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大家所熟悉的。相传李白幼年时代,并不好学,有这么一段故事:
李白小时,学习怕困难,不肯用功读书,经常丢下书本,出去游玩。一天,他又到郊外去闲逛。在路旁一个农家的门口,见一位老大娘,正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chǔ〕(舂米或捶衣用的棒槌)。李白问道,“老大娘,您磨这干什么?”
老大娘答道:“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针!”李白不觉笑起来:“这不是开玩笑吗?这么粗大的铁杵,要磨成一根针,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啊!”老大娘却不笑,严肃地对他说:“只要坚持不断地磨,怎见得不能成功呢!”
李白觉得老大娘的这句话,很有道理,他受到了启发,十分感动。从此以后,用功学习,刻苦钻研,遇到困难的时候,一想起“铁杵磨针”的事情,就立刻增加了勇气和毅力。他后来终于成为大诗人,据说同这位老大娘的教育很有关系。
这段故事,在新旧《唐书》李白的正式传记中,并没有载入,但被收集在《潜确类书》卷六十中。在民间也流传很广,并有“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谚语。这个传说不一定是事实,可是它确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人们常用以勉励刻苦用功。
清頤琐《黄绣球》第十回:“拼着些坚忍工夫,做到铁棒磨针的地位,看似发达得迟,实在收效最速。”
导读:铁杵磨针(tiěchǔmózhēn)是一个成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是褒义词,可做谓语、宾语、定语、状语。那么铁杵磨成针这句话出自哪里?主人公是谁?
铁杵磨针出处: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李白)路过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为什么在磨铁杵),老婆婆回答:“我想磨成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称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