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孙子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3 12:05:27
  • 《与孙子对话初一作文650字》
  • 与孙子对话初一作文650字

    时光机终于研究成功了,我有幸成为了第一批试用者之一,我来到时光机中,大声地说:“我要去孙子的时代。”

    “嗖”的一声,一阵白光闪过,一股强大的力量使我一下子晕了过去……

    当我醒来时,只见我躺在草席上,我环顾四周,见到了一位老者,他银灰色的头发显示出他的.睿智,那一位老者见我醒了,说:“你终于醒了,小生午时在河边巧遇了你,就把你带了回来。”我听了,感激地说:“谢谢老者相救,晚辈万分感谢!”说着我站了起来向老者鞠了躬,“免礼免礼!嗯…恕我冒昧地问一句,请问晚生出自什么年代,为何穿着这番奇特?”老者说。“哦,”我说,“小生来自未来,老先生不必奇怪,对了,请问老者尊姓大名?”“小生名孙武,字长卿。”“原来是孙老先生,久仰久仰。”“不必不必,晚生来访有何事?”“哦,我想请教有关三国的战记。”“哦!”

    “首先想请教诸葛先生的空城计!”“诸葛是利用了司马懿的疑心,在蜀国街亭大耍空城计,司马懿见孔明手摇羽扇,打开城门,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疑有埋伏遍后撤,如将仲达择为周郎,孔明必死于街亭之战。”

    “我也曾想过这个问题,周郎挥兵80万攻打孔明,孔明一见远方尘土就与小乔商议,小乔说:‘公瑾进城是为了救我出城与他相聚,我要听你的谗言。’城中兵甲无几,小乔心知肚明。周郎一进城就杀了所有的官兵,只身下孔明和小乔,周郎要孔明放了小乔,不想,孔明焚香操琴,小乔伴着音律唱:空城。周郎知其含义,便于亮商议,以官职换小乔,亮欣然答应。”“不错,以小乔相要挟,周郎必当放弃。”

    “正是!森老先生,我还想请教曹操的赤壁之战,为何折了所谓的百万雄兵。” “孟德实上只有80万精兵,可精兵有何用,不善水战,只有连船,正是东风,周郎以一记远程火攻,毁了他们的的百万雄兵。”

    许久,夕阳西下,我与孙老告别,我来到河边,一阵白光闪过,我回家了。

    【与孙子对话初一作文650字】

  • 《急性子奶奶和慢性子孙子500字》
  • 我,有一个急性子奶奶。与她生活在一起,就显得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慢性子孙子。

    奶奶是个勤快、手脚麻利的人。在我印象里,她无论干什么事都是风风火火,三下五除二,从不拖泥带水。她最看不惯我们慢吞吞地做事,见状会一把抢过去自己做,因此她包办了家中的一切家务。我有时看到奶奶那么操劳,总想帮她做些小家务,比如扫个地,洗个碗。而奶奶总是一句“你不会我来”,把我的活抢过去。有时连我穿衣服,奶奶也会一把拉过衣服帮我穿。我说:“奶奶,我自己会穿。”奶奶总说:“你穿得太慢,会着凉的。”奶奶就是这么一个急性子的人。

    有一次,奶奶的妹妹来看望太婆,顺便把她三岁的小孙女也抱来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奶奶帮着喂孩子吃饭,小女孩一口饭含在嘴里就不下咽。急性子奶奶急了,连连喊:“快往下咽,快往下咽!”我们都笑了,小女孩不知道我们笑什么也跟着笑。奶奶边笑边说:“我儿子、孙子小时候最好喂,一放到嘴里就往下咽。假如像这孩子,我可要急出病来了。”

    奶奶干脆利落的性格,总把家里什么事都包办了。我和爸爸就不怎么会做家务,即使做些什么,也总是不够熟练,慢吞吞的,我更是如此,做任何事都不慌不忙,甚至做作业也是这样。奶奶总是在旁催促:“快点,快点!”奶奶着急的时候总会说:“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一个慢性子孙子!”

    这就是我们家两个活宝,一个急性子奶奶,一个慢性子孙子。

  • 《家的味道300字》
  • “奇奇乖孙子,奶奶做了红烧肉,来,多吃点,帮助你长身体!

