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了《少年陆秀夫》这本书,里面的情节让我十分感动。
陆秀夫小时候便去读书,几百名学生中只有他和别人不一样。他学习的能力很快,很少有人能够超过他。他当上官后不论什么人,他都坐在一边,不去说话很少有人与他合的来。之后,南宋越来越无能,当官的全是贪生怕死的,只有一部分人和陆秀夫一样有着爱国情怀。陆秀夫为了不让9岁的卫王受到侮辱,便背着卫王一起投海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很是感动,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像陆秀夫那样在国家最后存亡之际带着卫王投海,也不愿受到任何侮辱,这种死的伟大的精神。但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好好学习,长大后要学习陆秀夫那种不屈不饶,精忠报国,宁可牺牲自己,也绝不出卖国家让他国欺辱的爱国精神。
《少年陆秀夫》讲述了陆秀夫少年生活在我们盐城建湖的故事。紧紧抓住陆秀夫在长建里的求学科考经历。写了一群小孩子渴望上学,渴望安稳、和平的普通生活。
曾参观过“陆秀夫纪念馆”,了解了他的英雄事迹。元军侵入临安,陆秀夫没有投降,而是重新组织南宋小朝廷抗元军,元军大举南犯,陆秀夫辅助幼主驻军广东抗元,不幸战败。在驱赶儿妻入海后,他背着小皇帝投海了。这真是“宋灭无降帝,陆沉有秀夫。”啊!令我不禁想起一首诗:海上升明月,崖山长青松。秀夫忠魂在,波涛千古涌。
想到陆秀夫当年勤奋苦读的情景,精忠报国的壮举,我不仅在心中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成为一个对祖国,对民族有用的人!
我们盐城有一位英雄——陆秀夫。陆秀夫(1236-1279)字君实,汉族,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宋末政治家,南宋抗元名臣。和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一本《少年陆秀夫》就写了陆秀夫的一生。
主要内容:《少年陆秀夫》以陆秀夫自述的形式,详细介绍了15岁之前的陆秀夫在家乡建湖的一系列成长的故事。整个小说围绕陆秀夫幼年苦读、最终科考入仕的求学历程,讲述了战争的残酷、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以及一批儒家士子在理想和内乱之间的无奈和困惑、立志和抗争。祥兴二年(1279年),元军大举南犯,崖山海战南宋为元军所败,身为左丞相的陆秀夫背负少帝赵昺壮烈投海,终年44岁。
"七百多年来,陆秀夫向海一跃、与国家共存亡的浩然正气,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广为世人传颂、崇仰。"曹文轩说:"陆秀夫的故事在我的家乡盐城代代相传,人们对这位铮铮铁骨的文人充满了敬意与崇仰,这本书颇有新意地让历史中威严高大的秀夫形象回归到真实的童年时光,读后能给人有触动有感动,对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也起到积极的意义。"
是的,陆秀夫这影响深远的名字,我们要向陆秀夫一样学习他那不屈不饶,精忠报国,他坚持民族正气,拒绝屈辱条件的精神。
在我们盐城的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被后世人称颂的民族英雄,他就是南宋左丞相陆秀夫。陆秀夫生于1236年,卒于1279年。他自幼聪明超群,才思敏捷,7岁便能诗文,19岁时考取进士,与留下传世警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同榜。
1275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两年后,大宋江山风雨飘摇,42岁的陆秀夫成了国家的最后希望。他临危受命担任左丞相,拥立赵昺为新帝,率领20多万军民誓与元军在崖山一决死战。1279年2月,元军攻破崖山。他不甘被敌所俘,先驱妻儿入海,又背起8岁的幼帝,从容投入水天一色的茫茫大海,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悲壮乐章。
斗转星移,时代变迁。中华民族饱受欺凌的历史已经一去不返,但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在我们这代人中不能丢。爱国主义要求我们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它有着“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仇敌忾,抗御外侮”的情怀。
清明时节,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壮志满怀。作为陆秀夫家乡的学子,我们一定要发扬光大先辈们的高风亮节,传承红色基因,为振兴中华奋斗不息!
