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氢弹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13:16:55
  •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爷爷作文》
  • 于敏,好比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好比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好比氢弹研究中的先锋推动者。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二十八年隐性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中国氢弹突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67年6月17日,在罗布泊沙漠空地,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这一声巨响,不仅代表的是我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空投试验爆炸成功,还代表于敏爷爷用岁月铸成的片刻爆炸。从原子弹到氢弹,从来都不是容易的,美国用时7年3个月,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而贫困又落后的中国仅仅只用了2年8个月,这背后的秘密是一个奇远,这个奇迹叫于敏。

    1926年,于敏生于天津芦台镇,只有十=三岁的他立志报国,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成了他日后把一生奉献给祖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坚实思想基础。于敏爷爷曾说过:“童年亡国奴的辱生活给我留下了惨痛的回忆,中国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核武器是一种手段,这中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

    1946年到1949年,于敏爷爷进入大学学习,他成绩超,品学兼优,常常见地独到语惊四座,老师们公认他为“北大多年未见过的好学生”。于敏爷爷以物理第一的排名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之北大第一屈毕业生。当时,国内没人懂原于核理论,没有名师,完全靠自己但于敏还是很快掌握了原子核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于敏编了《原子核理论教材》也是20年里唯一的原子核理论教材,钱三强评价他,没有留过洋却也能成为世界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

    1959年,于敏爷爷为了研究氢弹的任务,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光明的学术前途,隐性埋名,长年奔波,为了国家的发展的需求,爱国主义压过了个人兴趣,全力以赴投入到了,一无所知的氛弹理论探索研究工作中,于敏爷爷说:“作为一个年轻的大国,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核力量,我愿为国家和民族事止献出自己的一切。”从此他开始了隐性埋名的生活,一藏就是28年,连名字都是绝密。

    1965年9月,氢弹原理一经突破,所有人斗志昂扬,恨不得立马造出氢弹。但是原理还需要检验。试验场在西北大漠,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吃的是馒头喝的是苦碱水,大风如刀削般,冬天气温达到零下36度……而于敏爷爷甘之如饴。

    1967年6月17日早上7点,装载氡弹的轰炸机准时起飞,可是当飞机飞过大家头顶时,都没听到任何声言,等待每一秒都十分漫长,终于在早上8时20分,一声巨响,试验成功的那刻,于敏很平静,回去睡觉了。

    可谁曾知,于敏隐身大山,加班加点的工作,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此身长报国,拿命换科研,这何等是奉献!正如73岁那年“身为一叶儿轻重”,也要"愿将一生献宏谋。”

    2019年1月16日,于敏爷爷去世了,享年93岁,他用一生的沉默,兑现了对祖国的诺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他为国家的核事业默默奉献,用热血铸成了一座振兴民族精神的丰碑,更为我国核科学技术和国防事业发展巨大贡献,隐性埋名28年,埋头苦干,奉献给自己的科学追求,这是一个科学家的传奇,这是一座优秀传统美德的丰碑!

    向于敏爷爷致敬!

  • 《功勋》
  • 正如刘邦不能没有张良,刘备不能没有诸葛亮,我国的氢弹研究不能没有于敏。可以说,他为我国氢弹研究的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当时正值1960年的冬天,眼望着春节将要临近,出国留学的日子马上要到了,可所长却突然问于敏,要不要参加氢弹的研究。这是一道选择题,一边是隐姓埋名二十载,默默无人闻;一边则是功成名就,名满天下。最终,在青瓦白墙的小巷里,在四合院的欢声笑语中,在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下,于敏选择了前者。纵使知道一去不复还,再难与家人见面;纵使知道要承受同乡的猜忌和异样的眼光,可态度依旧是那么坚定:比项羽破釜沉舟还要坚决;比岳飞带兵抗金还要斗志昂扬。

    尽管理想是那么的丰满,可现实却总还是一道惨白。当时,国内的核物理研究是一片空缺,从未有人去探索过,唯一能够参考的便只有权威的物理评论。面对着一张张白纸,一片片空白,于敏及他的同事们却并没有屈服,而是埋头苦干,认真钻研,扎实研究。但在“究竟是‘氘氘’还是‘氚氚’面前,意见还是发生了分歧。这是一道是非题(判断题)。是相信于敏还是相信《物理评论》,大多数人心里都没有底,选择相信了更权威的《物理评论》。然而,于敏坚信“。理论是不可能出错的,”既然你们都不信,那我就钻研出一个更新的算法证明给你们看。最终事实证明,于敏对了,他为氢弹研究节省出宝贵的三年时间。

    转眼间,不知又过了多少个日月,团队再一次遇见了瓶颈。这次依旧是一个冬天,刺骨的寒风似乎仍那么萧瑟,消磨着人们的斗志。面对着枯燥而繁杂的计算,科学家们伏首在一堆堆的草纸中,不知疲倦地算着。“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在那单调的日子中,诗歌与文学是唯一能为生活增添趣味的事物。至于研究方向是什么,谁也不能确定,只能是日复一日重复计算。这是一道问答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这严冬里,天空依然可见,却怎么也看不见蓝天和太阳。晚间,星星淡薄的灯光洒下,同昏暗的台灯一起。人们都已经十分昏怠了,唯有于敏及其同事还在辛勤工作。哪知,在这昏沉的夜里,于敏却从云雾缭绕的哲学中找到答案: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唯有先弄清氢弹研究的外因与内因,才能找到答案。

    不知又过了多少时日,理想的模型终于有了,但去验证它的时间却不多了。没办法,既然计算机“算时“不够就拿人力补上!正如铁人王进喜所说:“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最终在于敏及其同事的不懈努力之下,新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新疆绽开了漂亮的“蘑菇云”,那是一朵和平的云……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正是有了如于敏一样千千万万个敢于奉献,敢于担当的人,中国才能走向富强。这便是“功勋”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