    “奶奶,这块您吃。”我连忙夹出自己碗里的一块给奶奶。

    “不是,爷爷奶奶听我说。”我咽下一口饭说,“肉吃得太多,人会长胖。我们应该做到营养均衡,平时多吃蔬菜,少吃肉。荤素搭配,咸淡适中,以蛋白质和淀粉为核心,植物果蔬等多种维生素协同参与,使得我们广泛地摄入食物,身体才会棒。”

    “当然是书中学来的。”我得意地说。!!

    “妈妈您可说错了。老师告诉我们,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咽下一口后再吃下一口;自我感觉中,要有滋有味,有充分的唾液分泌,保证食物充分拌搅。可不能狼吞虎咽,也别让肚子撑得饱饱的,否则人也会长胖的。”我有板有眼地说。妈妈斜了我一眼说:“是,我的小王子。老师还说吃饭时,不许说话”

    “这个鬼精灵!”“真是个小滑头。”。“这个臭小子!”全家人都笑骂我。

  • 《久别重逢作文500字》
  • 下楼买东西时,看见一个老奶奶带着孙子在玩,我不由想到奶奶来我家时的情景。

    当时是春节的前一天,我在沙发上看书,外面下着雨,飘飘洒洒落在窗户玻璃上。“叮……叮……叮……”电话声打断我的思绪。“喂,哪位?”妈妈接起电话,我仔细听去,好像是奶奶打过来的。

    “哦。您快到了呀,我们现在就去接您,您等一下。”妈妈放下电话,对我说:“昊龙,叫你爸爸一起去接奶奶。”我听说奶奶到了,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飞快地跑去叫我爸。我们换了衣服就出发了。

    来到火车站,我和妈妈在门外等爸爸。过了一会,妈妈看这么久没出来有些焦急,打电话询问爸爸是否接到奶奶,爸爸说车快进站了,稍等一下,妈妈这才放心地挂断电话。

    我想,天呢!难道爸爸不知道妈妈是个急性子吗?妈妈一会看手机,一会看风景,一会在门口走来走去。在车站出口有十多人在迎接亲戚,那里被挤得水泄不通。

    终于爸爸带着奶奶一起出来了。奶奶上来把我抱住,不停地说:“我的孙儿长高了,奶奶老了。”奶奶塞给我两颗糖,我剥开一颗放到嘴里,真甜!甜到了我心里。回到家,我们一家人在小区里又是玩飞盘,又是踢足球,那一晚上是我最最开心的。

    这一年,我们一家人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

  • 《暗夜提灯人》
  • 安静的夜晚,爷爷总和我谈话:“孙子,今天在学校吃了什么?学校里有什么有趣的事儿?今天学了什么?中午午休睡没······”我总是嫌他啰嗦,不想答他,应付一两句,爷爷就总是讪讪地不追问了。隔不了多久,又来找我问东问西。

    我的爷爷,头上有稀疏的头发,一年四季穿着几件旧衣服,洗了又穿,穿了洗,虽然看起来有点陈旧,但永远是干净的样子。他一日三餐,总是那么几道菜轮流着,但不会忘记我爱吃豆子。

    爷爷的日子就像一部老电影,重复播放,日复一日,毫无新鲜感。

    爷爷的生活全是围绕着我展开,爷爷是我的卫星,环着我,绕着我,除了上学,其他时间几乎是跟着我的。

    上学前,爷爷看我练琴;催我写作业;给我书包里塞吃的,怕我饿着;晚上怕我踢被子,半夜去房间帮我盖被子······有时真叫我烦恼,爷爷总盯着我,一点儿自由也没有,但有时一想起爷爷的付出,又叫我感动,这沉甸甸的爱呀,温暖着我,呵护着我。

    有人说,我们就是一群在黑暗里摆渡的人,为我们点灯的,就是我们的亲人,他们引导着我们,照顾着我们。我们一路追逐着光,直到有一天,到达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新世界,我们明确方向,向往自由,却容易把我们的亲人,抛之脑后。我们在新世界打拼,结交朋友时,最亲的人,仍然在后面默默地支持。他们静静地接受时光的逝去,让我们尽情享受新世界的温暖。

