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宋词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1 12:15:36
  • 《蒋勋说宋词的读后感》
  • 关于蒋勋说宋词的读后感范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蒋勋说宋词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蒋勋说宋词的读后感 篇1

    只因为平时喜欢几句宋词名句,就在众多图书中,选择了这一本。没想到一开卷就爱不释手,既放不下手,又不忍迅速看完,因为“养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个多月才品读完。

    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为伊消得人憔悴”。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可能是讲座稿整理而成的,非常口语化,有点罗嗦,但也体现他的细腻。就象听《百家讲坛》一样,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我们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对宋词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讲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中,如何产生宋词,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张的情绪。阅读蒋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现实的美,其实人生是一场美的沉思。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必定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免不了风风雨雨,冷冷热热。对于困难和挫折,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回避,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战而胜之。

    人生问题也是古代哲人难以回避的。孔子以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很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词人也经常涉及人生态度问题。对此,他们作出各种各样的解答。苏轼屡言人生短暂,人生如梦。最经典的是《念奴娇·送钱穆父》的下片: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时代使苏轼成为一个令人仰望的大文豪,可是在政治上他却不是一个成功者。有人可能会说,这些都是颓废的人生观、没落的情趣。其实不然。比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苏轼追求个人生活的志向确实比较一般。但是,苏轼以此谆谆劝慰朋友:人生就像逆水行舟,我同你一样逆流而上。这些言辞,虽然不是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然而也还是积极进取,难能可贵。人生短暂,万事匆促,这是不争的事实。荣辱得失本来就是相对的,过于执着,就会走向对自己的束缚。

    读了这首词,我认为,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不论受到什么委屈,都不要对人生失去希望,而应该调整心态,怀抱一种飘然自适的性情,在“逆旅”中做一个坚定的、自觉的“行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不能缩在乌龟壳里过局天促地的生活,而应该走向广阔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气,在世间寻找人生的情趣,焕发出浪漫的青春。这是人性的觉醒,欲望的复苏。这种理念,将有力地推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成为促使人自身最佳发展的原动力。

    蒋勋不仅仅讲词,还讲作者的经历,历史背景,所处环境,深入剖析作者的创作意景,以及作者与作者的比较,结合美学、书法、陶瓷等不同形态的艺术侃侃而谈,丝丝入扣,到点到位,让你赏心悦目,品尝阅读的快乐!有空你不妨读一读,对人生进行一场美的沉思。、

    蒋勋说宋词的读后感 篇2

    《蒋勋说宋词》,感动我的并不是宋词,而是一个人的精神,他是苏轼。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犯的.罪相当于清朝的文字狱,遭到了严重的政治迫害。宋朝时仁政的朝代,所以仍然没有杀他,只是贬到了海南。可是他的人生却因此提升了一个档次,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光辉。蒋勋说,苏轼到黄州后,对无常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他的《寒食诗》中,有“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这样的句子,他眼中,花和泥已经是一样的事物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后来他到赤壁,又写《赤壁赋》、《赤壁怀古》,抒发了生命的豁达。

    当然苏轼并没有完全看透无常,活着的人谁也看不透。但是,我们连东坡的境界都望尘莫及。我觉得无常很难,直到年初的一场病,让我看淡了许多。

    去年十月以来,一直在咳嗽,断断续续,如秋日的霏霏江雨。只是疏于治疗,一直拖到了今年元旦。那天一早起床,浑身泛起阵阵寒意,竟然动不了身子。当时父母俱已出门,一时欲济无舟,心中不由得慌乱。挣扎了好一阵,终于将就起身,潦草洗漱。看着镜中的自己,我竟然有些不认识,一年的第一天,我却潦倒成这个样子,真是可笑。扶着墙坐到桌前,勉强提笔写下了一首古体诗,然后又倒在床上。

    有生以来病得最厉害的一次,在医院输了两周的液。在别人眼里不算什么,于我却感慨良多。我们常自诩年轻人,可是却又同老人一样脆弱,几枚看不见的病菌就能将我们打倒。其实仔细想想,人生七十古来稀,25岁的我,生命只剩下不到2/3,又何谈年轻、年少?