等呀盼呀,终于到了大家梦寐以求的日子——去陆秀夫纪念馆春游。操场上人山人海,夹杂着同学们的讲话声和嘻嘻哈哈的欢笑声,大家排队乘车前往陆秀夫纪念馆。
一路上,窗外的美景展现在我眼前。道路两旁大树高高耸立,如一位位强壮的巨人,中间一簇簇矮矮的灌木丛郁郁葱葱,如高速公路一般,一直绵延向远方。道路一转,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呈现在眼前,像金色的海洋。
首先,我们参观了陆秀夫纪念馆附近的向阳湖公园。公园很大很漂亮。我们沿着公园曲折的小路走着,成团成簇的花出现在我们眼前;走上桥,看到了波光粼粼的湖面;湖面呈青绿色,水很清澈,深不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金色光芒。
接着,我们去参观陆秀夫纪念馆。穿过君实坊,跨过景忠桥,我们来到了陆秀夫曾经生活学习过的景忠书院,里面有一张干净的发亮的小桌子,这应该就是少年陆秀夫读书的地方吧。景忠书院里面还有许多名家写陆秀夫的作品和评价陆秀夫的作品,其中一副《题鹤林寺》写的很有气势,是纪念馆的镇馆之宝。景忠书院里面还有一片亮节林,它们就像陆秀夫一样,非常坚强。
参观完景忠书院我们又进入忠烈堂,中间是一尊大大的陆秀夫铜像,只见陆秀夫端坐在座椅上,头戴官帽,两手搭在座椅上,一双大大的眼睛看起来炯炯有神。东西厢房记录着陆秀夫各个年龄段的生平事迹,听着纪念馆沈爷爷的介绍,我的脑海中浮现了各种画面:陆秀夫幼年时期刻苦学习、秉烛夜读,19岁高中进士,20多年的为官生涯几起几落初心不改,为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默默的付出,40岁封为左丞相,44岁陆秀夫不肯投降,抱着年幼的皇帝跳崖自杀了,他的这种行为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灵。
这次春游非常有意义,陆秀夫那顽强拼搏、宁死不屈、坚持抗元的爱国主义精神牢牢地记在我的心中!
星期四下午,我们三年级所有师生随着先辈的脚步一起来到了建阳镇陆秀夫纪念馆。刚到达陆秀夫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朱红色的大门,门的两旁是两头威风凛凛的雄狮,它们张开大嘴巴,摇摆着前爪,好像在热情地欢迎我们呢!走进大门,路的两旁种满了五颜六色的树木,有桃树、梨树、松树……像极了一幅水粉画。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忠烈堂”门前,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沈爷爷为我们讲解了陆秀夫的一生——陆秀夫字君实,建阳人,宋末民族英雄,伟大的政治家,最后在崖山海战中跳海自杀。
听完沈爷爷的讲解后,我们参观了“忠烈堂”,它的正中央摆放着一座三米多高的陆秀夫坐像,只见他身着朝服,手里拿着象牙板,栩栩如生,那目光里仿佛闪烁着不屈不饶的爱国精神。在“忠烈堂”东房的墙壁上,张贴着陆秀夫的生平介绍,西房则陈列着盐城、崖山等地陆秀夫纪念建筑的照片。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景忠书院”,一进门,我们就看见少年时期的陆秀夫石像,只见他胸有成竹地站在那儿,在他的右手边放着一本书,看起来文雅极了。石像旁边有一座小巧美观的石亭,亭子正中央有一块石板,上面写着“宋陆忠烈公读书处”。
最后,我们来到了“陆氏读书精舍”,里面陈列着反映陆秀夫青少年时期生活的连环画;展橱里摆放着陆秀夫的遗著、手迹等文物,还摆放着一盏油灯,灯的中间放着一根像筷子一样的青铜条,支撑在两个盘子中间。除了油灯,展橱还有陆秀夫读书时所用的文房四宝,陆秀夫少年时琅琅的读书声仿佛仍在景忠书院内久久回荡。
参观结束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陆秀夫纪念馆,我为我们家乡有这样一位民族英雄感到无比的自豪。我立志以陆秀夫为榜样,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更强大。
阳光明媚的下午,老师带着我和伙伴们一起乘坐大巴车,去参观陆秀夫纪念馆。
到了陆秀夫纪念馆,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向里面走去。走着走着,我们先看到了景忠桥,相传当时陆秀夫参加完省试之后,回到建阳祭祖,发现曾经的读书精舍已经变成了一片孤岛,学童们每天都要乘船往返,条件十分艰苦,于是陆秀夫出资架了一座桥,那生桥的原名是墨水桥。因为学童们每天都过桥去学习、读书。但是明朝万历年间,重修了这一座桥。为纪念他情系桑梓,因陆氏系景忠堂,故改名成“景忠桥”,作为纪念。
接着向前面走,我们看见了一个大大的庭院,庭院的门牌上刻着三个大字——忠烈堂。听解说员讲解,忠烈堂,仿古式的高脊建筑,青砖小瓦,风火山墙,这样的建领建筑意境,暗喻着陆秀夫清白无瑕的品质和丹心报国的情怀。忠烈堂正厅供奉着三米多高的陆秀夫坐像。空中横匾上“光前裕后”四字,是陆秀夫为其家祠所题写,这四个字的真迹保存在北京博物馆里,意思是为祖先增光,为后代造福。
公元1279年3月19日,宋、元进行了一场生死决战,那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崖山大战,最后,宋军败了。陆秀夫不愿投降敌兵,于是,他拔出佩剑,把妻儿给驱入大海,接着,他背着幼小的皇帝,决然地跳进海里。
陆秀夫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让人钦佩不已。正因为有了陆公秀夫他们的浩然之气和民族精神,我们才拥有强国富民、和平美好的今日幸福。我们要懂得珍惜,时刻胸怀国家,时刻牢记使命,时刻不忘初心!