    亲爱的孩子,或许,你并未察觉黑暗中那微微的温暖的光,也许,蓦然回首,爱你的人依旧在守候。

    于我,爷爷,就是那微光,就是我的提灯人。

  • 《冬香奶奶》
  • 冬香奶奶能诗会画,她的名气,早在她孙子小李那里听到过许多次。那时,我与冬香奶奶住一个巷道,从古树旁的一个铁门走出来,穿过马路,到另一颗古树下的铁门进去,就能找到冬香奶奶的家。

    这么近的距离,可我总是忙碌,或者是忘记,或许还和冬香奶奶的缘分未到,一直未能去看看她。直到那一日,我看一本新书,对事物的认识,有着奔放的解释,我却又体验着生活沉寂的无趣,突然就感觉异常的烦躁和焦虑,非想去有花花草草的山上“吹吹风”。我这“吹风”,非彼“吹风”,真的是想到山巅之上,极目远望,四野开阔时,心中便坦荡而舒畅。无奈,此生偏没有遇到能够开车送我上山的相知知己,于是内心压制着思虑,恰巧冬香奶奶发来与梅花国画的合影,于是我便索然决定,晚饭后去拜访她。有人说:“老人也是一座大山,与智慧的老人交流,即如攀上一座高峰,可远望,可开阔……”

    此时冬香奶奶的家,已从我们的巷子里搬出去了,要搭车20分钟,才能到达。那是一个单位自己修建了一座开阔的院子,路旁浓密的龙爪槐下,有一大片绿色的三叶花草,走向冬香奶奶家楼下的那一刻,我的内心瞬时被开阔的绿地,和稠艳的花朵,抚慰得平整而又明朗,我舒展眉头笑了,我想,这就恰似我想要去“吹吹风”的地方。

    冬香奶奶家在三楼,她没有告诉我,她是哪一户,我也没有问,我想从门上的对联判断。但门上的对联,让我闷住了,两幅都是打印品,一幅是黄色的挽联。有挽联的门旁,放着一只旧衣柜,衣柜的镜面上,贴着一幅手工的花鸟,我判断这就是冬香奶奶家。但还是拨通了奶奶的电话,门开了,一个中等身材,脸颊微瘦,头发却黑的老人,含笑看着我。我也微笑,却觉得不该叫奶奶,她的精神状态比我的父母似乎就大那么一点点。她和蔼微笑地看我,脸上是一个老人少有的健康颜色,她额头和眼角的皱纹,虽也穿梭如织,却并没有那么深刻,眼里闪烁着温和的光亮,拉着我的手,坐到沙发上,我们似一见如故,絮絮叨叨,像认识许多年的朋友。

    之前听奶奶的孙子说,最怕被奶奶“抓住”,奶奶会让他看新写的诗和文章,奶奶能讲很久,他听也听不懂,而我和奶奶,却就像个熟识的闺蜜,我们促膝而谈,很投机。

    奶奶名叫范冬香,但却有个很特别的的笔名“雪友”,我问奶奶起这个笔名的原由,奶奶说:最喜欢梅花的精神:“铁肩担道义”。奶奶的画,自 成风格,尤其梅花,树干如劲松盘曲,枝头却绽放生气盎然的红色花瓣。

    客厅沙发背后是一副六尺的山水,冬香奶奶没有挂名家的画,她自己画一副春天小桥流水,桃花满岸,屋宇瓦舍,渔舟停靠,一副古意画挂起来,别有一种入眼便亲切的感觉。

    冬香奶奶让我到她的画室看看,又一幅刚刚画好的梅花,遒劲苍老的枝干,却傲然的开满梅花朵朵,我感觉这一幅幅梅花图,恰似冬香奶奶晚年生活的写照,夕阳无限,却霞光万里。

    奶奶77岁,却头发全黑,牙齿全好,我问奶奶怎样保养,奶奶说:“头发好,牙齿好,是肾脏好,是家里的遗传。”我又急着问奶奶有什么保健方式和运动方式,奶奶说:“每天画也画不完,有时间就在屋子里走走,琢磨几句诗词的格律,我一天忙得很,很少有时间锻炼,至多出去散散步。” 奶奶说:儿孙们很孝顺,给她买了一百多平米的大房子,她一个人住,有画室,有书房,房子的空间就是她想诗词和作画之前,渡步思考和散散步的地方。