    在医院的两周,胜过我看的一切圣贤书。生老病死,离愁别恨,全在我的眼前发生。有一天我在等护士给我输液,一家人连同大夫神色匆匆地推着病人冲进了抢救室,感觉没过几分钟,就推出来了。这一次,病床变成了白色,再也没有人慌张,有的只是全家的失落与茫然。这一切就发生在我的身边,近得我稍微起身就可以触到那人的病床。护士来给我输液时,我竟没有发现,因为我当时已经懵了。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都已仙逝,可是没有一次发生在我眼前。我第一次感到,亲历一个生命的结束,内心是如此悲怆而又无可奈何。

    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无常。无常不是太阳东升西落,无常不是四季秋收冬藏。无常是一切没有预料的事,没有征兆的事,没有办法挽回的事。人世间有太多无常,只可惜我从来没有读懂。陆游唐婉,“山门虽在,锦书难托”的凄美爱情,我不懂;柳三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依依离别,我不懂;刘后村,“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的动情哀叹,我不懂。直到这一回,有一个生命如流星坠石,从眼前消逝。我发现无常并不一定伴随着刻骨铭心,反倒是如尘埃一般悄无声息,不带走任何活着的证据。

    生命的无常给我们留下太多遗憾,甚至感觉不到活着的意义。螟蛉与鲲鹏,哪一个活得长,哪一个活得短,都终究会死去。但最难消受的,其实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剩下”的人。史铁生在《地坛》中所遭受的折磨,无非是母亲用生命呵护了他,自己却痛苦地离世。远藤周作的《深河》中,面对亲人离世,人们纷纷接受了恒河的洗礼,让愧疚与悔恨随河水流去。这才是无常令人神伤之所在。我常想起苏东坡“纵使相逢应不识”,与妻天人永隔的痛楚。东坡一生都没有看透无常,尽管他写过《寒食诗》,写过《赤壁赋》,但是他还是会悔恨,还是会愤怒。他说“人生如梦”,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可一旦到自己身上,也仍然消受不起。

    因为我们终归是俗人,我们还得吃人间烟火。倘若真看透无常,宠辱不惊,便不须再活着。那是王家卫的一句台词:“人生若真的无悔,那该多无趣。”人生若真懂无常,便也非常。

    生病的这些天,我常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常常在心里说,我会不会死?也许一个护士输错液,一味药吃错,我就会死。面对近在身边的生离死别,我越发的神经过敏。我甚至在想,一个爆炸,一场灾难,我们便不会再有明天。可是反观眼下,我们又有多少未竟的事情?未竟其一,做好自己。做好自己,说来容易做来难。譬如我做教师这个行业,最易攀比竞争,你不比,也会有人跟你比。我们能不能放下执着,只做自己。未竟其二,惜时尽孝。父母为了我的病,许多天没有合眼。我在想,难道非要等到他们也动不了的那天,我们再去报答这份恩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多少人因此而抱憾终生。我们来不及细细地坐下来筹划幸福,趁我还活着,趁他们还活着,珍重这最宝贵的时间。未竟其三,善待众生。我们都是自私的人,自私没有罪。可是在生命的长河中,我更愿做一个渡河的人。上善若水,希望用余生的善念,笑对每一个无常的生命。若此,人生何憾。

    蒋勋说宋词的读后感 篇3

    接触蒋勋,是因为爱看《红楼梦》,我常说:“多情人看红楼,看的是‘身世浮沉雨打萍’,跟着哭,跟着笑;无情人看红楼,看的是‘食尽鸟投林’,知进退,明舍得”。然而,蒋勋却把红楼一梦解释得既入情又清隽,这般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自由切换,实在让人惊叹。从这点上看,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那种“静水流深”的学者一样惜字如金地道出哲理,而是把哲学用很人情味的过程表达出来了,就好像安徒生把塑造人性美与批判人性恶的箴言用很梦幻的童话传达给孩子们,蒋勋则擅长用很生活、很心灵的方式来向成人世界表达生命的意义。

    蒋勋是个很纯粹的文人,只专注于艺术作品的文学性,比如他评价《红楼梦》,不会把美食、建筑、华服单独拿出来深入研究,若有些许篇幅的描述,也是为了让读者能了解当时的文化以更好地了解作品本身。他更多地是在讲人物的身世、心理、性格及命运;在讲癞头和尚、跛脚道士如何给执迷之人指点迷津;在通过曹雪芹的作品说一切人生的状态都是值得悲悯的。所以看《蒋勋说红楼梦》,让我对作者的素养与境界真是肃然起敬。

    基于以上所说的表达方式和他对经典之文学性的尊重,我对他的其余作品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读《蒋勋说宋词》这本书仍然是一次意外。相对于唐诗而言,我是不太喜欢宋词的,珠玉在前,唐诗恢宏大气,李太白一句“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就把古今万千气象都道尽了,再说宋词,“两宋之间,一人而已”,我们就来看周邦彦的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种意象的对比,宋词就相对好像更纤弱一些,更耽溺一些;杜甫一生都是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志,然而李后主则终日关心的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种小情绪、小落寞。也许对于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人来说,比较难理解宋词的美,最在意“家国天下”的年纪,是看不上这些儿女情长的耳边絮语的。所以,最初看这本书的目的,是想瞧瞧蒋勋这位“生命的旁观者”是如何看待宋词的小家子气的,会不会偶尔他也不那么中庸?可是这本书拿起就放不下了。

