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平乐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05 12:58:06
  • 《清平乐村居初三作文》
  • 清平乐村居初三作文

    我已年近花甲,无力抵抗朝廷的各种纷争了。现在来到了江西上饶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里隐居,以求内心的安宁。

    有一天晴空万里,我携上酒葫芦沿着河岸顺流而下,一边走一边喝,以遣时光。走着走着,忽然,溪流旁一座若隐若现的低矮茅草屋引起我的注意,屋旁是四周是青青的.草地,难道这儿有人家?我想探个究竟,就踏过小木桥,朝小茅屋走去。此时我那下肚的酒起作用了,让我有些醉意,我不时隐约听到屋中有人在交谈,好似一位老太太操着方言问道:“老爷子啊,咱家三个儿子,你最喜欢哪一个呀?”“大儿子马上要成家立业了,也会干农活,让人省心中;二儿子也挺孝顺,整天都会在家里干点的家务活;呵,要说最喜欢的,还是数小儿,小的天真,可爱!”好似一个老爷子也操着口音回答道,紧接着是碰杯声,我稍上前一看,才发现确实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在饮酒逗趣呢。

    再往院子四周一看,眼前一片绿色的秧苗,它们长得那么绿,那么健壮。一旁一位20来岁的小伙子,正满头大汗依着锄头,站在那儿稍作休息,没一会儿,那小伙子继续锄起了地;河边大树的绿荫下,一位身着蓝色衬衫的小伙子正专心致志地一插一抽,织着鸡笼。他身旁已织了两个成型的笼子,每个都那么精美,那么结实;咦?老夫妻谈论的小儿去哪儿了啦?噢!原来他自个儿淘气地藏在莲叶中,剥着莲蓬,一边剥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刚摘下来的莲子哩!好一幅和谐悠哉的农家生活画呀!

    看到这幅其乐融融的景象,我想起了自己本应守卫在边疆,抵御外敌的场面,不禁忧从中来,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清平乐·村居》,以解我心中的诸多愁绪。

    【清平乐村居初三作文】

  • 《清平乐村居六年级作文500字》
  • 清平乐村居六年级作文500字

    一天下午,刚下过一场小雨,空气十分清新。南宋大诗人辛弃疾从家中慢慢踱出,准备散散步。

    他慢慢的走到一条小溪边,忽然驻足观望起来。溪水清澈见底,游鱼、水草都看得清清楚楚。在溪头,有一丛丛如玉盘般的荷叶,托着一朵朵亭亭玉立、冰清玉洁的荷花,绿映着红,十分美丽。溪边,几棵高大的树伫立在那里,如同几个强壮的卫兵,守卫着这美丽的地方。远处有一片青翠的竹林,丛丛簇簇,如云如海。更远处,群山怀抱,一座座高峰耸立着。

    啊,这里还有一户人家哩!这家人并不富裕,茅草屋又低又矮。茅草屋前,一对老夫妻操着吴地的方言,带着醉意,正亲热地聊天呢!他们的方言辛弃疾听不懂,又不好意思去打扰他们,只好远远地驻足观望。小溪东边的豆田里,他们的.大儿子正在除草。看着豆苗的长势,今年肯定又是个丰收年!二儿子尚且年幼,不能和大哥一起干农活便编织鸡笼,去市场上卖。瞧他真是心灵手巧,“刷刷”几下,便编制好了。他们的小儿子呢?哈,他没有事情干,正在溪头趴着,拿着莲蓬边剥边吃呢!看他吃得多香呀!

    辛弃疾看着这和谐的景象,写下了著名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六年级作文500字】

  • 《游平乐古镇叙事作文》
  • 游平乐古镇叙事作文

    大年初一,全家老小旅游来到平乐古镇。这名字好吉祥!“平乐”就是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平乐古镇,位于成都西部的邛徕县境,据说,这儿还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哩。平乐古镇,起始于秦汉年代,它已有二千多年的高龄。

    白沫江穿镇而过,涓涓细流潺潺流淌,好似一条飘动着的银白色腰带,婀娜多姿。我们沿着江边漫步,一长排古色古香的'房屋,可能多为后来所建,但仿古逼真,洋溢着浓浓的古代气息。走进小街,古典木制屋,青青石板路,人群川流不息。小店商品各式各样,多为古代器皿和一些小玩意。在一个小店我看到古代文具“纸、墨、笔、砚”,被称为文房四宝。

    古代哪有现代好哦!,“现代文房四宝”可先进多了,想练字,不用墨水、不用砚台,只用一支笔沾点清水,在一张可以反复使用的“纸”上,随意挥洒,照样可以写出同样效果的字画:字迹浓黑、笔锋清晰。更神奇的是:若是不满意,稍等片刻,清水一干,又是一张干净的“纸”摆在你面前,任你继续书写、绘画,其乐无比。我的感觉好似在穿越时光隧道一样,小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让我们去想象遥远古代的种种情景。

    桥头有棵古榕树,俗名黄桷树,树枝格外粗壮,如擎天巨伞,夏天这里一定清凉,纳凉游客一定众多。一千一百多年来,沧海桑田,世事变幻万千,可她依然枝繁叶茂,深情地守望在江边,她哺育的子民一代又一代。

    我们四人坐上了四轮脚踏自行车,或急或缓,欢声笑语一片。不知是谁问了一句:古代的小孩能玩些啥?……

    古代哪能比现代!现代人真好:欢乐、幸福总是围绕在身边。

    【游平乐古镇叙事作文】

  •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原文和翻译》
  •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 释

    清平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卧:趴。

    译 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赏 析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叙述描写。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 ”,亲密无间,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媪”,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下片写大儿子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点辅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趴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趴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效果看,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和谐、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 、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这首词 ,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 ,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创作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所作。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抗金的政治主张,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压。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所以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清平乐村居》
  • 夏日的下午,我漫步于上饶的乡下。

    天空瓦蓝瓦蓝的,像刚被清洗过一样。远处连绵起伏的青山像一块块巨大的幕布铺展,一条小溪宛如一条绿玉带,溪水潺潺,弯弯曲曲从山脚处奔涌而来。小溪最大的弯处,青草环绕,坐落着一间棕黄色的茅草屋,屋顶上直立着的烟囱冒出缕缕白烟。茅屋的墙上挂了一串火红的辣椒,窗户贴着微微泛黄的桃符。我难免好奇,这是怎么样的一户人家啊!

    我准备上前一探究竟。只见茅屋门口,一对老夫妻正围坐在石桌旁把酒言欢。虽然我听不懂他们的方言,但是他们爽朗的笑声,混合着米酒的香甜,那肯定是幸福的味道,我不忍心去打扰他们了。

    我转身走向小溪东头,那里是一片金黄的豆田,一个小伙子戴着黄色的草帽正在除草,他挥汗如雨,汗滴一滴一滴地砸在豆田里,他一刻都不想休息,真是一个勤劳的人啊。豆田的旁边,几只老母鸡在溜达着,嘴里时不时发出“咕咕咕”。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蜷腿坐在地上,他像一个魔法师,只见几根不起眼的藤条,在他手里上上下下,不一会就变成了造型精美的鸡笼。

    我顺着小溪走到头,一个俏皮的小孩正趴在溪边剥莲蓬呢,他扎着小辫,脸蛋红扑扑,摇头晃脑,嘴里哼着小曲,那小样让人忍俊不禁。

    真是令人沉醉的乡下啊,哎,我不免想起在北方被金人奴隶着的老百姓,什么时候我可以统兵收复中原,让大家都过上这种幸福安宁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