    听冬香奶奶的孙子说:奶奶学画画就是为了争一口气。奶奶六十岁的时候,一位朋友展示自己的画,奶奶羡慕,朋友却说:“你年龄太大,学画有些迟。”奶奶听了耳不顺,朋友走后,奶奶报名老年大学学画,后来因为画得好,成为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研究会里每星期有作业,要交一张画稿,不仅如此,冬香奶奶还报了诗词班,她从小就喜欢文字,喜欢诗词,她曾在08年地震之后写过一篇散文《地球妈妈的诉说》,用另一种角度,阐释大地母爱的别样情怀。第一句就用对话的方式向大地母亲的质问:“哼,妈妈,你太无情,把我们害成这般。”

    “不,孩子,妈妈真的疼痛难忍,轻轻抬一下手脚,你们就觉得山摇地动;喘口粗气,就成了沙尘暴;掉几滴眼泪就有了海啸台风……然而你们不知母亲实在疼痛难耐,你们长大了,开天辟地,在我身体里挖宝藏,把我头上的绿树剥光,孩子们住手吧,我浑身发抖,四肢麻木,撑不住了……”

    听着冬香奶奶讲,看着她的文字,我沉默的想,她曾经发微信给我的那词:“清风送我凉爽意,我敬清风酒一杯”一定是奶奶画完画稿,休息片刻,站在落地窗前,远眺楼下的花园时信手拈来。她是一个深度思考生活的老人

    冬香奶奶告诉我,自从老伴三年前走了,她便一个人住,每天孩子们来做中午饭,可她更喜欢没人打扰,一个人安静的生活。

    一个快八十岁的老人,她的时间全部都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一天忙碌而快活的过着,到老也为自己喜欢的事情,持之以恒的坚持着,奶奶对人生的态度,不仅让我汗颜。

    临别,冬香奶奶坚持要送我去小区大门口,她拉着我的手,轻轻地看着我疲惫憔悴的脸,她似乎能通过观察,体悟到人内心深处的不适,她说:“你的气血虚,这是爱思虑女人的通病,早上吃一粒人参养容丸,晚上吃一粒人参归脾丸,身体就会好起来……”

    冬香奶奶信佛,她经常被请去正在修建的寺院,给木雕门画花鸟,画草木,她说:药方是寺院里懂得医药的大师父给她的……

    2017年8月某日初稿于天水,9月10日完稿于北京鲁院

    作者简介

    汪彤,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3届高研班学员。

  • 《农家肥》
  • 孙子的家庭作业有个题:用“肥”组词。孙子很快组出了“肥胖”、“化肥”。我让他再想几个,他好不容易憋鼓出“肥料”。我问:“既然你想到了‘肥料’和‘化肥’,还能想到什么肥?”他愣了半天,也没想出那个词,只能告诉他:“粪肥”。

    “粪肥,啥意思?”在孙子的追问下,我讲了一个过去的故事!

    我读小学的时候,每到星期天都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下地干活。大人们每走到一块庄稼地前,就会对这片庄稼的长势评头论足。比方说,当看到某片小麦又瘦又黄,穗头干瘪时便说:“地力单薄啊,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到了秋上,马上收割了,看到某些玉米地只是长了个“傻大个儿”,没揣出又大又胖的“宝宝”时,又是一番感慨:“种地不施粪,等于瞎胡混!”