    首先是整本书的格局,蒋勋在谈每一个词人的时候都连带着把他所处的朝代背景、生活际遇交代了一遍,你很少看到一部专门谈诗词曲目的文学作品会把那个年代的历史统统写进去,通常是非常严谨地在讲格律,讲平仄,讲意象。可是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深谋远虑,看到了宋徽宗起兴文化的良苦用心,甚至看到了李后主整个跌宕起伏的人生对其词作的影响。我们在这本书里看到了词这种文学形式在整个宋朝时期的发展演变,对一种文学形式的前世今生有了一种更为全面立体的了解和掌握。

    其次是拓宽了对美学的认知。就像我先前讲的自己对宋词的感受,觉得宋朝的词人太过拘泥于生活琐事,没有那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视野和心态。可是蒋勋说,这一种繁华落幕后的自省,是经历过金碧辉煌的盛唐以后,人们转而开始关注自己内在感受的一种变化,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落寞”和细微的观察实质上是一种进步,他称之为“颓废美学”,是指在现实生活里,人向外的征服已经没有任何缺憾了,这个时候,心灵上的空虚感、缺憾感就成为了他们创作的源泉。所以不论是李煜、周邦彦、李清照,在他眼里都是更为内省和细腻的存在,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是更敏感、更准确的。往往空虚过后,人就开始呈现悟道的形式,这是潇洒肆意的李白和报国无门的杜甫所达不到的境界,而宋朝的整个节奏正好都是平静内敛的,这是时代所赋予的气质。

    最后是这本书所传达的一种文人的气度与从容,叫人称赞不绝。如果我们说李后主写“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是他作为亡国之君的懦弱和无能的体现,那我们不要忘了,欧阳修、范仲淹这些有名的政客,他们表达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时,也不会觉得羞怯。但今天我们在官场里,是很少有男性会流露出这样的感情,远不及宋朝文人的坦然,这事实上使得文化在部分人群身上产生了一种“特殊性”,它是相对封闭的。我们再看台北故宫博物馆里苏轼的《寒食帖》,写错了就点一点,再改一改,面对人生中的错误非常随意和坦然,所以宋朝给文人的大环境是让人倍感舒适的,没有压迫感。就像程颢的一句“万物静观皆自得”所述,任万物自生,如天观世,说任何生命的美丽都不必去驾驭,自现而自隐,自灭而自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宋朝和宋词又是外放的,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无拘无束。

    推荐大家看《蒋勋说宋词》,不仅是看宋词之美,更是蒋勋道出的宋朝之美,看整个宋朝文化对一个人生命态度的影响,除去唐朝的豪放与潇洒,我们也需要更多的内省与沉淀来面对各种际遇,承受各种结果。

    蒋勋说宋词的读后感 篇4

    蒋勋老师是台湾人,确切的说是成长在台湾的大陆人,故乡是大陆,生长在台湾,这样的背景也就注定了这部书在写到南宋时用以自比的感情。

    这部书一边讲历史一边讲宋词,讲到宋词就离不开政治,更离不开艺术、离不开美学,现在的宋词是跟琴棋书画联系在一起,是一种艺术品,虽然宋词都是人写的,但是用浑然天成,巧夺天工来形容也不为过,因为许多句子已经成为千古不朽的名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不可复制,只要世界上还有人说汉语,他们就不会消失。许多宋词的千古绝句,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写出来的,李后主、苏轼、李清照……我就不堆砌诗句了,他们的人生都是大起大落,如果平平淡淡的一生过下来,也写不出那些个感人的诗句。只有在国破家亡、人生遭遇重大转折的时候才能发出那样的肺腑之情。相比之下,我们平日里的考试失利、朋友争吵都是鸡毛蒜皮,少年强说愁罢了。

    每次读中国的历史,读到极盛或极衰的时候我就想哭,读完这部史书,更加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历史气息,从盛唐的张扬,到北宋的内敛秀气,再到南宋的小确幸,时代在变,民族性格在变,历史在变,历史的洪流都是不可逆转的,每一个坐在上面的人都被推着走,似乎决定着这一切的就是上帝,就是命运。蒋勋写到南宋,多次提到了他年少时喜欢苏轼和辛弃疾的诗句,不喜欢柳永,教材中也非常推崇那种收回故土的思想,许多辛弃疾有名的边塞诗篇都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情感,读了之后的人就有一种奋不顾身想上战场奋勇杀敌的情感,或是在边塞守卫国土的一种自豪感,台湾人在学,我们也在学,不过我们学来的诗篇,用来代入的场景不一样,台湾人用南宋来自比,代入两岸关系,大陆人代入的往往是近一两百年的屈辱近代史,心中想的是光耀中华,恢复万邦来朝的保持了千年之久的国际地位,两岸人民格局的不同就此显现。蒋勋年轻时正值****闹得火热之时,大家以一种“南宋”人的心态来看待自己,年迈后,时代变了,渐渐地发现不过是泡影,就像南宋想夺回汴梁一样,面对强大的对手,无能为力,久而久之在这种环境下,文化中的小确幸出现了,偏安一隅的思想开始占据主流,作者也渐渐反思,发现也爱上了柳永、姜夔的诗句,想来也是有点意思。

