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在大诗人欧阳修笔下,那一抹绿色的身影穿越悠悠千年,裹着清香,带着虔诚而来。
粽子,演变千年,如今多了许多口味,有肉粽、豆沙粽、红豆粽、蜜枣粽等等。但是,我依然觉得,这些都比不上奶奶亲手做的南瓜粽,那是我记忆里最香甜的味道……
说到南瓜粽,那可不是轻易能吃到的美食。每年春天,我、妈妈、奶奶会一起去山上的毛竹林里采摘即将脱落下来的笋壳做粽叶。每次上山时,奶奶会指着山上颜色深浅不一的毛竹对我说:“阿哲,你看,这棵是前年长出来的;那棵是去年长出来的;那些是前几年长成的……”奶奶每年都会给新竹做上记号。就好似这些毛竹也是奶奶爱护的孩子一样。采摘笋壳时,奶奶会教我只采摘即将脱落的笋壳,不要去剥还长在新竹上的笋壳,那样会让新竹受伤,影响生长。
采摘完,回到家,奶奶分拣笋壳,开裂严重的不要,太小的不要,合适的让妈妈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放在小筐里沥干水分。我则把沥干的笋壳摊放到阳台上,等阳光把它们晒干。晒干的笋壳颜色会从浅棕变成深棕,两边卷起,像一个个小卷儿。
做粽子馅的南瓜也很特别。不是超市里常见的绿色扁圆南瓜,必须是那种长圆老南瓜。春天,奶奶都会在院子里种几株这种南瓜,一直留到南瓜自然成熟成红色的老南瓜。秋天,奶奶会叫我一起去摘南瓜,红红的老南瓜掩在即将枯萎的南瓜藤里,摘下来放在篮子里,沉甸甸的。奶奶会把收下来的老南瓜洗净去皮去籽,耐心的切成片,再切成细细的丝。然后趁着有太阳的日子,均匀地翻晒上三天左右。等南瓜丝散发出特有的清甜香味后,就可以收起来放好。
每当我想吃的时候,奶奶就会给我裹那香喷喷的南瓜粽。先把圆糯米洗净沥干,裹的时候笋壳卷成甜筒状,在里面装一半的圆糯米,放一团南瓜丝,再用圆糯米盖住南瓜丝,折好笋壳,扎上干净的稻杆,一只美味的南瓜粽就诞生了。把粽子放进锅里,加满水,用柴火烧开,闷上一晚上就可以吃了。
笋壳裹的粽子会散发出一股特有的香甜味,剥开笋壳,粽子表层的糯米会变成红糖一样的焦糖色,一口咬下去软软的,甜甜的,糯糯的,咬到南瓜丝则更甜而又有韧性。这就是奶奶的南瓜粽,那里充满香甜,是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