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询问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19 14:57:15
  • 《询问的反义词是什么》
  • 询问的反义词是什么

    询问是指征求意见;打听。一起来看看关于询问的反义词,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解答:

    解释回答(问题):《几何习题~》ㄧ他无法~我的提解答

    答覆:

    回答:你直接去答覆他|他的行动就是给你的最好的答答覆

    回答:

    对问题给予解释;对要求表示意见:~不出来ㄧ满意的'回答

    答复:

    1.回答。答复

    质问:

    责问;依事实提问、询问:面加质问|气愤地质问。质问

    出处

    ①《汉书·武帝纪》:“祭地翼州,瞻望河、洛,巡省豫州,观于周室,邈而无祀。询问耆老,乃得孽子嘉。其封嘉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

    ②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再说赵穿在西郊射猎而回,正遇见盾、朔父子,停车相见,询问缘由。”

    ③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又过了两天,再去询问,已经一朵花也看不见了,真让人诧异不止。”

    ④明 施耐庵《水浒》第四十二回《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青衣道:“星主到彼便知,不必询问。”

    询问造句

    1、医生详细地询问了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

    2、船上的人都急切地询问那位年轻的母亲关于她孩子的病情。

    3、这期间,间或有人前来询问价钱,但买卖一个也没做成。

    4、王警官通过耐心地询问,终于使小林一五一十地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5、为了搞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领导对员工一一进行询问。

    6、老师询问大家对教学有什么要求。

    7、他一来,就急切地向医生询问妈妈的病情。

    8、爸爸经常向老师询问我在学校的表现。

    9、小刘正在谈对象,别人询问时,他便含糊其词:“人家还没有头绪呢!”。

    10、询问的信件,如石沉大海,一点消息都没有。

    11、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对别人的话总是半信半疑,总要反复询问,让别人很讨厌。

    12、经理用询问的目光望着老师。

    13、警察叔叔不厌其详地询问了小女孩的下落。

    14、为了不打草惊蛇,他只是旁敲侧击地询问了来人几个问题。

    15、老师询问了我的家庭出身。

    【询问的反义词是什么】

  • 《大白》
  • 大白啊!

    哪一次询问

    没有你沙哑的声音?

    哪一次奔波

    没有你操劳的背影

  • 《问鼎中原的故事:问鼎中原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 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

    问鼎中原的故事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

    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 《问鼎中原的典故出处成语问鼎中原和谁相关》
  • 问鼎中原的典故: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九州乃豫州、翼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雍州、幽州

    九鼎乃冀鼎、兖鼎、青鼎、徐鼎、扬鼎、荆鼎、豫鼎、梁鼎、雍鼎.

    【问鼎中原出处】出自《左传》,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 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

    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

    问鼎中原的典故出处

    【问鼎中原典故】夏朝经历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前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姬发所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足够做九鼎了。”王孙满说:“大王您别忘了,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启才能铸成九鼎以象万物。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庄王无话可说。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

  • 《保持成功的习惯》
  •     常常听到人们向成功人士询问成功的秘诀。在外人看来,这些拥抱成功的个个是上帝的宠儿,受到幸运女神的垂青,找到攀上成功之巅的捷径。其实,事实恰恰相反,掌握成功的钥匙并没有那么神秘和诡异。赢得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 习惯之一:宏图大志。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老生常谈。但凡家长、老师都会说起立志的间题。开始我们也许还深受鼓舞,勤奋刻苦,口子久了,却鲜有人能矢志不渝地追求的,有人可能会反驳,世上芸芸众生,谁不想成就一番伟业,到头来除了几个凤毛麟角的天之骄子,其他人还不是庸庸碌碌终其一身,想得再好到头来也只会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这种想法乍一看似乎有几分道理,但细细琢磨却发现实在太功利主义 。

        我认为我们志存高远的主要目的不是为出人头地,为成功而成功,而是为了追求实现价值,活出真精彩,活得无怨无悔,罗曼·罗兰说过:“人的理想越高尚,生活就越纯洁。”中国古代的先哲也告诫世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没有鸿鹊之志,没有远见卓识,我们就很容易在小成绩前立足止步,从而坐失良机。就拿这次高考来说吧,考上南大应该说是不错的选择了。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有了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放松一下的时候了,可是如果我们把考上大学作为人生的最终定位,我想那就大错特错了,跨进高校的门槛只不过是我们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以后的路还很长,挑战还很多。 因此,目光远大,抓住机遇,敢于不断地超越自我是成功第一个重要的习惯。习惯之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创造奇迹。

