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苏轼《屈原塔》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刘禹锡《竞渡曲》
清人记载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个北方人去南方某地做官,人家请他吃菱,他从没见过这玩意儿,自然不知吃法,便连外壳一齐吞下。别人说要剥去外壳,他却说外壳吃了清火。人家问,你们北方也有菱角吗?他答道:“山前坡后都是。” 北方人不认识菱角,本也无可厚非。但在别人劝告时却竭力护短,结果越护越短,洋相尽出。 护短一,一是不懂装懂护不懂之短,二是有错怕被揭护错误之短。
人大概都爱听别人说他好,不爱听说他不好。一听别人提意见,要么百般掩饰,拒不认错;要么暴跳如雷,一蹦三尺高,如阿 Q兄头上的“宝物”,是连“光”字也颇为忌讳的。 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圣贤也不是天下事全知全懂,完满无缺,只不过较大多数人高明些罢了。孟子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见皆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可见圣贤都是主张勇于改错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是也说过,有错误不要紧,改了就是好同志吗? 有错误,首先要承认错误。“扁鹊见蔡桓公”大家都知道,那个自诩“寡人无疾”而讳疾忌医的蔡桓公最终自食恶果,一命鸣呼。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大选时,提出“解放妇女·男女同权”一系列竟选纲领,正当他在台上慷慨陈词时,台下一个响亮的声音问道:.‘_仁校,你以前不是」:张男权重于女权吗了现在怎么变了了’,遇到这种情况,你说该有多尴尬。如果百般掩饰,后果肯定不堪设想。然而罗斯福就是罗斯福,只见他略一思忖,答道:“是的,以前我学识短浅,所以那样主张。但现在经过学习,我进步了。”罗斯福一席话,赢得了选民的好感,终于取得了竞选的胜利。 可见,勇于认错,勇于改错,与人与己,均有益处。同学们,让我们都来克服“护短”之陋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