读了巜少年陆秀夫》以后,我非常敬佩陆秀夫,因为他的精神是很多人无法抗衡的,他的爱国精神是我们无与伦比的。
陆秀夫,今天的盐城建湖人。长大后的他比起旁人来说,性格恬淡安静。因此,先生断定他长大后必成大器,没想到他最后是以最悲壮的方式!
24岁的他,进入名将李庭芝的幕府。随着元宋战事加紧,那些夸夸其谈的同僚吓得纷纷逃走,只有陆秀夫,依旧跟随李庭芝。但李庭芝出乎意料地将他推荐给朝廷,并对他说:“我可以为大宋战死,但你陆秀夫,要去做更重要的事。”次年,李庭芝壮烈殉国,而陆秀夫没有让他失望。
当临安城破,元朝铁蹄踏碎江南时,多少人都跪地投降,陆秀夫却选择坚持。他与张世杰一起,拥历了七岁的赵星。他一如既往为小朝廷出谋划策,然而,却遭到了陈宜中等人的排挤。受尽刁难的他,依然坚持。因为他知道一寸山河,一寸血,他必须安静的撑着!就在这样的苦撑里,许多人都跑了,连排挤他的陈宜中也跑了。他默默地接手了风雨飘摇的国务。有时在漂泊的行程中想起"神州陆沉"他不禁潸然泪下!此时此刻,身旁的人才知道,安静的他撑得有多苦,但,哪怕如此苦,哪怕小皇帝在飓风中殉难,哪怕有人喊着投降,他仍然坚持着!他后来又立了六岁的赵昺为帝。
这一年,他44岁,带领着17万军民撤至广东新会,迎接结局早已注定的战斗!崖山海战的战斗极其惨烈!陆秀夫一边指挥战事,一边陪在小皇帝身边,为他讲儒家春秋大义。然而,所有的浴血抵抗,终究敌不过历史的宿命!望着漫天喧嚣的战火,陆秀夫告诉小皇帝:“国已如此,不可再辱!”于是他平静地背起宋末帝,而后,回首北望故国。这一年,彷佛望穿了九州大地!随后,他再无牵挂,纵身一跃,和小皇帝悄然落入海中。在这一晚,悲壮跳海殉难,是奋战到最后的宋军共同的归宿。
崖山海水,十万忠魂。这悲壮的一幕,为大宋王朝画下了最后的句号!这是万将士的忠诚,哪里是什么愚忠?这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信仰与坚守!
最近,我读了《少年陆秀夫》这本书,我被陆秀夫的人格魅力折服了,被他的宁可牺牲自己,也不出卖国家的爱国精神震撼了。
少年时代的陆秀夫生活在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那时,陆秀夫有着一群很亲密的小伙伴,有着友好相处的邻居,有着和蔼可亲的家人。但是由于一场接一场的蝗灾与战争,人们吃不饱穿不暖,陆秀夫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踏上了求学之旅。终于,在19岁考中进士,踏上为国为民的道路。
在后来,南宋越来越无能,当官的全是贪生怕死的,只有一部分人和陆秀夫一样有着爱国情怀。
当年元军侵入临安,陆秀夫不仅没有投降,反而是重新组织南宋小朝廷抗元军,元军大举南犯,陆秀夫辅助幼主驻军广东抗元,不幸战败。在驱赶儿妻入海后,他背着小皇帝投海了。
那时候的我并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背着小皇帝跳海,直到我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自他的忠贞和决不向侵略者屈服的精神。
陆秀夫特别珍惜学习、读书的机会,他酷爱学习,整天废寝忘食的读书学习。小时候的陆秀夫在除夕时只要了一盏伴读的铜灯,而这盏灯照亮了陆秀夫报国的忠心,照亮了陆秀夫前进的道路。
陆秀夫的爱国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他身上的高贵品质和坚贞不屈的气节,值得我们每个后世之人永远铭记和学习。我们从小应该努力学习,传承秀夫精神,立下远大志向,长大后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