        ‘明知不可为”是指在不与客观社会自然规律相冲突的前提下,人们因惰性等各种主观因素而产生的臆测。“山穷水尽疑无路” 说的就是这时的境况。从容面对这种窘况的最好办法就是端正做事的态度,重新明确做事的目的。既然结果不可预料,过于耽于对结果的妄想必然会徒劳无功,那么不妨逆向思维一下,重过程而轻结果,拿出人定胜天的刚毅气魄来。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余秋雨在《废墟》一文中有句极精当的话“还生命以过程”。 试想当我们倾尽全力挑战未知时,我们还会那么注重那最终的结局吗,也许命运女神早在沿途给我们比成功宝贵得多的馈赠。

        记得港大候选人名单张榜时,我有很多犹疑与害怕。论英语水平,论高考成绩,我都算不得出类拔萃,可能连中等也难排上,可是我没有因此而退缩,“权当找一个压力,找一个动力锻炼自己吧。” 我在心里这么说。最后出人意料地,我考取了香港大学。 习惯之四:不要忽视一些小的有利于培养自身能力的事,你永远不会料到明天决定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南大外院的一位教授曾经为大四即将就业参加应聘的同学讲过这么一件事。他的女儿在美国取得了计算机和金融双学一十学位。在应聘某软件公司的一个重要职位时,她从应聘的众多人才中脱影而出,一举夺魁,可使她成功的不是她引以为豪的双学士学位,在应聘中,这也许并不过于杰出,公司看中的竟是她曾担任过南京 ,.济台主持人的经历。在主体方面大家势均力敌时,一个特长,一种阅历,这些细微的部分会带给你意外的成功与惊喜。

        由于家里的 ‘侧司,我在平日得以经常与外国朋友交流。所以在考港大面试时,找便不会因与别人首次用英语交谈而紧张发休,取而代之的是轻松、顺畅、自若。你看,从交往中,亦可获益匪浅。 成功就是一种习惯,没有终南捷径可寻。在我们形成,实践,坚持这些过程中充斥着艰难困苦,却又其乐无穷。 战胜人性的弱点,保持成功的习惯,你就一定会拥抱成功,赢的辉煌。

  • 《怀念冬天》
  •     如果做项调查,询问您所最喜欢的季节,那冬,一定是得票率最低的。

        冬,是最寒冷的季节,它乘着呼啸的北风,一路怒吼而来,凡是所经之途,都被裹上一层白皑皑的冰雪。路人们埋怨,冬阻碍了他们行进;农民们埋怨,冬压得作物不敢出头;工人们埋怨,冬拖延了工程的竣工期。大人们似乎都不喜欢冬,它使得他们干什么事都束手束脚,打不起精神来。只有孩子,他们并不嫌弃冬的寒冷与苍白,在冬的世界里,他们依旧欢乐,这一点冻算得了什么,只会增加他们的兴趣与斗志。孩子们相信,冬如此着急的赶路、怒吼是为了抓回那调皮的春。

        冬是残酷的,它摧毁一切,只留下一片空白,但冬又是无奈的,它别无选择。假如它不这么做,那春、夏、秋便会驻足不前,永远都停留着,骄傲而不思进取。冬是严厉的鞭策者,它责骂,它开拓。假若没有冬,春便失去了它的娇柔;夏便失去了它的火热;秋便失去了它的丰盈。冬牺牲自己,制造了一幅白布,任其他三季尽情描绘各自绚丽的色彩。

        自然有四季,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谁敢说自己从未经历过人生的冬季?谁敢说这冬季从未给他过任何感触与鞭策?只要他是一个正常的、有知觉有感情的人,那他一定会经历过这些,一定会怀念冬天

        孩子们喜欢冬天,是因为他们不谙世事,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冬,但他们渴望长大,渴望接受挑战,他们有的是信心和斗志!