    从一个时代的兴衰,一个朝代的兴替,到一件事物的始末,一个人生的波折,都存在三个境界,这也是我发现的这部书的精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总结出人生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从这里开始,人生开始感受到了一种颓废,繁华下落,开始沉静下来领悟,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眷恋和珍惜。

    第二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这里,人生多了一份执着,一份痴情,也多了一份漫长的痛苦。很多人在这份痛苦中就倒下了,并没有过渡到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一种释然,寻来寻去,不过如此,曾经的不过是乱花弥眼,浅草没蹄,要寻找的不就在眼前么,执着只是经历,难成结果。

    【关于蒋勋说宋词的读后感范文】

  • 《少年郎600字》
  • 从唐诗到宋词,诗人们或喜或悲,多是忧苦之态,但只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在田园乡村,在那里,诗人的心情都是闲适放松的,他们写下许多名篇,至今读来,依然让人们对田园之乐心向往。

    让我们一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吧!

    仰望蓝天,看闲云孤鹤飞过,只心想,茶比酒哪个更上头,看庭院花瓣纷飞,识梅子酸蜜饯甜,这应该是不少人心中向往的悠闲生活吧。

    看一片又一片云彩飞过,品得人间多酣畅!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人生苦短,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把忧愁放下,在一个安静的下午,躺在草坪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谁不想拥有这种优哉游哉的田园生活啊!

    闲看云起时,他将人情世故,世事练达全部锁上,背上行囊去寻找诗意;他清淡如菊的心里只装得下“坐看云起时”的恬然,只盛得下“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只填的满看细水长流的心态。

    小少年青衫飘举,会随意摘一枝江边柳叶;会去那墙根草丛找蟋蟀;会寻条溪流瞧自个模样;会闲得无事,往岸边一坐,钓得几条鱼;会往那树荫丛里一趟,任斑驳阳光洒落枝头,任月光在夜中弥漫,听着静静流淌的溪水,渐入梦乡,小少年呼吸静而安详。心静处,便无忧。

    这种生活真的好惬意!山中丛林那蟋蟀的叫声不绝于耳,去那山林里,岩石下,墙根草丛中,砖瓦杂石堆里翻出蟋蟀藏匿之地。可以从后院挖出先前埋的好酒饮上一杯!夜里饿了,烧团火,烤烤早晨钓出的鱼,配着酒喝,抬眼便是夜间星辰。

    圆月升起,古人总喜欢对月相望,却总是满心惆怅,小少年低下头看水中照自己的模样,“真是风雅”他笑嘻嘻道。桃花落在水面上,风月与江山一览他眼底。想来这桃花也能酿壶好酒,转头回望却发现青衫已湿。炊烟早就飘散,天将长夜,小少年逍遥靠岸,若无闲事挂心头,人间便是好光景。他踱着步子,想明儿去墙头摘红豆,再多一日清闲。

  • 《宋词中的美丽与哀愁作文600字》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似一幅长轴画卷。而宋词,就是那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固然爱唐诗的气象恢弘、昂扬奋进,但我更爱宋词的婉转幽怨、风流缱绻。那些“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些“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那些“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不体现了宋词中的美丽与哀愁。

    宋词的美丽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颂歌;是“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的以景衬情;是“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的咏叹离别。用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绘出宋词的多姿多彩,用一曲曲动听的长歌奏出世上独一无二的曲子。正是由于这些美丽的点缀,使宋词在中华文化这个伟大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宋词中的美丽固然让人心驰神往,但她的哀愁更令人黯然神伤。“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送别;“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怀旧之情;“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的亡国之愁。哪一愁又是不令人感动的呢?

    我爱宋词,爱她的点点婉约,爱她的婉转含蓄,爱她的缠绵悱恻。我爱宋词,爱她的丝丝愁绪,爱她的缕缕哀愁,爱她的以春喻愁。读宋词,我们读到了爱恨情愁,读到了酸甜苦辣,读到了人情冷暖,一部华夏的宋史向我们展现。那一笔浓墨重彩,在宣纸上慢慢渲染开来……

  •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 近段日子,一直在读《宋词三百首》,并且深深地沉浸在宋词的词海中。书中优美的词和详尽的注释、精辟的评述,让我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我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

