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给我们留下了多少美妙的遐想。黄沙飞扬,寸草不生。在这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中,屹立的坚强的胡杨树。他每天都要跟命运抗争,从来如此。
多少年来的风风雨雨。与胡杨树相伴的植物都已经离他们远去。也许,几百年前,这里是一片茂密的丛林。可现在,一切都没有了,只剩下这一片胡杨林,显得格外寂寞。胡杨顶天,他们承受着一天天的风吹日晒,经历了一场场狂风暴雨,走过了一年年的春夏秋冬。没有欣喜,没有畏惧,更没有倒下。他们得不到人类的呵护,就自己向下扎根生长;他们得不到植物的陪伴,就一个个自己孤军奋战。你瞧瞧,他们的枝干那么粗壮有力,你瞧瞧他们的树叶那么枝繁叶茂,他们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他们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把命运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中。
也许,再过上几百年这些胡杨就可能会枯萎,因为他们必将要受到岁月的折磨,经历大自然的生死轮回,可等到那时候人们看到这幅景象,也一定会想起这几百棵胡杨树曾经经历过的磨难,曾经守护的土地,他们一定会萧然起敬。
胡杨啊,你的事迹会永远传承下去,你的名字会刻在每一个途径沙漠的旅者心中,你的精神永垂不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初入沙漠,黄沙漫漫,无边无际。阳光洒落在沙丘上,泛起层层金色的涟漪。踏着松软的沙粒,感受着脚下沙子的流动,仿佛置身于一个流动的金色梦境之中。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除了风声、沙声,便再无其他声响,只有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在耳边回荡。
微风拂过,扬起了细沙,也催促着夜晚的到来。 时钟渐转,太阳仍留恋人间。沙丘被夕阳照得像镀了一层金边,云彩也渲染上别样的风情,只有天空依然湛蓝。 沿着沙丘的轮廓前行,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打破这宁静的和谐。晚霞尽情散发着活力,它的光芒与直渗入骨髓的溽热凝聚,好似饱蘸赤橙丹彤各色的毛笔,在灰蓝色的天际里丝毫不吝啬地挥毫泼墨、肆意挥洒。一时间,黄昏熔金与云蒸霞蔚相映衬,枫叶红与蜜蜡黄相洇染,浅紫与鹅黄相交织……遥远的天空如一条价值连城的锦缎,似一张绘满了绮丽景物的画布,赛一个色彩斑斓的梦境。仰望之际,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天空显得如此生动、如此高远、如此纯净,仿佛能够洗涤掉人们内心的尘埃。继续前行,来到了一处沙丘之巅。站在这里,我能够俯瞰整个沙漠的壮观景象。沙丘连绵起伏,如同一条条金色的巨龙蜿蜒盘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仿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与力量。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着这干燥而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远处,夕阳下沙漠中的绿洲,赛一面明镜,映出一队骆驼傲娇的倩影来。倘若此时来一阵凉爽的夏风,水面的余晖定会变成搅乱的一池碎金,波光荡漾处,绿意盎然,驼铃声声,给沙漠带来了一丝丝生机和活力,让这片荒凉的土地不再那么单调和孤寂。
没一会儿,夕阳变得躁动,像是一团热烈跌宕的熊熊烈火,张扬肆意地铺展于硕大的天幕之中,又轻柔地覆盖在沙漠之上,给人似梦似幻之感。 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沙漠以其独特的姿态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金色的沙海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铺就了一条通往天际的金色大道。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描写塞下落日的诗句。
瞧!太阳又走完了一日的光阴,向着地平线慢慢地落了下去。
他像喝多了酒的红脸醉汉,跌倒在山的那一边,把水和天映得一半通红,一半金黄。云朵好像已经被那橙色征服,蔚蓝的天空好像也陶醉在此。
血色的汗气映红了整个大地,红色的长发飘遍了半天边,他向天边那座擎天柱狠狠地撞了过去,整个天空都被金色和红色包围了……不一会儿,又在落日那轰隆隆的脚步声中,暗下去,暗下去……
“哈哈,哈哈……”你听见了吗?它在笑,它已经看到了山的边缘,手快要抓住了。他坠下去,坠下去了……
人爱初日,言:“在那一夜黑暗之后,忽然出现了一丝光明,好不精彩!”吾爱落日,曰:“在那一日奔波之后,安然地向下坠去,好不悲壮!”
看!太阳的半个身子已入天边,可它仍在同黑暗做着血战,深红已经变成暗红,黑暗仍在加浓。天边的号角吹响了,战鼓擂起了,风呼呼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它呐喊、为它助威。
日落是沉潜,日出是成熟,只要是光,一定会灿烂的。日落是光的终结者,在傍晚的某一秒将余辉收起,让人陷入那安详的夜。他带着光辉,带着生机离去,却留下黑暗于这个世界。
落日终于倒下去了,无声无息地倒下去了,大地陷入黑暗的统治中,而落日所发出的光和热,引燃了地上的万家灯火!
【点评】本文构思新颖,结构合理,语言生动,小作者笔触独特,文字功底深厚。开头以诗句的方式直接引出作者要写的内容,循序渐进,把落日的变化描写的生动形象,非常富有感染力,字里行间中无不洋溢着作者对落日的喜爱,对落日精神的敬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在我心中,最美的是就是那缓缓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夕阳。
黄昏时分,夕阳斜照着西山。圆圆的太阳一点儿一点儿地西沉。啊!那一抹夕阳照亮了花;我看到了美丽的夕阳照亮了树,我看到了茁壮;夕阳照亮了天,我看到了,明天的朝霞。我走在海边,那金碧辉煌太阳立刻夺去了我的双眼。顿时,我的眼睛金光万丈!
过了一会儿,慢慢地,金灿灿的太阳愈来愈浓,变成了红日,天边的晚霞也在不断的扩大。刹那间天边像拉开了一匹巨大而瑰丽的丝绸。“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群的大雁朝夕阳飞去,天边的彩云红彤彤的,似火焰一般。这情景着实迷人!
这时候,太阳已经西斜了,他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像个害羞的姑娘露着红红的脸蛋,在它的周围留下一圈柔和的光辉。它身边的天空却呈现出黄里透紫的悦目色彩。这时,镶嵌在天边连绵起伏的山峦,在夕阳的照耀下,反射出闪闪的金光,显得十分壮丽,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太阳坠下了平地线,天空中的火烧云,渐渐回归了洁白,如同天使的翅膀。太阳把最后一缕光芒洒向大地,像是把光明传递给更需要的人。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诗。是啊,夕阳总会升起,也会落下。我期待它再次冉冉升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意思] 在浩瀚的沙漠上,烽火台的一股浓烟直立上升,在空旷的黄河边,落日是那样的圆,那样的红。
出自(王维《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①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2.使:奉命 出使。
3.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问边:慰问边防。
4.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5.居延:故址在现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
6.征蓬: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7.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8.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9.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10.长河:黄河(但也有人认为不是黄河,而是其他的东西)
11.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2.候骑:骑马的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13.都护:唐代边疆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敌统帅。
14.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译文:
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翻译:
一个人去边疆,出使地在西北边塞。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扶摇直上,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之残红。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骑兵报告说:都护在边防前线。
赏析:
《使至塞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于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做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表达了诗人的抑郁、愤懑、孤独、寂寞之情,和希望边疆平定的感情。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此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于诗人,是正比,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打磨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