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万重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1 20:20:18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轻舟已过万重山”,耳熟能详的句子,却只有在亲身经历后,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奥妙。

    春雨四月,我们来到浏阳研学,体验了一场“竹筏之旅”。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登上了这艘小竹筏,但望向对岸,几乎一眼望不到边,只得拾起船桨划起来。刚划起时,看着船桨击起的水浪,很舒服。但没多久便累了起来。

    阳光打在头上,汗珠大滴大滴地流下来。头、手、脚几乎被烧干了。粗壮的手臂竟提不起一根细小的船桨,每一根手指都软弱无力。一次又一次抬手、前移、下压、摆桨,却还是移不动这个大东西。船行得极缓,终点还远在天边,随时都想要放弃,但看着身边一起划桨的同学,却坚持了下来。

    同学的脸胀得通红,汗一滴滴从头发流到下巴,滴落下去。脸上却仍挂着笑意,感觉灿烂而入人心。我问他:“不累吗?”他却回答说:“多好玩呀,累也要坚持下去。”听他这么一说,我尝试以新的眼光看向四周:船桨以清脆的“啪啪”声打起雪白的浪花,湖水清清,沿岸树木在阳光下成长,远处传来一声鸟叫,两声鸡鸣,感觉也挺惬意的。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

    也许生活中很多的困难本身并没有那么难,关键在于对事情的心态。

    再抬头看时,啊!那棵刚开始似乎遥不可及的柳树,现在不已经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吗?那望不到边的水面不也就是一个小池塘吗?一切都如梦醒了一般,炽热的阳光不再恶毒洒在水面上,泛起了一阵波光粼粼。浪花积来花朵香,微风飘来流水音,鱼鹰衔风而过,把湖面的歌声传得很远。

    前一步有山色葱茏,退一步是湖水青青。再次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

    是啊!生活中有多少苦难,最后不都过去了吗?很多时候,不要只想着终点,走好眼前的路,划好眼前的小木筏,迎着风,踏起浪花,以良好的姿态面对接下来的挑战,相信再回头,一定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起身,上岸,生命又得到了新的进阶。

    (指导老师:姚琴)

  •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在因永王李璘案,被贬谪夜郎途中,行至白帝城,忽然听闻被赦时写下的著名诗句!

    这个暑假,妈妈带我看了电影《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以唐朝唯一的封侯诗人高适因困守孤城,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往事。描述了唐朝首都长安城从盛世繁华,因安史之乱,慢慢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这部电影从开元盛世的大唐讲到安史之乱,长安城从繁华到战乱到最后衰败落满灰烬。

    在这部电影中除了李白、高适两个主角外,还出现了杜甫、王维、贺知章、李龟年等我们熟知的唐朝诗人,也领略到很多我们在古诗词中听说的祖国大好河山,大唐、扬州,黄鹤楼、梁园等等,更有很多我们以前在课本上学到的古诗,在电影中都身临其境地展现了诗歌之美,《别董大》、《将进酒》、《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

    这部电影中,我最欣赏的是李白和高适的友谊。李白和高适自少年时相识,以诗为交,一起练习枪法、摔跤。尽管二人一起的性格完全不同,李白热情奔放,才华横溢又豁达洒脱;高适正直诚恳、沉稳内敛又隐忍坚韧。但他们却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都志存高远、热爱盛唐,都希望能报效国家。他们都非常看重对方,很珍惜相互之间的友谊。李白在扬州时因才华横溢,声名远扬,交了许多朋友,可以说是春风得意,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儿时的伙伴——高适,和他有个“扬州之约”。李白在被捕时高适也很关心他,尽管没办法亲自救李白,但是还是请别人救助,这种友谊在自身难保的乱世之中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这部电影中还有一点特别打动我的就是高适刻苦读书的情节。少年高适是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说话口吃。读书时,里面的字就像跳动的蝌蚪一样,完全读不进去,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独自完成阅读,不得不请村里的小孩读给他听,才能理解意思。但他不放弃,努力坚持每天反复练习,最后克服了所有的缺陷,大器晚成,成了诗人中最大的官。

    我也有一位好朋友玥玥,她成绩没有特别突出,甚至基础有点差,但她刻苦学习的态度和毅力非常值得我学习。这正是“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很深,我也要向高适一样,刻苦学习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 《我的万重山作文450字》
  • 我有一个养了好多年的多肉植物,它的名字叫万重山,记得它刚来的时候,我嫌他长得不好看。球状的身体上长满了绿色的尖刺,好像一个小刺猬,又像一座重重叠叠的、碧绿碧绿的小山。如果你伸手去摸,你会发现万重山的刺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尖锐,而是毛茸茸的,并不像仙人掌那样扎手,细小的绒毛,每一根都活像一个小胖子,仿佛自己越胖,越能得到主人的青睐。

