引起共鸣,就是打动了中国人的一颗“诗心”。中国人习惯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情趣,节目恰恰打在了中国人内心最敏感、最柔软的地方。

    第二种,认为文学无用,“不就是考死记硬背吗,这对我们沉下心来传播传统文化到底有什么用”。诗歌走向没落、萧瑟、凋零,与它传播的过程中缺少代表性的灵魂人物有关,社会上需要有一批传播诗歌的佼佼者和权威的学者。在文化繁荣的背景下,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和权威主流媒体的推重,整个社会重视传统文化的现象回流,人们的“文学无用感”在减少,对中国文化的敬畏之心在增强。

    对此,考生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用功用主义心态看,诗歌还是无用,但心中装着成百上千首古代诗词的人,审视世界和看待生活的方式就不再单一。诗歌可以重塑国民性格和灵魂气质,这就是“无用之用有大用”。写作时要把诗词大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结合起来思考,写出自己独到的文化感悟。

    1.守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守住诗词,就是守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举办诗词大会的宗旨,不是为了让小部分选手在台上PK,而是要让绝大多数的选手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来展示自己的古典诗词储备和对于诗词的热爱,是要让大家更好地来弘扬、传播、推广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

    2.舞起我们未泯的诗魂。在网络风生水起的时代,许多人适应了便捷迅速的快时代,渐渐遗忘了中华民族一些传统文化的美丽。那些尘落在历史记忆中的诗句冷寂地躺在岁月里,无人问津。人们眼里心中早已被金灿灿的利益充满,诗词文化也已无奈落魄,走得很远很远。《中国诗词大会》以温婉知性的主持和满腹诗书的选手精准独到的点评,为观众奉上“诗词界的饕餮盛宴”,使沉睡在国人心中的美丽诗魂被重新唤起。

    3.让浅唱低吟与今人相遇。那些穿越千年的诗词经典,曼妙、舒缓而绵长,高雅、清脆而滋心,点点滴滴落入肌肤,叩击心田,似潺潺妙语,莺莺倾听,似一股甜美的清泉,沿着我的唇角渗入我的肺叶,闭目聆听,静静地等待着心花蕾片舒张开来的温香。坐在电视机旁,聆听选手与嘉宾合奏的心曲,让今人与穿越千年的浅唱低吟悄然相遇,让整个夜晚都浸润在一片净雅之中。

    【考生例文】

    文化传承从“心动”开始

    田 恬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给我们奉上了一道“饕餮盛宴”,有人称打动了自己的“诗心”;也有人不以为然:不过是死记硬背罢了。在我看来,文化传承必须从“心动”开始。

    在科技发达、日新月异的今天,文化传承是一个热点话题,每个人都在强调要继承、传播,发扬传统文化,可真正捧起了史书,腹中有经纶的人又有几个呢?而《中国诗词大会》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诗词的机会,让我们走近文化经典,静嗅墨香,在机械、枯燥的学业、生活或是工作之中,这股“清流”便能滋润我们的心田。

    有人却认为这样的死记硬背根本不是在传承文化,试问,您真的用心去触摸诗词了吗?还是正捧着手机浏览一些无聊的网页?如要您连诗词都未曾了解、涉猎,那我也不敢完全相信您所作的评论。不尝试着了解诗词,又何来心动?不心动,又何来进一步的文化探索、追求呢?而在这进一步的文化探索、追求中,不经意间的举动也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

    在我看来,《中国诗词大会》确实打动了我的“诗心”。百人团组成的“行走的诗词库”,气势雄伟,王立群、康振、蒙曼和郦波四位专家,妙语连珠,还有温婉大方的主持人董卿和气宇不凡的选手们,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感染了我,我相信,还有千千万万的观众和我一样,都被他们打动,也慢慢爱上了诗词,这不正是这档节目想要得到的效果吗?

    或许《中国诗词大会》并不能打动所有人的心,但我们也不能说它毫无益处,比如说,当您打开电视,播放的不再是无聊的肥皂剧,而是《中国诗词大会》诗声琅琅的节目现场;当您拿起手机,新闻八卦头条不再是明星的花边新闻,而是《中国诗词大会》里优美的诗词选段。耳濡目染之间,我们不也是受到了文化的熏陶了吗?如此一来,我们身边的文化气息更浓了,同时也为文化传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即使不心动,人们也在潜移默化中习惯它,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就达到了文化诗词传承的目的。

    没有“心动”,哪来“行动”?当然,文化传承不仅仅靠“心动”,更要靠“行动”,如此,方能弘扬、传播、推广古典诗词和中国传统文化!

    【评点】

    这是一篇具有鲜明考场特色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从引材立旨到收束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主体部分依次从“正反比对”“自我感受”“理性分析”三个方面来阐释中心论点,鞭辟入里,逻辑性强。文章紧扣诗词大会,起于“心动”,结于“传承”。语言简约温厉,说理极有分寸感。

    岁月流逝,诗心臻纯

    黄丹阳

    “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当复旦才女武亦姝脱口而出《诗经·豳风·七月》中的名句,这一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便算是落下了帷幕。比赛虽已结束,因它而起的热议却仍在继续。

    不少人称自己被打动了诗心,但也有人质疑这不过是死记硬背,于继承传统文化无益。可是我想说,真正有一颗诗心的人不会觉得自己是在死记硬背,只会更加渴望去触碰传统文化。

    “人应当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如是说。现在的我们,忙碌于工作、人际交往,留给自己磨练诗心的时间少的可怜,却还尤不自知。如果生活只剩眼前的苟且,是多么无趣!而《中国诗词大会》无疑给我们一个静下心来去体验诗意的机会。扪心自问,我们有多久没有读诗了?精神的空虚远比物质不充足来得难受。

    诗词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财富。上溯先秦时期的“风骚”,再到唐诗宋词元曲,历经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变革,几千年的沧桑只让它们看起来更加美丽。“比起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我们是最爱诗的。”确实,除了中华诗词,再没有这么悠久而体系完善的文化体系,对于这样的诗词,我们怎能不爱?

    我们的心中都有一颗诗心,只是埋藏得或深或浅,被引发的契机也或早或迟罢了。

    诚然,某些佶屈聱牙的篇章确实有让人死记硬背之嫌,但是难道要因此否认整个中华诗词的益处吗?诗词,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寻回了自己的诗心,就能更加贴近其他的文化部分,我相信它们是相通的。由诗及文,由文及史,再到服饰,建筑,我们都可以慢慢地了解,而诗词大会正是为我们起了一个头。

    再说了,对于那些喜欢诗词的人来说,又怎么会觉得自己是在死记硬背?正因为热爱,才任由自己在诗词构筑的世界里遨游,只觉得心灵得到莫大的满足。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它的局限之处,仅仅靠背几句诗就想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无异于痴人说梦,倒不如先让自己养就一颗诗心,再去慢慢领会文化的美。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最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华诗词曾在人们的淡忘下走过许多个春秋,如今它借着《中华诗词大会》重新走到人们面前,拂去一身皑皑雪,我们何必再对它进行各种各样的质疑?

    只愿我们的诗心在岁月中日渐臻纯,让文化浸润心灵,再用那一颗诗心去反哺文化。

    【评点】

    这是一篇具有浓郁诗意和文化底蕴的考场佳作。文章引用诗句开篇,文采夺目;借用诗句说理,底蕴深厚;巧用诗句结尾,发微自然。本文最大限度地展示自我,凸显考生的文学才华和文化素养。用精准的诗词名句串联起全文,从而短时间内让阅卷老师对自己的文章产生好感,是赢取考场作文高分的不二法门

    与驱动有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