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探细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21:34:00
  • 《读书感悟丨浅寻深探细细品 别有天地“心”语文》
  • 曾有幸两次现场聆听肖培东老师的课,《一颗小桃树》和《植树的牧羊人》,深深折服于那样真实、自然、安静而又灵动的课堂,仿若跟随一位明朗儒雅的君子,信步行吟于山泽间,春风徐来,拂面而过,泉水泠泠,入耳入心,确有《论语》中所说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精神愉悦。

    现在,捧读这本《语文:深深浅浅之间》,令人心喜的15+1个课堂实录带我重临听课现场;“浅浅小语”里有深深思考;“教学感言”中呈现出一位名师课前、课中、课后的做法、思维过程和教学感受;“我在现场”和“名师点评”中呈现多种观课角度。这些内容辑录在一起,读之,其意义便不止于观课,更便于我们用研的态度去反复学习深味。

    肖老师在后记中说,教语文,要像农民凝视他的土地一样好好“凝视”语文,要用心去看,要看到“心”。而我观肖老师的课堂,读他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和眼前这本《语文:深深浅浅之间》,深敬肖老师用心“凝视”的语文厚土开出了如此纯澈美妙的花朵。

    我看到真!

    语文应该教什么?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比怎么教更重要。肖老师的语文课,立足于教材本身和学生生活,用清澈明亮的语言引孩子走一条清晰悠远的路,在路上寻花摘叶,探幽揽胜,不知不觉地把读书的“登山杖”给到孩子们的手里,“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也许,这是他用“浅浅”来阐述他的教学理念的原因吧,他曾用诗一般的语言阐述过这个理念:“我想浅浅地教语文,甚至教成你们心里的肤浅,我相信,浅到心底的文字,纯净地堆积起来,就是高度。我想浅浅地教语文,甚至教成你们眼里的低矮,我相信,矮到能扎根的思想,真切地凝聚起来,就是厚度。”所以,这本书中,肖老师的每一堂课,没有刻意设计的“导入”,没有区分明显的环节,没有有意拔高的拓展,也没有花哨的各种学生活动。有的是什么呢?

    有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训练。课堂的每一个问题设计几乎都在触发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开关。如《猫》课例中,看图猜猫是引领,引领学生扣住文本来概括三只猫的特点;问三次养猫的共同点扣住了“亡失”和“难过”;品“我对第三只猫的亡失比第一第二只猫更难过”,抓住“比”“更”两字确定品读的重点是第三只猫;在品读第三只猫时,问题的提出和一般老师差不多,问题是:我为什么一口咬定“一定是它”?“我”断案的根据是什么?但是,品读过程中提供给学生的抓手真的是特别丰富,主要的抓手有:关键人物的对话;标点符号的情绪传达;关键词语的品读(如常常凝望、特别注意);倒装句式的强调意味;反复使用的词语(以为、认为、似乎、好像)。这是“品”。还有“用”,肖老师课堂的活动大部分是引导学生用语言的,你看:《走一步 再走一步》中的身份转换“如果你是他的爸爸,你是怎么提醒自己的”;《猫》中仿照“那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说说“那不知名的,夺去猫所爱的东西”;《老王》中补充老王送鸡蛋香油时与“我”对话时我们的“未竟之语”;《外国诗两首》中“七月,你要把这首诗送给谁”的语言表达等等,在更深入地探入文本更深处的同时也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更好表达。这种对文字和语言的细细探寻、反复训练真是引领着学生实实在在地学习语文。

    有信手拈来的真实情境。语文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语文的学习与真实生活的联接度做得如何,往往能够决定学生在一堂课上的收获值。肖老师的课堂在这一点上真是达到了妙入无痕的境界。比如那自然而然的、随着情境不同而变化的谈话式导入:《老王》中随着一声课前问候“老师好”,顺势辨析“老师”和“老王”之“老”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出对主要内容的梳理;整本书阅读《傅雷家书》一开始的与父母相处的小故事讲述,在心理上消除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畏难情绪。还比如那些因巧合而自然生成的绝妙设计:《孔乙己》中由上一堂学生学过的《幽径悲剧》中古藤萝的悲剧谈到孔乙己的悲剧;《外国诗歌两首》中的“这个七月,你想把这首诗歌送给谁”的巧妙激发;借窗外的一场暴雨自然设问:“如果把'相信吧,美好的日子将会来临'做一下改动,以形象来阐明,托物言志,表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你会怎么说?听听外面的雨声,你能不能获得诗的灵感?”这特殊的时期和特殊的天气,唤起了学生内心的共鸣,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从孩子的回答中,我们能清楚地感知——他们获得了生命的感动和成长;还有那些巧妙运用学生课堂的“意外”表现而出彩的智慧应变也令人叹为观止,如《伟大的悲剧》课堂中一个孩子“顽固”地认为茨威格是在“胡编乱造”,肖老师从容和煦,不但用辩论的方式探讨出了茨威格传记的特点,让学生懂得艺术的创作中依照情境和人物个性合理想象、丰富细节的重要性,而且肯定了孩子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优点。这种时时刻刻都把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思想提升放在心上,并春风化雨般细致无声地融入教学中的智慧,应是有一颗最真挚真纯的师者之心的人才能做得到。

    我想用肖老师书中的浅浅小语作结,勉励我自己,向前辈看齐,在语文的未来之路上,“把一朵花的微笑读成祝福,把一声羊的"咩"叫读成警醒,让每一粒葡萄都能背诵夏日时光的名字。浅浅的,让最真诚的你走向最清纯的眼睛。”用全部的真心,保持初心,培养诗心,去语文的浩渺海洋中守护浅浅的一汪澄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