    可是我就是不喜欢他,悄悄的把它扔到了角落边,然后我就渐渐的忘掉了万重山。

    我帮妈妈打扫房间时,无意中发现了它,我眼前一亮,被我打入“冷宫”的万重山,竟还竟然还活着,只不过蔫了。于是我给它浇足了水,过了一会儿,它又像以前一样精神抖擞了。

    我高兴的抱起花盆儿给爸爸看,对爸爸惊喜的说:“一个月没给万重山浇水,它不但没死,反而更茂盛了。”爸爸笑着说:“这不奇怪,万重山和仙人掌一样,都是耐旱的植物,半年不浇水也不会死,它们的生命力非常坚强。”

    现在我又喜欢它了,因为它有山一样的气魄和毅力,就算半年不浇水,即使风吹日晒,他依然像山一样笔直的伫立,顽强的生命力,让我更加的敬佩。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书桌上有一个白色相框,里面放着一张集体照。照片里同学们有的拿着金牌,有的拿着奖状,坐在操场上。有一个女孩,手里什么也没拿,却笑得格外开心。

    那是我初中三年里最后一次运动会。体育一直是我不擅长的,但每年我都会报项目,这次我报了实心球。我们班里有两名男生实心球投得特别好,在运动会时夺得第一名与第二名。男子实心球在运动会的第一天,第二天便是女子实心球。

    在我的死缠烂打下,那两名男生终于愿意教我如何投实心球。我抓紧运动会第一天结束时的时间来训练。老师不肯借实心球,我就投排球,排球太轻,我就找较重的东西来投。那是夏日,即便到了太阳落山之时,天气依然很燥热。一滴滴汗如几颗晶莹的大珍珠滚落下来,单薄的短袖被打湿得能挤出水来。忍一忍,再努力一下;不停地投重物使得我的双手发酸,体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忍一忍,再努力一下;一下午的训练都没来得及吃饭,自己早已是饥肠辘辘。忍一忍,再努力一下……

    一下午累死累活的训练却还是让我以较低的成绩得到低名次。我回到班级,坐在椅子上哭了起来。影子如同一条丧家之犬趴在地上。回想这三年的运动会,自己从未得过好名次为班争光……这时老师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道:“实心球这个项目本来就没女生愿意报,你愿意报并为此努力,在我心中就是第一名。”听完老师的话,我将泪水擦干,向老师挤出一个笑容。地上的影子也学着我的模样,晃动手臂,将失落与悲伤一并擦去。是啊,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我努力了啊。

    分数如同人生大海上海的的万重山,或高或低的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海景画。蓦然回首航行历程,只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罢了。不会消散、不会过去的是我们航行时的努力。

    (指导老师:蒋超群)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思及全诗诗意赏析》
  •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思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出自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前人或以此诗为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然细审"千里江陵一日还"诗意,可知曾从江陵上三峡,此当为返还之作。应是乾元二年(759)被流放夜郎途中,到白帝城时忽遇赦命,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

    2.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3.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朝:早晨。

    5.辞:告别。

    6.还:返回。

    7.啼:鸣、叫。

    8.住:停息。

    9.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译文1:

    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只听见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轻快的小舟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

    今译:

    一早辞别了五彩云霞隔断(之上)的白帝城,(短短)一天时间就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因为船太快了)两岸山上猿猴的叫声不绝于耳(中),一叶扁舟已经驶过了重重山岭。

    翻译: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

    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简析]

    唐代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哼留讨安禄山,不久,李哼既位,史唐肃宗。玄宗又曾命令儿子永王李磷督兵平叛,永王李磷在江陵,召兵万人,自树一帜,肃宗怀疑他争夺帝位,已重兵相压,李磷兵败被杀。李白曾经参加过永王李磷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当他行至巫山(今四川境内)的时候,肃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笼的一样,立刻从白帝城东下,返回金陵(今江苏南京)。这首诗就是乾元二年(759)春天他到达江陵时所作。诗的第一、二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前里江陵一日还”,意思说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白帝城在山上,地势高峻,从江上回望白帝城,犹如在彩云之间千里是举整数而言。据《水经注》下载自白帝城到达江陵,期间”千二百里“形容这段路程的下水船速度之快,所以能“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李白诗中也是采用了这意思来竭力描写船行快速的情况

    第三、四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意思是说只听的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就在这啼过不停的猿声中,轻快的船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猿声,指山峡猿啼的声音,古人说这种声音很“凄异”,大概也就是很特殊很感人的意思吧。李白的船行经三峡一带,因为太快了,他几乎没有来得及领略这一带的景色。,从他的心情来说,他急于返回江陵和家人团聚,因而也无心欣赏风景,耳边只听得一声声猿啼,船就顺流而下,到达江陵了。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回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历来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是早年出蜀时的作品,也还有人认为是李白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所作等等。我们采取的是他流放遇赦回江陵时所作的说法,因为这和李白遭遇较为相合,而且从“一日还”来看分明是说回到了江陵。其他诸说,各有考证不作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