        大人们讨厌冬天,是因为他们正在世俗中跌打滚爬。孩提时尖锐的棱角早已圆滑,初时的新奇渴望也已厌倦,他们只希望人生的道路平坦宽阔些,多点儿成功,少点儿失败。

        老人们对于冬,则怀着复杂的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又逐渐回复孩童般的纯真,但多年的是是非非,却是怎么也洗褪不掉的。他们总爱在日薄西山之时,捧一杯香茗,去——怀念冬天。感叹烯嘘一番,为冬,为自己。

        四季总是相联的,冬天过去,春天也便近了,只是在这草长莺飞的三月,是否也应该花些时间,去怀念冬天,此冬天,彼冬天...

  • 《前途的选择问题》
  •     最近,有许多青年朋友向田园询问关于自己前途的选择问题。这些青年朋友中,有已经大中专毕业但至今仍在家待业的,有转业退伍军人,还有面临毕业分配的各类学校的毕业生。

        作为青年人,职业的选择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间题,因为它与自己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对于青年朋友来说,这也属于一个终身大事。究竟怎样正确对待这个终身大事,田园想,这里面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有位朋友来信谈到,她大学毕业已经三年,因为属于自费生,国家不包分配,所以她至今还待业家中。当然,就业机会还是有的,但是,她就是认准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别的地方一概不去。于是,她们全家出动,到处托人,送礼,力没有少费,结果呢,三年下来了,至今工作还没有一点着落。

        对于这位朋友的处境,田园是非常地同情和惋惜。田园同情的是,她这三年所受的煎熬,一个人无所事事,在家里空耗掉三年的光阴,这种痛苦局外人是很难体会到的。田园感到惋惜的是,这位朋友由于一念之差,三年的青春白白付之东流。明眼人一眼可以看出,这位朋友实际上是在演绎着守株待兔的故事。您想,年年都有大批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入社会,而许多人都怀有与她同样的择业

        心理,机关、事业单位无论如何也无法容纳这样庞大的求职队伍。这是一个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这位朋友的选择就带有相当的侥幸心理了。

        所以,我们一再说,在就业问题上,青年朋友应该抓住机遇,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社会生活重在参与,最起码您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丰富的社会生产、生活知识,能够增长您的才干,为您的未来铺平道路。一个人的一生,很难说一锤定音,这一生中往往会有着种种的机遇。您如果不去参与,远远地躲在社会生活的一个角落里,这机遇恐怕就很难落到您的头上。

        曲阜师大一位应届毕业的朋友对这个间题有着另一番认识。这位朋友家住平阴农村,在毕业分配这个问题上。他是动了一番脑子的。摆在他面前的道路似乎是一目了然:他可以端上一个铁饭碗,特别是现在教师的待遇不断提高,工作的稳定性也很强,这都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这位朋友对农村的现状,特别是对家乡农业生产落后的局面感到忧心忡忡。他设想,自己毕业后,选择一个事业,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家乡农业的现代化,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不过,由于所学专业不对口以及其他原因,他现在还犹豫不定,不知道这条路究竟该走不该走。

        田园认为,这位朋友的志向是应该予以高度评价的。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看,也只有依靠科技,才能再上新的台阶。中央也一再强调要加强农业的科技投入。所以,从大的方向看,这条路是绝对走得通的。现在,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正当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的打工队伍时,一些城里的人却跑到农村,承包果园、荒山,搞饲养业,结果,有许多人搞出了名堂。

        为什么被我们一些农村朋友抛弃的土地,在别人的手里就变成了金饭碗?这就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了。作为一个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当然更可以大有作为。可能我们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比如,曲阜师大的这位朋友。但是,他完全可以从头学。有着这样崇高的动机和自身这样的素质,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应用理论,恐怕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最近,《人民日报》刊登了一个图片新闻,报道了安徽一位大字识不了几个的农村中年妇女成为企业家的事迹。这位农民企业家开始是抱着凳子跟着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一起学文化,到了后来,竟然搞起了一个综合性的企业,而且搞得非常红火。所以,田园认为,就曲阜师大这位朋友的情况而言,尽管眼下他可能失去以目前的眼光看来是非常宝贵的铁饭碗,但是,其未来却是不可估童的。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他的这种选择是有一定风险的,而且,如果选择了这条道路,在他的事业的开创阶段,也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间题、困难甚至失败。田园想,如果他单枪匹马地去干,困难将会更大,失败的风险也同样是很大的。如果他能够主动地向当地县乡领导表露自己的志向和心迹,取得他们的支持,那样的话,成功的比率肯定要更高一些。同时,他也可以利用在校的这最后一段时间,尽早地涉足一些农业专业书籍和相关的市场经济知识,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只要这样坚持下去,田园认为他未来肯定是会有较大作为的。