    见到那些城里人来乡下时,面对街道两旁正在晾晒的干粪,赶快捂鼻子时,还是旁白:“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

    呵呵,老农民不赖吧,能把种地的丰富经验,用谚语描述得活灵活现。

    过去的几十年,我国一直把农业种植的技术概括为“八字宪法”,依次是: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其中的“肥”就是“肥料”,排在第二位。

    肥料可分两大类:粪肥、化肥。

    粪肥,又叫“农家肥”,是肥料的重点部分。包括人粪、牲畜粪、猪羊粪和家禽粪,还包括旧屋土、青草和泥巴等杂物沤制的“绿肥”。

    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咱们国家的化肥工业相当落后。老家里极少见到化肥,如何积攒农家肥当然是农业生产的重头戏。

    那个时候,每个生产队里都喂养牛马驴骡,统称“牲口”或“头股”,牛最多。好的生产队可以养十多头牛,差的队也得养个四五头。牲口作为“劳动力”可以耕地耘地,而被视为生产队的“固定资产”。又因饲料以草为主,吃的多拉的多,简直是“造粪机”。

    生产队会选出一名“饲养员”专门喂养牲口。经过饲养员起早贪黑的精心伺候,这些牛呀,马呀,个个长得肥膘肉厚,干起活来特别有力气。圈栏里的粪便再掺和垫棚土,剩余的草料,经雨水浸泡后又黑又臭。好极了,队里期盼的就是这些堆积如丘的粪肥。

    不仅生产队里攒粪,各家各户也要积极攒粪。积攒的粪可以记工分呢!

    那时候,我家的院落不小,东南门,西南栏(指“厕所”)。栏房占两间,没有房顶。在栏与家院分隔的墙上装着拦门,门的上面盖个“门楼子”。栏门是用竖条木板钉成的,木板与木板之间隔有十来厘米空隙。通过空隙可以看见里面猪和鸡的情况。

    光有栏不行,还得有栏窝(也叫“栏坑”),栏坑是垒在地下的。我家的栏坑原来较小,我干了建筑队以后又亲手扩大了。扩大后长两米;宽一米半;深度吗,当我站在栏底时与耳等高。

    这么挖出的栏用来养猪还不行,又在栏坑的西墙壁南段朝西继续挖条斜坡,留个豁口,延长了一米左右,把豁口用土砖砌出阶梯。这么一来猪就能沿着阶梯下去上来的了。

    那时候,家里都是趁着冬闲,也有干地瓜秧、豆秸等猪饲料,从大集上买头幼猪崽,喂上一年,临过年时再卖给供销食品站,换些钱来过年消费。

    那个年代,一般老百姓家并不舍得,也不敢私自宰杀所养的猪,猪是有“户口”的,必须送供销社统一宰杀。

    养猪最重要的目的是攒粪。要知道,单凭猪拉的那些粪便也不会按时拉满栏坑的,何况那些猪尿也是肥料。于是,隔些日子就用推车去野外推些带有树叶、草根的土来,及时垫在猪窝、栏邦上,经过猪的拱来拱去,拉屎撒尿,早给你搅合好了,只等你扫进栏坑了。

    很小的时候,家里的鸡都是散养在院里,需要天天扫院子,把鸡粪收集入圈。后来我大了,可做的农活也多了,也把鸡圈进栏里了。

    每次进栏清扫时,尽管小心翼翼,还是免不了鸡飞猪跑,有时慌乱的鸡扑打翅膀,溅到身上一些屎粑,脏死了,“哈哈!”奶奶还笑呢!

    人粪、猪粪、鸡粪加上杂草,经过一年的雨雪,沤出的粪又黑又臭。特别栏角处,是人粪特别集中的角落,样子和味道别提了。有时候下雨,会看见“咕噜——咕噜”的冒气泡泡,这就是所谓的“沼气”。

    别以为沼气多么脏,实则好东西。如果能设法收集在一起,再用火柴引着的话,它会发出淡蓝色的光和热,非常洁净,它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

    如此一来,一年时间里,栏坑可以出两次粪了。

    “出粪”就是把栏坑里的粪挖运到自家墙外的胡同里晾晒。

    出分不可以安排在夏季和冬季,因为夏季雨水多,满圈的屎汤子无法下脚。冬天冻得太厚也不行,开春或者秋后比较适合。

    出粪是项体力活,每到出粪的时候,队长会安排三个劳力来,一个站进栏圈里负责上锨装粪筐,另两个用一根抬担把装满粪的筐抬出去。三个人定时轮换,直到把满栏的粪抬完。到了晚上,由记分员给三人记上出粪的工分。

    我很小的时候,家里的粪都是队里安排。当高中毕业后就不用队里安排了。我也学着邻家的做法,在栏外墙离地半米来高的地方挖个“粪眼”,先把栏里的粪出在地面上,再从地面上通过粪眼送到胡同里,自己赚了出粪的工分。