    我喜欢李清照婉约派的委婉细腻。描写孤单寂寥时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苦闷。遥想初见时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谁知现如今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当真是“花自飘零水自流“啊。陈染其中,彷佛与她同悲共喜,同感共怅。我敬佩李清照的才华横溢;感叹她经历的悲欢离合与坎坷;钦配她在那么一个时代,作为一个女人在词作上所得到的杰出成就,读她的词,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我欣赏豪放派慷慨旷达的豪情,看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站守沙场,看那“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感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何等大气与彻悟!反复诵咏,仿佛亲临其境,道不尽“浪花淘尽英雄”般豁达。我为之敬佩,也为之折服。

    我钦佩苏轼的大气,面对东去的大河,其他人也许只是感时伤势,东坡却是何等慷慨,一句“人声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就将其抛到九霄云外。这是何等的大气啊!我寡欢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倾心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诉说;惆怅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雨”的孤独……

    读完了《宋词三百首》,真是让我对宋词的理解又到达一个新的高度,宋词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对人生的大度、豁达,都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

  • 《宋词《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原文和翻译》
  •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 释

    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中州:即中土、中原。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三五:十五日。此处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详见《岁时广记》卷十一)。此二句所列举约均为北宋元宵节妇女时髦的妆饰品。

    簇带:簇,聚集之意。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整齐、漂亮。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译 文

    落日的余晖像熔化了的金子,傍晚的云彩像围合着的明月,如今这一个劫后余生的人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渲染柳色的烟雾渐渐地浓郁,笛子还吹奏着《梅花落》的怨曲哀声,究竟谁能知道还有多少春意?正当元宵佳节日暖风和天气,转眼间难道不会有骤降风雨?有人来邀请我参加这般宴会、驾起宝马香车来接,被我谢绝。

    难以忘怀在汴京繁盛的那段日子,闺门中的妇女多有闲暇游戏,记得特别偏爱正月十五那天,头上戴插着翠鸟羽毛的帽子,还有用美丽的金线撵成的雪柳,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到如今形象容貌十分憔悴,乱发像风吹雾散也懒得梳理,也懒得夜间出去看灯了。倒不如偷偷地守在帘儿底下,听听外面别人家的欢声笑语。

    赏 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这里的“人”,有的评论者认为指李清照所怀念的亲人,从文意上看,似不如指作者自己为好。)前三句写当时的天气,次三句写当时的季节,“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点出时令是初春。上句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下句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联想到“砌下落梅如雪乱”的初春景色。四处充满春意,景色宜人,但在词人看来,毕竟“春意知几许”,还远不是很浓郁的。虽是“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可是这些年来国事的变化,身世的坎坷,使得女词人产生了“物是人非”、“好景不常”之感。所以在“融和天气”之后,立即指出“次第岂无风雨”的可能,在淡淡的春意中又掺进了浓浓的隐忧。以上三小节结构相类,都是两个四字句,是实写,写客观景色的宜人,紧接着一个问句,反衬出主观的不同感受。归结到本篇的主题:身逢佳节,天气虽好,却无心赏玩。因此,虽然有“酒朋诗侣”用“香车宝马”来邀请她去观灯赏月,也只好婉言辞谢了。表面上的理由是怕碰上“风雨”,实际是国难当前,早已失去了赏灯玩月的心情。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的当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样,诗人很自然地转到当年汴京欢度节日的回忆上来。

    词的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中州”指北宋都城汴京,即今河南省开封市;“三五”,指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当时宋王朝为了点缀太平,在元宵节极尽铺张之能事。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从腊月初一直点灯到正月十六日”,真是“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其中提到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夜的景象:“京师民有似云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看灯。”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正月十六日”条也有类似的记载。这首词里的“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写的正是作者当年同“闺门”女伴,心情愉快,盛装出游的情景。全是写实,并非虚构。可是,好景不常,金兵入侵,自己只落得飘流异地。如今人老了,憔悴了,白发蓬乱,虽又值佳节,又哪还有心思出外游赏呢?“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更反衬出词人伤感孤凄的心境。

    这首词不仅情感真切动人,语言也很质朴自然。作者在这首词的下片中,无论是用当年在汴京赏灯过节来作今昔对比也好,还是用今天的游人的欢乐来反衬自己的处境也好,都能更好地刻划出诗人当前的凄凉心情。真是语似平淡而实沉痛已极。更多李清照宋词赏析请关注诗词库的李清照专栏。

    这首词运用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还有意识地将浅显平易而富表现力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会每诵此词必“为之涕下”。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伤今追昔之作。写作地点在临安,约在绍兴二十年(1150年)间,这首词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诗和远方》
  • 楚辞汉赋,

    唐诗宋词,

    都是中华文化千年的诉说。

    若说唐朝是熠熠繁盛的时代,

    那么,宋元明清也定是烂漫星辰。

    诗和远方虽是同行,

    但远方在天涯,

    诗却在咫尺,

    不如暂放眼前的苟且,

    以诗词换来心灵的慰藉。

    诗似乎总是如影随形,

    或许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那浪漫的清淡。

    抑或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那乾坤的壮阔。

    亦可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丝雨”的柔美,

    同可是“看万山红遍,跟着我念字正腔圆”的源远。

    听,诗在唱;听,诗在吟;

    张开双臂,静静感受远方的气息。

    那远方,

    就是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彼岸,

    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心境。

    也许远方不那么

    艳丽、温柔,

    而是原野的平坦,

    高山的巍峨,

    森林的茂密,

    流水的细腻,

    但也一样美好。

    诗和远方又总是相伴相随。

    当你听了诗,

    便感受到了远方的翕张。

    当你遥望远方的小径,

    哼着歌、听着竹林摇曳,

    便可悠悠地行走......

