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老家过年,后门就会有人在那拿着大锤子打麻糍。打麻糍开始了,说明就要过新年了!
他们先把煮得晶莹的糯米放入石臼中,爸爸拿起那个看似几十斤重的大锤子,双脚与肩同宽,用力举起,皱起眉头,一下子打在糯米饭的中央。就在爸爸又抬起大锤子,准备第二次打时,奶奶眼疾手快地用手沾了一下水,将石臼中的糯米,翻了一个边,我不由得担心,万一爸爸凿到奶奶的手了,那该怎么办?
可就是每次眼看爸爸的大锤子落下,就要砸到奶奶的手了,奶奶快速翻个面又抽了出来,两个人是那样的默契。这样来回反复敲打,爸爸已经气喘吁吁了,看来,这可真是个体力活。我越看越有趣,也想试试。可爸爸说:“锤子很重,你就不要白费力气了,你举不动石锤子的!”听了爸爸的话,我只能在旁边呐喊助威了。
过了好一会儿,石臼中原来粒粒分明的糯米饭,随着爸爸和奶奶有序、有节奏地敲打,也看不出来有米粒状了。现在这团白白的、黏黏的,应该不叫糯米饭了,它现在可是麻糍了!经过爸爸用那大锤子的打,奶奶的揉,它完美地变了一个身。爷爷走了过来,将它从石臼中拿了出来,放在一张铺了面粉的桌子上,再将它用擀面杖弄成一个大长方形,最后切成一个个小小的正方形。趁热,蘸上点红糖,味道真是好得无法形容。
麻糍做好了,我对那个大锤子产生了好奇,想看看它到底有多重。趁大家没注意,我一个人偷偷跑到大锤子旁,双腿张开,手紧握着,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唉!没动静,我又加了一些力气,可它就如同被那石臼深深吸引住了似的,怎么也拿不出来,我放弃了,想:做麻糍看来也不简单呀!
这麻糍就是这么被“打”出来的,你也想体验一下吗?
(小作者是浙江省台州市路桥街道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
后 记
打麻糍太好玩,看似简单却不易,每年我家后门打麻糍,就意味着要过年喽!
家长感言
所谓“百里不通风,千里不同俗”,浙江台州有春节前夕打麻糍的传统习俗。
教师赏析
小作者善于观察,亲身经历,在细腻流畅的言语中,描绘了打麻糍的场景,让人身临其境,一起体验了快乐。(李海红)
在大千美食中有几种食物是需要靠长时间人工捶打才能形成的呢?
在大千美食中有几种食物是色泽白亮可人,入口香甜又软糯的呢?
在大千美食中有几种食物与甜甜的芝麻糖是绝配呢?
还是从一个神奇的故事讲起吧。
传说每逢过年前后,我的家乡——大洲镇,人们家中便会出现一种作恶多端的小白妖,它们会将一切布置好的喜庆景象毁掉,会把家中备好的团圆菜砸掉,会让人们过年穿的新衣裳破烂不堪,人们都对这小妖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因为它们有一对翅膀,即使人们看到了,也未必能捉到它们,没有人能碰到它们一下。
于是,人们就开始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所有能用的法子都用上了,可却未能对那小妖伤至一毫。随着一个又一个办法的失败,大家渐渐失去了斗志,都沮丧起来,任那小妖到处作祟。一天,一位老者想到了一个办法:“咱们可以将蒸好的糯米放在石缸中,用木锤击打,让那小妖以为同类被抓了,也许就会逃跑了。”大伙觉得这法子不错,于是在又一次过年时,用木锤击打着糯米,那些小妖一瞧,顿时吓得魂飞魄散,立刻逃离了大洲一带,并再也不敢回来了。
就这样,勤劳智慧的大洲人民成功地化解了一个危机,而击打糯米这一习俗也得以流传,慢慢变成了人们现在看到的春节传统节日活动——打麻糍。
麻糍所用的原材料便是糯米,要将糯米浸泡五到六个小时,再放进锅中蒸熟,稍微搅和搅和,就可以盛去击打了。打麻糍需要放在一个大石缸中,用木头做成的长柄锤子去击打,击打几下后,还需要翻个面或揉搓一下,又赶快继续用锤头击打。一户人家打麻糍时,围观的通常有邻里的十几户人家,大家说说笑笑,加油打劲儿,好不热闹!
在打麻糍时,击打的人往往都要喊着一个号子,好让自己干劲十足。所击打下去的力度也有一定的控制,不能太重,否则会让麻糍粘在石缸上;也不能太轻,不然根本没什么效果。而那揉搓麻糍的人也需手速很快,因为麻糍趁热吃是最美味的,所以手速必须快,不然打好以后,可能就凉了。打好的麻糍呈白色,晶莹剔透,散发着光芒。
麻糍打好以后,要将它截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入芝麻糖中,这芝麻糖可不简单,是用炒制过的黑芝麻拌上白糖、红糖做成的,所以香香甜甜,入口即化。将麻糍粘上芝麻糖后,便可以品尝了,麻糍因为刚打好,所以仍是热气腾腾的,软糯的感觉让人飘飘欲仙,而那芝麻糖则在唇齿间跳跃着,只用咀嚼几口,便能下咽。只要尝过一个,就再也停不下来。
这便是我家乡的习俗——打麻糍。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