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没有教育,就不能打造出完美的人,她严厉,她严肃,她严格,但还是为了同学好,她实实在在的是一名有责任心的数学老师。
我记得有一次,上数学课,李老师一直都没有来教室,刚开始教室里安安静静,但好景不长,从一个“空无一人的地下室”变成了吵吵闹闹的“菜市场”,班长一直不停的叫喊,急的就像在热锅上的蚂蚁,“上课!”一位同学像老师的声音喊到,这句话刚说完,一位老师进来了,她穿着黑蓝格子的短裙,穿着一身“T恤”,扎着马尾巴辩子,不急不慢地说道:“上课!”老师用严厉的眼睛死死地盯住那位同学,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老师越来越快的讲起话,我越听越没意思,因为老师讲的太快了。忽然,窗外下起了狂风暴雨,怒风咆哮着,翻滚着,几道闪电在天空中闪出几条刺眼的裂缝。把我吓的心惊肉跳、一言不发。“誉皓,请你解说这道题。我没有听到老师的说话,而想到的是可怕的闪电……下课了。老师叫我来办公室,我一到办公室。李老师就严肃的说:你上课时是不是没听r讲?”“我,我……”“你回去吧!”于是我走出了办公室。
这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我感恩李老师对我的严厉,感谢她对我们的无私付出。我想对她说:“老师您们辛苦了,我们爱你!”
成语故事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中国的一个成语,出自于《论语》,关于有教无类有一个跟孔子相关的典故。类是指类别,有教无类的意思就是不管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收到教育。
有教无类的历史故事还原:
孔夫子周游列国,刚刚到了鲁国边境关卡,发现鲁国士兵对来往行人收取过路费,每过一次都要重新收费。很有爱国观念的孔子皱了皱眉头,突然又想起囊中羞涩,摸了摸口袋,发现不够自己和学生一干人等的过路费。子贡就拿出自己的钱让所有人过了关。
学生宰予(字子我)就跟孔子说:“老师,早就跟您提过,应该提高学费。您看,他们住你的,吃你的,相当于您对他们有补贴。如果降低学费,是让不穷的人,有能力支付高学费的人搭了便车。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提高学费,通过提高学费,以增加更多的奖励和补助,来解决穷人上学的问题。”
子我接着说:“就好像这个关卡,我觉得也应该提高过路费。您看,关卡国家建设起来要资金的,行人进进出出,还要修缮,所以即使收费国家还是有补贴的。可是穷人一个月只用进出不超过三次,而富人一个月可能进出三十次,国家的补贴实际上补给了富人。正如您提高学费一样,过路费应该提价,然后用提高最低生活标准的办法来补助穷人。”
孔子大怒,骂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子我回说:“我这是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
而正是因为孔子跟自我的这番对话,才有了以下一番道理。
《论语·卫灵公》中:“子曰:‘有教无类。’” 意思是指,不应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进行教育。
从此,有教无类的说法,在中国流传了下来,也为中国人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为古代教育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中国的文化教育开始了部分皇族、商人、农民、奴隶都可以学,中国的文化才越来越普及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