  • 《酿一壶唐诗宋词的美酒》
  • 风吹过,荡起一壶的月色。杯里淡黄色的茶水漾着一轮隐隐的月,我举起茶杯,轻轻抿一口,一股茶的清香和月的皎洁,融在嘴里。恍惚令我想起了去年的中秋,想起了那句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再细嚼,又是另一番境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便是诗词给予我们的美,诗词是我们在喧杂世界里的一小块纯洁的心境。在诗词里,再一现古代的碧海青天……“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读这首诗,有一股淡淡的茶香味,清香并笼罩着丝丝的忧伤;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一杯浓烈的酒,在豪放和潇洒中还伴着隐隐的不快和悲愤;品“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是一泓清凉的泉水,在透着心的凉意里还别有一番韵味。

    诗词能给人予心境,其实心境也一直陪着诗词。就如你漫步在西湖,恰巧你的心情很好,认为西湖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你可能会这样吟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或者这样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但是如果你的心情非常不好,认为这西湖只不过是温柔富贵之乡罢了,可能就会这么想:“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所以你脑海里出现的诗词也随着你不一样的心境而变化着。不同的诗人看见一样的景色,会悟出不一样的感受,写下不同的诗篇。这也许就是诗词的独特美。

    许多人都知品茶饮酒能悟出诗意,殊不知在诗词里也是可以下茶下酒的。譬如读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你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用太远,就去郊外的菜园,出门前别忘了带一壶普洱茶。到那儿去问农夫要一些菊花,到池边洗净,泡在普洱茶里。然后去爬山,不用爬太高,到半山腰就行。当你看着山脚下辽阔的菜地,再喝上一口菊花普洱茶,轻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能悟出诗意里的宁静和悠远了。如果你读了“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那你可择个下着丝丝小雨的秋天里,去公园散散步,出门前别忘了带糯米酒,找一个临水的亭子坐下,如牛毛般的雨落在手里凉丝丝的,岸边传来橘柚的香味,轻轻抿一口糯米酒,吟“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自然懂得诗意里被朦胧美笼罩下的忧伤。

    多年前,我把唐诗宋词搅在了一起,酿成美酒。放了多年,今日我再用我这颗纯洁无瑕的诗心温了这壶美酒。我轻轻举起,月色溢满酒壶,我一人独酌,笑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一杯唐诗宋词的美酒,一醉一生!

  • 《读《唐诗》、《宋词》有感》
  • 诗词传千古、诗心永流传

    ——读《唐诗》、《宋词》有感

    漫长悠远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中国人独有的情感表达方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诗词的种子自小便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田。品读钻研诗词是一种人生的历练,愈品愈浓厚。唐诗、宋词更是成为你我案前床头的必备书目。蒙曼老师说:“当代中国人诗心不死”。诚然,诗词代代相传,从几年前回复量百万的续写诗词的帖子,到诗词大会上圈粉无数的“飞花令”比赛,中国人从来没有忘记诗词,中国人有不死的诗心。但诗心究竟为何?是诗仙李白笔下的快意人生,亦或是柳永叹惋的儿女情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生坎坷流离的陆游心里,诗心是对国家的热忱,在弥留之际,他最大的遗憾是未能看到国家统一。家国山河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写进了他的诗词之中,融入到他的生命之近代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的欺压临蓐,国人诗心依旧不死,秋瑾的长歌还在徘徊,谭嗣同昆仑肝胆在长啸,诗心便是一腔赤忱的爱国之心。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不用抛头颅,洒热血,但是依旧不能忘记一个中国人应有的爱国之心。今日抵制萨德,乐天的兴旺不再,是爱国的诗心在当代的继承和弘扬,也是“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另一种体现。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一颗诗心是多情的蝶恋花。古人为追求心上人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到如今年轻人的“女神,留个微信”,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古今人共有之。一直觉得拥有一颗诗心的人,在感情路途一定不会走的太过艰难,纵使经历过“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的落寞,但也一定会以诗词的独有的底蕴内涵以及个人的诗心体会,去排解忧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东坡与亡妻十年生死相隔,纵使无法体会哽咽无语和泪流千行的痛楚,但却让我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一见钟情的转辗反侧到平凡生活的柴米油盐,红玫瑰也是白玫瑰,再读柳永东坡自己的内心也就多了份纯粹与平和。