    刚从栏圈里出来的粪不能上地,必须经过晾晒,还得“倒粪”,倒三遍。

    墙外的粪经过一段时间晒得上面部分干的差不多了,开始第一遍倒粪。

    未经倒的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说不定里面还掺和着砖瓦石块。倒粪的目的是捣碎屎疙瘩,捡走砖瓦石块,驱走那些飞虫。

    我取来一把三钩子和一张锨,从西头开始,先用钩子勾下一部分,或用钩子的后背,或用锨刃,不住地敲打屎疙瘩。由于埋在底下的部分还没晒着,暂时不能敲细,向后扒拉,并且把既然大块的疙瘩,放在靠上的层面,等下一次再敲打,又继续向前倒粪了。如此循环,扒拉,倒拉,直到完事。

    晒个差不多了,再倒第二次,又来第三次,一次比一次细腻。倒好以后的细腻程度,除了颜色有点黑以外,与拉来的垫栏土差不了多少。“粪倒三遍不再臭”,可真是!

    每到集中出粪的季节,顺着胡同的北墙,一轮又一轮的粪堆,犹如一条卧龙,此起彼伏,日夜守护者老百姓的家门。

    讲究的人家,等晒得干透时,会拉些土来掺些麦浪和成泥巴,封住表面。不仅胡同里干净,而且利于保存一定的时间,不至于被雨水冲走或鸡刨狗窜。

    生产队的粪肥还有第三个来源——拾粪。

    拾粪,就是在大街小巷或野外,捡拾那些人和动物随地拉的粪便。

    在那个年代,拾粪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农活儿。当然,队长是不可能派整劳力拾粪的,是老人。拾粪老人到处转悠,一旦满了粪篓,就到饲养员那里倒进栏圈,饲养员记上工分又出发了。

    到老人拾粪的身影至今记在我的心里:一把木柄铁锨挑着一只粪筐,扛在肩上,双手压住前方的锨柄,粪筐挨着后背。于是,锨把、粪筐和后背构成一个“三角形”,老人家稍微弓背,重心前倾,慢慢行走,或者大街小巷,或者田间道路。

    刚巧,有驾马车路过此地。疾步追来,一地马粪,兴奋不已。赶紧放下粪筐,抽出铁锨就铲。呀,这肯定是两匹马拉的,好大一堆,满粪筐喽!毫不夸张的说:老人家视这些马粪如同金子一般!

    拾粪的老人很敬业,经常当社员们起早上坡出村时,迎见拾满了筐粪的老人家走在回村的路上!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旬,党中央召开了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尤其是关于农村经济工作部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很快,公社改成乡镇,更重要的是管理体制,核算形式,种田方式等焕然一新。同时,农业的能源、资源、劳动机器,化肥、种子、农药的品种及数量也多了,农作物的种植观念也焕然一新。

    以化肥为例。氮肥不仅有已经用过的碳酸氢铵,还有日本尿素。喔,新鲜,还有磷肥、复合肥呢!

    从外地买来的磷肥太贵了,农民家庭实在买不起。当地政府为了解决本地农民用肥问题,自办化肥厂,可以生产磷肥或者更高级的复合肥了。

    磷肥是什么玩意,很简单嘛!你瞧:

    我乡的磷肥厂用火车从贵州拉来石头(说是含磷量很高),与硫酸化学反应,就能产生所谓“磷酸二氢钙”,装过袋就供给本乡农民了。

    才开始的时候,邹平县的几个临近村庄听说了,也想来买磷肥。“对不起,不是本乡的社员一律不买!”

    这些外地村民也不是吃素的,谁家没有几个亲朋厚友,最终谁也没耽误了买去磷肥厂的复合肥。

    再后来,人家自己乡也有了复合肥厂,听说比我们乡的产品还好哩!好吗,这边的又开始托人买那边的复合肥了。

    现在人好像有一种感觉:无论吃什么粮食、鸡鱼肉蛋类,甚至果蔬。总觉得不如过去的好吃,甚至怀疑染了有害物质,近几年又冒出“转基因”食品,够吓人的。

    每到夏天,你看那些整车的西瓜,比早先的西瓜个儿大多了,切的时候刀刃刚破皮,“咔嚓”整个瓜一分为二了,唉,扛不住刀。

    啃一口,水分倒是不少就是不甜不香。换了卖家再换品种,试吃了那么多的西瓜,得了,口味都不能令人满意,什么原因?