  • 《织女》
  •     她普通,平凡.如果不是细心的女伴们关切时询问,也许至今人们还窥不到她命运里的辛酸、坎坷,不知道终日默默无语与机车为伴的身影里叠印着那么多滚烫的阳光。她是山城的女儿,纺织女工群体雕像中不引人注目岭4座,可是那一串串浸透汗水的足迹,还是深深镶嵌在早春的大地上。

        她刚进厂的时候,还无法习惯那繁忙的操作、嘈杂的环境,有时候,也真想脱下白围裙,一走了之。可说来也怪,随着色泽鲜艳的毛毯从手边一点点涌出,心皇头也悄悄淌出几丝喜悦、几片欣慰.毕竟,柔软、丰厚的毛毯里多了她的温热、她的祝福。

        她腼腆、内向,话儿都装在心里。多少次,她早早走进车间;多少回,她晚晚走出厂门,心里最大的愿望是把宝贵的生命时光融进色彩编织的世界。挂麻线,她讲究又快又准;取纬管,她一溜儿小跑。她不是不知道累,她就是愿意多干一会儿。她不比别人更聪慧,也不比别人更灵巧,可是她肯动脑筋,肯搭工夫。一有空闲,就琢磨操作门径,探究机车性能,虽然免不了急一头热汗,弄一身油污,但奇迹也在这日积月累中出现了。机车出故障,维修工一时顾不上,她能操起工具自己动手修理。无论哪辆机车到了她手里,都得心应手,产量、质盆突飞猛进。

        她是女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恋爱,结婚。有了需要惦念的丈夫,有了需要照顾的公婆,有了襁褓中的婴儿。她是挡车工。夜夜梦里依旧离不开金梭飞舞,彩瀑流泻。那一次,她感冒了,起不来床。可想到车间里紧张的劳动,她就忘了病痛,强撑着起身赶到厂里,干满一个中班。

        她多想永远拥有温暇的臂弯,多想留住往日的甜馨,可是,家庭的小船还是在感情的礁石上搁浅了。独自抱着孩子,她步入更为艰难的人生旅程。

        她为难。孩子患肺炎住医院的当晚,正赶上她的夜班。她是妈妈,割舍不下病痛折磨中的孩子;她是女儿,不忍心再劳累帮她忙了一天满脸疲惫的母亲。她真想多停留一会儿,可是车间里挡车工人手少,她抽不出身。狠狠心,把热吻留给烧得通红的小脸蛋儿,将内疚留给慈样的老母亲,扭头奔向通住厂区的道路。

        她忘不了,不解世事的孩子趴在她腿上说:“妈妈,求求你,别去上班了。”直说得她心发软,眼发热,张了张口,咬了咬唇,紧紧抱起孩子堵住自己满脸满脸的泪水。孩子刚两岁,还不懂。她怎能不去上班呢?工厂里有她扯不断的沸腾生活。那长长的纱线该记得:从进厂到现在的几年里,除了法院调解婚姻纠纷时不得不请的一次事假外,从未见她再缺勤!

        她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就是觉得个人事小,厂里事大,上岗顶班,不能糊弄一天。一次机车出故障,梭子飞出来打在她肚子上,疼得在地上直打滚。可是,稍稍休息一会儿,她又扶着机车站起来。受伤的部位足足疼了半个多月她的机车也是半个多月一天没停。

        她不曾刻意留心过,27岁的女性是该像花的饱满、还是该像草的顽强、秀美。她只是毫无怨尤地向工厂、社会悄悄付出自己的年华。她年年当先进,月月受嘉奖。就说1989年度吧,市场疲软、企业艰难,她还创出了出勤率100%、毛毯产量1545.9条、超产245、提前两个月跨入90年代的优异成绩。

        她是厂标兵,市劳动模。她说她没想过这么多荣誉,她说她只是在尽一个挡车工的本份。她是谁?在河北张家口市第三毛纺织厂二织车间,人们都知道,她叫郭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