    年轻时曾一度执迷于诗词工巧,而经历时间的洗礼方才渐渐醒悟,诗心也越来越向往恬淡从容的山水诗词,流水让人向善、忍让,高山教会人包容,远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语言清丽,字字洗涤人心。如今窗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消失的是大漠孤烟、小桥流水,但不灭的是一颗恬淡的诗心。当我们衷感叹红于二月花的枫林,如银河下落的飞流瀑布,淡妆浓抹总适宜的西湖之时,折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时,可以内心深处得到诗词的滋养,而不是在发愣片刻后大脑空白大喊一句“真美啊……”

    人生的历练也使我渐渐明白:诗心即人心,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历久不衰的真正缘由,写尽人世悲欢,道尽家国情怀,在这忙忙碌碌的生活中给予你我精神的和平与宁静。如今的我,报效家国的激昂陈词不减,家国故土的深沉留恋更添。在车马喧嚣的忙碌生活之后,不忘一杯清茶,一本诗词,细细品味在午后的落日黄昏。

    真正的诗心,即是人心,诗心不死的你我始终坚守着生活的初心,都痴恋着诗意的栖息。

  • 《关于清明节作文800字》
  •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飞舞的泪花!也习惯了在清明节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个大睛天,心,总觉得这个节不圆满,有些残缺。

    也许,也只有这样的情与景,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藉吧!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

    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

    关于清明节作文800字

    “又是一年芳草绿”,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到了。我们中国人都会回老家扫墓、祭拜和踏青。

    大家知不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呀?如果想的话就认认真真地听吧!关于清明节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重耳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重耳为了自身的安全逃出城外,重耳最后只有几个忠心耿耿的大臣。一次重耳饿晕了,大臣里有一个叫介子推的忠臣,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后给重耳吃,重耳的病好了。后来重耳做了君主,想要介子推来任命封官,介子推不肯来逃进了绵山上。重耳为了让介子推做大官,放火烧山让介子推自己出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熄。并没有看见介子推出来,进山一看,介子推和他母亲抱着一棵树已死去,树上有个洞,里面的衣服上写着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后来重耳把绵山改为介山,每年四月五日定为清明节。听了这个传说,大家应该都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吧!

    我们每年都去祭拜祖宗,今年也不例外。清晨,我们全家人开着车前往汉寿扫墓,到了汉寿,我们直奔太奶奶的坟墓前。路上爷爷说着太奶奶的生前故事,太爷爷死的早,太奶奶一个人辛辛苦苦养大了爷爷他们几兄妹……这时,大家的眼睛湿润了,我这个小小男子汉眼泪也快爬了出来。

    来到坟墓前,爷爷点燃蜡烛和香。我们排着队伍准备磕头,当爸爸磕头时,心里好像一直想着以前太奶奶非常疼他的情景,嘴里还默默地说着一些祝福的话。轮到我磕头了,我心里描绘着太奶奶慈祥的面容,我双手合十,希望太奶奶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幸福,保佑我将来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

    扫完墓,我们往回走,这时心里的沉重没有了,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欣赏着春天的景色,金灿灿的油菜花望不到头,到处都是黄;柔嫩细长的柳条随风飘动,像小女孩的头发在风中飘舞,我们摘下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春天真美!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个节日是对祖宗们的一种尊敬与怀念,现在也成为了亲人团聚的节日,希望能世代相传。

    关于清明节作文800字

    在这个日子—清明节,我们眼含泪水听着那一首首震憾人心、惊天动地的故事;我们带着无限哀思去缅怀所有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大厦而牺牲的革命烈士们;我们感动的心在为他们谱写着一曲曲悼念的乐章。

    今天,我一大早就来到了襄樊市烈士陵园。烈士陵园位于襄阳城西的一座山上,一座耸天倚立的白色纪念碑座落在山顶上,这就是革命烈士英雄纪念碑,高28米。在如此巨大的纪念碑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不过,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中国共产党正是有了人民的信赖、民族的团结,才有了一个强盛的新中国!

    纪念碑前,记录了一些英雄烈士的英勇事迹,为了新中国而献身的——有名字的和无名的烈士,都受到同样的尊敬。听,周围树木沙沙的树叶声,仿佛在诉说着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我听到了烈士们豪迈的口号声,那解放襄阳城的战斗声,及那襄阳城上红旗迎风招展的飘扬声。抓起一把红土,仿佛它的红色不是天然造成的,而是被烈士滴下的鲜血一滴滴染红的。看着它,就好像看到了一名名革命烈士流着鲜血,忍着疼痛,顶着炮弹一步步匍匐前进,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枪口,让后面的战友前进…

    在主碑的后面是一座埋葬着103名无名革命烈士墓,上面生长着一颗高大茂盛的松柏树,四季常青,长势比烈士陵园的任何一棵树都要茂盛。它的几条弯曲坚硬的主根暴露在土外,一年四季,酷暑寒冬,任凭风吹雨打,却依然屹立于烈士陵园上空。它象征着烈士们顽强不屈、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它又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烈士的英勇事迹,新中国的成立!