    我是从小就是农村人,多少知道点种西瓜的常识。诚然,土茬(产地)、品种肯定是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不容小觑:肥料。要使西瓜好吃,特别是长出“沙瓤”,在播种时就得施上农家肥,最好施些豆饼,就是成本太高。

    成本高了拉进城卖出时就得加价。人家的西瓜五角钱一斤,我卖一元一斤,肯定卖不出去,所以嘛,种瓜时只能随大流了。

    再说,现在的农村家庭都不养猪养鸡了,何以获得粪肥?养牛养猪场倒是有,可以买。拿钱来!什么都得花钱,要买豆饼还需花更大的钱,得了!

    瓜农的劳动是辛苦的,经常丰产不丰收,甚至眼看就收瓜的时候遇到自然灾害,无法抗拒。一旦天落大冰雹,哭都来不及。

    农民的日子,实在没有其他优势或享受可与城里人比较。能够做到的,只是在大片的瓜地里,取出一角种点好西瓜,施上农家基肥,不用速效肥料、催熟剂、膨大剂啥的。等待秋后自家享用,或者送给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

  • 《读《孙子兵法》有感》
  •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读《孙子兵法》有感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为春秋时期孙武所著,被誉为“兵学经典”。唐王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应用,公司才能发达。”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孙子兵法》无论是在军事方面、商业方面、经济方面还是其他各个方面,《孙子兵法》都起到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共13篇,分为《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间篇》。在这之中,我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这其中最重要的主导思想,是孙子兵法的灵魂和核心。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出现在《谋攻篇》中,意为不动用武力,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在孙子看来,“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作战中最好的策略。常言道:“伤敌三千,自损八百”,战争本身就是损人伤己的事,诉诸武力,损耗极大,破坏也极大,不动武而用军事威胁、经济手段等都更有利于本国,当今大多数国家遇到纠纷也很少直接诉诸武力的。历史上许多的战役、战斗都是如此。

    例如平津战役。1948年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共中央部署,秘密跨越长城入关,会同华北野战军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3人组成平津前线总前委。为了使北平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免遭破坏,解放军决定让傅作义率部起义,派出代表和傅作义接触。由于中共的耐心工作和各界人士的督促,傅作义最终顺应人民的意旨,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率部起义出城接受改编。同时,解放军进驻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的战例。历史证明,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争中最好的策略。一方面避免了许多损失,另一方面又能使敌人屈服。所以孙子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善之善者也。

    不使用武力,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这只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字面上的意思。以最小的代价,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去得到最好的结果,以获得最大的利益才是这句话的本意。

    就拿上课来说吧,假如我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课,即使下课和放学再怎么玩,我还是能从容应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考试,因为我已经在课堂上把老师所讲的都消化吸收了。我只花出了很少的时间,却得到了最大的学习效果,这才是“善之善者也”。相反,如果我上课时不听讲,就算下课和放学再怎么翻书,再怎么补课,花再多的努力,都不如上课认真听讲的效率高,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却达不到满意的学习效果,这就不能算是“善之善者”,也就违背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这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一种体现。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不仅在军事上十分有用,商业、经济或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它的用处。就像英国皇家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所说的,孙武的思想有惊人之处——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好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兵法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希望我们都能铭记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代价,最少的精力,得到最大的利益,最好的结果。

  •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围魏救赵具体内容是》
  • 导读:孙子围魏救赵的典故是谁?围魏救赵的故事出自何处?“围魏救赵”的著名战役是由孙膑指挥的齐军用计打败庞涓带领的魏军。

    事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到齐国。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

    涉及人物

    田忌、孙膑

    围魏救赵具体内容是

     

    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到齐国。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事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

    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又后十三年,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 《知己知彼的主人公是谁》
  • 知己知彼的主人公是孙子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必败的份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