    望着偌大的烈士陵园,我不禁想起了那些为新中国诞生、为了人民幸福而牺牲的烈士们,那些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故事…

    是他,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50多天作战40多次的抗日联军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衣中棉絮。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是她,赵一曼——红枪白马女政委。她负伤被日军逮捕后,敌人立刻对他进行审讯。此时,伤口源源不断流出的鲜血浸透了棉衣,她依然滔滔不绝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人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抽打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差点昏死过去。日军将她送进医院,伤势刚有好转,日军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贞不屈,日军对她拳打脚踢,使伤口再度破裂,赵一曼又陷入昏迷中。多次审问均无果而终,日寇决定于1934年8月2日枪毙赵一曼。临刑前,她高呼“****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时年31岁。

    是他们,狼牙山五壮士…正是有了这无数的烈士英雄,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

    泪可以洒,血可以流,头颅不能低下。中国人的血脉流淌着不屈和顽强的精神。多少荣辱,多少艰辛,多少牺牲,我们的先辈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东方大地上不屈的中华魂!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借这绵绵清明雨和缕缕清明风,送去我们绵绵不断地思念和深情地呼唤,浩浩中华魂,魂兮归来!

    关于清明节作文800字

    清明节,我们2~6年级同学和全体老师一起前往翠屏小区烈士陵园扫墓。

    走进烈士陵园,一座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在那里闪闪发光,开阔的平地,苍翠挺拔的松柏,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

    我们有序走进,两旁小树随风摇动,不时凑在一起说悄悄话,又不时抬头仰望天空。仪式开始了,随后传来“默哀一分钟”的声音,奏起了哀乐。然后,我们又替新入队的少先队员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

    在烈士纪念馆内,那一个个不屈不挠的英雄,那一幕幕刀光剑影的场面,那一件件记载着烈士们光辉历程的物品,让我感慨万千:又一个清明节到临我们站在这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在这里,我们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以现代化飞速发展的现实来告慰英魂。

    我们又参观了烈士的陵墓,刻在石头上的可随时间的流逝渐渐消失。但刻在人脑中的记忆却永远清晰,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是他们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在穷途末路时,是他们大智大勇,力挽狂澜。战场上啊!是你们前赴后继,同仇敌忾的身影。石碑上啊!是你们永垂不朽的名字。人民的心里啊!是你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我们心中,你们不是侵略者的的螃蟹过街——横行霸道,而是冰糖煮黄连——同甘共苦。

    我多希望你们再回到我们身边,再次聆听你们的淳淳教诲,听你们讲那过去的故事。但这难以实现,想及此,我伤心不已。天空为你们垂泪,松涛为你们呜咽。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不忘英魂牺牲恩。天空松涛齐泪下,共为烈士唱凯歌。”

    如果说中国是一篇文章,曾经是你们用汗水来书写,如今是我们用勤奋,继续谱写这锦绣文章。如果说中国是一幅彩画,曾经是你们用笔墨勾勒,如今是我们用智慧继续完成。如果说中国是一首歌,曾经是你们用才华歌唱,如今是我们用上进,谱写这首欢歌。正因为我们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我们定为红领巾添光彩,为红旗争光。

    明年又是芳草绿,我们共聚烈士园。

  • 《唐诗宋词精选诗词名句赏析》
  • 唐诗宋词精选诗词名句赏析

    天地山水

    1. 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2. 野旷天低,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 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 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1.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12.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1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5.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6.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9.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0.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1.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日月风雨

    1.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 明月却多情, 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9.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10. 月出惊山, 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11. 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12.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13. 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

    14.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

    1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16.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17.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朝.杜牧《秋思》

    18. 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19.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朝.刘长卿《别严士元》

    20.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

    2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22. 柴门闻犬吠,风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3.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内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24.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朝.李白《北风行》

    25.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花草虫鸟

    1.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 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 折得一枝香在手, 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 春1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9.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12.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 阳春二三月, 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14. 江南二月多芳草, 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15.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7. 不是花中偏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18. 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9.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21.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22.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23.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4.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 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26.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7.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2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29.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30.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3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78.春江晚景》

    3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3.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34.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四.时令节日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3.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4.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5.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6. 困人天气近清明--宋.苏轼《浣溪沙》

    7.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9.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10. 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

    11.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12.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13.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4.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5.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16.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7.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赵翼《野步》

    18.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19. 满城风雨近重阳--宋.潘大临《断句》

    20.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宋.晏殊《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